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說,所有的體式都可以被視為是山式的變式,山式是所有體式的基礎。在山式中,所有的骨骼和關節都是最容易找到正位的。多練習山式,在山式中找出身體的正確位置。然後把這種覺知帶到其他姿勢。因此,山式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體式。
說它簡單是因為每個人都能做出山式的樣子,說他最難是因為它有很多優點。能做出它的樣子,卻不一定能做出它的精髓,有人說可以通過山式和下犬式來了解瑜伽練習者的基本姿勢技巧,這一點也不誇張。
那麼山式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從正面看,山式和站軍姿差不多:雙腳併攏站立,身體挺拔,頭和脖子伸直,下巴微微閉合,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看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收集了初學者最容易混淆的13個點,並逐一解釋了山式。
1.雙腳的位置該怎麼放?
雙腳的位置:雙腳可以靠得很近,也可以和骨盆一樣寬。如果你的髖關節比較緊,你的腳靠得很近,你會對骨盆腹股溝的位置感到有點緊張,所以你選擇分開雙腳,寬度和骨盆一樣。如果你不確定,那麼試著在你的雙腳和和骨盆同寬之間來回幾次,找到你最舒服的感覺。
2.腳掌如何發力?腳掌均勻壓實地墊
均勻壓實腳墊有兩個含義:a .同一隻腳的力是均勻分布的,既不應該在前腳底施加太大的力,也不應該在後腳底施加太大的力。不要向腳外側或腳內側傾斜,你可以觀察你同一隻腳的鞋底磨損情況。讓你的整個腳底均勻地壓緊墊子。我們通常說大腳趾球、小腳趾球和腳後跟向下紮根。這不僅平衡了腳力的壓力,而且有助於建立足弓,並將其抬起足夠高。
b.兩隻腳平均分擔體重,許多人會想,難道有人把他們的體重放在一隻腳上嗎?雖然它不完全是一隻腳,但也有主次之分。一隻腳多一隻腳少,你可以看到你的腳底的磨損程度。由於習慣性原因,時間長了,一個人本來就不是完全平衡的。只是許多人可能沒有受到影響。但在練習中,我們應該盡力調整,不是讓弱的更弱,強的更強,而是讓雙方無限接近平衡。
3.腳趾抓住地面還是放鬆?
我們過去常常先按下大腳趾的球,然後再放下大腳趾;再壓下小腳趾球,壓下小腳趾。然後展開中間的三個腳趾,專注於腳跟、大腳趾球和小腳趾球。而不是在手指的腹部。許多人一聽到腳向下紮根就讓手指向下抓是錯誤的。你可以仔細看看:用指尖抓住墊子,實際上是在抬高大腳趾和小腳趾球的位置,有時為了讓大腳趾球和小腳趾球向下紮根選擇腳趾回勾。
4.雙腳內側邊緣的平衡,還是雙腳外側緣平衡?
事實上,不是外側緣平衡,也不是內側緣平衡,而是雙腳:第二和第三腳趾中間的座位彼此平衡。其實簡單地說,讓雙腿膝蓋上的髕骨正對第二和第三個腳趾的位置就足夠了。一旦這個位置對齊,雙腳自然平衡。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方向,膝蓋對向腳趾,不向內彎曲,也不向外擴張。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