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蟲既常見又危害大:可誘發魚的呼吸困難,連綿陰雨可引起暴發。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車輪蟲既常見又危害大:可誘發魚的呼吸困難,連綿陰雨可引起暴發。出處:水花魚 作者:劉文俊 水產養殖網 2020-12-28 10:26:00 車輪蟲,側面觀象氈帽,反面觀圓蝶形,運動時就象車輪轉動一樣,因此稱為車輪蟲。在魚類寄生蟲病之中,車輪蟲既常見又危害性大。它的常見性在於:無論大魚小魚,甚至從魚卵、水花苗、苗種到成體魚都可以滋生;說它的危害性在於:除了少量寄生(1個顯微鏡可視範圍內幾個蟲體)對成體魚妨害不大之外,但對魚卵、水花苗、苗種階段的危害則不可大意。因此,車輪蟲及其魚類車輪蟲病應引起我們特別關注。


1,車輪蟲的生物學特性

車輪蟲是纖毛蟲的一種,目前世界上已報導車輪蟲400種左右,在我國發現5屬近80種,大小約0.07mm,肉眼不能看見。在顯微鏡下從它的反口面看去,可以看到體內有一個由18--30個齒體排列成輪狀的齒環,樣子很像車輪,故名"車輪蟲"。從它的側面看去又很象帽子,它的體內也有一個馬蹄形的大核,在大核的近旁還有一個小核,小核雖小卻具有繁育仔蟲的作用。車輪蟲的口位於"車輪"的反面,在口附近有一個可大可小的伸縮泡,它是由一層和質膜相似的膜包圍而成,泡內有水分和溶於水中的排洩物,在伸縮泡不斷伸縮時,泡內的內含物就會被排洩出去。

2,車輪蟲的繁殖方法

車輪蟲的繁殖方式為縱二分裂(無性)和接合生殖(有性)兩種。車輪蟲的無性繁殖(二分裂)分為4期:分為裂前期,分裂期,幼蟲生長發育期,成蟲生長成熟期。該蟲無性繁殖以24小時為一周期。分裂前期需0.5-1小時;分裂期需要1-3分鐘。幼蟲生長發育期需要1.5-3小時。成蟲生長成熟期需20-22小時。車輪蟲在進行二分裂(無性繁殖)時,細胞核先分裂,通常是有絲分裂,少數情況是無絲分裂,然後細胞質也分裂為二,形成兩個一摸一樣的蟲體。



接合生殖(有性繁殖)則是由二個蟲體互相緊貼,彼此間有細胞質橋相通。此時大核溶解,小核起了複雜的變化,最後分裂為二個更小的核,其中一個小核移到對方體內與對方的一個小核結合,有如多細胞動物的受精作用一般。這樣結合後的小核經過一系列的分裂和變化,部分胞核可變成大核,最後形成許多正常的個體。所以車輪蟲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

3,車輪蟲主要危害

車輪蟲以其特有的"車輪"---齒環的不斷轉動來磨損魚的皮膚和鰓組織,然後吞食其細胞碎屑或寄生的血球。有時,大量的車輪蟲集中在魚的頭頂和嘴部,受到嚴重磨損的魚在水中可以看到白頭白嘴的症狀,魚的嘴和鰓因損傷而造成攝食困難、呼吸短促、甚至死亡。當魚尾鰭上寄生大量車輪蟲時,會影響魚的正常遊泳,魚即使用力甩尾巴,但還是不能擺脫車輪蟲的糾纏,因此魚表現出焦燥不安。



在一個低倍顯微鏡視野內如果有60多個寄生數量,可視為致死量,幼魚不久即可死亡。患病魚體多表現為消瘦、發黑、遊動緩慢、呼吸困難而死。車輪蟲在魚的鰓及體表各處不斷爬動,損傷上皮細胞,上皮細胞及黏液細胞增生、分泌亢進,鰓上的毛細血管充血、滲出,嚴重感染時一大片上皮細胞壞死。

