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一號殺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爛鰓病

2020-12-01 中國水產養殖網

魚類的一號殺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爛鰓病

出處:水花魚 作者:劉文俊 水產養殖網 2019-03-30 23:44:00

(正常的魚鰓)

魚的疾病,猶以爛鰓病最為多見,爛鰓病幾乎在所有的養殖品種且不同規格的魚類均可爆發。爛鰓病是魚類養殖過程中發生最頻繁,危害嚴重,較難治癒的疾病,常與赤皮病、腸炎病並發故稱為"老三病"。該病的死亡率較高,呈現發病快、死亡迅速、繼發性感染能力強等特點,如果沒能及時有效治療將造成重大的損失,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除了赤皮病、水黴病、敗血症外,爛鰓病屬危害最為嚴重的病種之一。

該病主要的流行季節為4-11月,其中6-9月為發病高峰期,水溫越高越容易爆發,發病水溫常為20-35℃,15℃以上即可發病,冬春低溫時節也有發生,魚類中草魚最易患發爛鰓病。

"老三病"(赤皮、爛鰓、腸炎)、敗血症等等魚病中都有"爛鰓"不同程度的伴隨發生,凡魚類患鰓病均以"爛鰓"為主要症狀表現,雖是常見病但又是最不容易治好的魚病之一,雖是常見病但又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魚病病種。


一、魚類爛鰓病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原因

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魚鰓是魚的呼吸器官,猶如人的氣管和肺臟,是吸收氧氣的惟一渠道,不能吸收氧氣或吸氧不足都會造成機體失調,和人體相類比,魚的爛鰓病也可以稱為魚類(支)氣管炎病或者魚類肺炎病。

二是魚體整個體部都有保護層(魚鱗和體表液,口部也算有咽部保護),惟有魚鰓體部中鰓絲充滿微細血管又嫩脆,毫無保護類物質防護,直接和水以及水體中所有物體(質)接觸,故而最易遭受侵擾。


綜上所述可知:

爛鰓病是"常見病"是因魚鰓無保護層又和水以及水體中所有物體(質)接觸之因。

爛鰓病"最易造成死亡"是因魚鰓是吸收氧氣的惟一渠道,是魚生命賴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故。

所以,魚類爛鰓病是"不易治好並且最容易造成死亡"的魚病,爛鰓病死魚大多數是因呼吸不暢至缺氧窒息而死亡。

(標準的爛鰓症狀)

二、爛鰓病病原體和類型
&nbsp&nbsp
帶菌魚是細菌性爛鰓病最主要的傳染源,還有曾經被得過爛鰓病的魚汙染過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導致爛鰓發生的源頭,水中病原越多、水質越差、底質越差、魚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發與流行。

(開天窗)

一般認為爛鰓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或產氣單胞菌、柱狀曲橈桿菌、粘液球菌、車輪蟲、指環蟲、粘飽子蟲、鰓隱鞭蟲等引起的。因此,爛鰓病也可分為:細菌性爛鰓病,真菌(鰓黴)性爛鰓病,寄生蟲性爛鰓病,水質惡化性爛鰓病,病毒性爛鰓病等幾種。

目前,爛鰓病多以細菌性爛鰓病和寄生蟲引起的爛鰓病為主,病毒性爛鰓病和其它病種的爛鰓病少有報導。本文僅以細菌性爛鰓病,真菌(鰓黴)性爛鰓病,寄生蟲性爛鰓病為主要內容作一敘述。


三、簡單區別魚類爛鰓病的方法

爛鰓病,病因不同,病種也不同,用藥當然也不一樣。在無顯微鏡檢查的情況下,根據它們的病灶部位、發病鰓絲顏色、發病時間各不相同,用肉眼感觀可以簡單區別不同的鰓病。


一看病灶部位

儘管爛鰓病病灶都在鰓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同。

細菌性引起的爛鰓病,多在鰓蓋"開天窗",即鰓蓋內表皮被腐蝕成半透明的小窗。

由真菌引起的鰓黴病,此病常使魚暴發性地死亡,鏡檢會發現鰓黴菌絲。

寄生蟲性引起的爛鰓病,鰓瓣淤血,多粘液,鰓絲尖端往往腐爛成半月形。中華鯴引起的爛鰓病,鰓絲末端腫大,並掛有蛆體。

(開天窗)

