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獨角鸚鵡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2021-01-08 百聞動物

獨角鸚鵡,拉丁學名Eunymphicus cornutus,別名是翎冠鸚鵡、獨角仙、角鸚鵡,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鸚形目、鸚鵡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Horned Parakeet,命名人為Gmelin,命名時間在1788年。

其體長32釐米,體重140克。在鸚鵡類屬於體形大的各類,是非常稀少且昂貴的鳥種,體羽以綠色為主,額頭上鮮紅,紅額頂端有二束獨特的的翎毛。黑色的翎毛長在紅色的肉冠上,羽毛尖是紅色。臉頰橙黃色,兩側黑色,臉頰下部黑綠色,頸背和上體背部是明亮的橙黃色,綠色或黃綠色。臀部綠橙色,翼上覆羽為綠色。一級飛羽有紫藍色的外螺紋,黑色的內螺紋。二級飛羽外緣暗,底面是綠色的。下體顯示蒼白的黃綠色的色調。覆羽有輕微偏藍的顏色。尾巴頂端是綠色與藍色的強烈滲透,下部是深灰色。該鳥喙是灰藍色,具黑色喙尖,腿爪黑色。亞成鳥面部飾物灰色,欠發達。耳覆羽是淡綠色,頸後橄欖綠。

在野外的獨角鸚鵡通常棲息於潮溼的森林以及開闊林地上,喜歡生活於南洋杉科樹木的混交林,高度可達海拔1200米,避免在海岸附近的椰子種植園和地區活動。

此物種在非繁殖期時多成對或集十數隻的小群一起覓食或活動,在樹冠或樹洞中休息,天亮前一小時已經開始活動,在飛行前,獨角鸚鵡反覆傾斜自己的頭幾次,林立羽毛,間歇性顫抖的的尖叫。喜愛在樹灌層來返活動,動作迅速警覺,不易接近觀察與做研究紀錄。在灌木叢和樹木上進食,幾乎完全素食,吃花朵,堅果,水果,漿果和種子,也喜歡成熟的木瓜。

它在新喀裡多尼亞生活,屬於地方性物種。在當地高度分散,這些鳥在北島的分布規模最大,佔東南部山區的57%和42%。在中央山脈也很常見。

獨角鸚鵡是新喀裡多尼亞特有的物種。自1880年以來數量下降,從所有林區報導,它的數目在2003-2006年分別為1,000-3,000隻,數量估計在720對 。利用遠程採樣密度的數據記錄,以及生態位模型研究表明,該物種具有較廣泛的分布,在當地已經較常見,從這項研究產生的粗略估計表明,鳥群數量在8,000-9,000隻 ,至少有5000個成熟個體。在2003-2006年的調查,該物種是被記錄在北部省和南部省地區分別佔42 %和57%。在松樹島絕跡。在本地中心部分常見。

此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