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學太極拳的兩次飛躍

2021-01-10 經典太極
武禹襄故居

武禹襄:學太極拳的兩次飛躍

李新方

「先在心,後在身」(武禹襄《太極拳論要解》),這是學太極拳之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則,也太極拳修習進程中的兩次飛躍。先在心,在心為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氣斂入骨,練氣歸神,即為在身,故曰後在身。在身為神,是謂神明,故神明乃長期用意,精誠所至,並無另外的秘傳,練至用意無微不到之後,久而自能不用意而無不如意,氣勢騰挪,全身高度自動化。

是以學太極拳得到真傳不難,用意也不難,神明之境亦非高不可攀,而每個習練者成就不同,雖一師之徒而所處的境界自有差別,最主要的差別只在於發心不同,所謂「其為氣也,配道與義,無是餒也」,「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民族英雄嶽飛

太極一氣也,真氣發於心,泱於背,溢於四肢百骸,至大至剛,以直養其氣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中華民族歷代聖賢豪傑,皆以此浩然之氣而頂天立地,嶽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江紅·寫懷》),文天祥之「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改」(《酹江月·和》),戚繼光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五律·韜鈐深處》),皆此浩然之氣發於心也。

民族英雄文天祥

太極拳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亦此浩然之氣凝聚而成,故有磅礴天地的強大氣勢,所向無敵的技擊威力,而戚繼光不僅是一位民族英雄,還是太極拳先師,所創拳經三十二勢(見《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是早期太極拳的傑出代表。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畬創太極拳經典,實現了從早期經驗太極拳,到現代科學太極拳的歷史轉變,亦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中華民族無數英烈浩然之氣發於心也。

民族英雄、早期太極拳家戚繼光

是以學太極拳而欲有所成就者,亦當以中華民族無數英烈和太極拳先師之心為心,亦即以天地之心為心,以生民之命為命,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心正乃能立身中正安舒,身法無有不合,而意誠乃能用意無微不到,有傲骨乃能氣斂入骨,有強大的精神乃能凝聚和支撐強大的氣勢。

如是則自能與無數英烈和太極拳先師心心相印,得到他們的全力加持,再讀王武李論自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字裡行間都充滿著磅礴天地的浩然之氣,而後走架打手,氣聚其身,斂入其骨,直養其氣而無害,距離「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四體不言而喻矣」(武禹襄《四字不傳秘訣》)的神明之境,也就越來越近了。同時,「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孟子·公孫丑章句上》),達到氣斂入骨之後,心力就更強大了,不僅學太極拳進步更快,工作能力和效率也會有不可思議的提高,可以為國家和人民做更多更大的事情。