二看鰓絲顏色

細菌性引起的爛鰓病,鰓線、鰓絲大多呈黃白色。

由真菌引起的鰓黴病,病魚鰓部大多呈蒼白色,有時有點狀充血或出血現象。

寄生蟲性引起的爛鰓病,鰓絲有時呈紅色。中華鯴引起的爛鰓病,鰓絲大多呈白色。


三看發病時間

細菌性引起的爛鰓病流行時間最早和最晚在4月到10月。

寄生蟲性引起的爛鰓病集中在7、8、9月。中華鯴引起的爛鰓病多在6月到10月。

判別了爛鰓病,用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爛鰓病症狀

爛鰓病病魚魚體和魚頭多見發黑,故稱「烏頭瘟」,常獨自水面慢遊或漂浮,反應遲緩,鰓蓋骨被腐蝕,鰓蓋內表面充血,中間部分常成糜爛狀或者有一圓型通明的小窗(開天窗),呈透明窗口狀,鰓絲末端腐爛,鰓絲腫脹或者充血發黑,黏液增多,末端發白或殘缺,鰓絲粘附汙泥等症狀。最後因呼吸不暢,逐步減少攝食直到停止吃食。病情嚴重時,對外界刺激失去反應,鰓絲大部分腐爛,可見外露的鰓骨,病魚陸續死亡。

(鰓蓋充血)

五、爛鰓病防治原則  
&nbsp
無論什麼因素引起的爛鰓病,以預防為重,治療效果欠佳。根據爛鰓病的特殊性,治療原則是:因特殊的"直接和水以及水體中所有物體(質)接觸"之故,水質改善是重中之重,平時多換水,多用調水製劑或生石灰。另因鰓絲受損導致呼吸不暢供氧不足,因此增加溶氧也是當務之急,多開增氧機的魚塘會減少爛鰓病的發生甚至不會生病。寄生蟲與細菌大多同時滋生,應蟲菌雙殺為宜。

(鰓黴病)

預防

在魚病流行季節堅持每月調節水質一次,控制水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可用生石灰、調水改底劑等。爛鰓病往往是因水質惡化與塘泥腐臭的原因引起魚兒鰓絲輸氧功能衰退,這種惡劣水環境又特別容易引發細菌性爛鰓病,同時也會發生由指環蟲、車輪蟲、中華鰠等寄生蟲性爛鰓病。

在魚兒特別是草魚在運輸與分塘時,做好前期預防工作非常重要,防止魚病的發生才有可能,特別是3兩及以下規格的小草魚特別容易得患爛鰓病,發現吃料情況異常時,比如:炸群,發現草魚打轉、一群一群的、不上浮而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應立即抓魚診斷,採取用藥措施預防,以防患於未然。

&nbsp(鰓絲邊緣發白)

治療

首先要分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爛鰓病,結合水質情況和外觀病狀來綜合診斷和分類施治。

是細菌性爛鰓的,可施用滅菌藥物,比如:聚維酮碘500毫升/2畝-500毫升/4畝,隔1天用二氧化氯150克/畝-250克/畝,再內服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藥餌。

是寄生蟲性爛鰓的,殺蟲則看鰓絲黏液多少,黏液多則可用阿維菌素+硫酸亞鐵等殺蟲藥物處理即可,最好用顯微鏡檢查後確認。

在爛鰓病病情嚴重且危急時,可以使用暴血停等止血因子類特殊藥物。

六、爛鰓病的分類防治 
 
1.細菌性爛鰓


因細菌感染而引起鰓絲糜爛的魚病,在發病初期,鰓絲前端充血,有腫脹,有鰓絲鮮紅與烏黑界限。隨後,鰓絲出現壞死、腐爛,有貧血與失血症狀,有淤泥和"開天窗"

細菌性爛鰓病,目前仍以嗜水氣單胞菌或產氣單胞菌、魚害黏球菌等為主要病源菌,嗜水氣單胞菌在水溫14.0~40.5℃範圍內都可繁殖,以28.0~30.0℃&nbsp為最適溫度。PH值在6~11範圍內均可生長,喜酸怕鹼,細菌性爛鰓病多發生於偏酸的水體中;嗜水氣單胞等菌種可在含鹽量0‰~4‰的水生存,最適鹽度為0.5‰。


