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謠言之「烽火戲諸侯」:西周的滅亡跟褒姒笑不笑真沒啥關係!

2021-01-09 七弦泠泠上

褒姒為什麼不會笑?

周幽王真的是個昏君嗎?

西周真的滅亡於一個場「烽火」和一個女人的微笑嗎?

褒姒到底會不會笑,我不知道,或許她真的笑點超級高,有幾十層樓那麼高也說不定,

又或許其實她是個面癱,周幽王的審美情趣異於常人也有可能。

但我認為西周的滅亡,總體上跟這個女人關係不大,而是跟他的兒子關係比較大。

至於我們從小就知道的「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那真的只是一個故事而已,更準確點說,它是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謠言」。

首先,西周時期存不存在「烽火傳訊」,就是個大問題。

我們姑且相信有吧。

但問題是,點燃烽火,傳遞訊息,是需要烽火臺的。

周天子召集諸侯打仗全靠烽火臺的話,那他媽這是要在上百個諸侯國裡修成千上萬的烽火臺啊。

是什麼樣的傻子君主,才會在自己的領土範圍內,到處修烽火臺的。

所以,烽火臺只可能是修在與敵人對峙的邊境地區,像長城那樣。

或許有人會說,也許西周的烽火臺只修在與敵人對峙的諸侯邊境線上。

拜託,周王室直屬領地周圍,最大的一個敵人是西北面的犬戎,而跟犬戎接壤的諸侯國屈指可數,不可能就得著那麼幾個諸侯使勁地薅吧。

其次,烽火只具有預警的作用,讓周邊的軍隊提高警惕性,讓老百姓及時撤離。

而不可能是周天子調集諸侯軍隊的命令。

完整的作戰命令至少也要包括了時間、位置這兩個要素吧。

諸侯們怎麼知道大王在哪裡的?

周王室不是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宗周城啊。

最後,古代集結軍隊那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嗎?

諸侯召集各自的部隊,除了士以上職業軍人可以迅速集結,農民兵是能一下子就召集起來的嗎,農民不種地啦?

另外,打仗後勤也是個大問題,古人發動戰爭,一般會選擇秋收以後有了糧食,才會出動、一般不會選擇農忙的春夏時期。

即便有外敵入侵,在沒有足夠大軍開拔的糧食的情況下,只能放任敵人攻破防線,等湊夠糧食了再回去找場子。

西漢初年為啥打不過匈奴,就是國家經濟不行,糧食不夠,沒法子把精力都放在軍事上,去反攻敵人。

周幽王點個烽火,諸侯就要屁顛屁顛跑來,那麼,即便諸侯足夠忠心,從軍隊集結到行軍至周幽王身邊,最近的諸侯估計也要花十天半個月的吧。

周幽王啥正事不做就在這乾等著?褒姒妹子還笑得出來?

更誇張的是故事裡還說,這貨連續點了好幾次呢。

諸侯們在不知道敵人在哪裡、周幽王是否安好的情況下,可能貿然發動軍隊嗎?

這就好像你大佬給你打電話,說我被人砍了,然後電話斷了,你沒法聯繫上他。

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去營救你大佬?

至少也要先通過各種方法,聯繫上人,知道他在哪裡被砍,人還在嗎、砍他的人多不多,有幾個兄弟去了,我這樣貿然去了會不會「送菜」,這些問題吧。

更何況,清華簡,以及《竹書紀年》根本就沒有這個故事的記載。

反正,「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從邏輯上講,能吐槽的地方不要太多。

既然烽火戲諸侯不存在,那麼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而導致亡國也就沒可能了。

那麼,西周又是怎樣滅亡的呢?