車輪蟲能致病的有10多種類,主要是顯著車輪蟲、粗棘杜氏車輪蟲、中華杜氏車輪蟲、球形車輪蟲及眉溪小車輪蟲等,均屬緣毛目,遊動亞目,壺形科。寄生於各種淡水魚、海水魚的體表、鰓等處,有時在鼻孔、膀胱和輸尿管中也有寄生。在魚苗、苗種少量寄生車輪蟲時,沒有明顯症狀。車輪蟲大量寄生時,病魚受蟲體寄生的刺激,引起組織發炎,會使寄生部位的細胞產生大量黏液甚或壞死,嚴重時可引起魚類大批爆發性死亡。

4,車輪蟲發生範圍

全國各個地區一年四季均有發生,能夠引起病魚大批死亡主要是在4—7月之間。車輪蟲以直接接觸魚體而傳播,離開魚體的車輪蟲能夠在水中遊泳,轉移宿主,可以隨水、水中生物及工具等而傳播。尤其在連續陰雨天氣最容易引起車輪蟲病的爆發。



車輪蟲無論幼蟲、童蟲和成蟲,均能感染宿主,且其能力與成蟲相同。據實驗觀察,寄生在皮膚上的車輪蟲專一性最差,而寄生於鰓絲的最強。

5,魚類車輪蟲病症狀

寄生於魚體表的車輪蟲在魚的體表來回滑動,剝取宿主的皮膚組織細胞和鰓組織作為營養,破壞皮膚和鰓組織,影響魚的呼吸和正常活動。車輪蟲寄生在魚體表和鰓上時,苗種可出現「白頭白嘴」或「跑馬」(環遊不止)症狀。成魚則不顯示這類現狀,表現為魚體發黑,離群獨遊。



(1)白頭白嘴病:魚苗、苗種被車輪蟲寄生時,寄生處會分泌大量粘液,魚體上車輪蟲較密集的鰭、頭部、體表等部位出現一層白翳,在水中尤為明顯,呈現白頭白嘴的症狀。



另有一種因餌料不足導致魚口飢餓啃食池壁或池中什物,發生的口皮撞傷甚至細菌感染傷口的"白嘴病",又可稱為口傷病,不易區分。認定"白嘴病"有兩個方法:

(1)只有魚的口皮受傷發白不能張閉,不呈現"白頭"和"白翳"症狀;

(2)鏡檢無車輪蟲或即使有也數量極少並不能導致"白頭白嘴"。

白嘴病,只要立即肥水培藻,加添人工餌料投餵即可控制病情,輔以使用硫酸銅和殺菌藥即可。



(2)跑馬病:魚群沿塘邊狂遊,口腔充滿粘液,閉合困難,不攝食,呈「跑馬」症狀,魚體消瘦發黑,呼吸困難,最後死亡。

同白嘴病一樣,也還另有一種因餌料欠缺或者受新水刺激或者其它因素導致魚兒覓食、或者興奮而發生應激性"跑邊",須加注意區分。可以採取的措施是:立即加投餌料、或者停止加注新水。



(3)鰓寄生性缺氧:當魚鰓部位寄生車輪蟲時,鰓的呼吸功能會受到大量黏液影響而阻礙導致呼吸不暢,病魚也會因生理性"缺氧"而浮頭、攝餌量降低,非常容易發生大量死亡。由於病魚組織會有損傷,因此容易發生二次感染,使病情更嚴重。

另外,還有因氣候因素而水體溶氧不足發生的"平常性缺氧",須注意區分,區分兩種"缺氧"的方法是:

(1)鰓寄生性缺氧:在魚兒數量不多時,水中溶解氧並不欠缺,魚類仍出現"缺氧"症狀;

(2)平常性缺氧:只在因氣候、環境等因素導致水體溶氧不足,或者加上魚群密度過大,足以形成缺氧水體才會發生。

平常性缺氧,加開增氧機,加注新水即可。



6,魚類車輪蟲病的防治

1.定期殺蟲消毒預防。在3-10月每月施用水產專用殺蟲藥物進行殺蟲消毒。

2.及時殺滅魚體攜帶的寄生蟲。市售殺蟲藥劑均可以選用,比如溴氫菊脂、阿維菌素類等等藥物均可,滅蟲類植物可採用松樹枝、苦楝樹枝葉等浸汁亦可。

3.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單用硫酸銅0.7-1.0克/立方米,或者硫酸銅0.5克-0.7克/立方米和硫酸亞鐵0.2克/立方米,配製成合劑後全池潑灑。使用硫酸銅治療時,無論白頭白嘴病還是白嘴病,兩者兼顧治療有效。