細菌性爛鰓病常在存在以下問題的池塘發生:

一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底泥深厚及不良,池水及水源水質不潔。

二是苗種帶病、帶傷入池,或者魚群體質差,抵抗病害能力弱。

三是施用未腐熟的糞肥汙染水體,殘餌過多造成水環境惡化。

四是放養密度過高或池塘載魚量過大。

(鰓絲軟骨外露)
細菌性爛鰓病防治

1.魚池確需投肥的,必須施用已發酵的糞肥。

2.用2%~5%的食鹽水浸洗苗種10~20分鐘後放養。利用爛鰓細菌在0.7%食鹽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點,用鹽水浸浴魚體可以較好地預防爛鰓病。

3.每月用二氧化氯0.2克/立方米水體以及其它滅菌藥物全池潑灑。

4.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同)0.3~0.4克或用漂白粉1~1.5克或用戊二醛150-200毫升/畝全池潑灑。

5.每立方米水體全池潑灑用2~4克的五倍子或大黃液藥液。

6.用生石灰20-50斤/畝化水潑灑。因為爛鰓致病細菌有"喜酸怕鹼"的特性,使用生石灰化水潑灑略微搞高水體PH值對滅絕爛鰓致病細菌有效果,同時又對水質進行了調節。


備註:

對於使用生石灰在現實中有些誤解存在,一是認為生石灰是強鹼物質,連人都受不了更何談魚兒;二是魚有傷口時用了生石灰會加劇傷口受刺激而魚類更會不安,等等。

其實,生石灰在乾粉狀或高濃度溶液下才顯現出強鹼性,清塘濃度在120斤/畝以上時,水的PH值才會升至11或以上。而魚的適宜PH值是6.5-8.5,極限PH值是10以下。

但在防治魚病時,生石灰使用僅為20-60斤/畝於水體,早就有人測試過此時PH值均在10以下,但一般均在9.0左右,剛好是偏弱鹼性,也就是說,PH值在9.0左右時,剛好是清洗魚傷口的程度,就猶如用雙氧水清洗人的傷口一樣。

因此,生石灰在高PH值和藍藻暴發時禁用以外,生石灰在水溶液狀態下應該比其它化學漁藥的毒性小得多,當然,施用生石灰"中和水質"才是核心,其次才是魚病防治。

7.用10%的聚維酮碘200-300毫升/畝。還可內服魚用聚維酮碘,每100公斤魚每天用量為25克,拌飼料投喂,連用5天為一個療程。

8.菸葉或香菸:菸葉浸汁防治魚病,既可滅菌又能殺蟲。一般畝用量0.25~0.5公斤,加水煮2小時後取汁或開水浸泡半天后全池潑灑。水瘦少用,水肥多用。

9.每立方米水體用0.3克-0.6克/的二氯異氰脲酸鈉(優氯淨)或0.2克-0.5克的立方米三氯異氰脲酸(強氯精)全池潑灑,連用3天-4天,或用掛袋治療。

10.內服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藥餌(如大蒜素、三黃散等)。又如:穿心蓮內服,每100公斤魚重用幹穿心蓮0.5公斤,水煮2小時拌飼料投餵3—5天。

11.使用其它常規的殺菌劑和市售的專治細菌性爛鰓病的藥物。比如:各種氯製劑(二氯異氰尿酸、二氯海因)、溴製劑(苯扎溴銨)、碘製劑等藥品,用量和用法遵照使用說明結合池塘狀況靈活掌握。

2.鰓黴性爛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鰓絲腫大,粘液多)

鰓黴性爛鰓也就是鰓黴病,是因一種鰓黴真菌感染引起的魚病,通過顯微鏡可以發現鰓絲內有黑色絲狀,嚴重時鰓絲內有枯樹狀物質。該病會影響魚鰓絲的正常功能,當水質惡化、天氣突變引起水中氧氣降低時,魚易浮頭。鰓黴菌絲可在病灶處引起出血及肌纖維壞死,從而導致魚體死亡。此病常使魚兒暴發性地死亡,鏡檢可發現鰓黴菌絲。

魚類鰓黴病肉眼觀察發病魚的體表沒有明顯異常,但會有鰓絲腫脹,粘液增多,局部充血發深紅或貧血發白的症狀。感染初期,病魚鰓絲上出現黑色菌絲;感染後期,病魚鰓部呈蒼白色,有時有點狀充血或出血現象。

