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來,收養超過3000中國殘疾孤兒的貝天牧說:
那些孩子給予我的,比我給他們的多得多,因為他們改變了我,他們讓我心碎,讓我看到世間的悲傷和痛苦。我不覺得他們有任何問題。很多人來會說這個孩子有什麼問題,那個孩子有什麼問題,他們沒有問題。我們才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
1957年,Tim Baker(貝天牧)出生在美國的一個普通家庭。他10歲時,父親因心臟病去世,母親一個人辛苦撫養6個孩子。
貝天牧是一個叛逆的男孩,母親很難管他,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而他在學校裡認識了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很快就被帶壞了。
年少的貝天牧成天不學無術,荒廢了學業。
有一天,朋友飆車出事,他非常難過。
哥哥把貝天牧帶到了教堂裡,貝天牧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決定要重新振作起來。
貝天牧離開學校後,來到一家超市裡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成為了超市裡的經理。
期間,他遇見了潘姆拉,並與她結婚,婚後生養了3個漂亮的女兒,生活很幸福。
1982年,貝天牧參加了一個講座,講的是,關於犧牲自己的個人生活來幫助別人。
這個概念對他來說是全新的,從未接觸過這種想法的貝天牧,感覺很驚訝,但當時還不能接受。
因為沒有上過大學,貝天牧總有一些遺憾,後來辭去了高薪的職位,回到了學校開始大學生活。
4年大學畢業以後,他的老師希望學生能夠到其他地方做外教。
這時候,貝天牧慢慢地受到了當年那場講座的影響,心裡忽然有了一種生命的感召。
1988年,他帶著妻女來到了中國,先後在兩所學校當過外教,薪資待遇都相當的好,還挺受人尊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心中的使命感越來越強,「犧牲個人生活,幫助他人」,成了他心中難以抹去的心願。
貝天牧和妻子潘姆拉,來到北京的一家孤兒院,探望孩子。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這樣的一個地方,這裡聚集了幾十個殘疾兒童。
孤兒院的環境並不怎麼好,蒼蠅圍著孩子們的臉,幾個孩子擠在一張床上,非常不舒服。
他們心裡很難受,跑了出去向上帝祈禱:天吶,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幫助到他們?
冷靜下來以後,他們回去幫這些孩子清洗和整理。
忽然,他們發現這些孩子一點都不可怕,是漂亮的孩子,就像沒被人發現的寶藏。
之後,他們先後收養了三個殘疾孤兒,其一個是患有唇顎裂的男嬰。
他被接回家裡時,還不能用嘴吸奶嘴,貝天牧耐心地為他打點滴,精心照顧他,安排他做手術。
手術很順利,經過幾天的恢復和照顧,孩子變得有精神,變得很漂亮,也愛笑了。
雖然收養了3個孤兒,但貝天牧和潘姆拉看見家裡的這些孩子,就會想到孤兒院裡的殘疾兒童,很希望都能給他們幫助。
於是,貝天牧想到了在中國建一家孤兒院。
在這之前,他聽說有一個男嬰被燒傷了,傷勢非常嚴重,許多醫生都放棄他了。
但貝天牧沒說什麼,立刻跳進了車裡,飛速趕往那裡。
貝天牧沒有放棄,還找了許多醫生為他做手術,照顧他,向上天祈禱。
他說:他的生命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救治的。
終於,奇蹟發生了,貝天牧保住了這個小生命。
因為傷勢嚴重,這個孩子無奈截肢。
不久,他被貝天牧的朋友收養了,如今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愛他的爸媽,他被取名為Levi。
現在,他遊泳、跑步、打球樣樣行,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大男孩。
2002年,天津市以1元30畝牧羊地象徵式的價格,賣給了貝天牧。
貝天牧用這一片地,建了許多的房子,為中國殘疾兒童提供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家。
他把這個孤兒院,命名為牧羊地兒童村。
在這裡,有100多個員工,包括醫生、保姆、老師、實習生、志願者,每個「媽媽」照顧兩到三個孩子。
男孩李國慶(Billy),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送來的時候只有10天大。
貝天牧為他安排了手術,經過6小時的大手術,從死神的手中搶回了生命。
Billy四個月大的時候,一個天津家庭願意收養他,現在有了一個幸福的家。
9歲的國思鳳(Florence),七歲多的時候來到牧羊地,雙腿不能行走,不快樂也不方便。
在這裡,她用一年多的時間,積極接受康復治療,現在學會了自己用輪椅走路和跳舞,學習著用拐杖來走路。
她每走一步,眼睛裡都有堅定的目光,臉上充滿了笑容。
七個月大的韓乾健(Anthony)患有脊柱裂,送來後被安排了做脊柱裂矯正手術,術後恢復得很好。
18年來,貝天牧收養了超過3000個中國殘疾孤兒,給他們提供了足夠的治療和充足的照顧,幫助900個孩子找到了新的家庭,來自北美、歐洲、亞洲的不少家庭前來收養。這些孩子因此開啟了新的人生。
這些殘疾孤兒雖然天生不幸,但幸運的是,遇到了這樣一位天使爸爸,從此不再遭受嫌棄,每一天都有愛的滋養,心裡溫暖,有希望,笑得開心,活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