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成書比西遊記早,那書裡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這些詞哪裡來的

2020-12-03 無敵通史

《水滸傳》、《西遊記》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作品,但卻是以不同的故事,討論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宗教信仰。施耐庵、吳承恩幾乎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表述了「佛道合一」、「佛比道高」的宗教觀。

因而,兩部書中都出現了託塔天王、哪吒、大聖這樣的佛道符碼。

那麼,兩個不同時代的小說大師所寫的這些宗教人物出處一樣嗎?是同一個人或者神嗎?

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飛天大聖的由來

託塔天王:出自印度佛教的毗沙門天王,毗沙門是翻羽音譯,意思是「多聞」,也就是其名聞達四方之意。因而,中國佛教中,毗沙門天王就是北方多聞天王。

大唐不空和尚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傳聞,說的是大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蕃軍圍困了安西城,唐軍作戰不利,形勢十分危急。

忽然,毗沙門天王於安西城北門樓上顯聖,大放光明。此時,有一隻金鼠咬斷敵軍弓弦,還有三五百名身穿穿金甲的神兵擂鼓助威,聲震三百裡。唐軍奮勇出擊,蕃軍大潰,安西之圍遂解。捷報傳至長安,唐玄宗大悅,隨即下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養。從此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佛教共有四大天王,即北方多聞、南方增長、西方廣目、東方持國。後來,中國神話傳說便以這四大護法天王塑造了「真人版」,唐代大將李靖便成了多聞天王的真身。

佛教經典中,北方多聞天王,左手伸臂,持戟拄地,右手曲肘,擎一佛塔。而在中國造神時,北方多聞天王被拿掉了塔和戟,換了一個幡。這個幡後來又演變成了一把傘,在「風調雨順」這四大天王中,便象徵著「雨」。

同時,又以毗沙門的本義,把多聞天王敬奉為財神,天王又左手多了一隻白色(金為白色)吐財鼠。

哪吒三太子:毗沙門天王原本有五個兒子,都是印度佛教中的神將,其中三太子叫哪吒矩伐羅,簡稱哪吒。哪吒神通廣大,佛經《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中記載,說他是「三頭六臂」。《道法會元》等道家典籍,卻又把哪吒歸於道家神將。

《水滸傳》中的項充是道家的星煞,施耐庵採信的是道教典籍。但是,說哪吒是「八臂」則不知出自何典。

因為毗沙門天王的「真人版」是託塔天王李靖,所以,哪吒三太子便轉而成為李靖的三公子。

大聖:原本專指老子,也就是寫《道德經》的那位聖人。老子去世後,他最好的朋友秦佚撰文祭奠老子,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老聃大聖,替天行道,遊神大同,千古流芳

這大概是「大聖」最早的由來。

因為《老子(五千言)》被改名為《道德經》,所以,後世便把老子與道教合二為一,成為道教的始祖。

自漢代以來,很多皇帝尊道而大封老子。漢桓帝曾經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所以,老子便成了「太上老君」,「混元皇帝」,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簡而言之,這就是題主所說的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飛天大聖的由來。

《水滸傳》、《西遊記》中的這幾位大神講的是一回事

雖然施耐庵、吳承恩在各自的小說中都強調「佛道合一」,但到底是佛高還是道高,卻有不同的看法。施耐庵認為佛比道高,但卻寫了一個道家星煞「替天行道」的故事,佛教似乎處於次要地位了。

比如,託塔天王晁蓋,寫的就是佛教的四大護法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白日鼠白勝,便是多聞天王手中握著的那隻「金鼠」,是吐財鼠。毗沙門天王原本就有財富的含義,被中國當做了一尊財神。而多聞天王現身安西城時,那隻「吐財鼠」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但是,在《水滸傳》中,晁蓋並不是真正的梁山寨主,梁山是道家星煞的大聚義,最終是道家「天魁星」做寨主。所以,文本故事中說的仿佛是「道比佛高」。

尤其是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武松原本就是個「酒色財氣,便要傷人」的惡行者,哪吒、大聖都被寫成了芒碭山混世魔王的部將。所有這些,似乎就是在貶損佛教。

吳承恩似乎是誤解了施耐庵的本意,便在《西遊記》中平衡了佛道地位,似乎更加強調「佛道合一」的宗教觀。因而,託塔天王在《西遊記》中地位要比《水滸傳》中高,哪吒成了天庭神將,大聖更是不得了,是「齊天大聖」。

其實,《水滸傳》不但講的是「佛道合一」,而且,施耐庵是主張「佛比道高」的。晁天王是梁山大聚義的名義領導者和發起者,道家要舉事,他們的大護法王靈官都不能做主,劉唐在靈官殿睡了一夜,最終還得去找託塔天王。

晁蓋夜夢「北鬥七星聚義」,應當是受了道家上界的委託,沒了這尊財神,道家妖魔便劫不了生辰綱。那麼,哪裡來的梁山一百單八個道家星煞的大聚義呢?