鰓黴病病魚呼吸困難,無食慾,鰓上黏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缺血斑塊,俗稱「花斑鰓」。嚴重時整個鰓呈青灰色。

鰓黴病主要發生在水質惡化,有機質含量高,有機質多的汙濁水質的池塘,發臭的魚塘最易發生此病。


真菌引起的爛鰓病治療方法

1,使用氯製劑藥品。比如漂白粉1-1.5克/立方米水體全池遍灑。

2,發病魚池立即加注新水。平時經常加水,可減少發病機會。

3,使用對真菌具有殺滅作用的藥品。例如:苯扎溴銨+戊二醛。

4,使用市售的專門對真菌具有殺滅作用的藥物,比如:用於水黴病的硫醚沙星、水楊酸(水黴淨)等藥物均可施用。

3.寄生蟲性爛鰓

(中華鰠,鰓蛆病,鰓絲上白蟲體即為中華鯴)
從鰓上可以目視和顯微鏡觀察到寄生蟲類型引起鰓部損傷的魚病,常見的寄生蟲中華鰠(鰓蛆病)可以通過眼睛判斷,但是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鰓隱鞭蟲等要用顯微鏡確診。

寄生蟲的大量繁殖和騷擾,會使魚的鰓部產生大量的粘液,嚴重影響魚的呼吸,因此浮頭時間較長,嚴重時體色也發黑,離群獨遊,漂浮水面。

(1)車輪蟲寄生引起的鰓病

當車輪蟲寄生在鰓上,病魚除體表發黑、消瘦、離群獨遊外,並無明顯病症。當車輪蟲在鰓表面大量發生時,能刺激鰓組織分泌大量粘液,以致阻塞水流的暢通,幹擾了鰓絲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嚴重影響魚的呼吸功能,造成呼吸困難,停止進食,使魚缺氧,最終窒息死亡。

車輪蟲流行的高峰季節是5-8月,在魚苗養成夏花魚種的池塘中最易發生。在連續綿雨的情況下,最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2)粘孢子蟲寄生引起的鰓病

粘孢子蟲寄生引起的鰓病,一般在鰓的表皮組織裡有許多白色的點狀或塊狀胞囊,肉眼容易看到。當患粘(黏)孢子蟲的病魚有從魚身上落入水中的孢子時,被其它魚吃到或接觸而粘附在魚體表或鰓上後,受到刺激放出極絲殼片裂開,裡面的孢質成為變形蟲狀體,侵入組織細胞內定居下來,開始生長發育。孢子體受刺激改變形成孢子囊,孢囊一般肉眼可以看到。

寄生在體表和鰓上的黏孢子蟲,其孢囊最後被成熟的孢子擠破,孢子直接散布到水中,重新侵入其他魚體,開始重複它的生活史。由魚苗至成魚皆可感染。黏孢子蟲寄生到魚體鰓上後,包囊逐漸增多,破壞鰓組織,鰓蓋閉合不全,導致呼吸困難,生長發育受阻,最終引起大批死亡。

黏孢子蟲肉眼容易看到,也可刺破包囊,鏡檢可見大量黏孢子蟲。一般夏初發病,鯉魚最易生發此病。

(3)指環蟲寄生引起的鰓病

指環蟲寄生引起的鰓病,特徵是顯著浮腫,鰓蓋微張開,粘液增多,鰓絲呈暗灰色,鏡檢可見長形蟲體蠕動。指環蟲用其鉤器刺入鰓絲毛細血管並撕裂細胞,導致鰓絲上皮潰爛和微量出血、鰓絲融合、增生和壞死。指環蟲多寄生在第二、三鰓絲上。

少量指環蟲蟲體感染時病魚鰓部充血,攝食及其他活動正常;中度感染時病魚食慾減退、鰓部黏液分泌增加、鰓瓣充血、鰓蓋起伏異常、遊動緩慢衰弱無力;嚴重感染時病魚不攝食、呼吸加快或單鰓呼吸、鰓部嚴重充血、鰓絲缺損、胸鰭充血發紅。

(鰓部顯著浮腫)
檢查病魚鰓片時發現其布滿紅色黏液、鰓絲淤血、充血肥厚、增生、呼吸能力大大減弱而導致呼吸困難、病魚在水面獨遊或亂竄狂遊而引起死亡或大量死亡。剛患病的魚,常常出現陣發性狂遊於水面,或急速側遊於池底。

