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2020-11-30 新海南三亞融媒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地球上從沒有任何生物能像爬行動物一樣,一度稱霸整個海陸空世界。它們曾統治地球長達數億年之久,不料卻於「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慘遭滅頂之災,僅剩一些小型且堅強的爬行動物存活至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有三分之一的爬行動物被登記為易危、瀕危,甚至極度瀕危。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

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霸王嶺瞼虎。姜恩宇 攝

  海南爬行動物的研究與標本採集工作始於英國博物學家Robert Swinhoe(羅伯特·斯文豪),自19世紀後半葉開始,廣袤而神秘的海南熱帶雨林便吸引一代代中外科學家慕名而來,他們在這裡發現大量珍稀爬行動物,如蟒蛇、圓鼻巨蜥,不少更是世界獨有,如海南脆蛇蜥、海南脊蛇、粉鏈蛇、海南頸槽蛇、周氏瞼虎、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等。

  「海南過去與大陸相連,後來斷裂與大陸分開,在其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很多與大陸兩爬動物有親緣關係的物種獨立進化,慢慢進化成新種。」在趙爾宓看來,海南爬行動物的珍稀性、特有性之所以如此高,離不開這裡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島嶼性的地理特徵。

  獨佔四種特有瞼虎

  圓凸的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褐色表皮上規則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顏值」頗高。2019年4月的一天,趁著夜幕低垂,隱於巖石裂縫中的這隻中華瞼虎,拖著長長的尾巴正準備外出覓食,不料卻撞進了海南林業工作者周潤邦的視野裡。

  「那是位於海南島中西部的一片熱帶常綠闊葉林,四周覆蓋有花崗巖石堆或與喀斯特斜坡相連的大型石堆,是瞼虎生存的絕佳地帶。」周潤邦說,當時他一眼就看出這隻瞼虎的不同,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後,最終確定為瞼虎屬新種。

  這意味著,繼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周氏瞼虎後,海南再添一個瞼虎屬海南特有種,一躍成為我國瞼虎種類第二多的省份,僅次於廣西壯族自治區(5種)。

  瞼虎,隸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瞼虎科,因擁有可活動的眼瞼而得名。這種善於捕食昆蟲的夜行性動物,大多棲息於喀斯特地貌、熱帶雨林或季雨林的地面、溪流河岸邊的石縫或洞穴中,因四肢沒有攀瓣,故而並不能像真正的壁虎一樣快速攀爬陡峭巖壁。

  遇到天敵時,瞼虎會先靜止不動「裝死」,倘若這招失敗了,小傢伙們會立即豎起尾巴進行「恐嚇」。要是來者並不吃這套,瞼虎便會使出終極大招——斷尾逃生,外表氣勢洶洶、內心極「慫」的樣子簡直就像個「紙老虎」。

  儘管「本領」不大,瞼虎卻憑藉其豐富的體色、驚豔的虹膜與倨傲的神情,成為當前寵物市場的「網紅」新寵。幸運的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推進,正為瞼虎們構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生性好鬥的「五爪金龍」

  「誰知道下一次小行星撞擊是什麼時候,說不定到時巨蜥將統治地球。」在發現巨蜥擁有像鳥類一樣的單程循環呼吸系統,而這一獨特生理系統能在極度缺氧的環境下保證生理需求後,美國生物學家馬修·威德爾作出如上猜測。

  巨蜥,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巨蜥科。儘管和誕生於三疊紀早期的祖先古巨蜥相比體型嬌小了不少,它依舊是現存蜥蜴類中體形最大的種類。

  中國境內的巨蜥家族「人丁單薄」,目前得到學界廣泛認可的僅有圓鼻巨蜥和伊江巨蜥兩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圓鼻巨蜥在海南有分布。20世紀60年代,海南進行野生動物普查時曾記錄到圓鼻巨蜥,然而在隨後近半個世紀裡,我省野外再沒發現和記錄到這種珍貴的爬行動物。

  圓鼻巨蜥難道在海南滅絕了?好在2008年6月,鸚哥嶺保護區工作人員和當地村民在保護區昌化江支流流域發現6隻長約50釐米的圓鼻巨蜥幼仔,這才讓眾人鬆了一口氣。此後,圓鼻巨蜥在海南各地頻頻現身。

圓鼻巨蜥。姜恩宇 攝

  圓鼻巨蜥的成年個體最長可是能長到2米多,因全身覆蓋有黑色鱗甲,背上有金黃色的小斑點,每肢5趾,趾端有利爪,又被稱為「五爪金龍」。「五爪金龍」「蜥」如其名,生性好鬥,兇猛異常,不僅會潛入水中吃魚、爬到樹上吃鳥,甚至還會溜至居民區偷吃家禽。

  與它的「近親」瞼虎不同,當圓鼻巨蜥遇到危險時多半不會退縮,而是會選擇用牙齒和爪子進行攻擊,並將自己鋼鞭一樣的尾巴甩向對方。有些時候它還會選擇遠程攻擊——把吃進去不久的食物液體吐出來,射到對方身上。這時候可得小心了,因為圓鼻巨蜥的口腔內有大量的高危細菌,敬而遠之才是上策。

