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數量已經不是很多了,而在鳥類裡同樣也有類似大熊貓的存在,這類鳥在古代詩人中經常出現,唐代詩人張籍更是專門寫了一首《朱鷺詩》,「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栖綠樹」,而這裡的朱鷺便是鳥類大熊貓朱䴉。
朱䴉說起來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原居住地在日本,在中國也有少部分,外形十分漂亮,全身都是白色的羽毛,頭頂和翅膀則為橘紅色,遠遠望去就好像是縮小版的丹頂鶴。可謂是物以稀為貴啊,朱䴉一直以稀少的數量以及美麗而聞名於世,在整個亞洲地區都是珍貴的動物,在很早的時候,朱䴉也是有興盛的時候,但是因為環境的變化,加上人類的狩獵就面臨滅絕的危險了。
翻開歷史,朱䴉在古埃及時代,就出現在金字塔的壁畫中了,在古埃及神話中更是爭議的化身,日本對於它更是情有獨鍾,一直把它當成國鳥,備受皇室的尊崇,朱䴉在拉丁學名中為「Nipponia Nippon」,翻譯過來就是」日本的日本「,這足以見日本對它是有多喜愛了。
但是這樣美麗的鳥在19世紀的時候就開始變得逐漸變少了,到了20世紀中期的時候,數量更是急劇下降了,1963年在俄羅斯更是沒有了朱䴉的記錄了,在朝鮮半島最後一次看到的是1979年,當時知道的是日本有6隻朱䴉的存在。
面對防止朱䴉的數量變得更加稀少,人類開始啟動保護朱䴉的計劃,1981年終於在秦嶺洋縣境內金家河及姚家溝的海拔1200-1400米處,發現了兩對朱䴉成體,3隻幼體,為了保護這世界上僅存的野生朱䴉,中國各級政府和研究管理部門首先進行就地保護,因為對於野生動物,對於當下的棲息地尤為重要,而且這樣的辦法更是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在2005年的時候,中國把陝西漢中作為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在此同時,我們也開始了人工養殖朱䴉的準備,從1981年的時候,一隻朱䴉雛鳥送到了北京動物園進行了人工飼養,到了1989年的時候,終於獲得成功,根據數據顯示,2005年的時候,中國人工飼養的朱䴉就已經有424隻了,為了更好的保持朱䴉的繁殖數量,中國把朱䴉的繁殖技術跟經驗引入到了日本,更是專門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傳授朱䴉繁殖技術,在日本佐渡朱䴉中心建立起新的人工種群,後來這樣的合作,在世界瀕危物種保護和國際合作中成為了一個成功典範。
終於在人類的努力下,迎來了好消息,朱䴉的人工種群日益增加,曾經瀕臨滅絕的種群獲得了很好的繁殖,在2004年的時候,陝西這邊開展了人工飼養房費的實驗,放飛了12隻人工飼養的朱䴉到野外,對其中5隻進行了無線電遙測跟蹤,短短8個月的時間裡,只有3隻失蹤了,其他的9隻都很快的適應野外環境,還找到了野生朱䴉種群,做到了合群生活了。
多年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在現在的陝西漢中洋縣,隨處可見朱䴉成群結隊的飛行,這也成為「朱䴉之鄉」陝西漢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朱䴉在鳥種類中有「東方寶石」的稱號,在20世紀已經快要瀕臨滅絕了,人類從記載中在1981年時僅存的7隻數量,到現在的千餘只,現在想要見不到都困難了,這樣的結果讓人真的很欣慰。
我們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每個物種的努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應該去善待他們,保護自然文物應該是我們人類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