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魚類爛鰓病

2020-12-05 百度經驗

魚類得了爛鰓病之後會食慾減退,甚至停食,它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下面就來講講怎麼防止魚類爛鰓病。

魚苗放養前,用漂白粉或者高錳酸鉀溶液,或者食鹽浸洗,起到對魚體殺菌消毒的作用,防治魚苗將病原體帶入池塘。

在爛鰓病的發病季節,每隔半個月就要潑灑一次生石灰,使得池塘的水體pH值保持在8左右,或者每隔半個月潑灑一次漂白粉,起到對池塘水體消菌殺毒的作用。

當發現魚發了病時,要將發病池塘全池潑灑漂白粉,或者二氯異氰尿酸鈉。

全吃潑灑二氧化氯或者二氧海因或者富溴,注意控制潑灑的量和濃度。

發病的時候也可以用五倍子(每千克二到四毫克),將其磨碎後浸泡過夜然後全池潑灑或者用氨水浸泡大黃,帶渣一起全池潑灑。

在使用外用藥的同時我們使用一些內服藥使得防病治病的效果更好,每天用複方新諾明或者氟哌酸製成藥餌,連續投喂。

相關焦點

  • 魚類的一號殺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爛鰓病
    ,爛鰓病幾乎在所有的養殖品種且不同規格的魚類均可爆發。在"老三病"(赤皮、爛鰓、腸炎)、敗血症等等魚病中都有"爛鰓"不同程度的伴隨發生,凡魚類患鰓病均以"爛鰓"為主要症狀表現,雖是常見病但又是最不容易治好的魚病之一,雖是常見病但又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魚病病種。
  •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大多數的魚類對鹽度的緩慢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就是利用"滲透壓原理"使用食鹽,可以防治一些魚類的寄生蟲類、黴菌類魚病和殺死病原體。我們用食鹽治療魚病時,水中加鹽增加了氯化鈉濃度,就跟人補充生理鹽水一樣,可以理解為:淡水中的鹽分本來就很低,滲透壓也很低,魚正常的滲透壓是0.5%,所以水中增加鹽分後會滲透進魚體內。
  • 殺蟲滅菌、淨化水體、刺激食慾……它是防治魚病的一種廉價良藥!
    7.很多魚類對鹽度的緩慢變化,表現出很大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利用滲透壓去防治一些寄生蟲類、黴菌類疾病。殺死病原體。用1%~2%的鹽水浸洗病魚2~8分鐘,可防治車輪蟲病用3%~4%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可治療魚的水黴病、爛鰓病、赤皮病。用2.5%鹽水浸洗病魚20分鐘,可治療魚的口絲蟲病。用2%鹽水浸洗魚體5分鐘,可治療魚的斜管蟲病。
  • 海南沼蝦四病防治
    海南沼蝦病害較少,但是隨著集約化養殖的發展,病害也逐步增多,常見的病害有:  爛鰓病  病蝦鰓絲髮黑,局部黴爛,呆滯、靜伏水邊,嚴重時發生死亡,一般由細菌、黴菌或水質汙染而引起。  防治:調節水質,用氯、溴或碘製劑消毒;內服用「黑鰓停」、「爛鰓靈」等藥劑。
  • 魚類氣泡病的防控方法
    魚類氣泡病的防控方法出處:跑塘快訊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8-06-07 11:03:00不管是何種機制產生的氣泡,這些氣體一旦進入組織或者血液中,就會因栓塞位置的不同而引起各種症狀與病變,如呼吸困難、突眼、貧血、機械損傷等,繼發感染細菌後爛鰓、赤皮,最後引起細菌性敗血症,也就是養殖戶朋友常說的「爛鰓、赤皮、腸炎」,但對於魚苗來說會直接導致死亡。氣泡病易發生於春夏、夏秋季節交替、突然晴天、天氣悶熱的時期。
  • 池塘養魚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這都是因為對池塘養漁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了解不深,掌握不透。為把這種損失縮小最低限度,廣大養殖朋友們,首先要從做好漁塘管理開始:要及時了解掌握池塘養魚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有備無患。
  • 斑鱧小瓜蟲病治療有妙招,看看我們如何防治?
    因此,探究小瓜蟲病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鑑於此,筆者總結了2017年正大水產斑鱧苗種培育過程中小瓜蟲病成功防治的有益經驗,以期為魚類健康養殖提供一定的參考。我們發現:&nbsp升溫(31℃)、藥物(幹辣椒和生薑水)潑灑以及掛瓶(蟲蟲草、纖滅和聚維酮碘)結合治療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魚類肝胰臟症候群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如何診斷?
    魚類肝胰臟症候群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如何診斷?2012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汪建國研究員主編《魚病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現代農業科技專著大系ISBN&nbsp978-7-109-18516-6,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時,我才能有幸獨立編寫其中的第十六章「餌料因素引起的魚病及其防治」。這一章內容,給我和國內學術同行交流分享提供了一個橋梁。但產業界,很難接觸到這樣的大部頭書。
  • 魚類孢子蟲病危害大,應當如何防治?
    粘孢子蟲常引起魚類發生嚴重的流行病。在北美、歐洲和日本流行著一種鮭鱒魚類打轉病,這是由腦粘體蟲引起的,使鮭鱒魚大量死亡。患上此病的魚會因為衰弱,呼吸困難,最終缺氧而死。外表病徵不太嚴重的病魚,往往作波浪式旋轉活動,表現出極度疲乏無力的樣子。
