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魚類車輪蟲病?

2021-01-09 巨龍動保

車輪蟲病

(流行的高峰季節為4-8月,適宜繁殖水溫18-28℃。)

一、病理圖片:

二、發病原因:

車輪蟲病是由於車輪蟲大量寄生於魚體的皮膚或鰓部引起的,鏡檢鰭部經常可以看見蟲體密密麻麻布滿整個鰭部。車輪蟲側面觀象氈帽,反面觀圓蝶形,運動時就象車輪轉動一樣,因此稱為車輪蟲。

三、發病症狀:

車輪蟲少量寄生時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感染時,病魚受蟲體寄生的刺激,引起組織發炎,分泌大量粘液,嚴重時使鰓組織潰爛。感染車輪蟲的病魚,體色發黑,攝食不良,體質瘦弱, 離群獨遊,遊動緩慢,有的又成群圍繞池邊狂遊,呈「跑馬」狀。有時可見魚體表發白,魚鰓上粘液分泌物變多,有的魚體局部會發生變白的狀況,魚體鰓絲上皮組織發生增生,鰓絲組織產生腫脹或被破壞等情況。

四、用藥與治療:

1. 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銅0.7克或0.7克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均勻全池潑灑,對於車輪蟲病嚴重的魚塘,可以連續用藥2 -3次。注意:硫酸銅毒性較大,且水體測量誤差等原因,所以用藥後應注意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如果發現異常,應立即對池塘進行換水。

2. 發病魚塘可用0.3-0.5ppm的敵百蟲均勻全池潑灑。

3. 每畝水深1米用楓楊樹葉50-60斤煎汁均勻全池潑灑。

4. 車輪指環淨(主要成分為亞乙基雙二硫代氨基甲酸銨),一次量,每1m3水體,0.5~1g,全池遍灑1次。

5. 每立方水體用苦參鹼溶液0.4克,稀釋後均勻全池潑灑1-2次。

6. 每畝水深1米用苯扎溴銨溶液50-100g,加水稀釋全池潑灑,混養安20ml稀釋後全池潑灑。

7. 用25毫克/升福馬林溶液藥浴處理病魚15 - 20分鐘或福馬林15-20毫克/升全池潑灑。

高錳酸鉀3g先藥浴半小時後+敵百蟲0.5g藥浴24小時後可殺滅車輪蟲使魚類恢復正常吃料。

五、用藥的注意事項:

1. 最好是晴天潑藥,夏季上午或下午用藥,避開中午高溫不用藥。下雨或缺氧天氣儘量不用藥。

2. 潑藥後必須開動增氧機,以防缺氧浮頭,尤其是水質不良和苗種期使用。

3. 池水氨氮或亞硝酸鹽超標時,要謹慎用藥。最好先降解後再殺蟲。

六、預防:

1. 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清塘消毒。

⑴用生石灰消毒:

①幹法清塘法:先放幹塘水或留魚塘底水深7-10公分左右,在魚塘底部的四個角落和中間部位挖出幾個洞,每畝魚塘用塊狀生石灰120-150斤,將塊狀生石灰放入事先挖好的洞用水充分溶解,趁熱將石灰水對池塘底及塘壁進行均勻全池潑灑,有條件時,也可在次日對池底進行翻動,使塘底淤泥與石灰水充分混合,以便增強清塘消毒效果。一般情況經過8-10天後,生石灰的藥效基本消失,便可以注水放魚。

②帶水清塘法:對於有些不能完全排乾水池塘,可以採用帶水清塘的方法,即池塘每畝/1米水深用生石灰250-300斤,將塊狀生石灰與水在木桶中充分濃解後,未待其冷卻,立即趁熱對池塘進行全池均勻遍灑。通常情況下8-10天生石灰的藥效消失,此時即可向池塘放苗養魚。

⑵漂白粉清塘法:池塘每畝/米水深用含氯30%漂白粉27斤左右,用塑料或木桶化水充分溶解後全池均勻潑灑,一般清塘後6-8天後便可投放魚苗進行養魚生產。

2. 魚种放養前,用10-2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30分鐘。

3. 在水溫15~20℃的情況下,每立方米水體用8g硫酸銅配製成溶液,浸洗魚種10~20分鐘。

4. 在每畝1米水深池塘中,用30斤苦楝樹枝葉紮成4捆均勻浸泡在池塘中(若池塘較大可多扎幾捆,具體捆數視池塘大小而定),一周更換一次,連續使用3~5次。

七、對比車輪蟲和斜管蟲:

