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實現:電子門控效應的電子結構可視化!測量電子的能量和運動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物理學家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在操作由原子厚度,所謂二維材料製成的微電子設備時測量電子能量和動量。利用這些信息,可以創建材料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可視化表示,以指導工程師最大化在電子元件中的潛力。這項由實驗主導的研究發表在《自然》上,還可能為二維半導體鋪平道路。
-
量子奇異性引發了新的電子設備產生!
今天,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新型裝置正在研製中。隨著超小型化進程的加快,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探索分子尺度上物理和化學性質的交叉技術。在這個快節奏領域的進步可以改善數據存儲和信息處理設備,並幫助開發分子開關,以及其他創新。陶恩建和合作者最近描述了一系列關於單分子電導的研究。在如此微小的規模上創造電子產品面臨許多挑戰。在超微小的世界裡,量子世界的特殊性質佔主導地位。
-
電子顯微鏡新型電子源問世
近日,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電子源,有望使電子顯微鏡的識別和測定能力得到飛躍式提高。 據介紹,開發出這種新型電子源的是日本物質材料機構的兩名華人科學家,一次元材料組組長唐捷和研究員張涵(音譯)。為了大幅度提高電子顯微鏡的性能,他們重點進行了新型電子源的開發,同時在電子放射方法方面也進行了創新。
-
電子顯微鏡下昆蟲頭部高清照片
蜂鳥網首頁 > 旅遊攝影 > 境外目的地 > 正文 電子顯微鏡下昆蟲頭部高清照片
-
英攝影師展示電子顯微鏡下昆蟲頭部高清照片
北京時間3月10日消息,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英國貝德福德市61歲的退休科學攝影師史蒂夫·格斯奇梅斯納可以將昆蟲和蜘蛛放大,最大可放大一百萬倍
-
七個電學計量單位是怎麼來的?|世界計量日
要知道,由於科技水平和物質條件的限制,在遙遠的18世紀,庫侖就能用這麼巧妙的實驗裝置,放大並顯示了這麼微小的力,已經難能可貴了。電量表示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實際上1庫侖(C)的電量是比較大的,因為電荷的電量非常小,一個電子的電量僅為1.60×10^(-19) C,1C 就相當於6.25×10^18個電子帶電量。
-
諾斯頓測量|變電站(換流站)三維掃描精細化建模服務解決方案
它以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為電網提供靈活的控制手段,可快捷改變電能輸送大小和方向,且能較大幅度節約佔地面積。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該工程為我國柔性直流技術發展帶來新突破。直流場作為換流站中的重要配電裝置區域具有設備種類多和設備布置複雜等特點而直流場電壓等級多電極形狀複雜等都對直流場的設計
-
鋼體結構三維掃描-鋼廠數據測量-三維掃描測量技術
三維雷射掃描服務,三維數位化掃描,鋼體結構三維掃描,鋼體數據測量,工廠數位化逆向仿真建模。泰來三維為大家提供專業的三維數位化服務,關於三維掃描技術在鋼體結構中的應用,泰來三維為大家提供解答。鋼鐵的產生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相較於其他建築材料,它的耐熱和韌性好,強度高且可塑性強。
-
新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可認知以前看不到的過程
在納米級,聚合可用於製造具有獨特和有價值特性的納米粒子。這些納米材料對環境具有廣闊的前景,可用於吸收溢油或其他汙染物而不會損害海洋生物。在醫學中,作為「智能」藥物輸送系統的基礎,可以將其設計為進入人類細胞並在特定條件下釋放治療性分子。在擴大這些材料的生產方面存在困難。最初,生產受到創建和激活它們所需的耗時過程的阻礙。
-
顯微鏡與放大鏡的原理完全不同,顯微鏡是中利用玻璃二象性來工作
當電子以一定的速度運動的時候,它也能產生對應著的波。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電子所產生的波都有被研究的物體進行觀察。問題在於電子所產生的波長比光的波長稍短、還是要長?一般情況下速度的帶電粒子的電子的波長比光波的波長小几十萬倍,雖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的話只要將電子加速道恰當的一個波長的話,那它的解析度明顯可以比我們所說的光學的顯微鏡放大幾十萬倍都有可能。
-
在海底做實驗,這個指哪打哪的探針幫了大忙
把海底的物質帶回陸地實驗室測量往往會出現測不準、測不對、採不到的問題,故科學家希望「把實驗室搬到海底」,在海底進行原位探測、做實驗,結果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新發現!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張鑫演講實錄:深海有什麼呢?它是不是一片荒漠?
-
電子顯微鏡發明者:恩斯特·魯斯卡
魯斯卡在海德堡讀完中學後,1925年起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電子學,1927年轉到柏林工業大學,1933年完成論文《關於電子顯微鏡的磁性鏡頭》,並獲得博士頭銜。 魯斯卡是電子顯微鏡技術的開拓者之一,1931年4月7日,他和馬克斯·克諾爾(Max Knoll)成功用磁性鏡頭製成第一臺二級電子光學放大鏡,實現了電子顯微鏡的技術原理,基於磁場會因電子帶電而偏移的現象,使得通過鏡頭的電子射線能夠像光線一樣被聚焦,當時被稱為「超顯微鏡」。因為電子的波長遠小於光線的波長,因此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明顯優於光學顯微鏡。
-
顯微鏡下的人體寄生蟲
電子顯微鏡讓我們得以看清這些生活在「人體小宇宙」中的寄生蟲。這張拍攝於2006年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顯示了放大152倍的雌體蝨腹部末端細部。一般只有無家可歸的人才比較容易感染體蝨,主要是由於沒有換洗的衣服也不能經常洗澡。只要經常洗澡,穿清潔的衣服,用乾淨的被褥,就不會感染體蝨。在個別情況下,體蝨可能傳播一些少見的疾病例如回歸熱或者五日熱。
-
張鑫:在海底做實驗,這個探針幫了大忙
我在我們國家的南海,進行了一個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的原位合成實驗。我在3度 11個兆帕,1100米的深度,原位合成了天然氣水合物。當我把它帶到了700米水深,水溫大概7度的時候,它已經開始分解了,所以壓根兒就沒有到海表。所以很多可能帶回來的東西,已經不是原位的這些物質成分了。
-
探討現代測試測量技術和儀器研究的進步與發展
測量對象複雜化、測量條件極端化 當前部分測量問題出現測量對象複雜化,測量條件極端化的趨勢有時候需要測量的是整個機器或裝置,參數多樣且定義複雜;有時候需要在高溫、高壓、高速、高危場合等環境中進行測量,使得測量條件極端化。
-
中科院廣州電子三維掃描及精密測量重點實驗室揭牌及召開學術會議
2020年12月23日,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舉行「三維掃描及精密測量重點實驗室」揭牌暨學術委員會成立儀式。來自廣州電子所、廣州能源所、廣州化學所、廣州分析測試中心、中科檢測、東方科儀、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格力電器、東風日產等多家單位30餘人參加了會議。
-
諾斯頓測量|人體三維掃描技術及應用領域
對於人體三維掃描技術很多人半知半解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人體三維掃描技術的應用人體三維三維人體掃描技術與傳統的身體形態測量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非接觸測量等優點。也可直接將掃描數據導入雕刻機雕刻。
-
英媒:科學家們發明新方法 可測量高能「熱電子」能量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6月4日報導,高能「熱」電子有望幫助太陽能電池板更有效地收集光能。但科學家一直無法測量那些電子的能量,致使對它們的利用受限。珀杜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分析這些能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