在《水滸傳》中,還有很多的佛教佛碼,梁山好漢但凡要做大事前,都有佛教的信息出現。比如,林衝上梁山前,有「風雪山神廟」的故事。武松上景陽岡,則是在山神廟看到了官府的榜文。李逵殺四虎,卻是先去了泗州大聖祠。

宋江殺了閻婆惜,便躲在了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裡,象徵著從龍虎山地窖中逃出來的妖魔,他們的「前世、今世、來世」都在佛的庇佑之下。

施耐庵、吳承恩都主張「佛道合一」,施耐庵則是「佛比道高」,吳承恩則更主張佛道平衡。

《封神演義》顛覆了施耐庵、吳承恩的宗教觀

施耐庵其實寫得更準確,《水滸傳》的佛道神仙傳說更接近於佛道經典中的原說。比如,「大聖」原本講的是老子,所以,《水滸傳》中的大聖便是李袞,同樣出自李氏一脈。

而且,《水滸傳》中有兩個大聖,李逵去的是觀音菩薩廟,卻被寫成了「泗州大聖祠」。同樣,《水滸傳》中的託塔天王也有兩個,一個是晁蓋,另一個則是鎮守在北方的天王李成。

李成、聞達都是大名府的兵馬都監,這兩人的名字組合起來,其實就是多聞之名,聞達四方之意。毗沙門天王后來的「真人版」也姓李,所以,《水滸傳》中便有了一個「李天王」。

而道家「妖魔」則都是在佛教的勸誡、引導下,還於正道(還道村),最終才「上應天星」,成就了道家正果。

魯智深、武松的藍本原型都是佛門弟子,施耐庵卻寫了他們的道家經歷。其中,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是針對宋徽宗「革佛」的歷史而寫的故事,是抨擊宋徽宗對佛教的破壞,而不是為了貶低佛教。

宋徽宗於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下革佛詔,其中,就把佛降為道教的大覺真仙,把菩薩降為大士。施耐庵因而把觀音稱為「大聖」。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是誰,一直是個謎。我從《水滸傳》的故事中查實了孫悟空師父就是如來佛祖。因為,吳承恩同樣以《宋史》為依據,說菩提老祖是「大覺真仙沒垢姿」。

所以,我說《西遊記》與《水滸傳》有很深的淵源,在總的宗教觀上一脈相承,只是在對待佛、道地位上略有差別而已。

但是,另外一部與託塔天王、哪吒等神話人物相關的小說《封神榜》則大大的誤會了《水滸傳》的本意,從而也顛倒了施耐庵、吳承恩的宗教觀。

據說,《封神榜》的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有一個初衷,那就是要與《水滸傳》、《西遊記》形成鼎足之勢。於是,《水滸傳》、《西遊記》中的託塔天王、哪吒等等,都成了道家的神仙。

