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

2020-12-05 中國水產養殖網

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

出處:柏普泰水產 作者:黃鵬丹 水產養殖網 2020-06-19 10:41:00
問:2019&nbsp年梅雨季節(5-7&nbsp月)主要發生了哪些魚病?與往年有哪些異同?

呂利群:總體而言,我國北方地區5-7月魚類發病率緩慢上升,死亡率也逐步提高,在7月達到全年高峰;我國南方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月攀升,直至8月達到發病和致死高峰。5-7月值得警惕的是魚類少數特定多發常見病,這些疾病在5-7月處於全年發病高峰,要引起養殖戶重視,如水黴病、三代蟲病、車輪蟲病、刺激隱核蟲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羅非魚鏈球菌病。這些常見多發病每年發病趨勢均類似。與往年相比,2019&nbsp年春季的細菌性敗血症影響面廣,對存塘過冬魚造成了較高的死亡率;受其影響,進入梅雨季節後發病池塘的魚體質恢復欠佳,相對發病死亡率同往年相比也略有增加。

問:面對&nbsp2020&nbsp年梅雨季節可能發生的魚病,養殖者應如何防範?

呂利群:魚病防控,仍然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生態防控,主要措施總結如下。

1.&nbsp規範轉塘、並塘和魚種投放操作&nbsp轉塘、並塘以及魚種投放操作要小心細緻,最好選用柔軟的尼龍拉網,避免魚體擦傷、掉鱗,給病菌感染帶來機會。越冬魚池儘可能不轉塘,儘量減少捕撈和轉運過程中魚體機械損傷。魚種下塘前使用食鹽小蘇打合劑、高錳酸鉀或聚維酮碘等藥物進行魚體消毒。

2.&nbsp控制密度,加強管理,防止凍傷&nbsp控制池塘成魚或魚苗密度,避免因密度過大引起缺氧;查看養殖魚類活動狀況、攝食情況、水質變化情況以及天氣變化情況,防止疫病的暴發與流行。

3.&nbsp及時投喂,加強營養,恢復體質&nbsp水溫逐漸上升時,根據吃食魚的數量、魚體大小和攝食能力,逐步增加投餵量。同時在飼料中適當添加漁用多維、免疫多糖製劑等,增強魚的體質,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投餵優質飼料,並根據魚類吃食、天氣等情況調整投飼量。

4.&nbsp注重水質改良和食場底改&nbsp15~20&nbsp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每畝水面用生石灰20~25千克。每半月使用1次光合細菌、EM菌等微生物製劑改良水質。選用弱氧化型的改底產品,在食場及其周圍每半月改底1次,防止底臭和缺氧。

問:淡水養殖池塘在進行病害防治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呂利群:一旦發病,需要在精準診斷的基礎上進行對症治療。典型疾病治療方法建議如下。

1.&nbsp細菌性敗血症&nbsp水體消毒劑一般採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水體&nbsp25~30&nbsp克,但水體&nbsppH&nbsp如超過8.5時禁用)、漂白粉(每立方米水體1克)、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體0.2~0.3克)、強氯精(每立方米水&nbsp體&nbsp0.3~0.4&nbsp克)、&nbsp溴&nbsp氯&nbsp海&nbsp因&nbsp(&nbsp每&nbsp立&nbsp方&nbsp米&nbsp水&nbsp體0.03~0.04&nbsp克)等全池潑灑。任選一種藥物即可,可有效殺滅病原菌,其中以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效果顯著。針對大水面養殖草魚,在草魚密集淺水區或投餌區域採用掛簍掛袋方式給藥。內服藥物為恩諾沙星、氟苯尼考,任選一種即可,參考國標藥物使用劑量。內服藥物時,可以適當添加漁用多維,增強魚體的抗病力。

2.&nbsp水黴病&nbsp在魚類捕撈搬運和放養時儘量避免魚體受傷,如有受傷,應採取消炎殺菌措施,或乾脆不放養受傷魚類。同時,在放養時要注意把握合理的放養密度。暴發初期可以用食鹽與小蘇打合劑,用量各按&nbsp5&nbsp克/米&nbsp3化水全池潑灑或浸洗,可治療水黴病;也可全池潑灑水黴淨或二硫氰基甲烷,用量分別為50毫升/(畝·米)和100毫升/(畝·米)。每天1次,連用兩次。