  • 魚病知識--魚類海豚鏈球菌病的那些事
    &nbsp圖1&nbsp海豚鏈球菌的革蘭氏染色形態(a)及在5%羊血平板上的溶血活性(b)二、魚類海豚鏈球菌病的流行病學魚類海豚鏈球菌病一般發生在6-10月,尖吻鱸感染海豚鏈球菌後,但是一些魚類在低溫時也易感染海豚鏈球菌。例如銀鼓魚、眼斑擬石首魚。目前研究表明,不同魚類對海豚鏈球菌的易感程度不同,羅非魚較其他魚類更易感且感染程度強,且體表損傷、水環境條件惡劣等常是導致魚類感染髮病的重要因素。
  • 春季水黴病的防治
    水黴病多發於晚冬和早春時節,當水溫低於20℃時易感染此病,其最適繁殖溫度為10-18℃,水溫高於28℃才能抑制孢子繁殖。水黴寄生初期,肉眼看不到症狀,當肉眼可見時,營養菌絲已深入肌膚,外菌絲向外生長呈棉絮狀物附著在魚體上,內菌絲向內深入肌肉。3、發生水黴病的原因有哪些?
  • 龍魚水泡病的防治案例
    龍魚可謂是魚類中著名的風水魚,它可以不僅給家人帶來好運,而且還可以改善家居的風水。龍魚飼餵過程中,魚病往往不可避免。常見的龍魚病害有:紅斑症、彎身和氣囊病及水泡病等,下面以我遇到的一起龍魚水泡病的防治為例,對龍魚水泡病進行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分享,以期幫助更多的龍魚愛好者。
  • 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
    呂利群:總體而言,我國北方地區5-7月魚類發病率緩慢上升,死亡率也逐步提高,在7月達到全年高峰;我國南方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月攀升,直至8月達到發病和致死高峰。5-7月值得警惕的是魚類少數特定多發常見病,這些疾病在5-7月處於全年發病高峰,要引起養殖戶重視,如水黴病、三代蟲病、車輪蟲病、刺激隱核蟲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羅非魚鏈球菌病。
  • 如何進行預防治療?
    一、中 國 金 魚  1、爛 鰓 病  金魚患爛鰓病多由寄生蟲寄生或細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蟲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兩種。  (1)寄生蟲爛鰓病:其病原體是指環蟲或車輪蟲,它們交叉感染,鰓部明顯浮腫,鰓蓋張開困難,嚴重時,鰓絲局部潰爛,以至鰓軟骨外露,魚體呼吸困難,最終死亡。
  • 石斑魚病害防治_魚類專題(石斑魚專題)_水產養殖網
    : 6383 次 我要評論 近年來,由於石斑魚養殖密度急劇增高,同時海水養殖環境也逐漸惡化,導致魚體抵抗外界病原侵染的能力不斷下降,一些魚類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頻繁暴發,對石斑魚養殖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 養殖魚類艾美球蟲病的處理
    1,症狀:病魚初期無明顯特徵,外表正常,但是會出現食欲不振,吃料減少,嚴重感染艾美球蟲的病魚,病魚消瘦,魚體發黑,體表黏液較多,鰓部貧血,鰓瓣蒼白色或者粉紅色,腹部膨大,腹部膨大,用手擠壓腹部,有白色膿狀物流出。剖開腹部,有時可見腹水,嚴重的病魚腸外壁明顯可見腸壁潰瘍穿孔,有些部位現結節樣病灶。
  • 斑點叉尾鮰鯰愛德華氏菌病防治方法
    【病原】鯰愛德華氏菌,也稱為鮰愛德華氏菌。其感染魚類的途徑有三個:①經鼻孔侵入嗅神經,然後進入腦內,最後侵害顱骨和皮膚;②經腸壁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症;③經鰓感染。  【主要症狀】鯰愛德華氏菌有時感染魚腦,導致病魚頭追尾狂遊打轉,或頭上尾下豎立在水中,且一旦感染就不再攝食或者食量銳減。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在珠三角地區,雜交鱧已逐步替代烏鱧、斑鱧的養殖地位,成為鱧科魚類中主要的養殖品種,並形成了較大的養殖規模,目前還在逐步推廣擴大。如何區分烏鱧、斑鱧、雜交鱧呢?烏鱧、斑鱧和雜交鱧斑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3個部分:&nbsp頭部、體側和尾鰭基(如下圖所示)。
  • 夏季加州鱸魚常出現這5大疾病,及時防治很重要!
    2、細菌性爛鰓病 患上此病後,病魚體表會發黑,吃食少或不吃食,反應會遲緩當水質差的時候,很容易引起此病,它會讓魚兒呼吸困難,進食減少,最終導致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首先要保證水質清爽,不要渾濁,否則容易讓加州鱸食慾減退,免疫力下降,會引起其它疾病。其次要定期進行改底,防止氨氮、亞硝酸鹽超標。另外要定期消毒,每隔15天要消毒一次,鰓上如果有寄生蟲,要及時殺滅。輕度的可外潑藥物消毒就可以了,嚴重的要內服藥物治療。
  • 金魚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病魚一經發現,必須立即隔離,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黃等藥劑來治療病魚。爛鰭症的病徵出現較慢時,治療法是更換部分缸水,清洗過濾器和添加少許食鹽入缸內,並停止餵食數天。食鹽療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變水中的滲透壓,透過滲透作用的變化來殺死細菌和其他的病原體,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Sera治細菌治生蟲劑、美利堅滅菌靈、女王鯨專治金魚疾病劑、女王鯨治細菌劑及AZ00治細菌劑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