相關焦點

  • 黃顙魚車輪蟲病防不勝防,你還在用傳統殺蟲藥嗎?
    最近幾年,黃顙魚的養殖密度不斷增加,病害問題也日益嚴重,尤其是車輪蟲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劇,前段時間有養殖戶反應塘口爆發大規模的車輪蟲病,死亡率高達80%以上,給養殖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 車輪蟲既常見又危害大:可誘發魚的呼吸困難,連綿陰雨可引起暴發。
    車輪蟲既常見又危害大:可誘發魚的呼吸困難,連綿陰雨可引起暴發。出處:水花魚 作者:劉文俊 水產養殖網 2020-12-28 10:26:00 車輪蟲,側面觀象氈帽,反面觀圓蝶形,運動時就象車輪轉動一樣,因此稱為車輪蟲。在魚類寄生蟲病之中,車輪蟲既常見又危害性大。
  • 三種藥物對金鼓魚幼苗車輪蟲病藥效試驗研究及治療
    三種藥物對金鼓魚幼苗車輪蟲病藥效試驗研究及治療2015-02-15 15: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4236 次 我要評論   ■&nbsp廣東省陽江市漁鄉子水產科技實業有限公司&nbsp梁成錦/文圖  一、發病情況  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自立秋以來,天氣變化頻繁
  • 石斑魚受車輪蟲侵襲嚴重,做好防控工作不用怕!
    但是在石斑魚的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寄生蟲病如小瓜蟲、指環蟲、車輪蟲等,今天莫愁給大家講解一下該如何應對石斑魚車輪蟲。車輪蟲是用附著盤附著在魚的鰓絲或皮膚上,並來回滑動,有時離開宿主在水中自由遊泳。遊泳時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車輪一樣轉動,車輪蟲一般寄生在石斑魚的體表和鰓部感染引起的,少量時對魚體並無不良影響,亦無特殊症狀,一旦大量寄生石斑魚會出現食慾下降或不攝食的情況,群遊於池邊或網箱邊,鰓組織潮紅、黏液增生,鰓絲髮白腐爛,出現呼吸困難、浮頭等症狀,最後在池邊或網箱邊漫遊最後死亡。
  • 魚類的一號殺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爛鰓病
    該病主要的流行季節為4-11月,其中6-9月為發病高峰期,水溫越高越容易爆發,發病水溫常為20-35℃,15℃以上即可發病,冬春低溫時節也有發生,魚類中草魚最易患發爛鰓病。,和人體相類比,魚的爛鰓病也可以稱為魚類(支)氣管炎病或者魚類肺炎病。
  • 這幾種魚類常見寄生蟲,你了解嗎?
    1車輪蟲車輪蟲屬纖毛門,緣毛目,車輪蟲科。蟲體側面觀如氈帽狀,反面觀圓碟形,運動時如車輪轉動樣,隆起的一面為前面或稱為口面,相對凹入的一面為後面或稱反口面。車輪蟲用附著盤附著在魚的鰓絲或皮膚上,並來回滑動,有時離開宿主在水中自由遊泳。遊泳時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車輪一樣轉動,所以叫車輪蟲。
  • 車輪蟲病危害最大,要注意水質綜合管理
    在眾多的魚類當中,黑魚是一種營養成分相當高的魚類,在民間也有生病康復期吃黑魚的習慣。這種魚類的體型相對比較大,且生長速度比較快,所以對於養殖戶來說,也是一種收益很大的魚類。作為常見的養殖品種,黑魚養殖當中的最大問題就是病害。
  • 斑鱧小瓜蟲病治療有妙招,看看我們如何防治?
    因此,探究小瓜蟲病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鑑於此,筆者總結了2017年正大水產斑鱧苗種培育過程中小瓜蟲病成功防治的有益經驗,以期為魚類健康養殖提供一定的參考。我們發現:&nbsp升溫(31℃)、藥物(幹辣椒和生薑水)潑灑以及掛瓶(蟲蟲草、纖滅和聚維酮碘)結合治療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用什麼殺蟲藥殺車輪蟲效果好,又不會毒殺魚?
    能直接把車輪蟲或者其他寄生蟲殺死的藥,哪有可能沒有毒性呢?沒有毒性怎麼殺得死蟲子?只要有毒性的藥物,怎麼可能對魚沒有傷害呢? 所以啊,不要總是想著用殺蟲藥車輪蟲或者其他蟲了,凡是殺蟲藥都是有毒的!
  • 黃顙魚小瓜蟲病治療起來不再是難題,用它?