3.&nbsp寄生蟲病&nbsp寄生蟲病原種類較多,不同的寄生蟲病原有不同的適用藥物。可用0.3克/米3硫酸亞鐵或0.5克/米3&nbsp硫酸銅加0.2克/米3硫酸亞鐵全池潑灑治療錨頭鰠、中華鰠、斜管蟲、車輪蟲及波豆蟲病。小瓜蟲耐藥性較強,用石灰和硫磺合劑3~5克/米3,加敵百蟲0.3克/米3全池潑灑,也可用中草藥防治,如每畝水面用辣椒粉200克加100克薑片煮成25千克藥液全池遍灑防治。

問:淡水養殖池塘暴發病害時,病因往往是錯綜複雜的,您認為如何才能實現「對症用藥」,我們離精準用藥還有多遠?

呂利群:「對症用藥」指針對病症用藥,其特徵是針對具體問題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現在我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魚類流行病學數據和病害防控經驗,對任何水產疾病都有相應的應對預案,且不止1套,疾病防控完全有能力且應該化被動為主動。複雜環境下的對症治療,無非就是從量上比較和鑑定什麼病因是主要的,採取什麼措施可以降低或控制主要病原的增生,同時研判如何提高魚體免疫力。基於對症治療的用藥本身就是精準用藥的範疇。科學意義上的「精準用藥」是指根據養殖種類、養殖環境、養殖模式、天氣、危害等總體情況分析,有針對性地用國標漁藥來解決水產病害問題。其理想化目標是在預測養殖動物對藥物不良反應接受度的基礎上,儘可能最少和最合理地用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規範的用藥技術對提高藥效至關重要,因此,不管是對藥劑本身,還是對養殖動物、藥物靶標、休藥期、環境、消費者等影響因素都要考慮周全。基於國內現有的科研積累情況可以預計,對某些藥物和養殖品種的精準用藥技術會在「十四五」期間進行示範推廣。

問:漁藥減量行動的意義是什麼?它分為哪幾個階段?

呂利群:農業農村部正在實施&nbsp2020&nbsp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其中就有2020年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2020&nbsp年計劃通過各地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推廣點的獸藥使用量同比平均減少&nbsp5%以上,抗生素類獸藥使用量同比平均減少10%以上,形成一批標準化技術成果和用藥減量化技術模式。養殖者規範用藥水平明顯提高,水產養殖動物獸藥殘留問題得到初步緩解,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通過實施2020&nbsp年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計劃建立水產養殖用藥減量模式推廣點&nbsp300&nbsp個以上。在這些示範點,根據水產養殖病害發生危害的特點和預防控制的實際,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重點做好發展生態養殖、使用優質苗種、加強疫病防控、指導規範用藥和加強生產管理五方面技術措施以減少用藥。因此,我國水產用藥減量行動經歷了研究試點、方案制定階段,正式進入了模式推廣階段,未來還會有技術完善和全面普及兩個階段。我們有信心在國家統一部署下,各方面形成合力,能通過漁藥減量行動為水產健康養殖保駕護航。

問:在水產養殖中主要有哪些寄生蟲病?近幾年哪些種類的寄生蟲病發病比較嚴重?

習丙文:水產養殖中的寄生蟲種類非常多,不同養殖品種、養殖環境和養殖模式下寄生蟲病存在差異;常見的種類有指環蟲病、三代蟲病、錨頭鰠病、纖毛蟲病、黏孢子蟲病、微孢子蟲病等。當前淡水養殖環境下,以多子小瓜蟲病、洪湖碘泡蟲病(鯽魚喉孢子蟲病)、錨頭鰠病、蝦肝腸胞蟲病等相對較為嚴重。多子小瓜蟲病對水質清瘦水體、山區流水或湖泊水庫中網箱養殖的鯽魚、草魚、鮰魚、鮭鱒等品種危害嚴重;水溫15~25℃,疾病往往發展快,治療比較困難,死亡量大。喉孢子蟲病近年來一直嚴重危害養殖銀鯽的苗種和成魚,苗種攜帶病原較嚴重,6-9月發病死亡量達&nbsp30%~80%。錨頭鰠病會危害鯽魚、草魚、鯉魚、白鰱、花鰱、鱖魚等,池塘養殖中發病率比較高。蝦肝腸胞蟲病的病原是一種微孢子蟲,主要寄生在肝胰腺和腸道,影響蝦的消化吸收和生長,養殖環境和苗種攜帶病原較普遍。不過,近年來行業對苗種檢疫環節重視,在降低疾病發生、提高養殖成功率方面效果顯著。

問:目前有哪些寄生蟲病較難治療?治療的難點在哪裡?

