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疾控專家:防治登革熱水源管理最靠譜

2021-01-07 搜狐網

傳播途徑

  白紋伊蚊、埃及伊蚊是主要元兇

  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何劍峰認為,今年之所以疫情發展如此迅猛,從小的方面說,是因為市民還未充分意識到疫情的嚴峻性,「滅蚊大家都知道,但是都要求別人做」。為什麼在防控登革熱中,滅蚊如此重要?這得從蚊媒傳染病講起。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副院長陳曉光從事蚊蟲叮咬引發的熱帶病研究已數十年。按照不同的族譜、家系,科學家迄今已發現3300種不同種類、亞種類的蚊子。在廣東、廣州地區經常出沒和傳播疾病的,主要是按蚊、庫蚊和伊蚊三大類。這種攜帶刺吸式口器的昆蟲,是許多蚊媒傳染病的肇事元兇。各種蚊子在傳播疾病上有不同分工:比如按蚊傳播瘧疾,伊蚊傳播登革熱,其中的白紋伊蚊、埃及伊蚊,都是傳播登革熱的主要元兇。

  近年來,由蚊子傳播的傳統疾病,如瘧疾、乙腦、絲蟲病等都得到較好控制,但登革熱、基孔肯亞熱、細尼羅熱仍不斷冒頭,登革熱在東南亞、南美地區長期高發的狀態一直沒得到很好控制。2012年,西尼羅熱曾造成美國數千人感染、上百人死亡,幸虧傳播西尼羅熱的元兇、庫蚊的一個亞種在廣東乃至我國並非優勢蚊種,才沒有越過太平洋將這一蚊媒疾病傳播過來。

  陳曉光所在的團隊2010年前曾對我國的登革熱傳播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並最終將研究報告發表在頂尖的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學雜誌上。結果顯示,目前登革熱的四種病毒分型在我國都有發現,而且這種流行逐漸向北擴散。

  陳曉光介紹,人蚊之戰從未停歇,從古時的煙燻火燎,蚊帳隔絕到現代的殺蟲水、驅蚊露,繼而到現代科學利用光、聲、電、化學、生物武器來對付小小的六腳昆蟲。「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滅蚊、驅蚊,對於居家而言,從蚊蟲生長必不可少的水源下手,控制好活動距離數百米的積水才是關鍵所在。蚊子從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中,只有成蟲階段脫離了水,切斷其生存的水源,至少在蚊蟲發育的三個階段都可將其扼殺。」

  化學武器:避蚊胺開始「力不從心」

  化學防蚊法是目前最為普遍和有效方式。驅蚊水的有效成分主要為避蚊胺或驅蚊酯。其中避蚊胺(D E E T )是國內外公認最安全、最為有效的蚊蟲驅避劑。驅蚊水實際上並不驅蚊,它可以幹擾蚊子觸角的感覺器官對人體表面揮發物的感應,讓蚊子暈頭轉向,從而使人避開蚊蟲的叮咬。

  然而,避蚊胺在為人類提供驅蚊服務50餘年後,也開始有些「力不從心」。最初在驅蚊水裡添加5%的避蚊胺,驅蚊時間可以長達三四個小時,而現在即使避蚊胺含量達到8%,過了一小時,蚊子又變得頭腦清醒,精準「覓食」。

  基因武器:讓蚊子得病或飛不起來

  人感染病毒會得病,蚊子感染病毒也會得病。自然界中有一些病毒如蚊濃核病毒只感染蚊子不感染人,因此可用來開發環保的生物殺蟲劑。但自然界的蚊濃核病毒的致病能力比較低,蚊子往往完成了生長發育、孕育後代後方才病故,這類毒殺工作效果顯然很是一般。感染了蚊濃核病毒,往往只有10%左右的蚊子在幼蟲階段死亡,其餘漏網之蚊繼續為禍人間。

  專家們通過實驗室技術,在濃核病毒中插入蠍毒基因,使基因進行重組表達。加入蠍毒基因後,蚊子的幼蟲感染病毒死亡率達80%,加快了病毒的「毒發」時間,提高了蚊蟲死亡率。「我們已在實驗室對重組蚊濃核病毒的殺蚊效果進行了測試,結果非常理想。」