  海南熱帶雨林特有種爬行動物

  海南脆蛇蜥

  爬行綱有鱗目蛇蜥科脆蛇屬,海南特有種,僅見於模式標本產地海南島吊羅山新安林場。四肢退化,通身細長如蛇。

  海南脊蛇

  爬行綱有鱗目遊蛇科脊蛇屬,海南特有種,分布於海南島尖峰嶺。體背面藍灰色,上下唇緣棕灰色,腹基部色較深,有金屬光澤。

  粉鏈蛇

  爬行綱有鱗目遊蛇科鏈蛇屬,海南特有種,分布於海南島吊羅山。頭較寬扁,頭與頸界限明顯,吻端圓而寬,瞳孔圓形。

  海南頸槽蛇

  爬行綱有鱗目遊蛇科頸槽蛇屬,海南特有種,廣泛分布於海南島上海拔500米—700米的平原、丘陵或低山。背面橄欖綠或橄欖棕色,有兩行淡黃色短橫斑,頸背具淺槽。

  爬行動物小數據

  在僅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佔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原標題:爬行動物棲樂園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  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在一次關於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繁育與保護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出如此感慨。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周氏瞼虎。《秘境尋蹤》攝影組供圖海南爬行動物種類豐富「海南兩爬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世界實在太豐富、太迷人了,我申請做個海南人,長期在這裡從事兩爬動物的調查研究。」
  • @三亞,海南周刊 | 呦呦鹿鳴林深處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南坡鹿曾遍布瓊島  濃長的睫毛輕輕閃動,一雙眸子如秋水般澄澈,當與一隻海南坡鹿對視時,幾乎沒有人不會被眼前的這個可愛生靈所俘獲。  因棲居於丘陵坡地而得名的海南坡鹿,外形頗似梅花鹿,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且頸、軀體和四肢更為細長。
  • 海南就是中國的佛羅裡達?真委屈它了…|海南島|三亞|熱帶雨林|黎族...
    01  來海南看海,別只去三亞  很多人說起海南的地方,第一個想起來的可能就是三亞。沒錯,三亞的地理和景色得天獨厚,但是如果來到四面環海的海南島,只去三亞看海,就太可惜了。  海南有非常方便的環島高鐵,沿著東海岸線坐幾站就會發現,海南島的海都各有性格,拿距離三亞一百多公裡的萬寧來說,名氣雖不如三亞,但各方面都不比三亞遜色。  萬寧是有名的漁港,所謂「烏場歸來不吃魚」,說的就是烏場漁港。
  • @三亞,海南周刊 |「會飛的花朵」蝶舞漸欲迷人眼
    作為我國唯一的一級保護蝴蝶,金斑喙鳳蝶是中國的特有物種,被譽為「國蝶」,常棲息於海南島海拔1000米左右的熱帶雨林山地。常在林冠之上繞圈飛行,偶或急下地面訪花飲水,須臾間又立即衝上高空,因此神秘的「蝶中皇后」也不易被發現和捕獲。  在金斑喙鳳蝶的世界裡有著「陰盛陽衰」的現象,雌、雄性比相差相當懸殊。由於雌蝶平時多藏匿在茂密的樹林中,很難被發現。
  • 首屆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主題樂園閉園
    2021年1月3日,2020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閉幕式暨首屆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主題樂園閉園儀式在三亞三亞灣舉行。首屆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主題樂園活動期間,豐富多樣的沙灘運動項目和互動體驗共吸引了超過十萬名沙灘運動愛好者和市民遊客參與其中。
  • 圓鼻巨蜥時隔半世紀再現海南熱帶雨林
    新華網海口6月7日電(記者姜恩宇)時隔半個世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圓鼻巨蜥重現海南熱帶雨林,這證明圓鼻巨蜥在野外確有生存,尚未滅絕。 5月下旬,海南鸚哥嶺保護區工作人員和當地村民在保護區昌化江支流南盆河流域發現6隻圓鼻巨蜥幼仔。這些圓鼻巨蜥幼仔剛出生約20天,黑色的軀體上有鮮亮的黃色花紋,腹部為淡黃色,體長40至50釐米。
  • 海南周刊 呦呦鹿鳴林深處
    海南坡鹿。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海南坡鹿曾遍布瓊島濃長的睫毛輕輕閃動,一雙眸子如秋水般澄澈,當與一隻海南坡鹿對視時,幾乎沒有人不會被眼前的這個可愛生靈所俘獲。因棲居於丘陵坡地而得名的海南坡鹿,外形頗似梅花鹿,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且頸、軀體和四肢更為細長。
  • 海南三亞旅遊攻略 海南三亞自由行攻略
    在國內三亞被稱為「東方夏威夷」,三亞絕美的風光讓其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海濱度假勝地,柔軟的沙灘湛藍的海浪具有熱帶風情的椰子樹讓人心向神往,那去海南三亞怎麼玩比較好呢?下面小編就來分享一份海南三亞旅遊攻略。
  • 首屆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主題樂園圓滿落幕
