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海洋雨林珊瑚礁
珊瑚礁對地球非常重要,全球有5億人直接依賴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同時,作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生態系統所佔的海洋面積不到0.2%,卻為超過30%的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和家園,有近33%的魚類棲息在此,是大量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和育幼所。
-
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瑚礁生態系統的三維空間結構框架,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珊瑚礁區有超過2500種魚類,700種造礁石珊瑚;全球珊瑚礁面積佔海洋總面積<0.2%,卻為孕育了30%的海洋生物。珊瑚能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碳酸鈣,有助於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珊瑚堅硬的骨骼可以抵抗波浪對海岸的衝擊,減少波浪的衝擊力,保護海岸,有著消波和護岸作用。
-
2070年所有珊瑚礁或將消失,假如沒有珊瑚礁會什麼後果?
會堂裡也有一些研究珊瑚礁的同仁們,很多人可能也有潛水的經歷。胡德夫老師來自臺東,我也去了很多次臺東,位於太平洋沿岸的臺東也有很多珊瑚礁,非常美麗。我最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什麼?珊瑚礁。還有一類生物,珊瑚礁的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這是一片珊瑚礁,但裡面有很多塊狀的、枝狀的珊瑚,我們就叫它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我做過一些科普的講座,有些聽眾會問我:黃老師,珊瑚是動物還是植物?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對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魚類而言,珊瑚礁提供了食物來源及繁殖的場所。珊瑚礁也是海南省一大重要海洋生物資源,其品種、分布面積和生態條件居全國之冠。 2、珊瑚礁能吸引觀光遊。愈來愈多的潛水觀光遊客在尋找珊瑚礁這種風情萬種的旅遊資源,它集熱帶風光、海洋風光、海底風光、珊瑚花園、生物世界於一體,是發展生態旅遊的絕好勝景。
-
掌握第一手珊瑚礁資料--黃暉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中國網訊(記者:奚婷)黃暉研究員自1996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珊瑚生物學及珊瑚礁生態學研究工作。黃暉研究員不畏艱辛親自潛水開展野外一線科研工作,足跡從福建、廣東、廣西一直到海南島沿岸以及西南中沙群島等我國有珊瑚礁分布區域,掌握了第一手我國珊瑚礁資料,摸清了我國珊瑚礁的現狀,發表了一系列專著。
-
我從事鯨豚動物保育工作十三年,中華白海豚正面臨哪些威脅,問我吧!
我從事鯨豚動物保育工作十三年
-
知識丨走進自然科學,探秘海洋無與倫比的珊瑚礁,自然王國的技術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廣闊的深海就像一座亙古相傳的古老寶藏,一座充滿無數珍寶色彩紛呈而又千姿百態的水下寶藏。珊瑚礁是海底極為特殊的生態系統,這裡孕育了千奇百怪而又生機勃勃的奇特生物。珊瑚礁這個水下奇蹟對環境非常挑剔,隨遇而安並不是它的風格。
-
人工珊瑚礁盤下石斑魚出沒
從王炳提供的圖片中看到,大鵬半島大澳灣人工珊瑚礁盤下,躲著近10條身披黃褐花花外衣的「大傢伙」,身長有四五十釐米,體重有3到5斤。 王炳介紹,這種魚叫「珍珠龍躉」,又名珍珠斑,是近年新培育出來的雜交新種石斑魚。這種石斑魚的爸爸是龍躉,媽媽是老虎斑。由於肉質細嫩,加上養殖成本低,珍珠龍躉成為石斑魚養殖市場中的絕對主角,佔7成左右。 餐桌上常見的魚,何足為奇?
