垃圾分類遇上音樂 三亞環衛工唱<給你四個桶>走紅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8日消息(記者 劉子榕)「給你四個桶,一起分垃圾。垃圾分類很迷?讓我來幫你!讓天涯更美麗,大家來學習。」在三亞解放路步行街,環衛工人和專業歌手共同現場演唱垃圾分類主題曲《給你四個桶》,輕鬆歡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以騎樓街區為背景實景演繹垃圾分類……這樣獨特的宣傳形式,一下子就吸引了來往的路人。

  日前,三亞市天涯區委宣傳部組織發起「垃圾分類我們在行動」快閃活動,旨在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為推廣實施垃圾分類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垃圾分類主題曲《給你四個桶》演唱現場。 受訪者供圖

  環衛人唱環保歌 見證城市煥新

  作為《給你四個桶》垃圾分類主題曲的主唱,三亞市天涯區環衛所二隊的環衛工人黃亞愛第一次收到通知時心情既激動又緊張。「這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多市民遊客面前唱歌,雖然有些擔心,但是為了更好地宣傳垃圾分類工作和保護環境工作,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從事環衛工作已有12年的黃亞愛,連續多年榮獲環衛工作先進個人等獎項,「幹一行愛一行」的她對2020年10月起在三亞全市範圍內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也有著諸多感慨。

《給你四個桶》歌曲主唱之一黃亞愛接受新海南客戶端記者專訪。

  黃亞愛回憶,以前三亞街道果皮箱旁常常溢出居民隨意倒棄的生活垃圾,行道樹樹根、街道角落也散落著行人隨手扔下的垃圾,一車車的兩輪垃圾車經常滿負荷運載。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後,市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提高,路面街道都整潔了不少,她們的工作也輕鬆了許多。「以前我清掃解放路步行街到三亞市第二中學這條路需要兩個小時,現在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提到三亞道路更潔、環境變美、城市煥新,黃亞愛欣慰地笑著說。

  創意者譜創新曲 引領市民關注

  在解放路步行街快閃活動現場,垃圾分類主題曲《給你四個桶》風趣獨特的呈現方式吸引了許多市民遊客駐足觀看。

  「這種垃圾分類宣傳是我此前沒見過的,令人耳目一新,旋律和歌詞都很有趣,我一下子就記住了。這讓我對垃圾分類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對環保工作有了更大的興趣。」市民王先生說道。

  據了解,垃圾分類主題曲《給你四個桶》改編自膾炙人口的老歌《給我一個吻》,通過把垃圾分類知識點和三亞地域特色融入到歌詞中,配合街頭樂隊現場演繹的形式,多樣化展現三亞城市魅力,全方位詮釋垃圾分類內涵。「我們希望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打造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氛圍,加入三亞獨有的地標和美食,創作出一首能成為三亞名片的環保倡議宣傳曲。通過深入人心的歌曲更有力地帶動市民遊客自覺加入到垃圾分類的環保新潮流中。」垃圾分類主題曲《給你四個桶》改編作詞人李嘉琳說道。

三亞市天涯區環衛所二隊黃亞愛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全民踐行全民參與 打造環保新風尚

  推行垃圾分類能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達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防治汙染的目的。根據《三亞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工作方案》,2020年10月1日起,三亞在全市範圍內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採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的模式分類,這對於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生活品質、構建綠色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自2020年10月1日起,三亞市天涯區垃圾分類工作各個環節都在井然有序進行。大數據顯示,居民的參與率和復投率都在穩步提升。「此次我們採取線下快閃活動形式宣傳垃圾分類,以貼近人們生活為出發點,通過創意歌曲傳遞文明環保理念,希望讓大家了解並意識到垃圾分類對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生活的重要性。」三亞市天涯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菲菲說道。她表示,垃圾分類工作需要每一個市民遊客積極參與,企業廣泛踐行,共同打造注重環保的社會氛圍。

