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3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正式公布,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被擺在重要位置。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氣化鄉村不僅關乎能源結構改善和環境治理,更事關重大民生福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節點,2020(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走進縣域」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聯合河南豫天新能源擇取了許昌、鶴壁、蘭考、臺前、洛寧、光山、郟縣、尉氏、民權、新野十個樣本,以此為窗口,洞悉河南氣化鄉村的發展全景,探尋適用路徑,展現清潔能源帶來的鄉村美好生活。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徐兵
攝影攝像 實習生李斯琦
剪輯 馬騰飛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鶴壁,這片被《詩經》滋養的沃土,旅遊業正乘勢而上。鄉村旅遊的風生水起,在為鶴壁旅遊業注入活力的同時,也讓當地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11月12日, 記者一行來到距離鶴壁市40分鐘車程的石林鎮,這裡不僅有景色秀麗的自然風景,還有著深厚的歷史人文景觀。不過,在鶴壁山城區石林鎮鎮長馮振家看來,氣化鄉村是打通鄉村旅遊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天然氣不僅改善了石林鎮的鄉村面貌,還帶來了藍天白雲,促進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馮振家坦言。
石林鎮西石林村的藍天
「美了鄉村,火了旅遊」
白牆黛瓦、寬闊的水泥路,房前屋後花草叢生……記者走進石林鎮時,一種簡單樸素的自然美撲面而來。村容村貌乾淨整潔,老屋換新顏成為新亮點,村莊美得像一幅山水畫,令人陶醉。
「以前出門就是垃圾堆、柴火堆。自從家裡安了天然氣,這都沒有了」。提起村裡的變化,62歲的村民苗大爺笑著告訴記者。
不僅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天然氣的使用也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以前俺家做飯一個月一罐液化氣,得100多塊錢,現在用天然氣,一個月就幾十塊錢。」苗大爺說,現在年紀大了,使用液化氣不安全,兒女也不放心。
「從前,老百姓生火做飯,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燒柴的,有燒煤球的,有用電磁爐的,有用灌裝液化氣的,各操各的心。」馮振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天然氣最大的優點就是打開閥門就能用,安全隱患小。
石林鎮鎮長馮振家在鎮政府接受採訪
除此之外,在馮振家看來,自從通了天然氣,空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給石林鎮帶來了藍天白雲,這也為石林鎮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以前給遊客做飯用的是液化氣,不光成本高,有時候正炒著菜就沒氣了。遊客洗澡用的熱水用的是太陽能熱水器,趕上陰天下雨,就只能用燃煤小鍋爐燒水。」當地一位開辦農家樂的村民告訴記者,自從通上了天然氣,村裡的環境美了,遊客也多了起來。
「豫天人都是自家人」
石林鎮的變化只是鶴壁市氣化鄉村的一個縮影。
「2018年下半年開始,豫天在鶴壁市實施的氣化鄉村項目已覆蓋約3萬戶村民,包括上峪鄉、鶴壁集鎮衛賢鎮、屯子鎮、白寺鄉等。」 作為實施主體,豫天新能源鶴壁公司總經理杜華銘告訴記者。
在氣化鄉村項目的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少感人的故事。
項目在老城區,而豫天的員工大多住在鶴壁新區,兩地相距20多公裡,每天往返的時間較長。為了儘快完成施工,減少對村民生活的幹擾,很多員工吃住都在項目上。「大家都想快點幹完活,少打擾村民,有時進度順利的話就一直幹,還會忘了吃飯。」杜華銘笑著說。
天然氣輸送到千家萬戶,給村民送去「溫暖」的同時,村民也以熱情款待,暖了施工人員的心。「在村裡待著久了,村民把豫天人當成了自家人,一到飯點,老百姓都拉著不讓走。」杜華銘說,「他們心裏面就感覺,豫天人都是自家人。」
記者手記:活了旅遊,暖了人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句話,對於石林鎮來講,恰如其分。建設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不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還為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過去很長時間裡,因為各種原因,環境髒、村容村貌差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一些鄉村。鄉村「髒亂差」,不僅與鄉親們對宜居環境的期盼有差距,也成為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健康成長的制約因素。
石林鎮鄉鎮宣傳語
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農民生活得更美好。通天然氣後,村民的生活得到切實改善,村民把豫天人當成了「自家人」⋯⋯石林鎮的這些改變,正體現出氣化鄉村工程是改變村容村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
由此可見,氣化鄉村之路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廣的。希望更多村落像石林鎮一樣,以此為契機,讓「新時代的鄉村美起來」的願望,能夠有清晰的落實藍圖。
編輯丨李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