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常見珊瑚礁和珊瑚礁魚類的識別

2021-01-21 潛水世界Diveworld

聲明:以下資料根據廣東徐聞海洋保護區珊瑚專家廖寶林相關資料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珊瑚礁生態系統是海洋非常重要的系統,對海洋的持續繁衍有重要意義,了解珊瑚及珊瑚礁的生態重要性,關注海洋生態健康,維護一個清潔,可持續的海洋世界!

常見的珊瑚礁介紹如下:

鹿角珊瑚科:鹿角珊瑚屬(Acroporidae)


鐵星珊瑚科:假鐵星珊瑚屬(Siderastreidae)

菌珊瑚科:牡丹珊瑚屬(Agariciidae)

濱珊瑚科:濱珊瑚屬(Poritidae)

琵琶珊瑚科:盔形珊瑚屬(Oculinidae)

裸肋珊瑚科:刺柄珊瑚屬(Merulinidae)

蜂巢珊瑚科(Faviidae)

褶葉珊瑚科:棘星珊瑚屬(Mussidae)

雀鯛科

隆頭魚科

蝴蝶魚科

天竺鯛科

其他常見的珊瑚礁魚類

市場上常見的幾種養殖珊瑚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
    《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圖片採用潛水觀察法拍攝,直觀反映出珊瑚礁魚類在原始生存環境中的自然形態,有利於人們認知南海極為珍貴的珊瑚生態系統,識別千姿百態的熱帶珊瑚礁魚類。拍攝團隊歷時兩年,9次遠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遠赴南沙島礁,下潛拍攝超過400人次,共拍攝水下照片20869張。
  • 給大家推薦一本很不錯的珊瑚礁魚類圖譜
    書名:《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作者:傅亮簡介:《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是中國第一部完全以潛水拍攝記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珊瑚礁魚類的圖譜。《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圖片採用潛水觀察法拍攝,直觀反映出珊瑚礁魚類在原始生存環境中的自然形態,有利於人們認知南海極為珍貴的珊瑚生態系統,識別千姿百態的熱帶珊瑚礁魚類。拍攝團隊歷時兩年,9次遠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遠赴南沙島礁,下潛拍攝超過400人次,共拍攝水下照片20869張。
  • 英媒:石油汙染可致珊瑚礁魚類「醉酒」
    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 英媒稱,研究人員說,如果珊瑚礁魚類在受到石油汙染的海域中遊動,它們更可能採取冒險行為,且無法識別掠食者。研究論文作者之一、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喬迪·魯默說:「這些魚無法識別朋友和敵人,並且它們不再成群遊動。」魯默說:「這些魚還無法選擇適合的棲息地,它們遊向開闊海域,且在遇到危險時無法快速遊開。」這項研究把重點放在幼年珊瑚礁魚類上。在這個階段,珊瑚礁魚類格外脆弱。科學家們主要研究了澳大利亞大堡礁的6種魚。
  • 珊瑚礁會發出「聲音」,吸引魚類來安家,有時還會驅趕海魚
    當海水從珊瑚礁流過時,便會發出聲音,這種聲音比較微弱,聽起來像是早餐麥片撞擊牛奶時發出的喀噠聲。就像風吹過孔洞發聲一樣,海水就像風一樣吹襲海底世界而發出聲音。而珊瑚礁發出的聲音有其特別的特色,也對海洋生物有重要的影響。熱帶魚在珊瑚礁上。我們知道珊瑚礁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家園,當珊瑚礁發出聲音時,那麼那些棲息在珊瑚礁的小魚們便能識別自己的棲息地。
  • 拯救退化珊瑚礁的秘方:多引入魚類
    對於重度或者輕度捕撈的珊瑚而言,這一方法要求了解哪些魚類可以捕撈,可以捕撈的數量以及哪些魚類不應該捕撈。研究作者評估了全世界800多個珊瑚礁裡的魚類生物量和功能群體,並利用它們來估計輕度捕撈和重度捕撈的珊瑚礁的恢復時期。科學家們推測維持和修復魚類數量以及魚類提供的生態功能將可以增加珊瑚礁面對大規模威脅,例如氣候變化時的生態恢復力。
  • 全球珊瑚礁魚類生物量分布確認
    珊瑚礁可為許多動植物提供生活區域,同時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周圍環境的物理和生態條件。此次,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約書亞·辛那和他的研究團隊,利用從全球2512個珊瑚礁中收集的數據開發了一個量化模型,用來研究珊瑚礁魚類生物量與環境變量和社會經濟因素的關係。這種環境變量包括海水深度、棲息地和生產力;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各類市場的富裕程度、管理方式和人口數量。
  • 南沙群島珊瑚及珊瑚礁魚類圖鑑出版
    本報訊 近日,由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持編撰的《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經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和《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兩本書涵蓋了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近年在南沙群島調查期間拍攝的珊瑚和珊瑚礁魚類影像資料,其中造礁石珊瑚14科170餘種、珊瑚礁魚類45科381 種,用細節豐富的照片和簡明專業的文字,系統展示了南沙群島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魚類的形態特徵、生態分布等內容。
  • 全球珊瑚礁魚類生物量分布確認加強漁業管理有助珊瑚礁保護
    英國《自然》雜誌16日發表的一篇生態學論文,確認了世界範圍內魚類生物量顯著高於或者低於預期值的珊瑚礁。這些發現得益於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和社會經濟學因素的新的跨學科方法,其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解決全球珊瑚礁退化問題。
  • Jack Randall · 珊瑚礁魚類探索簡史