太極拳集體演練

相關焦點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楊露禪在陳家溝學拳,得太極拳精髓,後創「楊式太極拳」。現溫縣陳家溝陳德瑚故居內有「楊露禪學拳處」遺蹟。約1830年,陳清平在陳有本所傳小架的基礎上進行在創新,後來為了區別,根據各自不同特點,稱陳有本所創小架為「略」,稱陳清平再創小架為「圈」。陳清平廣收門徒,傳拳外姓。名弟子有武禹襄、和兆元、李景炎等。
  • 河北有座神秘古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被譽為「太極拳之鄉」
    廣府鎮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也是楊、武氏太極拳的發源地, 廣府的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戰國時代,這裡是趙國人毛後的封地, 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建設夏國,建設建都廣府, 明清時期,這裡是廣平府的所在地。
  • 太極拳的技術核心是什麼——王璐璐太極漫談
    太極拳,引進落空的打擊術,是一切為了空和順的打擊術。太極拳最終目標是階級神明,要達神明必先懂勁。太極的技術核心即是空,『己空、彼空、法空』一切皆空。以技術的具象來說自己已然是全身透空、接也空不接也空(接觸前已空)、不用力也空(不用力即是用力(透空、頂空)、用力也空(用力中放鬆),空的含義甚至已超越空的文字本身。
  • 高校24式簡化太極拳分解教與學 第三式:白鶴亮翅
    24式簡化太極拳,是1956年由國家體委組織太極拳專家編串的。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但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很適合高校在校學生習練。當前很多高校都將24式簡化太極拳列為本院校主選體育課程之一,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 高校24式簡化太極拳分解教與學 第一式:起勢
    24式簡化太極拳,是1956年由國家體委組織太極拳專家編串的。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但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很適合高校在校學生習練。當前很多高校都將24式簡化太極拳列為本院校主選體育課程之一,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③丨陳正雷:太極拳最初是搏擊用,你說能不能打
    清嘉慶年間,陳長興將太極拳傳給楊露禪後,楊露禪也是學成入京與人比武未遇敵手,被稱作「楊無敵」,之所以現在人們認為太極拳不能打,一方面是現在學拳的中老年人多,更偏重養生,再加上動作柔和緩慢,所以從外在來看,就以為太極拳是不溫不火的。另一方面,有些「偽太極」人敗壞了太極拳的名頭。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右掤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
  • 一朝開悟的太極拳家們
    01 全佑(1834-1902),字公甫,滿族,吳氏太極拳奠基人。當年楊露禪在王府教拳,學拳的都是皇族貴人。看楊露禪功夫真好,這些人就向朝廷力薦楊露禪作了軍隊的武術老師。教拳過程中,楊露禪就挑選了幾個好苗子著力培養,其中一個就是全佑。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左掤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
  • 陳氏太極拳基本功簡介
    學習好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蓋高樓大廈要有堅實的地基;科學研究要有多次的基礎實驗;運動員要拿到好成績更需要有基本功;武術也不例外,好的功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太極拳更是如此。在武術領域,無論那一個派別都離不開基本功訓練,並且所有的武術教練員在教學時都時刻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在各個武術流派裡都大體相同,但每個流派又有著自身獨有的特點。
  • 臺灣拳師:太極拳是兩岸民眾共有的文化符號
    「太極拳是最顯著的中華文化符號,無論是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看到太極拳,就會想到那是中華文化。」臺灣太極拳師詹益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詹益長是臺灣實踐大學教授。8月4日至9日,2017年桂臺大學生太極拳夏令營在廣西大學舉行。詹益長作為教學總指導,為桂臺兩地學生提供楊家老架太極拳108式的教學課程。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一、要深刻理解拳式的內涵陳式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強調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以不變應萬變,因此在攻防格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陳式太極拳的文化底蘊深厚,理論基礎直接來源於中國道教思想.它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了特有的內外兼修的拳術。
  • 太極拳何為「文練」,何為「武練」?
    太極拳亦有文練與武練之分:文者,體也;武者,用也。體為用之本,用為體之能。譜云:「文無武之預備,為之有體無用;武無文之伴侶,為之有用無體。如獨木難支,孤掌不鳴。」點明了文練和武練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
  • 市橋街87歲太極拳師傅免費授徒20年,只為這個心願
    江大安在邯鄲拜師學拳,練就了一套過硬的太極拳功夫。他還先後獲得過由邯鄲市體育總會、邯鄲市太極拳委員會頒發的「太極拳先進個人」、「優秀太極拳家」、「太極大師」的稱號。落戶番禺以來,他也先後參加了各種國際性、全國性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刀邀請賽和交流大會,獲獎頗豐。身上雖有這麼多光環,但江大安從來沒有炫耀,他更享受公益傳授拳技給街坊帶來健康快樂的幸福感。
  • 對八卦太極拳的質疑
    再者,若董公確實創有八卦太極拳,他的墓碑銘文中不可能隻字不提,然而董的墓碑只載其「遇黃冠,授以武術」並未言其創有八卦太極拳。因此,山人先生認為他所介紹的「八卦太極拳」是海川所創的論點是值得商榷的。將《兼》文所介紹的」八卦太極拳」的特點和拳譜與陳濟生之作《太極拳108勢》一書進行對照,可以確認《兼》文介紹的所謂「八卦太極」就是陳老所創的「太極108勢」又名「靜功纏絲太極拳」。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申城非遺「吳式太極拳」「龍身蛇形太極拳」你知道嗎?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全民健身」安寧市太極拳協會 太極拳協會教學點成立
    12月12日,安寧市太極拳協會、太極拳協會教學點揭牌儀式分別在柳樹花園小區和雲南技師學院舉行,安寧市太極拳協會正式成立。市教體局、市民政局相關領導宣讀成立批覆並頒發證書。太極拳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由陳氏太極拳安寧館館長楊登輝擔任,協會目前共有成員60餘名。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太極拳系統化訓練
    陳式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它以其獨特的運動方式和風格譽滿武壇。在陳式太極拳發展傳習過程中,歷代拳家積累了一套系統嚴密的訓練方法。在此,我將陳正雷大師講授的陳式太極拳傳統訓練方法與自己多年練習及教學當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體會結合起來作以介紹,敬請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