習丙文:淡水小瓜蟲病在封閉靜態養殖水體中比較容易控制,通過適度肥水、維持良好的浮遊生物量,能有效預防控制疾病發生。在開放水體或大水面中,魚體外或水體用藥面臨很大挑戰,即使通過短時間、高劑量外用藥浸泡有一定效果,幾天後水體中幼蟲重複感染,仍然很難控制。內服藥物目前沒有普遍有效的藥物。

養殖中銀鯽暴發喉孢子蟲病往往很難治療,一方面發病魚口咽部腫脹,無法攝食藥餌,另一方面現在常用的鹽酸氯苯胍對黏孢子蟲殺滅效果較差。國內外此前沒有鹽酸氯苯胍對黏孢子蟲藥理學的詳細數據,我們團隊在近期研究中發現當前使用的鹽酸氯苯胍劑量對黏孢子蟲沒有效果,如果提高劑量又容易引起魚類中毒。錨頭鰠病在以前採用水體潑灑阿維菌素、敵百蟲、菊酯,7~10&nbsp天重複&nbsp1&nbsp次,內服抗菌藥物,能較好控制病情。當前在一些魚蝦蟹混養塘,由於這些藥物對甲殼類的毒性,故使用受到限制。建議可以考慮用生物控制的辦法進行預防。

錨頭鰠在幼蟲期像劍水蚤、哲水蚤一樣,在水體自由生活,通過套養濾食浮遊動物的品種,減少幼蟲數量,以降低感染強度。

問:根據近幾年寄生蟲病的發生情況,您認為&nbsp2020&nbsp年哪些種類的寄生蟲病流行的可能性較大?養殖者應如何進行預防?

習丙文:2020&nbsp年養殖魚類寄生蟲病發生仍然以上面提到的種類為主。由於冬季商品魚出售受阻,壓塘較多,徹底清塘消毒的塘口較少,冬季溫度總體略高,寄生蟲卵或孢囊存活率較高,因此,寄生蟲病發生會總體偏多。疾病預防建議採取每周定期打樣檢查,尤其是水溫&nbsp20~25℃、多數寄生蟲孵化和繁殖高峰期;如果發現感染強度較高,及時用藥;少量感染一般不建議用藥,同時避免頻繁用藥。

問:作為「綠色漁藥」,中草藥漁藥日益廣泛地應用於漁病防治中,中草藥漁藥有哪些優點?目前水產上有哪些常用的中草藥?

習丙文:新時代漁業綠色發展更加重視生態健康養殖和質量安全,養殖疾病防控也更加重視預防。維護良好養殖環境,提高魚體免疫力,減少抗生素和化學藥物投入品使用日益成為主流方向。

中草藥是我國傳統藥物,在臨床應用方面具有悠久歷史,廣泛應用於人、畜和禽疾病防控。藥用植物含有天然的多糖、生物鹼、酸、萜類、皂苷和黃酮類等,具有重要的殺蟲、抑菌、抗炎、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中草藥應用於水生動物疾病防控具有天然綠色、環境可降解、功能多樣等優點。目前,已批准的水產用獸藥清單中的中草藥有53種,分別具有不同的功效。然而,我們必須清楚,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中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如中草藥在水生動物中的藥理學研究不深入、魚類和哺乳動物在生理功能方面差異很大。中草藥原料價格不便宜,市場上一些中草藥漁藥產品價格低得離譜,有些是中草藥提取後的藥渣做成的產品,質量和效果沒有保證。

問:養殖池塘發生的病害不一定都由病原引起,不適合魚類營養需求的飼料也會造成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導致某些營養性疾病的發生,使魚類體質下降,嚴重時會引起魚類死亡。請您介紹一下主要有哪些營養性疾病?養殖者該如何鑑別和防治?