有些病魚體體色發黑,全身粘液增多,尤其鰓蓋處粘液較多,鰓絲明顯浮腫(鰓蓋合蓋不實),打開鰓蓋,鰓絲呈現黑紅色或淡紅色,鰓組織被粘液覆蓋,鰓蓋張開,鰓絲失血或花鰓,魚體反應遲鈍,嚴重時停止進食,最終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

鏡檢即可觀察到蟲體蠕動,肉眼細看有時也可見粘液下有由許多指環蟲聚集而成的『小白點』。主要在夏秋季節發病,蔓延較快。

(4)中華鰠寄生引起的鰓病


中華鰠寄生引起的鰓病,鰓絲末端腫大發白,寄生許多蟲體,並掛有蛆狀蟲體,故有「鰓蛆病」之稱。

中華鰠寄生在魚的鰓上,除了大鉤鉤破鰓組織,奪取魚營養以外,它還可以分泌一種酶的物質,刺激鰓組織,使組織增生,使病魚的鰓絲末端腫脹發白、變形,嚴重時,整個鰓絲末端鰓瓣邊緣腫大發白,甚至發爛,影響魚的呼吸。寄生處的傷口,引起細菌侵入,造成鰓絲局部發炎,使魚死亡。

病魚的鰓絲末端腫脹發白、變形,嚴重時整個鰓絲末端鰓瓣邊緣腫大發白,鰓上粘液增多,病魚呼吸困難,焦躁不安,在表層打轉或狂遊,尾鰭上葉常露出水面。鰓上掛有蛆狀蟲體,故又稱「鰓蛆病」。此病主要危害1齡以上的草魚。每年5-9月為流行盛期。

(斜管蟲)

寄生蟲引起的爛鰓病,除以上幾種外,還有斜管蟲、鰓隱鞭蟲等等寄生蟲病種,大同小異,不一一例舉。

(指環蟲)

寄生蟲性爛鰓病治療方法

寄生蟲性爛鰓病治療,最好重複用藥一次,防止復發。

1,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7-1克/立方米水體。

2,用30毫升/立方米水體的甲醛溶液浸浴15-20分鐘,有明顯療效。

3,用20克/立方米高錳酸鉀溶液藥浴20分鐘,可殺死魚種寄生幼蟲。

4,全池遍撒90%晶體敵百蟲,使池水達1-2克/立方米水體的濃度。敵百蟲最低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1克方有效,最高不能超過4克。

5,用1%-3%的鹽水浸泡20分鐘可以驅蟲。

6,使用市售的殺蟲藥物(比如: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連用二天,一般即可治癒。

4.水質不良引起的爛鰓病

水質不良引起的爛鰓病,往往是水質有機物、有毒有害物質的積累,使水體敗壞,大多因天氣突變導致水體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爛鰓病。一般症狀是,魚在天氣變化當天有浮頭現狀,第二天吃食減退、沒激情,第三天出現靠邊,爛鰓,死魚的現象。

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超標容易引起爛鰓病,能引起魚類中毒的氮有兩種形式是分子氨和亞硝酸鹽。季節交換水質不穩定時節容易發生。

分子氨超標時(魚類能長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濃度為0.025毫克/升),幹擾鰓部滲透壓調節系統,損害鰓絲黏膜結構及功能,魚類因泌氨作用受影響,分子氨在血液中的濃度較高時,魚血液中的PH值相應升高,從而影響魚體內多種酶的活性,發生氨中毒,最終導致魚體死亡。

亞硝酸鹽超標時,亞硝酸鹽因結合魚體血液中載氧蛋白,導致魚體載氧效率降低,出現生理性缺氧,當水中亞硝酸鹽濃度積累到0.1毫克/升後,魚、蝦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逐漸減低,而造成魚、蝦慢性中毒,此時魚、蝦攝食量降低,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騷動不安或反應遲鈍,嚴重時則發生暴發性死亡。


水質不良引起爛鰓病的治療方法

1.有條件的,首先加注新水。

2.增加溶氧是當務之急,加開增氧機,儘速採取措施比如施用生石灰(高PH值和藍藻暴發時禁用)、改水劑、藻種培育、底改劑等改良水質。

3.可用芽孢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促進水體中有機質的分解,降低有機質含量,減低水體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以及硫化氫含量。