-
科技工作「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進展順利
科技工作「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進展順利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8 15:26 來源: 科技部網站 2014年4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擔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工作研討暨專家組會議在廣州召開。
-
海洋保護從珊瑚保育出發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系統是維繫海洋生態體系的基石,是眾多海洋生物賴以生息的重要鏈條。世界環保組織提出,保育珊瑚不但可以維持漁業發展,更可以維持觀光旅遊業發展,作為海岸線的天然保護屏障,保護珊瑚更是保護人類自身。
-
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
但魚類出水或死亡後會在形態、色澤、斑紋等方面產生很大變化,形成圖鑑後,用以與活體海洋魚類做比照識別,使用者會有辨別上的難度。我們注意到潛水觀察法作為海洋魚類物種多樣性記錄的重要手段之一,適合於熱帶珊瑚礁海域,是目前國際上海洋魚類圖譜製作方法的主流。本圖譜採用潛水觀察法拍攝製作,可以直觀地反映珊瑚礁魚類在原始生存環境下的形態,有利於對自然狀態下海洋魚類的識別。
-
【環保】常見珊瑚礁和珊瑚礁魚類的識別
-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進展順利
2014年4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擔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調查」工作研討暨專家組會議在廣州召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有關領導和負責同志以及項目組專家和項目組成員等共30多人出席了會議。 項目負責人施祺研究員和各課題負責人匯報了項目和課題2013年度工作進展情況。
-
拯救退化珊瑚礁的秘方:多引入魚類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全世界75%的珊瑚礁都瀕危,過去30年氣候和捕撈擾亂加劇導致超過20%的珊瑚礁已經消失。與此同時,全世界的珊瑚礁只有27%位於海洋保護區。「通過研究遙遠和海洋保護的地區,我們可以估計如果沒有捕撈珊瑚礁裡將有多少魚類,以及最新保護區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研究首席作者、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科學家亞倫·麥克尼爾(M.
-
海洋環保科普(8)|我國的珊瑚礁,請你一起來關注它們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珊瑚礁生態系統珊瑚礁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佔不到海洋面積的0.25%,但為30%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珊瑚體內蟲黃藻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有機碳,珊瑚鈣化將碳以碳酸鈣形式儲存,維持和促進碳循環;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魚類都由珊瑚礁提供食物來源及繁殖的場所;部分珊瑚礁是藥用資源並具有藥物開發潛力;珊瑚礁還具有消浪護岸和休閒漁業等安全和經濟價值。
-
為了拯救珊瑚礁,UNEP等機構發起「消失的發光」活動
海洋機構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致力於海洋保護的國際非盈利組織。目前,其重點是珊瑚礁保護。綠會致力於保護美麗中國浩瀚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維護海洋生境和生態平衡。綠會曾與廣東海洋大學、海南海產業工程中心等各方專家圍繞珊瑚人工繁育、修復珊瑚礁等議題探討,通過優勢互補,將海洋生態保護、生境修復、珊瑚保育、海洋牧場建設與產業共發展,以及設立專項基金等實現有機結合。
-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開展珊瑚礁白化應急監測 保護「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同時也被認為是異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2020年8月,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礁白化現象。珊瑚礁因何出現白化?影響究竟有多大?其後,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迅速組織監測隊伍開展了應急監測。
-
堅守一線 推動珊瑚礁監測工作跨躍式發展
工作單位: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推薦單位: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他熱愛國家海洋事業,長期堅守在海洋監測與調查一線,為做好南海珊瑚礁管理和保護工作,他潛心鑽研珊瑚礁監測技術,練就了一身高超的潛水和珊瑚鑑定技能
-
中國科研團隊守護南海珊瑚礁20年 只為重建海洋天堂
他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文簡稱「南海研究所」)珊瑚生物學與珊瑚礁生態學科組的助理研究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國南海的海底沙石上,依靠人工,培植並播種珊瑚。 這是一項科研,更是一個辛苦的勞作。團隊成員多數已經工作了近十年,組長黃暉則是從博士時期便參與進來,為保護和恢復中國南海的珊瑚礁工作了20多年。
-
Jack Randall · 珊瑚礁魚類探索簡史
——《在熱帶海洋之下》威廉·比貝(William Beebe 1928)1947年的一天,我去了洛杉磯的一家陸海軍倉庫商店,購買了一條要用於我正在翻新的單桅小帆船的錨線。在那兒,我看到了一個用鐵絲包裹的鋼瓶,上面用鉻酸鋅塗成綠色;一根橡膠軟管從一端通到調節器,另一根軟管連接呼吸嘴。我問售貨員那是什麼,他說你可以將壓縮空氣放進儲罐中,然後去水下呼吸。價格是二十五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