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老課本:修復我們曾有的質樸和優美

2021-01-10 騰訊網

《開明國語課本》(上下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共和國教科書》,全11冊《讀庫》出品。

從《開明國語課本》到《共和國教科書》,透視六年來的民國老課本熱潮

10月9日,秋風送爽的下午,《讀庫》主編「老六」張立憲著一襲黑西裝,亮相北京尤倫斯「修復母語———讀庫·老課本叢書分享會」。其間有讀者問,你修復、再版的感受是什麼「按部就班做下去,就能順理成章活下來。」老六答。

語文讀本在近年來颳起了一陣「民國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在2005年策劃出版「老課本」直至前兩年才獲成功,同類產品相繼湧現。近兩年,如開明出版社的《開明國語課本》、遼寧教育出版社的《國文老課本》、中華書局的《民國經典國語課》等接連出版。隨後,民國小學生作文話題開始走紅網絡,廣西人民出版社和九州出版社分別於今年7月、8月推出了《民國小學生作文》;而老六主編的《共和國教科書》,再度將民國課本納入關注的焦點。

「民國風」愈刮愈烈。在這股潮流背後,有哪些出版界的故事和脈動?

2005

民國老課本《開明國語課本》出版

「葉聖陶當過教育副部長,豐子愷是大家,他們寫得很淺顯,是作為兒童課外讀物很好的一份禮物。」

2005年,修復、再版《開明國語課本》時,責任編輯陳寧寧並沒想到這套書會走紅,「這套書剛出來時,才印了八千冊,市場甚少,僅在教師群體中流傳,默默無聞。鋪天蓋地雪片般飛往出版社的訂單,網際網路上數以百萬計的如潮熱評……這一切,在老課本發行面世的5年以後,真是出乎人的意料。」

陳寧寧1983年從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圖書館工作,從事古籍整理、出版。1999年轉到上海圖書館旗下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任編輯,2008年退休。

當年,陳寧寧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策劃出版一套老課本叢書,包括《開明國語課本》、《商務國語教科書》、《世界書籍國語讀本》三套。其中,《開明國語課本》最受關注。《開明國語課本》1932年在上海開明書店初版,由葉聖陶編寫、豐子愷插畫。此套書特點是圖文輝映,在當時的同類教科書中,這一做法很新穎。課本於初版後印行達40餘版次。

2004年,陳寧寧從一堆上海圖書館的舊書中刨出了這三套老課本。由於對豐子愷作品情有獨鍾,翻出八小冊的《開明國語課本》時,陳寧寧格外留神。「看到那書籍,感覺如獲至寶。葉聖陶當過教育副部長,豐子愷是大家,他們寫得很淺顯,是作為兒童課外讀物很好的一份禮物」。

在當時的出版界,學生課外練習冊最為暢銷,但陳寧寧認為,此類出版物抹殺孩子的天性。「當時的學生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外,還做《一課一練》。各個出版社也就爭相出《一課一練》,挺掙錢的。我們出版社很多編輯不想策劃這類書籍,覺得《一課一練》影響學生的心靈發展和創作力的培養,是機械的重複。」多年的編輯經驗讓陳寧寧意識到,再版《開明國語課本》能為教育提供一種可能。

在申報選題時,陳寧寧提出,一些圖文並茂、朗朗上口的百年老課本,曾經滋養了我們的前輩,啟迪過他們的智慧,對今天的家長、語文老師和教材的編寫者仍有參考價值。

時任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社長的趙炬剛從遼寧調到上海,他曾在2000年做過一套《課外語文》,邀請劉心武、王蒙擔任顧問。此書在出版界挺有名氣。「一個出版人的經歷很重要。作為出版社的經營者,在選題上,他要考慮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趙炬有編語文課本的經驗,聽到我的選題,覺得挺好,立馬拍板。」陳寧寧說。