4.苦參鹼溶液:0.4克/立方米,全池潑灑1次~2次。

5.辛硫磷溶液:40毫升/立方米,全池潑灑1次~2次。

6.晶體敵百蟲:1.0-1.5克/立方米。

7.食鹽浸泡:用3.5%~5.0%的食鹽水浸浴魚體5分鐘~10分鐘。

8.合劑:硫酸銅或者亞鐵合劑(5:2)0.7克/立方米+阿維菌素溶液(1%)15毫升/畝/米混合全池潑灑。

9.小水體:福馬林25毫升/立方米全池潑灑。

10.氯氰菊酯溶液:20—40毫升/畝/米全池潑灑。此藥在低溫時不用,或者謹慎使用,或者減低用量。

11.目前魚藥市場上有很多採用高科技複方組合的魚用殺蟲劑效果很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7,魚類車輪蟲病防治的注意事項

1.當魚鰓部寄生車輪蟲時,鰓絲腫脹且會分泌大量黏液,這個症狀在患發指環蟲、三代蟲、斜管蟲、鰓隱鞭蟲等時也會出現,但均可用殺蟲劑殺滅。細菌性爛鰓病有時同樣也有大量黏液出現,須加以區別。

2.水體缺氧多因氣候惡劣,或者水質惡化形成浮頭,如果氣候、水質正常,仍有魚似"缺氧"浮頭,則可以考慮魚鰓上有問題(蟲害或細菌)存在,須注意分析。

3.在實踐生產中,當我們在暫養苗種時偶有一種現象發生:整個苗種群體看來無異樣,沒有明顯的發病症狀(比如沒有爛鰓、赤皮什麼的),在水質良好又溶氧充足的情況下,始終有一部分苗種隨著暫養時間的延長,陸續出現個別或少部分死苗,俗話叫"陰死1條,陽死1條",這種狀況多是因苗種有寄生害蟲滋生,特別是車輪蟲和指環蟲,此時不可大意,否則,長途運輸過程中也會陸續並加大苗種的死亡量,因此,苗種在出賣前施用一次殺蟲藥是有益無害的,也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長途運輸苗種的順利進行。