西周滅亡因素很多很多,講起來可能幾天幾夜都講不完,我們今天只是單純從周幽王的視角來簡單捋一捋

首先、周幽王他的老父親周宣王晚年吃了好幾次敗仗,再加上周王畿附近天災不斷,導致糧食減產,人口銳減,周王室的實力不足以對內震懾諸侯,對外壓迫敵人。

單一諸侯的實力或許還不能威脅到王室,但諸侯開始強大起來卻是毋庸置疑的。

這個問題其實在周幽王的曾爺爺周夷王時就已經出現了。

王室衰落到諸侯都不主動來朝見,苦巴巴等到來朝見的諸侯,周夷王還要回禮,天子的權威性大打折扣,號令諸侯也有點力不從心了。

周宣王雖然通過戰爭,短暫按住了躁動的諸侯,但他晚年連續吃了好幾次敗仗,之前的努力完全付諸流水。

等到周幽王時,他要面對的國家,就是一個爛攤子,特別是在他的西邊,有個小弟比較強,還跟犬戎很曖昧。

這小弟的名字叫做申國。

西周中晚期的申國疆域囊括了華山南北遼闊的土地,方圓數百裡,放在封國不過百裡的諸侯裡,已經算是第一梯隊。至於申國為什麼這麼強,篇幅有限,有機會再聊一聊。

另外,申國還有三個共同進退的盟友,它們是呂國、許國、繒國。其中,呂國與許國跟申國都出自姜氏、也就是齊國姜尚的那個姜。而繒國則與犬戎關係十分密切。

周本來是小邦,能夠成為主宰天下的至尊,姜氏出了很大力氣,所以姜氏出過很多王室重臣,且西周有十二王的王后出自姜氏,這有點像遼國耶律氏與蕭氏的的世代聯姻,雙方都是國族。

周幽王的王后也是按照慣例取得姜氏女,這個姜氏出自申國。但此時的政治形勢對周王室來說,不容樂觀。

周王朝的分封制是以姬姓為主幹的,《荀子》中就說,周初大封建,諸侯七十一,姬姓就佔了五十一個之多。

這種比例,在周王室強大的時候,還能夠讓外姓諸侯伏低做小,但等到周王室衰落的時候,那麼,姬姓與外姓之間的矛盾必然惡化。

申國的強大,就是這種關係惡化的體現,姬姓已經不能抑制住外姓諸侯的坐大、

長此以往,說不定申國就會來一次「湯武革命」。

周幽王看著申國與呂、許兩個姜氏國在王畿邊上眉來眼去,心裡急啊,更雪上加霜的是,他們還把跟犬戎搞基的繒國拉進了小圈子中。

這是想要做什麼?

周幽王怎麼看,都感覺那麼像老祖宗周文王搞的那一套啊,內聯諸侯,外結夷狄,是不是等到下一代,就要誓師東進,滅周興申啦?

再這麼搞下去不行啊。

可你又不能夠去直接討伐人家申國。

幹坐著不行。

周幽王苦思冥想,該如何來壓制申國的野心呢?

褒姒的到來,更準確點說,褒姒兒子伯服的降生,讓他找到了靈感。

一切先從後宮動手。

直接點說,就是通過廢繼承人的方式,來試探申國的反應。

廢繼承人這一招,歷史上屢見不鮮,很多時候,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國家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而是為了政治鬥爭。

周幽王想要通過廢掉姜氏給他生的嫡長子姬宜臼這個手段,來達成他削弱申國的目的,此時的申國領導人是姬宜臼的親舅舅。

如果順利廢掉繼承人,那麼說明申國實力還不夠,他們的小聯盟,還不敢向煌煌大周發起挑戰。同時,也能趁機削弱申國在王畿的影響力,打擊申國在他們那個聯盟中的權威。

畢竟,做大佬就要夠頂,讓小弟們永遠看到你剛強的一面,柔柔弱弱啥也而不敢做的大佬,都已經被沉江了。

如果,申候跳出來反對,那麼這對於周幽王也是機會,一步步挑戰申候的耐心,最好將其逼反,這樣就有理由直接把他給做掉了。

但周幽王明顯沒有考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玩這招,你得擁有玩到最後的資本。

周幽王沒有考慮到,如果申候真的反了,他拿什麼抵擋叛軍?

周王室江河日下,老父親打姜氏之戎,南國之師,把精銳部隊都葬送掉了,而且這幾年老天爺不上飯吃,天災人禍不斷,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而周邊的姬姓諸侯,雖然沒表現出什麼野心,但大佬的掏空了身體的狀態,還是看得出來的。

他們或許不會押注申候,但也不會看好王室,最好的立場就是,坐山觀虎鬥,等你申候跟王室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再來接盤。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些諸侯真就是這麼想的。

周幽王有沒有成功廢掉太子,史料中的記載並不明確。比如《史記·周本紀》的說法就是周幽王剛想要廢后,再廢太子的時候,申候就反了。

而到了《史記·晉語》則又變成「王逐太子宜臼,太子出奔申,申人、繒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乎亡。」

同一本書,兩種說法,太史公校對稿子不細緻的情況又出現了。

但無論那種說法,周幽王廢太子的心思,申候知道了,並且立即付諸行動,召集呂、許兩個小弟,讓繒國聯繫好基友犬戎,大家一起去宗周發大財。

周幽王的謀劃徹底玩脫了。

王師根本扛不住五軍聯盟進攻,也沒有一個諸侯本著應有的義務前來搭救他。

所以他死了,周王室的衰弱不堪徹底暴露在了其他諸侯面前。

等周幽王死了,呂國、許國立即擁立宜臼為王之後,就直接跑路回國了。

因為把犬戎這隻惡犬放進來後,聯盟分贓不均,立馬瓦解,為了繼續在華夏圈子裡混,這兩個小國只能立周平王來糊弄一下諸侯了。

苦逼的周平王宜臼看著自己的王畿境內,犬戎橫行,家不成家,國不成國,日子沒法過了!