選題通過後,陳寧寧按圖索驥找到相關資料。最後選定再版的三套老課本,「最先確定的是葉聖陶和豐子愷一起編寫的《開明國語課本》」。她知道,要出版他們的作品,必須得到其家屬的授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著作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過世50年後,作者或其家屬不再擁有其版權。

《開明國語課本》編寫者豐子愷、葉聖陶分別於1975年、1988年去世,目前版權歸其家屬管理。

陳寧寧聯繫上葉聖陶的兒子、出版工作者葉至善,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分別給他們寄了原書複印件,寫了懇請同意授權出版的信,並力邀作序。

「葉至善、豐一吟收到信和原書複印件時,很激動,我還記得,豐一吟的回覆是寫在印有豐子愷繪畫的箋紙上的。沒想到那麼多年過去,她對這套課本的記憶還很鮮活。」而葉至善還為此書撰寫《老開明國文課本始末》一文,成為他最後留下的文字(2006年3月逝世)。

在編輯老課本之前,陳寧寧曾做過宋版《鑑誡錄》的影印出版工作。考慮到老課本的受眾,她請人將繁體改成橫排簡體,採用了可容納原書版面和簡體文字的國際大32開本。為減輕讀者負擔,她還將原來薄薄8冊的課本合併為上下兩冊,刪去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內容,如青天白日旗等。印刷前,她帶著清樣拜訪了《萌芽》雜誌主編趙長天、上海市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徐根榮,請他們寫序。

陳寧寧說,這三套老課本面市後,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學、上海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指定為課外讀物。「幾乎不用教,孩子們一讀就能成誦。」一位小學老師在新書發布會上說,並舉出佐證:

《太陽》:「太陽,太陽,你起來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麼地方睡覺?」

《綠衣郵差上門來》:「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

這套意象優美的課本,選文多為自然與人、花鳥魚蟲,乃至貓狗等小動物題材。《太陽》、《一籮麥》……猶如一組組田園詩,充滿童真童趣。葉聖陶在《開明課本》的「編輯要旨」裡寫道:「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這還不夠。」