相關焦點

  • 越秀區垃圾分類有法寶:精準精細又精益,居民滿意環衛工人肯幹
    樓道撤桶率99.8% 定時點提升硬體配套軟體服務,推動精準投放越秀區垃圾分類辦公室主任陳小龍告訴記者一組數據:通過收集居民群眾意見建議,越秀區在居民社區共設置1434個定時分類投放點、706個誤時分類投放點和582個有害垃圾收集點,撤銷社區樓道垃圾桶,全面推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目前樓道撤桶率
  • 平湖環衛鐵質垃圾桶報價表
    平湖環衛鐵質垃圾桶報價表勾臂式垃圾車垃圾箱 各種型號垃圾箱 車載大型垃圾箱,小區垃圾收集箱可按需定製。有單桶和雙桶分類形式可選。採用天然實木經防腐工藝處理,具備較好的防腐能力,適用於園林景區等場所,實木質感更易融入園林環境。和防腐木表現形式幾乎相同,區別在於防腐實木條和塑木條的不同。
  • 出任務半年不回家、「忍氣吞聲」指導垃圾分類…環衛工們辛苦了
    :  堅守隔離點放棄休假換班,她一天清理12層樓約80桶垃圾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5日訊(記者 王康景 )10月26日是全國環衛工人節,對於43歲的吳春蘭來說,這是她進入環衛一線崗位的第五個環衛工人節
  • 垃圾分類,環保與你我息息相關!
    垃圾分類有學問  「大家好!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垃圾,這些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循環使用,不但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還佔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推行城市垃圾分類勢在必行!」當日上午,在賽罕區巨海城·9區小廣場,負責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的呼和浩特市城環環衛集團餐廚垃圾分解項目部負責人劉偉正在向居民介紹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
  • 街頭分類垃圾桶成虛設,分揀困難只得混裝運,標識擺放不統一
    豐臺區右安門外大街邊的分類垃圾桶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在觀察過程中,共有五個行人將手中的垃圾扔進垃圾桶,其中包括菸頭、一小綹菜葉、橘子皮、食品包裝塑膠袋和廢紙。記者注意到,其中扔菸頭的人將菸頭在垃圾桶上熄滅後,側身查看了一下上面的分類,將菸頭扔進了不可回收桶;從兜裡掏出廢紙扔掉的先生,也查看了分類後將其扔進了不可回收桶。另外三人都是隨手將垃圾扔進距離自己較近的垃圾桶裡。
  • 莫讓垃圾分類成了「垃圾桶分類」生活垃圾處理中的那些「做不到」
    垃圾分類可以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可以減少土地侵蝕、減少環境汙染,更可以實現可利用資源再回收、摺疊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在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新時尚的今天,我卻發現有很多小區的垃圾分類變成了「垃圾桶分類」。以我所在的小縣城為例,光環照耀、榮譽加身。
  • 藉助「巡更棒」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平湖重塑綠色鄉村
    白天,每隔兩個小時,保潔員就會駕著垃圾收集車,搖著鈴鐺在集鎮的四條主幹道上巡迴收集垃圾。據了解,鍾埭集鎮是鍾埭街道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集聚著1000多家大小商鋪,其中小餐飲、水果賣場較多,常常會出現垃圾桶髒亂、汙水外溢等狀況。尤其到了夏季,早晚定時收集垃圾的傳統模式就弊端凸顯,特別容易讓滯留垃圾發黴發臭。吳達西說,現在一有垃圾就拉走,她的店門口讓人感覺乾淨舒服了不少。
  • 南沙: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綠化垃圾化作「護花泥」餐廚垃圾將變...
    到2021年,南沙分類處理能力基本滿足南沙區生活垃圾處理需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打造南沙特色垃圾分類,形成具有南沙特色的生活垃圾分類運行管理體系。垃圾分類一目了然,可積分換日用品最近,在南沙東湧鎮的四個社區之中,悄然出現了一批智能垃圾分類機器,市民可刷卡投放垃圾,積分可以兌換獎品。
  • 琅琊鎮聚力「五抓」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二是根據區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要求,完成垃圾分類指導員招聘工作,成立了由62個網格村、6個居民小區共97名指導員隊伍,11月9日起,垃圾分類指導員正式上崗開展駐桶指導工作。三是組織垃圾分類指導員於11月9日、30日開展兩次集中培訓,深入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強調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嚴格落實工作標準,遵守工作紀律,穩定有序地推進我鎮垃圾分類工作。
  • 垃圾桶分類標識太小?可以按顏色分類投放垃圾
    隨著垃圾分類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市區各大社區內也都有了自己的分類垃圾桶,不同類別的垃圾投入不同的垃圾桶中,看起來清爽又乾淨,而且便於回收利用,極大的減少了環境汙染。居民反映:垃圾桶桶身分類標識太小,分類「不清」「小區的4個垃圾桶上分別標著『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是字跡太小,我戴著眼鏡想看清很吃力,必須湊近才能看清。」
