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王常婷王燕婷駱錦戀作品分享會同時進行
近年來,晉江湧現出諸多女性作家,她們以女性為經驗主體、思維主體、審美主體和言說主體,充分表達獨特的女性魅力和奇特理念,成為晉江文學現象的一道亮麗風景。昨日,晉江文學現象之女性文學座談會暨林娜、王常婷、王燕婷、駱錦戀作品交流分享會在青陽市區舉行。四位女作家在座談會上分享自己的創作感想,與會人員也針對她們四位的作品進行點評,既肯定優點,也提出了她們在創作中的不足與問題。
晉江市政協副主席葉榮宗說:「『晉江文學現象之女性文學座談會』重點推出四位晉江女作家的作品分享與品評,舉辦這樣一次活動,匠心獨特、意義非凡,必將進一步凸顯和豐富晉江文學現象,推進晉江文化和文學的繁榮發展,鼓勵更多的本土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勤奮創作,力出精品、勇攀文學高峰。推出的四位比較著名的女性作家及作品,有小說、有詩歌、有散文、有詩詞和文評,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形式靈活,是近年來晉江文學活動的一個亮點。」
據了解,晉江市作家協會共有會員160多位,其中近四成為女會員。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作家協會青年作家委員會、晉江市文聯主辦,晉江市作協、晉江市詩詞學會、晉江市藍鯨詩社、晉江文學藝術評論協會協辦。
左起依次為王常婷、王燕婷、林娜、駱錦戀
林娜:大海給了我無邊的想像
簡介: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晉江市藍鯨詩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合著有詩歌集《兩個人的時光》,獲2012年度《泉州文學》優秀作品獎、2013年度《泉州晚報》徵文獎、2014年「逢時杯」泉州文學獎、2015年度《福建日報》第九屆新人新作「優秀新人獎」。作品入選《中國詩歌民刊年選》《福建詩歌精選》等選集。
上班的路要經過一段鄉村公路。春天海芙蓉,夏天牽牛花,秋天野菊花,而隆冬時節,陪伴我的只有一叢叢白茫茫的蘆葦。這是一條四時有花的時光隧道,我將之稱為花徑。
大海在側,抬頭便可看見寶蓋山上高高聳立的姑嫂塔,在陽光的拂照下,塵世的一切都變得柔和、慈悲。每晚枕著濤聲入眠,我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聽海,其間寫下一些分行的文字。海的澄明、海的沸騰,海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緘默,都令我深深地沉醉。在我的寫作中,大海給了我無邊的想像和開闊的理由。
有幸生長在閩南的海邊,我常常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比如,我覺得自己是沐浴在海風中的女子,選擇一片海作為居住地。這樣的感覺與我現實中的生活如此吻合,我對那些分行的文字投入太多的摯愛,我甚至幻想我只寫詩,和海有關的詩,跳躍著愛戀與溫情。
●點評人:盧輝
人物名片:詩人,詩評家,中國作協會員,高級編輯,三明學院兼職教授,特約主持《詩潮》雜誌「中國詩歌龍虎榜」,編著《中國好詩歌》等多部詩集和詩論集。
詩以言情,林娜的「情感寫作」執著地探尋自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表現了對人文精神的關懷。如她的《秋日書》:「這是夢裡曾愛過的村莊/是蘆葦叢、甘蔗林和微微晃動的海水/當十月的野菊花開始奔跑/它的熱烈、清冽的芬芳便會把我包圍」。愛家、愛自然、愛生命、愛人間是她「情感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當然,她的寫作上也還有要提升的空間,還要注重多積累和閱讀,讓詩的格局更大一些。
王常婷:
小說寫作需要我用一生去學習嘗試
簡介:女,70後,原籍福建漳浦,現居晉江,供職於晉江市平山中學。近年來,小說《我的悲傷你永遠不懂》獲2012年度《泉州文學》優秀作品獎;散文《中藥隨筆三則》發表於《泉州文學》,獲2016年度泉州文學優秀作品獎。
2012年因為《我的悲傷你永遠不懂》,許謀清老師關注到我,並得到他的鼓勵。當時還不懂寫小說,所以寫得很散文化,幸而有很多老師的鼓勵和指導,我才大膽將文章投給了《泉州文學》,也才能夠獲得那一年的《泉州文學》優秀作品獎。
2013年我真正有意識地寫小說,沒想到中篇《忘了喊痛》竟然上了《泉州文學》9月刊的特別推薦。此後寫小說,特別是中藥小說系列,《福建文學》《泉州文學》也都關注了,卻都沒有發。實在是我對小說的駕馭能力不夠,所以我還得更用心更努力。後來經過很多老師的指導,《當歸熟地》終於在《廈門文學》發表了,小說寫作對我而言,是必須用一生學習、嘗試的。