廖盛臣:魚類作為養殖生物,需從外界獲取有機物來滿足自身生長繁殖需要,故飼料營養價值的高低及營養搭配是否平衡基本決定魚類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程度,飼料質量在健康養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常見營養性疾病有如下幾種。

1.&nbsp脂肪肝病&nbsp魚類是天生性糖尿病動物,不同種類又有很大差異,大部分對糖類的需求有限,若飼料能量蛋白比過高則出現糖代謝紊亂,多餘部分合成脂肪,引起內臟脂肪積累,妨礙其正常機能。症狀是魚體短、肚子大,解剖後發現腹腔內積滿脂肪,魚體質差、易死亡,不耐長途運輸,越冬易死亡。防治方法為選用營養全面均衡的配合飼料,捨棄高能低蛋白質的飼料。

2.&nbsp肝壞病&nbsp病因是飼料氧化、酸敗、發黴、變質。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質,脂肪氧化產生的醛、酮、酸對魚類有毒,將直接損害肝臟,造成瀰漫性脂肪變性影響肝功能,使肝臟呈黃色或黃褐色。症狀是肝細胞大片壞死,導致魚體腔內蓄積腹水等。防治方法為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膽鹼,投餵保肝護肝藥物。

3.&nbsp貧血病&nbsp病因是飼料中缺乏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汙染中毒。症狀是鰓絲蒼白或淺粉紅色,由於供血不足而缺氧,出現浮頭症狀。防治方法為選用營養全面、配比合理的飼料。

4.&nbsp軟骨病(方頭病)&nbsp飼料中缺磷會造成軟骨病。水中溶解的有效磷的含量極低,魚體所需要的磷幾乎來自於飼料,且魚體對於鈣磷是同步吸收的,磷缺乏則會影響鈣吸收,造成所謂的「軟骨病」。症狀是頭骨和脊椎骨軟化變形,頭骨由於變形而成方形,故也稱方頭病。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鈣(不低於飼料量的1%)可以防止此病的發生。

5.魚畸形&nbsp病因主要是缺乏維生素C,可能是飼料中維生素C添加量不足,也可能是加了未經保護的不穩定維生素&nbspC。症狀是魚的脊椎成為&nbspS&nbsp形,影響魚的生長和外觀。防治方法為在飼料中添加水產專用維生素。