  專家們為了殲滅蚊子,將蚊子全身上下研究了個遍。美國已經有專家找到了決定蚊子翅膀發育的基因,他們通過幹預基因使幼蟲翅膀發育不良,無法起飛。去年已經在南美的小島上釋放了轉基因蚊子,通過這批蚊子和島上蚊子雜交,改變島上蚊子的翅膀發育基因。實驗結果可喜可賀,80%的蚊子幼蟲因翅膀無法正常發育而夭亡,無異於針對蚊子投放了一個「大殺器」。

  聲波武器:看似高大上但效果不好

  蚊子翅膀的震動頻率也是實驗室研究的重點。雄蚊子會不斷發出求偶的聲波,但已經受孕的雌蚊因為不想重複受孕,便會竭力躲避雄蚊。利用這個原理,不少科學家已經開始模擬雄蚊飛行時震動翅膀發出的聲音頻率來嚇走雌蚊,達到驅蚊效果。

  在一次國際會議中,陳曉光就發現一名美國專家腰上別著個「聲波武器」。然而美國的驅蚊器在中國卻顯得很沒面子,蚊子絲毫不受美國聲波的影響,實際應用上效果不好。

  終極武器:水源管理

  只要一到蚊媒傳染病發生時,衛生、疾控部門總是提醒市民清理積水。事實上,積水正是蚊子孕育的生命之源。

  和許多低等生物一樣,蚊子繁衍也離不開水,蚊子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這四個時期,其中前三個時期都生活在水裡。蚊子對淺水和死水情有獨鍾,汙濁的積水、汙水盆中的水都是蚊子安居的樂園。若不常換水,花瓶裡的水也會成為蚊子安樂窩。

  因此如果要從源頭上消滅蚊子,杜絕髒水、死水,改善衛生環境是最佳方法。應警惕房前屋後的積水,及時清理打掃衛生死角。對於家裡種養的水生植物,則需重點照顧,要經常換水,不給蚊子留下在家庭裡生存的空間。

  登革熱媒介白紋伊蚊比較喜歡在日出後1小時和日落前1小時叮人吸血,其幼蟲也容易孳生在花盤的積水中,因而老年群體在早晚鍛鍊、侍弄花草時,一定要注意防蚊、滅蚊。老年人一旦身體健康狀況出現變化,應及時就醫,因為重症登革熱病例發生的群體,主要是高齡伴有慢阻肺、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

  出遊提醒

  國慶出遊怎麼防控

  目前國慶節臨近,會否因為人員頻繁流動,導致登革熱在全國大規模暴發的可能?對此,李德新表示,雖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爆發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登革熱由蚊子叮咬傳播,氣溫降低後,蚊子的活躍度下降,一般到10月底登革熱的病例就會明顯減少。

  對於即將到來的國慶黃金周旅遊旺季,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傳染病防控專家楊智聰直接建議廣州市民迴避到東南亞等登革熱高發地區,對於來穗旅遊人員則應充分做好防蚊工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研究員李德新表示,一般來說,熱帶、亞熱帶地區都是登革熱的高發區,比如東南亞地區,如日本、泰國、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出遊前,要先了解當地的疫情情況或者該地區有什麼流行病,包括了解旅遊部門、檢疫部門的旅遊提醒,要做好預防措施後再前往。一般來說,在這個季節,較容易發生媒介傳播類的疾病,比如腦炎、乙型腦炎等,因此首要是預防蚊蟲叮咬。出血熱與蟲媒病毒研究專家杭長壽介紹,國慶期間如果前往廣州、雲南或東南亞等地區,都必須採取防蚊措施,比如穿長袖衣服、噴防蚊液,晚上住旅館時要掛蚊帳等。一旦身體不適,出現腹瀉、發熱、頭疼、關節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就醫時還應該主動向醫生說明到過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否有什麼流行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http://news.sohu.com/20140925/n404627498.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nandu.com/epaper/A/html/2014-09/25/content_3319344.htm?div=-1 report 3384 傳播途徑白紋伊蚊、埃及伊蚊是主要元兇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何劍峰認為,今年之所以疫情發展如此迅猛,從小的方面說,是因為市民還未充分意識到疫情的

