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如今,「刺身」一詞已經走向世界,為各國民眾所熟知。以生魚片為代表的日本生食文化,也逐漸被各國「吃貨」接受和喜愛。最近,日本網上瘋傳的一段生食青蛙的視頻,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幾近撞破「吃貨」底限。
文章稱,位於東京新宿的一家名為「朝起」的居酒屋,素來以生猛出名,食客們在這裡不僅可以生吃鹿肉、野豬肉等日常餐桌上難見的食物,還能一飽「口福」和「眼福」,其中,「活青蛙刺身」就是其招牌菜之一。
廚師會在現場將活著的青蛙去皮,將各個部位肥美的蛙肉連同完好的蛙頭放置冰塊之上,擺成造型,周圍配有檸檬、沾芥末和醬油,並為其取名「活蛙造」。更為出奇的是,青蛙被食用時,依然處於活著的狀態,而且從客人視角看,盤中的青蛙宛如揚起臉來,瞪大眼睛與其對視,真是一道超級「重口味」。
文章指出,視頻一流出,馬上遭到了一些日本網友的差評,認為「感覺青蛙看著人類在吃自己」,直倒胃口。還有人大呼這樣的吃法徹底「毀三觀」。但是,也有不少人則表示,看起來很美味,非常值得一試。有的日本網友甚至表示,「活蛙造」不但開發了新食法,更是體現了日本生食文化的美感設計。
這樣吃青蛙是否殘忍暫且不論。很多人心中或許還有一個更大的問號:青蛙身上那麼多細菌、寄生蟲,日本人這樣吃青蛙真的就不怕生病住院,甚至中毒嗎?
文章分析稱,生食文化雖然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但也並不是其專利。在世界範圍內,沿海國家生食海鮮、大陸國家生食蟲類等的例子不在少數。比較起來,像「活蛙造」這樣,日本真算是把生食文化推進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日本人敢於下口,離不開其抱有的種種自負。
文章指出,一是水域環境質量高。日本作為島國,四面環海,境內水域也十分豐富,自古就有「靠水吃水」的傳統。雖然日本在經濟高度成長期也經歷了環境汙染,但不可否認,正是因為生食在日本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更是日本文化的「形象大使」之一,客觀上也迫使日本必須高度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
日本生食文化的不斷擴展,是以持續良好的生態為大前提的。乾淨的水域環境,既是日本生食食物的來源,又是生食安全性的最基本保障。
二是保鮮技術發達。2015年米蘭世博會上,日本將生魚、生食文化和技術,作為重點宣傳的傳統文化內容之一。在日本傳承至今的保鮮技術中,最為代表性的當屬「活式針破脊髓」法,通過對活海鮮、水鮮脊髓進行破壞,最大限度降低生物自身組織消化速度。
不僅如此,伴隨更多新技術不斷研發,日本作為生食大國,對自身的保鮮技術有著執著的鑽研和追求。這是助推其生食文化發展的又一環節。
三是日本人難以割捨的自然情結。比起木式建築、相撲運動等其他領域,或許再沒有比生食文化更能體現日本人自然觀的了。雖然日本飲食在種類上略顯單調,但始終走得是「原始路線」。
長期居於較為豐富的自然環境之中,日本人自古善於和易於獲得新鮮食物,比起開發多餘的調理方法,更加重視食物原味、營養,視其為自然的恩惠。因此,生食不但符合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自然觀,更被賦予了「高大上」的品味,促使著日本飲食文化不斷演變。
文章最後指出,生吞章魚,活吃青蛙,這些似乎已經遠離文明社會的場景,在當今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依然不斷上演著。這背後不僅有「吃貨之勇」,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能只用文明與野蠻、對與錯來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