●點評人:許謀清
人物名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新鄉土小說、新體驗小說作家。原供職於中國作家協會,曾到福建省晉江市掛職體驗生活。
王常婷小說的題材切入點都很不錯,也很會取題目,她還有一種悲憫的情懷,所以她的目光沒有投向燈紅酒綠,她能看到民間神經末梢的那種疼痛。現在,能關注民眾疾苦的作家不是很多。當然,她要注意的是,在寫作中語言一順暢,就會把「魂」丟了,有時候會忘了最重要表達的是什麼。
王燕婷:寫作最終改變了我的生活
簡介:晉江市新塘街道人,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教育工作,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所有的寫作都是一種紀念。當時,決定執筆為文的初衷很簡單,寫寫親人,寫寫家鄉,呈現故土家園漸行漸遠的風俗。沒有經歷過我們成長年代的人,不會那麼深刻地去領悟「純真」二字。深井的陽光多麼溫暖,埕上的月光如此靜謐,冬暖夏涼的井水甘甜沁脾,赤足奔跑在曠野下何其自由與暢意。祖母虔誠地捻香禱告;母親在忙碌中忘了嘮叨;父親的愛意在眼眸中流淌;親朋好友間的笑顏,友善而真摯;隔壁桌男生的傾慕,在臉頰上紅紅地浮現,忘了掩飾。
一路上寫來,我藉助文字的堆砌,將陷入虛幻的過去再次真實地展示於世間,以期更長久地存留。我驚喜地發現,我收穫的更不僅僅是文字。在這場追本溯源的回憶中,文字完全衝破了它方正的嚴謹,一次次引領我向生活更縱深的層面,讓我不斷地擺脫膚淺的認知,幫我撕毀混沌表象的外衣。寫作,實實在在改變了我審視生活的角度,促使我靜下心來去挖掘散落的純真與美好,不斷地推翻、重建我的思維體系。毫不誇張地說,寫作最終改變了我的生活狀態。
●點評人:葉榮宗
人物名片:晉江市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王燕婷是地地道道的晉江人,所以能寫出原汁原味、醇美甘甜、數量頗多的「鄉愁」文章來,能夠帶你走回夢中常見的故鄉,帶你步入一個過往時代的門檻,從而充實人生的回憶,找到生活的起點與元素,其意義比文本更華麗、更動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駱錦戀: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簡介:女,80後,祖籍惠安,文學碩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福建作家協會會員,晉江楹聯學會副會長、晉江文藝評論協會副會長、晉江政協文史委特邀研究員。
首先感謝晉江文壇的包容和扶持。我2010年來晉江,什麼人也不認識,找114問了電話就去晉江詩詞學會找「組織」,然後漸漸接觸晉江文聯、晉江作協、藍鯨詩社、晉江文評等文學社團,慢慢走進泉州文壇的視野,我很感恩,將近8年的時間,得到這麼多協會,這麼多文友的扶持。2015年到現在我出了三本書:《不抬石頭的惠安女》《舍那詩詞稿》《新月似當年》,希望大家給我這三本書多一些指點和建議。
其中,《舍那詩詞稿》的出版,是我自己對古典文學愛好的交代。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古詩比散文更適合我。讀古詩,「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很安靜,適合閒時愛獨處的我。寫古詩,「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有自我也有各種回味,似我嚮往的人生。我寫古詩有點慢,一方面是因為積澱不足,功力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愛寫應景詩,情未到深處寫不出來,就算寫了,也常常覺得有違和感。情到深處,就算讀起來不是那麼順暢,我也覺得心滿意足。
●點評人:戴冠青
人物名片:現為泉州理工學院教授,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歷任泉州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泉州華光攝影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作家協會主席,福建省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錦戀不管創作的是哪一種詩體,均透露出一種清新雅致的審美取向,這種清新雅致的審美取向使她的詩詞作品十分耐讀,別有韻味,哪怕是「稍顯侷促」的律詩也是如此。雅致的審美取向來自於雅致的情懷和雅致的生命追求,這在時下浮躁的俗世是難能可貴的。
(記者_董瑞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