4.使用殺蟲藥當然是晴天潑藥最好,避開夏季中午高溫不用藥,下雨或缺氧天氣儘量不用藥&nbsp,主要原因是會引起水體缺氧。但是,車輪蟲在連綿陰雨時段容易暴發,有時連續降雨十天半月甚至一月,又遇車輪蟲等等病害嚴重發生,在此危急時則不能固守陳規,因為如果等天晴後再用藥,可能魚病已無力回天,只有等候魚兒大量死亡的份了,所以哪怕是連綿陰雨也必須用藥急救,其後開動增氧機即可,以防缺氧浮頭予以補救。
(本文已被瀏覽 552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用什麼殺蟲藥殺車輪蟲效果好,又不會毒殺魚?
    能直接把車輪蟲或者其他寄生蟲殺死的藥,哪有可能沒有毒性呢?沒有毒性怎麼殺得死蟲子?只要有毒性的藥物,怎麼可能對魚沒有傷害呢? 所以啊,不要總是想著用殺蟲藥車輪蟲或者其他蟲了,凡是殺蟲藥都是有毒的!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nbsp&nbsp水黴病水黴病又稱膚黴病或白毛病,由水黴菌或綿黴菌感染魚體體表引起,病原是條件致病菌。(&nbsp1)&nbsp流行特點:當養殖水體惡化,魚體受機械損傷,或水溫在15~20&nbsp℃的早春晚冬,尤其是陰雨天氣時極易引發該病。烏鱧在各個生長階段均可感染此病,發病率高達80%~90%,死亡率達100%。
  • 石斑魚受車輪蟲侵襲嚴重,做好防控工作不用怕!
    但是在石斑魚的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寄生蟲病如小瓜蟲、指環蟲、車輪蟲等,今天莫愁給大家講解一下該如何應對石斑魚車輪蟲。車輪蟲是用附著盤附著在魚的鰓絲或皮膚上,並來回滑動,有時離開宿主在水中自由遊泳。遊泳時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車輪一樣轉動,車輪蟲一般寄生在石斑魚的體表和鰓部感染引起的,少量時對魚體並無不良影響,亦無特殊症狀,一旦大量寄生石斑魚會出現食慾下降或不攝食的情況,群遊於池邊或網箱邊,鰓組織潮紅、黏液增生,鰓絲髮白腐爛,出現呼吸困難、浮頭等症狀,最後在池邊或網箱邊漫遊最後死亡。
  • 這種有700多類的寄生蟲寄生在我國600多種淡水魚體內 嚴重危害魚體...
    組織寄生時,營養體通常位於宿主細胞間,直至發育到大的孢囊期,孢子在孢囊內發育成熟。同一種黏體動物對不同宿主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或宿主特異性,同一種黏體動物寄生於同一宿主不同部位引起宿主病理變化也有很大差異,即黏體動物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與組織向性。一、危害症狀該蟲可寄生在魚體的各種器官組織,形成大小不同的包囊,症狀各異。
  • 三種藥物對金鼓魚幼苗車輪蟲病藥效試驗研究及治療
    三種藥物對金鼓魚幼苗車輪蟲病藥效試驗研究及治療2015-02-15 15: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4236 次 我要評論   ■&nbsp廣東省陽江市漁鄉子水產科技實業有限公司&nbsp梁成錦/文圖  一、發病情況  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自立秋以來,天氣變化頻繁
  • 這幾種魚類常見寄生蟲,你了解嗎?
    有的寄生蟲具有專一性,只能寄生在特定寄主(魚類)上,但一種魚卻能被多種寄生蟲寄生。魚類被寄生蟲寄生之後,常常引起自身食慾下降、呼吸困難、身體發炎貧血等並進而導致死亡。對於寄生蟲防治,主要是切斷傳染源,保持水質底質良好,提高魚體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好各階段的消毒工作等。
  • 魚類孢子蟲病危害大,應當如何防治?
    任何外用藥物在這個階段都很難有效,特別是在這個階段往往是藥的品種用的越多,藥量越大,魚的死亡越嚴重。患上此病的魚會因為衰弱,呼吸困難,最終缺氧而死。  暴發前症狀為食量大減或不吃食,3——5天開始發現死亡,塘邊漫遊增加,死亡量迅速上升,死亡高峰為10——15d。診斷方法可根據上述症狀進行判斷。
  • 黃顙魚車輪蟲病防不勝防,你還在用傳統殺蟲藥嗎?
    該病多發生於春末秋初,主要危害黃顙魚魚苗、魚種,造成黃顙魚魚苗大量死亡。有車輪蟲時患病魚會焦躁不安、離群,嚴重感染時沿塘邊狂遊,呈「跑馬」現象。 普通殺蟲藥的危害: 當黃顙魚得了車輪蟲時,養殖戶們習慣於用殺蟲藥解決,但黃顙魚是屬於無鱗魚,沒有體外的鱗片作為保護來抵禦水中微生物的侵害,只有體表的一層粘液作為保護。