    隨著黃顙魚養殖的病害頻發,寄生蟲病已嚴重危害黃顙魚的生長,尤其是小瓜蟲和車輪蟲,其中小瓜蟲正在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瓶頸。小瓜蟲主要爆發於冬季和春季低水溫期,病情嚴重時,全身布滿小白點,體表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好像身上撒了一層鹽的結晶,且粗糙不平,鏡檢會發現鰓部和皮膚有大量粘液,可見大量小瓜蟲,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大多數的魚類對鹽度的緩慢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就是利用"滲透壓原理"使用食鹽,可以防治一些魚類的寄生蟲類、黴菌類魚病和殺死病原體。我們用食鹽治療魚病時,水中加鹽增加了氯化鈉濃度,就跟人補充生理鹽水一樣,可以理解為:淡水中的鹽分本來就很低,滲透壓也很低,魚正常的滲透壓是0.5%,所以水中增加鹽分後會滲透進魚體內。
  • 淡水魚養殖常見病微孢子蟲病的防治技術
    &nbsp&nbsp&nbsp&nbsp微孢子蟲在動物界中是分布很廣的一類微小寄生蟲,寄生在很多動物類群中,主要危害魚類、昆蟲和甲殼動物,是水產動物寄生蟲病中危害較大的疾病,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nbsp流行性潰瘍症候群流行性潰瘍症候群又稱黴菌性肉芽腫,主要為真菌媒介絲囊黴所引發。絲囊黴除了會損壞烏鱧機體組織之外,還會分泌毒素,導致其機體免疫力降低。生產中經常被誤診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1)&nbsp流行特點:水溫在18~23&nbsp℃,尤其是陰雨天氣極易暴發此病。此病對烏鱧魚苗的危害大於成魚,魚苗死亡率可達90%以上。
  • 殺蟲滅菌、淨化水體、刺激食慾……它是防治魚病的一種廉價良藥!
    食鹽除了具有殺菌的功能外,還可用於驅殺魚類的寄生蟲等。通常以治療魚病為目的使用食鹽時,食鹽水濃度為1~4%(與海水鹽份濃度略同或稍高一點),最低為0.5%,藥浴時間為5~15分鐘程度,時間過久則魚類會死去。要施行藥浴時,必須考慮魚類的健康狀況來調整藥浴時間。
  • 養殖魚類艾美球蟲病的處理
    一,艾美球蟲病的病原及生活史。艾美球蟲病原是原生動物,屬孢子蟲綱、球蟲目、艾美蟲科,艾美蟲屬。
  • 金魚病防治五法*星星論道
    白點病  是由小瓜蟲侵入魚的皮膚或腮組織內所致,嚴重感染時,皮膚和鰭上有一個個小膿泡,表現為一粒粒小白點,故一般稱為白點病。爛鰓病   是由魚害粘球菌引起,病魚鰓絲腐爛, 鰓蓋骨的內表皮往往充血。一般可用百萬分之一比例的漂白粉溶液混合在魚缸的水中進行治療。   3.松鱗病   此病常在春季流行,表現為魚鱗松豎,體表粗糙。
  • 微山湖魚類病害
    這次調查中感染粘孢子蟲的有鰻鱺、鯉、鯽、棒花魚、花 、麥穗魚、長春鯿、紅鰭 、赤眼鱒、鱅、鰱、鰟鮍、大鱗泥鰍、刺鰍、黃顙魚、鯰、黃鱔、鱖、吻蝦虎魚、圓尾鬥魚、烏鱧22種魚類,平均感染率為35.6%。
  • 小瓜蟲病防控新局面:傳統中醫藥學理論之根發出的魚病防控新苗
    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彭開松教授從事水產藥物藥理學和病理學研究多年,在中醫藥防治魚病方面有著獨到見解,並成功運用「中藥內服預防」方法打破以往「外用潑灑」治療小瓜蟲病的模式。小編今天帶著疑問來向彭教授一探究竟,中醫藥在水產行業有何應用前景?到底有中國特色的水產病害防控之路該怎麼走?1.
  • 魚病知識--魚類海豚鏈球菌病的那些事
    海豚鏈球菌(Streptococcus&nbspiniae)最初由Pier自美國舊金山捕獲的亞馬遜淡水海豚—亞河豚皮下「高爾夫球」樣化膿灶中分離出來,因此被命名為海豚鏈球菌。之後在澳大利亞、美國、中國等世界各地均相繼出現有關海豚鏈球菌感染魚類的報導。海豚鏈球菌感染魚類引起疾病爆發,導致魚類大批量死亡,嚴重威脅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 魚類孢子蟲病危害大,應當如何防治?
    危害魚類的粘孢子蟲種屬很多,蟲體較微小且粘孢子蟲寄生非常廣泛,幾乎對每種魚各種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條魚的同一器官內有數種粘孢子蟲寄生。  粘孢子蟲常引起魚類發生嚴重的流行病。在北美、歐洲和日本流行著一種鮭鱒魚類打轉病,這是由腦粘體蟲引起的,使鮭鱒魚大量死亡。在中國各養魚地區,其中有與鮭鱒魚打轉病相類似的白鰱瘋狂病(病魚體瘦,尾巴上翹,上下打轉,不久即死亡)亦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