尤其是《封神榜》把菩薩稱作「大士」,則是贊同了宋徽宗的「革佛詔」。

中國的神仙體系十分混亂,尤其是《西遊記》、《封神榜》的出現,更是讓我等不太十分關注佛、道神仙的人經常一頭霧水。本回答就書論書,不到之處,敬請方家教正。

相關焦點

  • 哪吒形象的歷史演變過程 原來是來源於印度 和李靖沒多少關係
    哪吒名字的由來:哪吒,一名來自於梵文,梵文全名那羅鳩婆。是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也譯作哪吒俱伐羅,那羅鳩婆、那吒鳩跋羅、那吒天王、那擎天等名字。直到唐代和尚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經文中開始稱作那吒。
  • 託塔天王和李靖是怎麼變成「託塔李天王」的
    《紅拂女》中霍建華飾演李靖明代的《西遊記》最終將李靖升級為託塔天王,並將多聞天王的子女也轉移到了這個化身身上。《封神演義》還讓李靖穿越到了商朝,成為殷商陳塘關總兵和周朝開國元勳。據《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李靖有三子,分別是金吒、木吒和哪吒,一女名為貞英,一義女金鼻白毛老鼠精。
  • 西遊記中,託塔天王李靖和四大天王是什麼關係,誰的職位更高?
    西遊記中,託塔天王李靖和四大天王是什麼關係,誰的職位更高?在天庭,天王這個職位則不算什麼大官,因為除了能力一般的李天王外,還有守天門的四大天王,此外還有什麼華光天王、火輪天王(哪吒)等,可以說有一大堆。
  • 西遊記的巨靈神,他的真名叫「秦洪海」,西遊記裡不會告訴你的
    無論是《西遊記》小說裡,還是影視劇中,在最開始的孫悟空反下天庭,在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後,託塔天王李靖奉玉帝的命令,帶領十萬天兵天將下界捉拿「妖猴」的時候,巨靈神無疑是很精彩的出場。但是在《西遊記》裡,好像巨靈神也就出場了這一次,令人對巨靈神的身份很好奇,今天我們就說說他的來歷?
  • 西遊記之中的角色,中壇元帥哪吒,威懾萬千妖魔懾龍族
    從西遊記之中所記載,猴哥見自家猴子兄弟們死了一個後,心中就開始琢磨,想一個辦法,讓身邊的這群猴子和自己不要死掉,由此可以看出猴哥首當是極為的仗義,後來猴哥聽那也是混世四猴之一的赤尻馬猴老猴王一些教待之後就花了三年時間,漂洋過海,路過南瞻部洲,歸去西牛賀洲找來了菩提祖師學了藝。後來太過嘚瑟,被菩提祖師趕下山之後便做了些讓眾神頭痛的事情。
  • 7大關鍵詞+7大科普,了解真正的魔童哪吒
    這位說了,哪吒老爸不是託塔天王李靖啊,怎麼又成了四大天王的孩子?這就到了顯示我國民俗神話極強極強的包容性和隨機應變能力的時候了。 當佛教被傳入中國之後,哪吒與四大天王也進入到了中國神話體系之中。
  • 四大天王屢次被悟空打敗,為何玉帝不懲罰他們?你看他們師傅是誰
    當初以託塔天王為首的十萬天兵天將要去擒拿孫悟空時,下能大將被孫悟空輕鬆擊敗之後,託塔天王就大發雷霆道:「這廝銼吾銳氣,推出斬之!」可見這天庭的軍紀,也是無比森嚴,就算是託塔天王的親生兒子哪吒也是如此。哪吒雖然武藝高強,但始終不是孫悟空對手,至於戰敗的他,也是趕緊向玉帝求饒道:「望萬歲赦臣死罪!
  • 他是玉帝手下第一元帥,為何給哪吒下跪?
    他就是玉帝座下第一元帥陳塘關總兵託塔天王李靖。託塔天王的來歷其實李靖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初唐名將,唐太宗的人,為唐太宗立下了不少戰功。曾在唐太宗時期,任兵部尚書一職。死後被唐太宗追封為衛國公。民間傳言李靖死後常常顯靈,為百姓驅除災厄,護佑眾生。
  • 常明:《水滸傳》的成書芻議
    我們這裡所做的《水滸傳》的成書研究,並非探討《水滸傳》版本的演變,或通過《水滸傳》現存的繁簡版本的不同來考究每一個版本故事的區別。而是通過《水滸傳》不同性質的故事構成,提出一個符合成書的邏輯猜想而已。而除去戰爭的故事之外,《水滸傳》至少還夾雜神魔有關的題材,譬如第一回《洪太尉誤走妖魔》,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等,其間公孫勝、羅真人以及混世魔王樊瑞等人的故事也屬於其類。樊瑞這些人的故事不詳盡,可能是作者沒有合適的方法將這些故事有效糅合在現行本的《水滸》裡的緣故,這倒不是作者的不才。事實上,很多傳統故事都都有歷史和神魔的兩條線索。
  • 哪吒降牛魔王時「全身披掛」,可後來為什麼越穿越少?
    今天貧道要八的是託塔天王和哪吒太子這一大家子。哪吒你還能穿得再少點嗎今天我們看到的哪吒的標準樣子,一般是梳兩個抓髻,圍一個兜肚,荷葉超短裙,光著腿和腳。頂多加一個荷花披肩。好像從夏天到冬天,都是這樣一身好清涼好清涼的打扮。哪吒弟弟你就不能多穿點嗎?