  • 呼吸困難怎麼辦 四個方法解決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相信大家看名稱就可以知道是指呼吸費力以及感覺空氣不足。那呼吸困難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呼吸困難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趕緊來看一下吧。三、中毒性呼吸困難各種原因所致的酸中毒,均可使血中二氧化碳升高、pH降低,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或直接興奮呼吸中 樞,增加呼吸通氣量,表現為深而大的呼吸困難;呼吸抑制劑如嗎啡、巴比妥類等中毒時,也可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淺而慢。
  • 何為魚類車輪蟲病?
    車輪蟲病(流行的高峰季節為4-8月,適宜繁殖水溫18-28℃。)一、病理圖片:二、發病原因:車輪蟲病是由於車輪蟲大量寄生於魚體的皮膚或鰓部引起的,鏡檢鰭部經常可以看見蟲體密密麻麻布滿整個鰭部。車輪蟲側面觀象氈帽,反面觀圓蝶形,運動時就象車輪轉動一樣,因此稱為車輪蟲。
  • 寵物常見寄生蟲危害科普!看完我決定不給寵物驅蟲了
    但是很多鏟屎官對驅蟲存在一定誤區,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寵物常見體內寄生蟲感染症狀,希望鏟屎官能夠提前預防,定期做寄生蟲檢測,早發現早治療,防患於未然。(1)隱孢子蟲危害:新生或幼齡犬貓感染率高,可引起精神沉鬱、厭食、嚴重腹瀉等症狀。
  • 面對160多種蚧殼蟲危害,這樣做可蟲卵皆殺,阻斷其繁殖
    蚧殼蟲吸植物汁,使葉片發黃、枝梢枯萎、樹勢衰退,且易誘發煤汙病,嚴重者導致整株死亡。是種植業的大敵;危害作物的蚧殼蟲有160多種,常見有康氏粉蚧、白蠟蚧、球堅蚧、草履蚧、梨園蚧、柿氈蚧、龜蠟蚧等。危害作物的蚧殼蟲有160多種,這樣做可蟲卵皆殺,阻斷其繁殖一、把蚧殼蟲看透1、蚧殼蟲為刺吸式害蟲,以吸食植物汁液為生,引起作物乾枯、枯萎、生長不良,分泌物會引起作物煤煙病,並通過吸食傳播病毒病、炭疽病等病害
  • 貓犬可帶來的健康危害
    由寄生在貓或狗體內的弓形蟲引起。妊娠婦女受感染後,弓形蟲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影響胎兒發育,引起胎兒畸形、流產、早產或死產。嬰兒出生初期症狀也可不明顯,以後出現發熱、貧血、黃疸、肝脾腫大等,最終會導致失明、抽搐、頭小畸形及智力落後等。
  • 黑魚養殖常見病害有哪些?車輪蟲病危害最大,要注意水質綜合管理
    這種魚類的體型相對比較大,且生長速度比較快,所以對於養殖戶來說,也是一種收益很大的魚類。作為常見的養殖品種,黑魚養殖當中的最大問題就是病害。因為病害的產生,對於黑魚的生長影響是很大的,很多時候也會導致黑魚的生命受到威脅。特別是一些養殖戶,在大面積大規模的養殖當中,更容易出現這種病害的問題,當發生之後也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那麼黑魚養殖當中有哪些常見的病害呢?
  • 夏天注意這種蟲!男子被咬後呼吸困難、無法行走!嚴重可致命
    近日,廣東就有人不慎「中招」男子公園散步被咬一度呼吸困難、倒地無法行走6月3日晚上9點多,江門開平甄先生和朋友一起在公園裡散步。突然他發覺腳奇痛無比,就像被火燒了一樣。借著燈光,甄先生發現腳上居然爬了好多隻黑裡透紅的小螞蟻!咬傷甄先生的螞蟻就是紅火蟻。被咬後,甄先生的腳已經出現紅腫水泡的現象,他趕緊把腳上的螞蟻甩開。
  • 夏天注意這種蟲!廣東一男子被咬後呼吸困難,嚴重可致命
    可不久後他卻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甚至倒地無法正常行走。在朋友和路過街坊的幫助下,120迅速到場進行急救。據醫生介紹,後來甄先生全身出現紅色皮疹,說明其有過敏性反應。在簡單處理後,甄先生被緊急送往醫院進一步治療。而在當晚用藥後,患者也已經順利出院。什麼是紅火蟻?
  • 加州鱸魚熬過了5月加不上料卻熬不過6月的梅雨,依然魚財兩空?
    6月中旬多為陰雨天氣,為魚病暴發提供了良好條件 宿遷海大鱸魚團隊在對發病塘口進行調查發現在發病前均使用過殺蟲劑或強氯精等強刺激性藥物,且發病前天氣異常,水層上下溫差大,這些因素共同導致鱸魚圍心腔出血病的發生。該病的預防要注意對規格較小的鱸魚應避免使用強刺激性藥物,在天氣異常時使用抗應激的產品全塘潑灑以減輕鱸魚應激反應,同時打開增氧機降低水層溫差。
  • 魚身上有白點?這樣既能治癒又輕鬆
    最近我們好多客戶都在反應,自己的愛魚老是生病,身上長一些白點,不愛動,也不進食,嚴重的直接就掛了!其實這就是觀賞魚常見的白點病。白點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多發於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其小瓜蟲屬原生動物中纖毛蟲的一種。鏡檢成蟲體內具有馬蹄形大核。幼魚僅有圓形、橢圓形或棒形的大核。蟲體柔而可塑,形態多變。此病是觀賞魚中最為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它的發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