相關焦點

  • 登革熱疫情在東南亞、南美高發,上海疾控:消滅防控「花腳蚊子」
    近日,泰國、斯裡蘭卡、新加坡、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等東南亞和南美洲國家登革熱疫情高發,其中新加坡病例超過20600例,遭遇「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
  • 防登革熱 清理積水強過噴藥
    摘要:   去年廣東省暴發登革熱疫情,全民噴藥滅蚊之後,今年廣深等地個別地方已經監測到蚊子出現中高度的抗藥性。蚊子出現抗藥性怎麼辦?今年登革熱防治形勢如何?市民哪些防蚊誤區要破解?近日,由南方日報《健康周刊》主辦、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防治登革熱廣東研討會在廣州召開,與會專家認為,防蚊比滅蚊更重要。
  • 登革熱指數III級!深圳一小區高風險,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
    因為傳播登革病毒的伊蚊最愛在水中產卵而最近的雨水無疑為產卵提供了「天堂」登革熱不會人傳人卻會通過蚊子叮咬傳播比如近日在國內刷屏的一則消息:新加坡暴發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新加坡已累計發現5.28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然而,在多雨溼熱天氣的
  • 登革熱有疫苗可以預防嗎?看海南省疾控專家怎麼說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馬珂  7月25日,省疾控中心針對登革熱防控,再次面向公眾發布相關預防知識。  省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註冊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 目前也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
  • 衢州發現輸入性登革熱病例 我省存在引起本地暴發的風險
    昨天是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我省衢州市發現1例從廣東輸入的登革熱病例。  衢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專家佔炳東說,這位患者防患意識較強,身體不舒服後及時去醫院就診,並主動告知醫生剛從廣東回來,因此得以迅速確診,目前已得到及時治療,病情穩定。
  • 哈市疾控中心:哈市發生登革熱本地感染病例可能性極低
    生活報7月14日訊 近日,江蘇句容通報了一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情況。什麼是登革熱?登革熱有無疫苗?在哈爾濱生活會得登革熱嗎?針對市民關心的有關登革熱的問題,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了權威解答。據專家介紹,登革熱是嚴格的伊蚊媒介傳染病,在我國由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傳播,通過受到感染的雌性伊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感染,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疾病。我國不是登革熱流行國家。登革熱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後經3-15天潛伏期便可能發病,但也有部分人不發病(稱為隱性感染者)。
  • 上海報告9例登革熱需要擔心嗎?專家稱防止重症是關鍵
    上海疾控中心日前公布數據稱,上海已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9例,相比往年輸入性病例數量有所下降。但疾控中心專家表示,仍要警惕本地傳播和流行,尤其是要做好滅蚊防蚊工作,及時就診。登革熱病毒血清分為4種型(1、2、3、和4型),上海疾控中心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出具數據顯示,上海報告的9例登革熱病例中,2個1型,3個2型,2個3型,2個四型,均為輸入病例。疾控中心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主要發生在夏秋季,尚無特效藥物。重症可能會進展為登革出血熱(DHF)或登革休克症候群(DSS)。
  • 雨花區疾控中心發布最新提醒!「花蚊子」又雙叒叕來了,謹防登革熱
    雨花區疾控中心發布最新提醒!長沙市分布較廣的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它是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日出前後和日落時分是它們叮咬的尖峰時段,成蚊在室外主要棲息於陰暗避風處,如缸、罐、壇的內壁,工地積水的基槽內壁;在室內則傾向於停留在牆上、桌椅和床下、懸掛的衣服上等。二、什麼是登革熱?
  • 警惕登革熱 提防恙蟲病 三水區疾控中心發布7月傳染病風險提示
    三水區疾病控制中心發布7月份傳染病風險提示,市民需小心提防新冠肺炎、登革熱以及恙蟲病。目前,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保持穩定態勢,疫情風險整體不高,境外輸入、國內中高風險地區輸入風險仍然存在。隨著氣溫升高,雨水頻繁,溫溼天氣十分適合伊蚊繁衍。近期,三水區監測數據顯示蚊媒密度逐漸增大,登革熱發病和傳播風險也隨之增加。
  • 廣州登革熱病例早來兩個月