相關焦點

  • 民國老課本《新國文》修復出版:蔡元培審定、楊絳小學時所用
    老課本結緣騰衝淘來一箱書審定者竟是教育家蔡元培民國時期的課本,一共是七個學年,包括四年的初小,三年的高小。張立憲選了其中的兩門課,新國文和新修身,類似現在的語文課和思想品德課,把這七個學年中兩門課的所有的教材全部修復出來。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她1983年從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即從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現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在地,一棟法式洋樓,原是張元濟、顧廷龍等開辦的合眾圖書館。除金石拓片、古籍善本之外,還收藏了不少民國年間出版的「舊平裝」。這些當年被當成「新書」搜羅的古舊書籍,還來不及細加甄別、保護和收藏,「有的亂七八糟堆得一塌糊塗」。
  • 民間另類語文書:《Q版語文》、民國語文課本等
    ,在學校課本之外,民間也曾出現過多個版本的語文書,在讀者中引發過不小反響。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Q版語文》和民國語文課本(包括「開明」、「商務」和「世界書局」三個版本)。   無釐頭的爆笑顛覆:《Q版語文》  《Q版語文》並不是語文書,而是搞笑類圖書。有「出版界周星馳」之稱的林長治繼《沙僧日記》後的又一搞笑力作。作者將31篇讀者耳熟能詳的語文經典課文徹底打造成無釐頭爆笑故事,內容詼諧幽默,情節出奇,對白趣怪。
  • 民國學童讀什麼課本 高小學生國文超過現在大學生
    導讀:民國時,何炳棣(歷史學家)就讀於天津私立第一小學,六年級時,老師問宋明兩代亡國為何死難者甚多,何炳埭回答,受朱熹和王陽明的影響。當時的「素質教育」,由此可見一斑。這是一冊民國時期的課本。課本為商務印書館印製,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6月初版。第一冊第一課——「人」2007年,鄧康延去雲南騰衝拍攝一部關於遠徵軍的紀錄片,在當地的舊市場,偶然發現幾冊泛黃的民國年間小學課本。鄧康延是深圳越眾影視公司的董事長,曾任職《深圳青年》策劃總監、香港《鳳凰周刊》主編。
  • 民國初中國文課本再現江湖(圖)
    本報訊 (記者李莉)在日前舉行的27中校園讀書節活動中,學校展示了老校友捐贈的孔德學校
  • 近在咫尺的民國,就在莆田後黃村,等你來穿越!
    開啟民國往事之門開啟民國往事之門黃包車、三毛、旗袍女人、民國海報、王開照相館……「老上海」的味道一起來尋找民國舊夢坐上黃包車,體驗穿梭上海灘街頭的感覺。中醫古籍、民間單方驗方黑膠老唱片,似乎隨時都會飄出梅蘭芳的名段來……1935年梅蘭芳與馬連良合作的名段《打漁殺家》,百代公司出品。女人用的脂粉盒,男人用的煙盒,有一種紙醉金迷的豪華和奢靡。
  • 《四時讀書樂》:民國中學國文課本的勸學組詩,讀書之樂樂何如?
    筆者和大多數的詩詞愛好者一樣,喜愛讀楚辭、唐詩、宋詞等等,但是還真的沒有讀過翁森作的這首《四時讀書樂》組詩,並且,對於這位翁森先生可謂是毫無了解,但是,在仔細閱讀完這組勸學組詩後,不禁大為佩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翁森(1255—1326年),字秀卿,號一瓢,浙江仙居人,屬於生活在宋元更替的時代。
  • 培養出兩位諾獎得主的西南聯大,國文課本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說起中國教育,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即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 新國文.一:百年老課本《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iPhone/iPad]
    新國文.一是百年前的經典教科書《共和國教科書》中,高等小學「新國文」課本的數位化版本,內容為第一 冊的 30 節,涵蓋世界及本國歷史、法治觀念、名人事跡、記載時事,以及古文經典等內容,評價頗高,適合兒童啟蒙讀物。設計排版在 iPad 上閱讀能獲得最佳體驗。
  • 400餘冊民國時期教科書亮相蘇州教育博物館
    教科書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是課程的重要載體,也是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一種文本表達。民國時期教科書既承襲了傳統文化的風骨,又帶有面向世界的開明。舉辦民國時期教科書專題展,旨在通過實物展陳,勾勒民國時期中小學教科書的發展脈絡和基本特點,揭示這一時期教科書所折射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內涵。
  • 他是民國「朱家三虎」之首,曾靠拳擊打法,橫掃民國武術界!
    他是民國「朱家三虎」之首,曾靠拳擊打法,橫掃民國武術界!我們中國功夫在世界上都是很出名的。而且自古以來我們的先人都很重視功夫的發現。古代沙場打仗用的是舞刀弄槍,近代保家衛國我們用的是赤手相搏。我們都喜歡看的武俠小說裡面甚至還虛構了許多玄幻的招數,比如說輕功水上漂,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等。所以說中國功夫其實也是我們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是我們不可丟失的一部分。但其實我們最初的本意是為了讓我們能總有一個健壯的身體。而並非是打架。尤其是在民國時期,武術之風盛行,許多人不遠千裡慕名跑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拜師學藝,學的不是手藝,而正是武藝。