魚類的疾病發生,經常不是單純的某方面營養素的缺乏,而是多種因素的疊加表現,需要綜合評判並實際解決。為了避免營養性疾病的發生,養殖者在挑選和使用飼料時應該注意,一是儘量選擇大公司、有市場口碑和質量保證的產品,二是選擇特定品種、營養豐富、均衡的產品,三是選擇、使用生產日期較近的新鮮產品。
(本文已被瀏覽 2846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梅雨季節來臨,你需要知道這些!
    對於白蟻,我們也要採取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1、發現白蟻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白蟻頻繁出沒,不必過度擔憂和驚慌。飛出的白蟻大多數是不會咬人的,同樣也不會傳染病,只是外表看上去令人生厭,可以自行拍打,或者用不乾膠堵住白蟻的飛孔,但千萬不要使用殺蟲劑自行處理。
  • 詳解漁藥說明書存在的問題及使用誤區
    詳解漁藥說明書存在的問題及使用誤區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10-11 22:51:00 &nbsp&nbsp&nbsp&nbsp對漁藥的調查和研究已有很多前人總結報導過並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和對策。
  • 粵西地區羅非魚漁藥使用調查報告
    羅非魚病害與防治調研  近幾年由於羅非魚水產養殖模式落後,導致病害逐年加劇,很多養殖戶因此而盲目加大抗生素藥物使用,我們此次調研將從羅非魚養殖模式入手,追尋病害發生源頭,同時調查各養殖戶面對病害如何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做到從多維度探究養殖問題的根源,我們隊員將實地到羅非魚養殖場調研,熟悉其養殖模式,並總結各養殖戶使用抗生素特點,此數據的採集將對今後羅非魚養殖的模式和養殖過程中藥物的使用規範化
  • 梅雨季節,防黴防潮
    【聊聊防黴防潮小竅門】 梅雨季節,整天溼嗒嗒的,不過,最好還是將沙發套拆下來,清洗晾乾再使用。在此提醒市民,家具和牆壁之間一定要留出空隙,這樣能起到換氣的作用,減少家具起黴的概率。
  • 魚病原因與預防措施
    :許多病有適宜的發生和流行季節,根據季節變化、水溫變化等可以及時預測和發現魚病;藥物選擇的原則 有效性:根據魚病診斷結果,選擇對疾病有效的藥物。 安全性:不能使用對養殖水環境或食品質量安全或人類健康有潛在的危害而被被禁止使用的藥物。 方便性:全池潑灑法與投餵藥餌法是魚病防治最簡捷和有效的辦法。 經濟性:藥物本身的價值不能太高,超過養殖產品的價值或漁民承受能力;施用過程不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降低治療成本。
  • 怎樣養好金魚,不同季節時,金魚的飼養方法及注意事項
    梅雨季節每年6月初10日左右,江南至江淮流域和華北地區依次進入梅雨季節。在此期間,除了少數幾年的幹李子、多數年的連續降雨、光照不足、氣壓低外,這種天氣一般持續20天左右。健康進入梅雨季節,不要把疾病帶入梅雨季節。(2)合理的換水和水質調節。在梅雨期間,金魚應該保存在淡綠色的水中。如果根據衛星雲圖和氣象預報估計該地區將進入雨季,最好在李子進入前一天或兩天更換水池,並保留上層的綠水。在此期間,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池水逐漸消退,也因為天氣多雲時偶爾有陽光照射,水色呈綠色,這是最理想的。在梅雨季節,水質處理主要是汙水吸收和混水。
  • 梅雨季節,衛生間裡防潮要這樣來做,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梅雨季節時,會讓原來相對來說很乾燥的衛生間變得很潮溼,讓使用衛生間變得很不方便,讓衛生間裡面的物品都會受到潮溼的影響。面對著這種情況下的潮溼,首先要知道原因,然後根據原因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這樣才是將衛生間潮溼的問題解決。
  • 別在梅雨季節裡嘰嘰歪歪
    >你是在我的夏天裡火上澆油啊別自不量力了我只需二兩燒酒,或者斜著眼睛你就有趕快飛走的恐懼別整天在我的面前嘰嘰歪歪有本事到我的頭頂拉屎看看梅雨著迷了梅雨著迷了還耐著不走真怕你偶爾又傷心一回你斷斷續續的樣子我不想用詞語形容我真的害怕黴菌沿著雨絲的方向延伸有雨滴經過的地方
  • 增強鰻魚抗應激反應能力的技術措施
    例如:在鰻魚養殖過程中,因水溫、溶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水質因子以及養殖密度(如高密度稱為擁擠脅迫)、不同水源及光照強弱過渡、地下水源礦物質或重金屬含量偏高、飼料的選擇、轉料與投餵管理、排汙操作與換水、加溫退鹽、選別盤池分養、疾病防治與藥物的使用等因素都會對鰻魚造成應激反應。
  • 梅雨季節剋星——伊島D15除溼機