4.水質不良引起的爛鰓病同樣會發生但不僅限於上列幾種類型(寄生蟲性爛鰓病、細菌性爛鰓病、真菌性爛鰓病等),要目檢,儀測,鏡檢確認病種,因症不同而分別採用上述不同的治療方法。

(本文已被瀏覽 22584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如何防治魚類爛鰓病
    魚類得了爛鰓病之後會食慾減退,甚至停食,它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下面就來講講怎麼防止魚類爛鰓病。魚苗放養前,用漂白粉或者高錳酸鉀溶液,或者食鹽浸洗,起到對魚體殺菌消毒的作用,防治魚苗將病原體帶入池塘。在爛鰓病的發病季節,每隔半個月就要潑灑一次生石灰,使得池塘的水體pH值保持在8左右,或者每隔半個月潑灑一次漂白粉,起到對池塘水體消菌殺毒的作用。當發現魚發了病時,要將發病池塘全池潑灑漂白粉,或者二氯異氰尿酸鈉。全吃潑灑二氧化氯或者二氧海因或者富溴,注意控制潑灑的量和濃度。
  • 魚類氣泡病的防控方法
    魚類氣泡病的防控方法出處:跑塘快訊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8-06-07 11:03:00不管是何種機制產生的氣泡,這些氣體一旦進入組織或者血液中,就會因栓塞位置的不同而引起各種症狀與病變,如呼吸困難、突眼、貧血、機械損傷等,繼發感染細菌後爛鰓、赤皮,最後引起細菌性敗血症,也就是養殖戶朋友常說的「爛鰓、赤皮、腸炎」,但對於魚苗來說會直接導致死亡。氣泡病易發生於春夏、夏秋季節交替、突然晴天、天氣悶熱的時期。
  • 魚病知識--魚類海豚鏈球菌病的那些事
    之後在澳大利亞、美國、中國等世界各地均相繼出現有關海豚鏈球菌感染魚類的報導。海豚鏈球菌感染魚類引起疾病爆發,導致魚類大批量死亡,嚴重威脅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一、海豚鏈球菌的病原學&nbsp&nbsp&nbsp海豚鏈球菌屬於芽孢桿菌綱、乳桿菌目、鏈球菌科、鏈球菌屬,具有感染宿主廣、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等特點。
  • 低溫殺手水黴來了,從魚卵到成魚都易被感染,池塘有這些情況立即行動!
    低溫殺手水黴來了,從魚卵到成魚都易被感染,池塘有這些情況立即行動!水黴菌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鹹水水域及潮溼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機物上腐生,為一種常在的黴菌,於10-15℃時最適合生長,25℃以上時繁殖力減弱,不易感染。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各種養殖魚類從魚卵到成魚均易被感染。
  •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大多數的魚類對鹽度的緩慢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就是利用"滲透壓原理"使用食鹽,可以防治一些魚類的寄生蟲類、黴菌類魚病和殺死病原體。我們用食鹽治療魚病時,水中加鹽增加了氯化鈉濃度,就跟人補充生理鹽水一樣,可以理解為:淡水中的鹽分本來就很低,滲透壓也很低,魚正常的滲透壓是0.5%,所以水中增加鹽分後會滲透進魚體內。
  • 月子病怎麼能治好?
    月子 病 怎麼能治好?月子 病 主要症狀表現為:怕冷怕風、易出虛汗、汗後周身發涼、關節疼痛、頭暈頭 痛、腰痛、小腹氣脹氣痛、腿腳酸軟等。月子 病 是女人 產後容易得的疾 病 ,月子 病 的治 愈難度也比較大越早發現治 療的機會也就越大。
  • 夏季養魚怎樣應對魚類各種突發疾病及死亡?
    二是全池潑灑防治魚病用藥失當,全池潑灑漂白粉或其他殺菌劑造成池魚死亡。 施藥方法不當,藥物沒有充分溶解,未溶解部分被魚誤食,潑灑漂白粉易出現這種情況。 施藥時間不當,早晨池塘缺氧,魚本來呼吸困難,這時施用殺菌藥物刺激,使部分體質較弱的魚死亡。
  • 魚類肝胰臟症候群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如何診斷?