而到了這時候,會投機的諸侯,立馬就跳出來「主持正義」了。

它們就是「覺悟」最高的齊、晉、秦、楚四國。

宗周不能呆了沒關係,我們大周不是還有成周嘛、那可是周公他老人家廢了好大力氣才營建起來的天下之心啊。

大王遷到成周去最合適了,讓我們君臣攜手,重建輝煌,恢復山河吧。

這四個國家就這樣護送著孤苦無依的周平王遷到成周。

至於遷都這個事情,是周平王主動提出來的,還是諸侯攛掇的,這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從後來發展來看,周平王其實沒得選擇。

遷都是飲鴆止渴。

放棄宗周,意味著放棄了周王室苦心經營幾百年的地盤,這一區域也隨著遷都之後,落到了諸侯的手中。

周王室從此之後只能看小弟的臉色討生活。

但宗周已經沒有被犬戎霍霍不成樣子,周王室直屬軍隊早就消耗完了,拿什麼來驅逐犬戎?

所以,為了自身安全,能夠繼續做個體面人,周平王只能遷都。

這便是東周的開始,也是春秋戰國的開始。

之把周朝分成兩段時期,並非只是周平王遷都那麼簡單,周王室沒有了最強大的軍隊,最大的地盤,自然失去了號令諸侯的話語權。

而當周天子失去話語權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諸侯們失去了領導者,他們便可以無視以前的規則,肆無忌憚地壯大自己,互相徵伐了。

所以說,人活著,實力最重要,當沒有了實力之後,曾經尊重你的人、敬仰你的人、給你鞍前馬後的人,轉眼就變成讓你痛不欲生、悔不當初、欲仙欲死的陌生人。

最後,褒姒笑了嗎?