    "Jack" Randall 1924–2020)被譽為現代海洋魚類學之父,他的一生一共命名了超過830種魚類,他於4月26日(星期日)在火奴魯魯去世,享年95歲。本文摘自史考特·麥可(Scott W. Michael)《珊瑚礁魚類》第1卷的序言。蘭德爾博士在1998年撰寫本文時,他是檀香山主教博物館的高級魚類學家,夏威夷大學動物學研究生院的成員,美國魚類生物學家學會特聘研究員和爬蟲學家。
  • 3D列印的珊瑚礁「宿舍」或能為魚類的生存提供庇護
    據外媒CNET報導,由於全球範圍內的珊瑚礁系統遭受毀滅性的白化破壞,研究人員一直希望能保存重要的海洋特徵以及拯救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德拉瓦大學周二發布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帶來一些希望:一些魚類很樂意在3D列印的珊瑚礁中穿梭,就像在真實環境的珊瑚礁中一樣。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對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魚類而言,珊瑚礁提供了食物來源及繁殖的場所。珊瑚礁也是海南省一大重要海洋生物資源,其品種、分布面積和生態條件居全國之冠。 2、珊瑚礁能吸引觀光遊。愈來愈多的潛水觀光遊客在尋找珊瑚礁這種風情萬種的旅遊資源,它集熱帶風光、海洋風光、海底風光、珊瑚花園、生物世界於一體,是發展生態旅遊的絕好勝景。
  • 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或可忽略不計
    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一份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關鍵行為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該結果來自一項評估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的多年多物種研究,對過去多年的結論提出了顛覆性挑戰。
  • 海底綠洲——珊瑚礁--中國數字科技館
    小珊瑚造大礁  珊瑚分布範圍很廣,但主要產於熱帶淺海區,在溫帶和寒帶海區特別是沿岸淺水區也較常見,甚至在超深淵帶也有珊瑚蟲的代表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佔面積雖不足0.25%,但超過1/4的已知海洋魚類靠珊瑚礁生活,並和珊瑚礁相互依存。多數造礁珊瑚組織本身並沒有色素,它們美麗的顏色多半來自於體內的共生藻;在正常水溫條件下,蟲黃藻總是與珊瑚蟲共生,給珊瑚礁染上金色、紅色或黃色的光彩。而我們通常看到的那些潔白如玉的珊瑚,其實是珊瑚蟲死後經人工浸泡衝刷而成的珊瑚骨骼。
  • 出海感想之美麗的珊瑚礁魚類
    圖2.漁業科考船「南鋒號」順利登上船後,大副給我們講述了船上生活和救生的基本知識,並在之後全船進行了棄船逃生演練。航行期間在克服了諸多的困難尤其是暈船的困擾下,圓滿的完成了實驗內容和出海任務。通過這次「南海生物資源調查與評估」任務,我充分認識到了南海豐富的魚類資源,特別是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時的生物資源調查與評估,一條條色彩豔麗的珊瑚礁魚類奪人眼球,在充滿好奇的同時,我開始在師兄師姐的幫助下慢慢學著鑑定它們的種類與名稱,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我得到了充分的鍛鍊的同時也加深了科考隊員之間的認識和感情,更重要的是一些五彩斑斕的魚類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 海洋環保科普(8)|我國的珊瑚礁,請你一起來關注它們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珊瑚礁生態系統珊瑚礁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佔不到海洋面積的0.25%,但為30%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珊瑚體內蟲黃藻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有機碳,珊瑚鈣化將碳以碳酸鈣形式儲存,維持和促進碳循環;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魚類都由珊瑚礁提供食物來源及繁殖的場所;部分珊瑚礁是藥用資源並具有藥物開發潛力;珊瑚礁還具有消浪護岸和休閒漁業等安全和經濟價值。
  • 珊瑚礁魚類小丑魚「安家落戶」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日前,監測中心科研人員經過近2年的人工馴養,已在實驗室條件下成功將這種珊瑚礁魚類配對並開始陸續產卵繁殖。小丑魚屬於鱸形目雀鯛科海葵亞科,是一種生活在珊瑚礁區喜歡與海葵共生的海洋魚類,因臉和身體上有一條或多條白色條紋,酷似小丑,所以俗稱「小丑魚」。
  • 澳研究發現熱帶珊瑚礁魚類壽命可達80歲以上
    新華社雪梨12月13日電 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相關論文發表於新一期德國《珊瑚礁》雜誌上。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說,該機構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4個地點和印度洋中部的查戈斯群島附近抽樣調查了熱帶魚的生長情況,共發現11條年齡超過60歲的魚。
  • 人工珊瑚礁盤下石斑魚出沒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妍)「它是食物鏈最頂端的魚類,相當於哺乳動物中的老虎、鳥類中的鷹。」昨日,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客座教授王炳告訴記者,日前開展的「深圳東部珊瑚調查」中,首次發現很多石斑魚,說明深圳東部海域生態正在恢復中。 據了解,歷時兩年的「深圳東部珊瑚調查」是深圳首次對珊瑚家底進行摸查,最終調查結果將於明年秋季公布。
  • 大家講壇 「海好有你」系列之——深圳珊瑚礁魚類
    除了巡禮繽紛的珊瑚以外,還有那些生活在珊瑚周圍的魚學名為珊瑚礁魚,但常常被叫做熱帶魚。它們的體態變化萬千,色彩鮮豔奪目,並具有許多不同的生活形態,為珊瑚礁生態系統增添了許多動態之美,熱帶魚通過變色與偽裝來保護自己。
  • 2019山東考研英語《經濟學人》閱讀:環保珊瑚礁化狂熱
    然而,讓人吃驚的是,最便宜的選擇也許是最環保的。For a start, it takes a lot of energy to move a rig.若要全面考慮的話,有些人認為應該把老的鑽塔轉換成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