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年03月15日 16:07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3月15日電 (楊洪霞)十堰市鄖西縣發揮黨建領航助推脫貧攻堅,實現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互促共進、同頻共振。記者近日走近鄖西,近距離感受山村裡發生的可喜變化。
鄖西縣委書記張濤在香口香倉房村走訪
村子幹了啥,看村上公開牆就明白
這幾天是鄖西縣河夾鎮火車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周光友最忙碌的日子:村裡要修路、興產業,每天的進料、用工都要認真記錄在本子上。「我們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就是對村務進行全面全程監督,讓老百姓心裡都有個明白帳。」周光友說。
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規範農村幹部決策用權,減少農村幹部違規違紀問題發生,鄖西縣村村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為村級事務決策設立了「安檢站」。尤其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財務支出等群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事務中發揮了監督把關作用。村務監督委員會由3至5人組成,按期按需對村級黨務、事務、財務事項進行監督審議,第一時間發布,讓群眾第一時間知曉。
「心裡沒得鬼,就不怕群眾那張嘴。」周光友告訴記者,過去村裡財務不公開,村民都不清楚錢花哪裡了,滿肚子意見。
記者在火車嶺村的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牆上看到,幾名村民正在公開牆前邊看邊討論著。牆上公示著該村財務收支情況、扶貧項目資金撥付、產業扶持資金、搬遷安置點資金撥付等情況,內容詳細,帳目清晰。村裡除了設置公開欄,還利用「鄉村大喇叭」,對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事項進行定期播報,隨時讓村民了解村裡重要事件和群眾普遍關注事項。
「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必須把明白帳亮給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讓群眾明白,給幹部清白。」鄖西縣委書記張濤說。
鄖西堅持以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和黨員承諾公示作用為核心,多種形式探索村級黨務「明白」機制,及時公開工作安排部署、重點任務推進和扶貧惠民政策落實情況,也促進鄉村和諧穩定。
火車嶺村務監督員在核查村裡財務支持帳目
有黨員撐頭,脫貧致富有信心
鄖西縣香口鄉李師關村黨支部書記吳德寶上任剛滿3個月,帶領村民興建了香菇產業大棚150個,組建了皮鞋加工扶貧車間,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吳德寶曾是「煤老闆」,2018年11月,他高票當選為李師關村黨支部書記。他一上任就走訪群眾,徵求群眾意願後,充分發揮村裡的資源優勢,圍繞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養殖業、種植業、製造業和鄉村旅遊業。
「我家種了3120個香菇棒,今年收入3萬元沒問題,有德寶書記在前面撐頭引路,我們致富有信心。」李師關5組村民方英貴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幾年來,鄖西在「三個一批」工程中選拔的能人書記。在去年村「兩委」換屆期間,針對外出成功人士文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與基層聯繫緊密的特點,通過村「兩委」換屆,選拔351名優秀外出成功人士進入村幹部隊伍,為村「兩委」注入了新鮮「血液」。
在鼓勵黨員創富帶富方面,全縣547名黨員致富帶頭人,引領建立專業合作社200多家、市場經營主體160多個,帶動產業大戶2000多戶,激活了集體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農民黨員王緒棟,通過雪球式發展蔬菜深加工,創辦了專業合作社,帶領5個鄉鎮,10個村發展蔬菜種植,1000多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在實施「雙回雙創」工程中,湖北口回族鄉小新川村支部書記翁新強依託村級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建設五味子加工扶貧車間,帶領11個鄉鎮、32個村發展五味子項目,帶動眾多貧困戶增收致富。
在鄖西,像這樣的扶貧產業車間已達1000多個,帶動2萬多戶貧困戶就業。除了建設扶貧車間,鄖西與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四市建立了勞務協作關係,組織輸出貧困勞動力。幾年來,鄖西縣輸出轉移就業4.2萬人,就地就業3萬人。
鄖西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出臺《關於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對資金扶持、培訓服務、示範帶動、包聯幫帶、目標考核等提出具體要求,把脫貧攻堅工作與幹部選任、評先表優、績效考核掛鈎。
目前鄖西286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5至10萬元的174個,10萬元以上的112個,村級集體經濟打了翻身仗,也為加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羊尾村服裝扶貧車間留守婦女在加工服裝
來了工作隊,小山村從此變了樣
「5個月,走遍了駐村所有農戶,收集問題30多類200條,能解釋的當面解釋,能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跟鎮村幹部溝通,有問必答、應必有果。」鄖西縣駐店子鎮七裡溝村扶貧工作隊的第一書記李永洪的民情日誌本上記滿了群眾的心聲:規範農村低保評議、整治房前屋後衛生環境、請專家指導藥材種植……
七裡溝村是全縣重點貧困村,全村共有332戶,123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4戶,502人,由於歷史原因,村裡積累了不少矛盾,以前是店子鎮有名的「爛攤子」村。李永洪是鄖西縣委宣傳部幹部,在駐村的時間裡,他和工作隊員們發揮宣傳部門的特長,堅持走村入戶、戶戶走到,挨家挨戶與群眾交流感情、宣傳政策、理順情緒、發展產業。
走進七裡溝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村子建成了光伏產業,成立艾蒿產業合作社,完成了村級水、電、路、網的改造升級,建成文化廣場和沿河長廊、村衛生室、老年活動中心,村裡的託兒所、文化服務中心、公廁、環衛垃圾車等配套設施都相繼投入使用,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當地群眾讚不絕口。
在扶貧工作隊的帶動下,七裡溝村走上了富裕路,2018年初全村整村脫貧出列。
「化解了群眾的心結,凝聚了村兩委班子力量,搞活了產業發展。」店子鎮黨委書記洪明忠看到了七裡溝村的變化,「以前是扶貧幹部很辛苦,不少群眾還不滿意。通過『戶戶到』走訪調研,讓幹部真正掌握了群眾心思。」
2018年以來,鄖西動員全縣領導幹部開展精準扶貧「戶戶到」活動,通過拉網式、地毯式走訪,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困難。
為確保戶戶到工作取得實效,鄖西要求扶貧幹部做到身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該縣對活動開展情況一月一考核、一季一通報,通過亮一亮、比一比,激發了黨員幹部比學趕超的熱情。
鄖西縣委書記張濤說,通過黨員幹部「戶戶到」,在全縣形成了黨員幹部齊心協力啃「硬骨頭」的鮮明導向,真正以脫貧攻堅倒逼黨員幹部作風轉變,以黨員幹部作風轉變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切實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完)
(編輯:丁喆)
關鍵詞: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