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草雀,拉丁名為是Poephila cincta,又名巴森雀、牧師鳥,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梅花雀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Black-throated Finch,命名人為Gould,命名時間是1837年。
其體長11-12釐米,體重11-17克眼與喙間有一黑帶。頭部銀灰色,脅、喉、上胸一帶有領帶狀黑斑。雌雄同色,雄鳥嘴峰突起較高。頭部銀灰色。上體灰褐色,腰部為白色,尾部為黑色。胸腹部為灰褐色,頰、喉、上胸的羽毛上有一領結狀黑斑,所以俗稱「牧師」。嘴為黑色,腳為紅褐色。雌鳥體形較小,嘴峰較平直,喉部、上胸部的黑斑是橫向發展的。
黑喉草雀棲息地為森林或稀疏林地帶,或在草原旁的水流周圍。黑喉草雀在中國飼養較十姐妹等少些,已開始被籠鳥愛好者重視。這種鳥的鳴聲細柔,聲音十分好聽,加之活潑可愛。它既可作觀賞鳥,又可作鳴鳥,深受人們喜愛。以其特有的體態、動作、羽色和鳴聲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愉悅和放鬆。它的叫聲極為動聽,在鳴唱之時還能同時起舞,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此物種野生種分布在澳洲東部和東北部。在中國北京、江蘇、福建、浙江、廣州的養鳥愛好者飼養的黑喉草雀已繁育成功。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
飼養黑喉草雀的觀賞籠可選用金絲雀籠或黃雀籠等。繁殖籠的大小為50釐米×40釐米×40釐米,籠內要有水罐、食罐各1個,棲槓2根,水浴盤1個,壺狀草巢1個。飼料以稗子、穀子、小米為主,同時要補充骨粉、牡蠣粉和菜葉。繁殖期要增餵雞蛋小米。也可以由金山珍珠鳥或白腰文鳥代孵和代育。
黑喉草雀比較膽小,只有提供巢口較小的人工球形巢才能保證繁殖成功。雌鳥在沒有成功交配的情形下也會產卵,而且常常將卵產在用作日常棲息的巢中,當然,這樣未受精的卵不能誘使雌鳥去孵。選擇合適的種鳥進行配對是達成籠養繁育的前提,發情期雄鳥的眼睛虹膜是深紅色的,而雌鳥的虹膜為茶褐色,這一點在夜間用手電筒直照籠鳥的眼睛時比較容易觀察到。除此之外,惟有根據鳴聲來判斷,對著另一隻鳥點頭翹尾地咯嗚的是雄鳥,而被動方卻不一定是雌鳥,有時可能是一隻未成年的雄鳥。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