周幽王才不關心褒姒笑不笑呢,她只是他政治鬥爭中的一個工具人。

悲哀的時,這個工具人,還要經歷千百年來的鞭撻,成為帝王們教育下一代的經典反面教材。

簡直比竇娥還冤啊。

話說回來,中國古代文人的下限還真的是挺令人無語的,為了證明女人是男人最大的禍害和障礙這麼個主觀性極強的觀點,歷史也可以隨意編造,謠言張口即來。

更可笑的是,這個錯漏百出的故事,讓這片土地上的人,至今令人深信不疑。

最後,謠言止於智者,杜絕謠言,從我做起。

相關焦點

  • 「烽火戲諸侯」中的褒姒為什麼笑了?周幽王死後她怎麼樣了?
    周幽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主,至少《史記》中的周幽王呈現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形象,他為了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那是流傳了兩千多年。當然,近年來有人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提出質疑,而也確實有一些證據表明,烽火戲諸侯似乎是不存在的,比如清華簡的出土,當然,這裡不討論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只說說這個故事。
  • 褒姒:漂亮不是我的錯,烽火戲諸侯是謊言,你們都被騙了!
    大家好,我是褒姒。雖然我早已不在人間,那裡卻依然有我的傳說。我是中國歷史上頂級的流量明星之一,四大女背鍋俠之一,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列為四大妖姬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妹喜、妲己、驪姬。他們都說我有傾國傾城的美貌,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他們說西周就是因為我的美貌才滅亡的,甚至寫到了詩經裡: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 為博美人一笑,他不惜烽火戲諸侯,終將自己的王朝毀滅!
    褒姒跟一般的女子不同,她完全不懂的去奉承,討好周幽王,平時很少開口說話,臉上始終不帶有任何表情,也從來不會露出笑容然而,周幽王卻對她情有獨鍾,自從見到了褒姒以後,周幽王再也不會對其他的女子感興趣了。同時,他還廢掉原先的正妃歌太子,改立褒姒為正妃,並把褒姒所生的孩子立為太子。可是,褒姒卻依然不愛說話,也從來不笑。 幾年時間過去了,褒姒雖在宮中享盡榮華富貴的生活,臉上卻始終沒有一點表情。幽王雖然千方百計地想博得褒姒一笑,卻總是想不出好辦法。
  • 偶像劇情引發的慘案,幽王說:我給你點個大煙花,你給我笑一個?
    周幽王有寵妃褒姒,歷史上把這個女人稱為妖怪、禍害,但褒姒卻是個高冷美女,甚至於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她也許並不高興成為王的女人,整天面無表情。這可苦了幽王,要說堂堂一個國王也是沒見過這種氣質的,他費盡心思哄美人開心,幽王:我就不信了,你趕快給爺笑一個。
  • 哼哼歷史劇系列之:周朝的前半生——西周
    經過同弟弟周公商量,武王決定採取「分封諸侯」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分封諸侯」,就是把皇親貴族、異性親戚、元老重臣等派往各地,建立侯國,代表王室去統治、管理封地。比如把山東北部地區封給了軍師姜子牙,建立齊國。這項政策貫徹得相當透徹,不僅武王在位時分封,後面幾位王也是玩命似得分封。
  • 由「政由方伯」淺談東、西周的根本區別
    對於不太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們來說,烽火戲諸侯進而平王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都只是被當做一件事情的轉折點,如同西漢與東漢,如同西晉與東晉,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其實不然,任何一個朝代這樣的變化都比不上周朝,只有這個朝代的本質改變最為其大。今天我們就借太史公這一句話來聊一聊西周與東周的區別。
  • 西周的紅顏禍水褒姒,出生的時候就天降異象,為黑色蜥蜴的化身
    歷史上的褒姒,是個美女,傳說中的她雖然美麗,但並不愛笑。為了能讓美女對自己一笑,周幽王可是用了不少辦法。其中一個轟動全國的方法,就是點燃烽火,引得諸侯紛紛領兵前來,諸侯們本以為天子遭難,正準備和敵軍決一死戰,卻沒有想到只是君王的一個玩笑。
  • 烽火戲諸侯的「妖孽人生」:出錯了就「太監」,反正也不差這一本
    烽火戲諸侯是我很喜歡的的一位作者,作為「中原五青」之一,人氣頗高,即使更新速度猶如龜速,還經常太監,也不影響粉絲對他的喜愛。2005年底開始,陳政華開始以筆名「烽火戲諸侯」在起點中文網、縱橫中文網站發文,代表作有《極品公子》、《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等。
  • 宗教裁判所:烽火戲諸侯偷偷開馬甲寫的小說
    有網友評價烽火戲諸侯:五十步前天下無敵,之後嘛,沒有了……因為烽火擅長小故事塑造人物,小劇情往往很精彩,但網絡小說是一個大篇幅的創作過程,但烽火卻往往疏於故事大局設計,靈感耗盡,就不得不太監了。這也解釋了烽火為什麼會太監這麼多本小說。
  • 烽火戲諸侯(狂抽猛送)
    下載遊戲盒子  盒子裡搜索:烽火戲諸侯(狂抽猛送)遊戲介紹:《烽火戲諸侯》是一款以三國亂世為背景打造的卡牌手遊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周天子的荒唐分封,形成了「三周」格局周朝建立之初,大封諸侯,其實它自己也是一個國家,就叫做「周」。需要注意的是,周國和周朝是兩個概念,不要混淆了。這個「周」和受其分封的各諸侯國之間是國與國的關係,細緻一點就是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係。
  • 烽火戲諸侯沒有寫出來
    《雪中悍刀行》是一本很不錯的網絡小說,也是烽火戲諸侯極為難得一本能夠完本的作品。這本小說留給了讀者很多感動,但是小說倉促結局卻也是讓人覺得遺憾,畢竟書中很多人物的結局沒有給出來。筆者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這些書中沒有給出結局的人物,是不是作者烽火戲諸侯想給我們更多猜想的空間呢?
  • 完勝《詭秘之主》《聖墟》,烽火戲諸侯這本小說9.8分飆升榜首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五本玄幻小說:完勝《詭秘之主》《聖墟》,烽火戲諸侯這本小說9.8分飆升榜首。1、《劍來》精彩劇情:「大概是內心深處,一直偷偷想著,如果能夠當個真正的好人,就好了。」李希聖言語不多,聽到這裡,才說道:「自認心有私念,卻能始終行善。陳平安,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陳平安搖頭。 李希聖捻起一顆棋子,輕輕放在棋盤上,說道:「這便是我們儒家聖賢心心念念的,慎其獨也,克己復禮。」完勝《詭秘之主》《聖墟》,烽火戲諸侯這本小說9.8分飆升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