  • 《西遊記》中老鼠精做了李天王的女兒,原來在真實歷史上真有聯繫
    《西遊記》第八十三回:孫悟空上天庭告狀時,託塔李天王記不起此事,直到哪吒說明原委:那女兒原是個妖精,三百年前成怪,在靈山偷食了如來的香花寶燭,如來差我父子天兵,將他拿住。拿住時,只該打死,如來吩咐道,積水養魚終不釣,深山餵鹿望長生,當時饒了他性命。積此恩念,拜父王為父,拜孩兒為兄……此是結拜之恩女,非我同胞之親妹也。
  • 破30億的「哪吒」金句很多,你知道這些金句用英語怎麼說嗎
    每年的暑期都會上映很多好電影,今年更是特別多;銀河補習班,烈火英雄等,要說最火的非「哪吒」莫屬了。哪吒,應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作為80後的回憶,認識哪吒應該是在《西遊記》和《封神榜》的故事裡了。在《西遊記》裡,孫猴子大鬧天宮,玉帝派託塔天王李靖捉拿孫悟空,哪吒是託塔天王家的三太子,腳踩風火輪,手拿紅纓槍,三頭六臂,與孫悟空大戰數百匯合,那場景深深印入每個人的心中。
  • 說說哪吒「中壇元帥」和「三壇海會大神」由來,這都是什麼神職?
    《西遊記》哪吒劇照 關於哪吒相關的故事,最主要的見於明朝時期的兩本神話小說,即《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書中所載,大體也是依照更早期的神話傳說故事和道教所言編輯而成;不光如此,這兩本小說基本上把哪吒的出世、拜師、頑劣事跡及成神後的地位都有所交代。鑑於這些人們都頗能娓娓道來,在次就不贅述了。我們就從姜子牙封神之後,哪吒、楊戩等七人肉身成聖來梳理。
  • 哪吒如何成為閩臺地區的地方神?
    玄宗和僖宗兩度奔蜀,中原的毗沙門信仰隨軍民進入四川,巴蜀各地石窟裡留下了34尊毗沙門造像,這些都是其信仰風行的例證。資中石窟88號窟毗沙門天王像,旁側著甲冑者據考為毗沙門天王第二子獨健 司馬小北攝不空譯出的經典中,哪吒的個體形象也變得鮮明。
  • 非人哉:哪吒三太子與兩位兄長,金吒木吒哪吒的故事
    #非人哉#不負初心,方得始終愛動漫~本期來繼續分享關於國漫作品上期傾醬分享了關於哪吒的兩位妹妹,分別是在《非人哉》中已經登場的義妹地湧夫人,以及在《西遊記》中被提及的親妹妹李貞英,這次傾醬來分享哪吒與他的兩個哥哥的故事,一起走進本期的《非人哉》諸神圖鑑之金吒木吒與哪吒。
  • 封神演義,三頭八臂的哪吒是天津人嗎?熱映讓這5個地方爭起來了
    所以大多數人對商朝的認知幾乎都停留在商末的武王伐紂時期,而這些故事的來源又和一本小說脫不開干係-《封神演義》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這部小說中最家喻戶曉的人物-哪吒。由於一部魔童降世的電影,前兩年著實讓小哪吒又火了一次。當然電影離不開改編出於情節的需要,哪吒被設定為魔丸轉世和靈珠轉世的敖丙上演了一場相愛相殺,不過真實歷史上的哪吒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 東方快評丨「哪吒」的讀音與性別-哪吒,中國,異讀,李靖,文白,發音...
    傳說有兩個原因,一是「哪吒」本身是從印度舶來的梵音。哈佛大學文學博士、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教授夏維明認為:「哪吒是印度神話中兩位神的合體,其一是《羅摩衍那》中的夜叉,那吒俱伐羅。另一個原型是克利須那神。」在印度佛教裡,「哪吒」的全名是那吒俱伐羅(或那羅鳩婆,梵文 NalaKūvara),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護國天王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個兒子。
  • 蓮上男童:哪吒的埃及來源
    2從佛教到道教:中華文化中的護法神哪吒 (那吒), 是梵文Nalakūvara或 Nalakūbala 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哪吒在中國,早在北涼時代(397-439年)就出現了。曇無讖在420年翻譯的佛教經典《佛所行贊》首先記載,「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 」。
  • 她敢吃佛祖燈油,是哪吒的妹妹,是唯一一個真心愛著唐三藏的妖精
    說道《西遊記》中裡的妖怪,沒有一個不想吃唐僧肉的,可只有一個人是例外,這個妖精對外號稱半截觀音,雖然外號是這個,但卻跟觀音娘娘一點關係都沒有,反倒是跟佛祖關係匪淺。這個女妖精是誰呢?就是非常漂亮的金鼻白毛老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