    如果魚種期就存在輕微脂肪肝,在成魚養殖期發生會提前到4~5月;如果魚種期基本正常,容易在高溫季節被發現患脂肪肝,並同持續性的機會感染(如出血病、腸炎、爛鰓等)伴發;也有病例等到秋季氣溫突降時才發病。溫室養殖四季可發。3.&nbsp品種和年齡&nbsp幾乎所有養殖品種,特別是靠投餵配合飼料或(冰鮮)野雜魚的品種均可發生。一般靠天然餌料或活餌料的魚類發生率低。
  •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行星之王」、木星圖像 2020-09-2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魚病知識——鰲蝦瘟
    (鰲蝦瘟)易感,在所有生活階段均易感,所幸小龍蝦(即路易斯安那沼澤地克氏原鰲蝦,北美鰲蝦的一種)和大閘蟹(中華絨鰲蟹)並非高度易感品種。因螯蝦瘟致死的最初跡象是在白天出現大量螯蝦(正常情況下螯蝦應在夜間活動),其中部分螯蝦會表現出運動失調,出現背朝下且無法恢復正常姿態。不過,除非仔細觀察水面,否則不易覺察到這一現象,而只有在河面或湖面上出現大量死亡螯蝦時才能發現。當種群的數量很大時,傳播速度很快,在夏季水溫升高時更加明顯。螯蝦瘟的後果極其嚴重,致死率很高。
  • 腹瀉幾十年不見好冬病夏治「三伏貼」起療效
    對於市民來說,每年三伏天都是最炎熱的季節,常常汗流浹背;但對於身體而言,夏季卻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療時間。合肥市三院中醫科每年夏季都要為幾百位市民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貼」服務,為久病纏身的患者減少痛苦,帶來健康的身體。
  • 微山湖魚類病害
    2、細菌性爛鰓病:病原體為魚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病魚有鯽、長春鯿、大鱗泥鰍,患病率分別為1.2%、2.4%、4.3%。表現主要症狀是局部鰓潰爛變白,帶有淤泥,重者鰓絲末端骨骼外露,呈破扇狀。
  • 整缸觀賞魚遭遇死亡現象,是不是需要翻缸,如何消毒清理為好?
    水黴病、潰爛病可能是首當其衝的,主要源於水質沒有養好部分金魚、錦鯉出現了水黴和體表大幅度潰爛等疾病,除了我們選魚不慎、觀賞魚體錶帶傷以外,再就是源於我們的水質根本沒有養好,沒有提前困水和進行養水,然後觀賞魚入缸之後,出現了極度不適應。
  • 海南沼蝦四病防治
    海南沼蝦病害較少,但是隨著集約化養殖的發展,病害也逐步增多,常見的病害有:  爛鰓病  病蝦鰓絲髮黑,局部黴爛,呆滯、靜伏水邊,嚴重時發生死亡,一般由細菌、黴菌或水質汙染而引起。  防治:調節水質,用氯、溴或碘製劑消毒;內服用「黑鰓停」、「爛鰓靈」等藥劑。
  • 中風能治好嗎?
    中風能治好嗎?中風能治好嗎?今天就來聊一聊「中風」這種病。  中風又叫腦卒中、腦血管障礙,是由於腦血管異常引起的。血管運輸血液至腦,為腦提供氧和營養物質。當腦血管破裂或堵塞血液,無法將氧及營養物質運達腦部,就會導致腦細胞死亡,這就是腦卒中。因此,臨床上常常把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兩種。中風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同時中風還極易復發,復發後常常加重。
  • 有病就要醫,有病就得治
    人言可畏 「人言」就是別人說,只聽別人說沒得治或者不用治就放棄治療是不是不太可能呀?但是不要忘了除了「人言可畏」還有「三人成虎」和」唾沫星裡淹死人「呀。專家教授說 一.這「人言」是醫生說的。
  • 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
    呂利群:總體而言,我國北方地區5-7月魚類發病率緩慢上升,死亡率也逐步提高,在7月達到全年高峰;我國南方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月攀升,直至8月達到發病和致死高峰。5-7月值得警惕的是魚類少數特定多發常見病,這些疾病在5-7月處於全年發病高峰,要引起養殖戶重視,如水黴病、三代蟲病、車輪蟲病、刺激隱核蟲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羅非魚鏈球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