  • 及時清潔、合理擺放……垃圾分類還要做好桶的事兒
    ,但四個多月來,桶站設置不合理、垃圾桶破髒滿冒、桶邊衛生不潔、桶前值守力量不足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問題一:扔垃圾免髒手還缺點啥沒有遮雨棚或者遮雨棚不遮雨,是不少小區垃圾投放點都有的問題。在大興區興盛街187號院,一溜兒二三十個垃圾桶的超大「排面」十分震撼。該小區的幾處垃圾分類投放點,都集中設置了大量垃圾桶。被圍在桶中間的遮雨棚顯得格外短小,有居民嘀咕:「二三十個桶,棚子只能遮住三四個,其他的怎麼辦呢?」
  • 理工男對垃圾桶動起腦筋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2020年9月,南昌大學主校區開始逐層撤除樓道內原有的垃圾桶,在學生公寓樓下鋪設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並將環境信用體系接入學校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垃圾下樓、實名分類投放。這些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由南昌大學「葉子再生」創業團隊研發設計運營,能夠一步到位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和「獎懲兌現」等多個難題,團隊創始人正是尚一,成員都是來自南昌大學各個學院的學生。
  • 垃圾分類|一袋垃圾的旅程
    「我『吃』了好幾節廢舊電池,這是有害的,填埋後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桶中的夥伴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自己的經歷,雖然各自的經歷不盡相同,但是大家都在抱怨一件事,那就是沒有被分類處理。因為「肚子」裡裝了太多,並且各種垃圾沒有分類處理,我和夥伴們擠在一起產生了汙水和難聞的氣味,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因為自己沒能發揮它們的利用價值而感到遺憾。
  • 「垃圾桶人偶」進校園清潔地球從正確垃圾分類開始
    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末是「世界清潔地球日」,這是全球最重要的環境保護活動之一。近日,泗陽縣城管局聯合泗陽天楹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走進校園開展了以「世界清潔地球日」為主題的活動,有趣的遊戲、生動的課堂,讓孩子們了解和學習了垃圾分類知識。
  • 電動垃圾清運車 環衛新能源垃圾清運車
    一、產品介紹電動垃圾清運車又稱為電動垃圾清運車。該車為後裝垃圾形式,配備刮板,可進行簡單壓縮,增加了垃圾箱容積,標準240升的垃圾桶可裝20-25桶。二、電動垃圾清運車BY-DT35A產品應用範圍該車廣泛應用於環衛、城建、商業廣場、公園、學校、工廠、市政馬路、庫房、農貿市場、物業小區等部門進行散裝和桶裝垃圾的清運與轉運作業。
  • 北京家用垃圾分類桶銷量倍增,還有市民自製分類垃圾桶
    有的是四色分類垃圾桶,標識清楚,不用為具體分類花費過多時間;有的是雙層分類桶,頂層分開放置乾濕垃圾,底層可以回收用過的瓶瓶罐罐;還有乾濕兩用桶,滿足日常使用之餘,不會多佔空間。其中,一款售價在30元左右的櫥櫃掛式家用分類垃圾桶,月銷量高達11萬。「北京從5月1日開始垃圾分類了,最近的訂單大多都是發往北京的。」
  • 「小龍蝦身後事分類圖」走紅 龍蝦垃圾應該怎麼分類?
    那麼,吃剩下的龍蝦殼到底屬於哪種垃圾,該如何分類,你知道嗎?這兩天,一張來源不明的「小龍蝦身後事分類圖」,在網上火了起來。圖文中稱,整隻小龍蝦是溼垃圾,去黃的龍蝦頭就是幹垃圾,龍蝦肉、龍蝦黃是溼垃圾,龍蝦殼又是幹垃圾。
  • 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
    原標題: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等9大類問題  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第一次現場督導檢查。檢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兵分六路分別對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昌平區進行現場檢查。
  • 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收集袋 居家垃圾分類推薦「兩桶...
    原標題: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收集袋 居家垃圾分類推薦「兩桶一袋」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施行後,與居民最直接相關的莫過於「家裡究竟需要擺幾個垃圾桶」。
  • 專設寵物便便垃圾桶,閔行區垃圾分類靈活細緻
    5月27日將所有點位垃圾桶撤除後,小區設立了4處定點定時集中投放點和1個24小時開放的垃圾廂房,實行垃圾分類定點定時投放。垃圾分類運行至今,小區生產的溼垃圾從每日3桶上升至每日12桶,幹垃圾明顯下降,在志願者的指導下,溼垃圾純淨度達98%以上,居民的分類投放意識明顯提升。目前,平吉三村小區已經組建起了一支135人的志願者隊伍,其中黨員人數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