    日前廣州市報告廣東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熱病例。16日,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何劍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本地病例比往年早來了兩個月,防控形勢較為嚴峻。不過他也表示,登革熱可防可治,大眾無需恐慌,「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是白紋伊蚊,應人人動手,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
  • 棉湖鎮開展噴藥滅蚊、預防登革熱行動
    日前,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登革熱防控健康提示,當前,廣東已經進入登革熱本地流行季節,境外感染輸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逐步增加,且高溫多雨的天氣容易孳生伊蚊。今天下午,棉湖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鎮內開展噴藥滅蚊、清除孳生源、預防登革熱行動,主要是對雲湖公園、花園、糖水灶、老鎮區等有雜草、積水的地區進行噴藥防治。
  • 疾控專家:當心危險
    不過,疾控專家提醒,土撥鼠易咬人,野生的還有可能攜帶鼠疫等病毒。 外形可愛!但土撥鼠喜群居、警惕性高 疾控專家:野生土撥鼠或攜帶鼠疫病毒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科的專家表示,目前在售的土撥鼠主要為人工繁殖
  • 登革熱高發期,這個地方的病例已經超過20600例……
    據央視財經報導新加坡今年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截至目前新加坡感染登革熱的病例已經超過20600例成為與新冠肺炎疫情並重的社區威脅!每年的5月份到9月份為登革熱高發期。一般不會致命,但出現嚴重併發症時可導致死亡。
  • 新科普∣不會人傳人、沒有特效藥、重型死亡率超五成:登革熱我們還...
    記者為此邀請市疾控中心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專家進行解答。不會人傳人,但要警惕死亡率達50%的重型登革熱市疾控病媒生物防治科主任醫師冷培恩介紹,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屬於乙類傳染病,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人與人接觸不會傳播,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登革病毒感染後,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
  • 登革熱疫情高發,上海已報告9例輸入性病例,防控關鍵滅「花腳蚊子」
    近日,泰國、斯裡蘭卡、新加坡、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等東南亞和南美洲國家登革熱疫情高發,其中新加坡病例超過20600例,遭遇「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疾控中心獲悉,截至目前,本市已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9例。
  • 瑞安市存在登革熱傳播風險 防蚊滅蚊為預防關鍵
    連日來,市疾控中心深入開展防蚊滅蚊預防登革熱宣傳活動,全力做好滅蚊工作,遏制蚊蟲孶生,預防登革熱。開展布雷圖指數監測瑞安市存在登革熱傳播風險5月24日,瑞安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分4組對全市22個鄉鎮(街道)開展布雷圖指數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提示,瑞安市存在登革熱傳播風險。
  • 如何防治蜱傳疾病?海口疾控專家為市民支招
    海口疾控專家為市民支招  南海網 http://www.hinews.cn 時間:2010-09-14 09:26 來源:海口網 作者:  海南省各個市縣都有蜱蟲存在,但蜱傳疾病在海南省不是很常見。自2007年以來,海南省疾控部門每年都對蜱傳疾病進行監測,每年有報告「蜱傳立克次體斑點熱」的病例,但病例並不多,目前沒有出現死亡病例。
  • 上海已報告9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防控關鍵:滅「花腳蚊子」
    近日,泰國、斯裡蘭卡、新加坡、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等東南亞和南美洲國家登革熱疫情高發,其中新加坡病例超過20600例,遭遇「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疾控中心獲悉,截至目前,該市已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9例。
  • 南充兩名疾控專家進駐武漢醫院發熱門診
    楊帆、趙林在武漢一家養老院檢查(受訪者供圖)3月24日, 記者從武漢抗疫一線獲悉,隨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隊馳援武漢的南充市疾控中心專家趙林逆行英雄 哪兒有疫情哪兒就有他們70後趙林和80後楊帆都是南充市疾控中心的疾控專家,趙林曾參加過非典、汶川大地震、 雅安地震等災難的疫情防控,楊帆是流行病疾控專家。據楊帆介紹,他們於2月23抵達武漢市, 當天下午便投入戰鬥,參與了華南海鮮市場消殺、採樣工作。
  • 未煮熟的福壽螺會引起寄生蟲感染 省疾控專家:建議大家不要吃!
    本報記者羅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日,記者從貴州省疾控中心獲悉,有專家在貴陽市郊阿哈水庫發現福壽螺及大量卵塊。對此,省疾控專家提醒,天氣轉涼,福壽螺繁殖加快,建議大家不要吃福壽螺,非要吃的話一定要高溫處理10分鐘以上,要學會區分福壽螺和其它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