    魔都一年一度的梅雨季節悄無聲息的到來了,熬過了6月來到了7月,本以為快要出梅了,可是7月初的幾場大雨,讓人看不出出梅的跡象,然而相對溼度直飆90%的潮溼天氣,讓家裡的衛生間和陽臺成為了最不想去的地方,曬不幹的衣服,溼滑的地面讓人叫苦不停,在好友的安利下終於下定決心添置一個除溼機。
  • 關於促進合理使用水產用獸藥的一些建議
    ;(4)藥物使用的劑量、用法、療程正確;(5)使用藥物的對象適宜,無禁忌證,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nbspdrug&nbspreaction,ADR)小;(6)藥品調配及提供的藥品信息正確;(7)遵守醫囑的情況良好。
  • 金魚防治病害存在的誤區及正確的防治方法
    有很多魚友們不注意疾病防治的方法,或者有些漁友在防治的方法上也存在著誤區,影響防治效果,因此小編整理了一些魚友們容易發生錯誤的防治誤區及一些正確的防治方法。一、防治誤區長期使用抗菌素類藥物有很多漁友為了讓金魚少生病,長期不間斷地在水中添加抗菌素類藥物,以期起到防治金魚細菌病的作用。但這樣會使病原菌產生耐藥菌株,從而產生抗藥性,一旦發生疾病再用抗菌素類藥物很難控制。
  • 梅雨季節如何預防黴菌對鴿子的侵害?
    每年的梅雨季節對於信鴿而言都是一場嚴峻考驗,不僅要經受悶熱潮溼,接連下雨的天氣,而且此時正處換羽高峰期,信鴿要面對身體帶來的各種挑戰。糧 食:使用前先用開水燙一燙,進行高溫殺菌,這樣做可以殺滅掉糧食裡的部分黴菌,然後再拌上梅克姆的寶礦粉---止瀉劑,由多種礦物質組成,對黴菌毒素具有強大的吸附作用,可抑制飼料裡的黴菌滋生,幫助信鴿遠離糧食汙染,與健康相伴。
  • 秋冬季節如何徹底根治防治蟑螂?
    秋冬季節如何徹底根治防治蟑螂?秋冬季節,天氣漸冷,蟑螂的活躍度大大降低,這一時期,無論是商場賓館、辦公室場所,還是居家住宅,用對方法,都能事半功倍高效防治蟑螂,甚至實現蟑螂根治的目標。今天,小編就來簡單介紹,適用於秋冬季節的蟑螂防治措施。
  • 西瓜枯萎病、蔓枯病等土傳病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枯萎病和蔓枯病是西瓜種植過程中常見的兩種主要病害,由於這兩種病害症狀相似很多瓜農分辨不出,可能在防治的過程中方法不當,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生產上應注意正確識別,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一、枯萎病、蔓枯病的異同點: 相同點:枯萎病和蔓枯病病在西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可造成病莖幹縮、萎蔫、乾枯,嚴重時使植株枯死。
  • 梅雨季節寵物醫院「病患」增加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與寵物「親密接觸」
    本報訊石凱峰上周申城步入梅雨季節,小貓小狗也到了患病高峰。記者昨天從本市多家寵物醫院了解到,近一周帶寵物來看皮膚病和腸胃疾病的市民比上兩月有了明顯增加。對此,有關醫學專家指出,梅雨季節裡市民應儘量避免和寵物「親密接觸」。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靜安區一家寵物診所。
  • 到了梅雨季節,家裡會很潮溼,如何防潮和防蟲呢?
    到了梅雨季節,家裡會很潮溼,如何防潮和防蟲呢?每年到了梅雨季節,家裡就會很潮溼,尤其是生活在南方的小夥伴們最有體會。不但是家裡會感覺很潮溼,衣服也是潮乎乎的,穿在身上很不舒服,床上的被褥、床單就感覺沒有晾乾一樣。
  • 梅雨潮溼天|養貓注意這幾點……
    貓咪易患皮膚病,梅雨季節防真菌梅雨季節天氣溫暖潮溼,正好為環境中的微生物尤其是各種真菌提供了很好的生長條件,如果環境髒亂差的話,特別是貓窩附近,貓爪稍微帶點水進去就很難幹,而且會滋生很多細菌,貓窩潮溼不通風,是細菌藏汙納垢的好地方,導致貓咪會亂生皮膚病。
  • 日本進入梅雨季節,J聯賽將面臨多場雨戰
    【雷速體育】6月至7月是日本梅雨季節,往年這個時候,J聯賽會因天氣原因休戰一個月。受疫情影響,本賽季J聯賽不得不在7月開戰,除了賽程密集之外,球員們還將面對高溫和暴雨。
  • 水產品再曝安全問題 禁用漁藥怎麼還在用?
    記者看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動物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包括21類,其中就有此次事件「主角」呋喃西林所屬的硝基呋喃類,多年前多寶魚中被發現使用的孔雀石綠等。採訪對象供圖「這類禁用漁藥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人食用含有禁用漁藥的水產品後,會產生過敏、炎症等症狀,此外還會產生毒性作用,並對胃腸道微生物產生影響等。」胡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