  • 200歲的「八步床」,古家具修復見「真功夫」
    修復古家具是個高超的技術活  近日,貴陽清鎮市犁倭鎮一家古家具修復工作室接到一項工作:修復一張古董床。   記者看到,這張名為「八步床」的古董床是一張傳統框式的老款床,整個外形就像一個小木屋或者亭子。仔細觀察,床的製作工藝精細,正面兩側和頂部有精美的雕花。
  • 新版小學語文課本,為什麼還是不盡如人意?
    關於目前語文課本的瑕疵、課文對原文的修改,以及語文教育中的教師和家長等話題,他們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新京報:常常有類似的討論,說現在的語文教育比不得民國時期,民國舊課本在市面上也很暢銷。對這種現象你怎麼看?
  • 課本裡的奇趣世界
    看似枯燥的課本其實是一本百科全書,只是我們沒有留意,從今天開始跟著牛哥一起來探究裡面的奇趣世界吧。 △ 優美的白鷺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 湖北天門藍印花布紋樣精緻,造型優美,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藍印花布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文化文明的象徵,自明清以來,其優美的造型和豐富的內容始終保持著相對的傳承性,追求圓滿、對稱偶數是藍印花布紋樣的最基本特徵。據考證,天門在明代已開始種植藍草,為農民印染藍印花布提供了原料上的保證,從而促進了天門藍印花布的起源和發展。據統計,全縣在民國初期,染坊有52家,染棉布60萬匹,加工染紗10萬多斤。據《開門縣誌》記載:「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陝幫商人在嶽家口收購棉布,銷往陝西、山西、甘肅等地。
  • 還記得我們的表情包咕咕宋民國嗎?他和他的小兄弟們都長大啦
    還記得我們的表情包咕咕宋民國嗎?他和他的兄弟們都長大啦!中國有很多童星,韓國也有很多,那麼這裡一講到童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民咕咕」宋民國,宋民國作為表情包界的扛把子,可以說是佔據了表情包界的「半壁江山」,宋民國的火爆程度,可以說是就算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見到過他的表情包。
  • 民國紫砂壺九大傳奇人物,你認識嗎?
    紫砂壺的發展是一段漫長的歷史,紫砂壺最早出現於宋代,至明代迎來第一個巔峰時期,到清朝民國時期,進入全盛時期,制壺名家輩出。其中,民國時期有九大傳奇人物,壺藝高超,其作品在當時已是價值斐然,如今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為廣大藏家所喜愛。
  • 民國為何禁止女性養公狗?魯迅先生笑得肚子疼
    奇葩的法令是常常有的,各位不妨想想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先例。就我而言,第一次覺得規則的「有趣」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垃圾桶是用來幹什麼的?我想任何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來裝垃圾的。這還只是其一,在制定了這個規則的第二天,又有一項規則新加進來:課桌上不許有課本!嗚呼!這實在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的。也許有不少朋友要問了,你那是啥學校?校長這麼吊?老實說,這規定是在我上高三的時候制定出來的。我所就讀的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之前的管理談不上鬆懈,但也並不嚴苛。
  • 孩子成績好不好,看他的課本就知道了!快看下孩子書包……
    杭州一位資深小學班主任聯繫記者:「臨近期末,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家長們可以翻翻孩子們的課本、作業本,比較下同班其他孩子的情況,一個學期下來差異非常大,有的孩子課本還跟新發的一樣,平平整整,有的已經嚴重脫頁卷邊,再細問一下,這些小細節真的可以直接體現孩子的學習情況……」 記者當天中午就到杭州一所公辦小學和一所民辦小學,針對同學們的課本做一個隨機小調查
  • 此民國女畫家與徐悲鴻曾是同學,因一幅「吹笛女」在國外名聲大噪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位,也是民國一代有影響力的女畫家,她的名字叫做方君璧。她的經歷正如她的名字一樣,純真如玉璧。100年前的女性,女人開始被當成了獨立有思想的個體,而追求藝術的女性更顯獨特的魅力。方君璧是一個大家閨秀,飽經憂患,是民國6大新女性畫家之一,她的哥哥方聲洞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她的姐弟曾是同盟會暗殺部部長,她的丈夫曾仲鳴是汪精衛早年的同道,擔任過國民政府的鐵道部次長。她14歲的時候,就隨姐姐附法國留學,同行之人就有後來她的丈夫,此時的曾仲鳴也才16歲,在異國他鄉中,他們共同度過了10年的青春歲月,最終修成正果成為了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