    2021年1月2日,2020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首屆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主題樂園在三亞三亞灣圓滿落幕。豐富多樣的沙灘運動項目和互動體驗共吸引了近八萬名沙灘運動愛好者和市民遊客參與其中。   首屆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主題樂園充分依託三亞灣海岸線沙灘資源優勢,開展系列沙灘運動休閒及全民健身運動項目,大力發展水上+沙灘運動產業,助力三亞打造獨具特色的「沙灘+水上」運動勝地,推動三亞沙灘運動和沙灘休閒體育旅遊常態化發展,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作貢獻。
  • 進來看看海南三亞六日遊怎麼玩
    大家好呀,今天來跟大家嘮嘮海南三亞Day 1 大東海——鹿回頭風景區——鮮管家海鮮(第一市場店)1. 大東海大東海是三亞離市中心比較近的一個海灣,交通、用餐和住宿都比較便利。雖然沙質和水質略遜於亞龍灣,但是比三亞灣更勝一籌,加上地理位置和酒店價位,成了高性價比的所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爬行動物科研痴
    這一切,都是為令他痴迷的工作——兩棲爬行動物研究。  「家」在實驗室  暑假時分,往日喧鬧的瓊州學院三亞校區變得十分寧靜。掛著「海南省兩棲爬行動物研究重點實驗室」牌子的一處庭院,就處在一個幽僻的角落裡。老式的兩扇鐵門,鎖住了園內的景致。  這裡就是杜宇的科研場所。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書香青路分享第四期
    海南島的熱帶雨林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以五指山、鸚哥嶺為中心周圍綿延著吊羅山、尖峰嶺、猴獼嶺、霸王嶺、 黎母嶺的熱帶雨林,總面積3000000ha,500m以下人為幹擾比較大,零散分布有低地雨林,主要的代表性植物為龍腦香科的青梅,五果科的大花五椏果,金蓮木科的賽金蓮木,鉤枝藤科的鉤枝藤,棕櫚科的穗花軸櫚和海南軸櫚等。
  • 海南熱帶雨林生態廊道初步形成
    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海南長臂猿棲息地加快修復和擴大。圖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本報海口9月5日訊 (記者李夢瑤 於偉慧)9月5日中午時分,霸王嶺林區斧頭嶺,幾隻海南長臂猿抓住繩索輕鬆躍過一處深谷,飛奔至更廣闊的雨林。如今,類似於這樣的場景正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裡頻繁上演。幫助海南長臂猿跨越深谷的繩索是生態廊道的一種,旨在連通雨林,進一步擴大這群雨林精靈的活動覓食區域。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主持召開會議親自審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搬遷方案》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等,多次到試點區調研並推動具體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徵集工作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 想避免三亞被坑?海南應該這麼玩!——我在海南畫了一個圈兒(1)
    以前我們只知道三亞的大眾景點,比如天涯海角、蜈支洲島、熱帶雨林,卻不知在3.44萬平方公裡的海南島上有著風格迥異的海灘,不僅能撿螃蟹、撿貝殼,還能撿到比連臉還大的海鯧魚;有著黎族原始的船型屋,樹林裡掛滿了觸手可及的野生木瓜、菠蘿蜜和根本叫不上名字的果果們;有著萬年前噴發過的火山口,和利用火山石奇妙的古法製鹽,以及舒服天然的地熱溫泉;有著蘇東坡曾被流放教書的書院
  • 666隻中華花龜安家三亞 溫兆倫成首位加入海南野保事業的影視名星
    9:30,放歸儀式正式開始,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局以及三亞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出席了儀式,香港影星溫兆倫先生是此次放歸活動形象大使。  25日放生的666隻中華花龜由海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龜鱉養殖專業會員養殖場提供。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對外發布
    海南省林業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黨組書記夏斐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由曾多次服務博鰲亞洲論壇的本土優秀設計師謝獻文設計團隊邀請海內外設計專家和書法家共同參與完成設計,匯聚了各方智慧。
  • 春節想去海南,除了三亞,海南還有哪裡比較好玩?
    作為一名在海南生活已久的旅遊達人,小哥來給大家講解下。春節到海南,除了三亞,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玩玩的。陵水陵水位於三亞的東北邊,是氣候與三亞極其相似的一個地方,主要的景點有南灣猴島、分界洲島,這兩個景區都是海島型景區,遊玩感受還是非常棒的。
  • 海南周刊 | 探尋奇妙的蕨類世界——瓊島蕨跡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編者的話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宣布在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邢氏水蕨,海南豐富的蕨類植物再次引發關注。海南究竟有多少種蕨類植物?海南的蕨類植物都有些什麼特點?植物學家們又是怎麼研究它們的?請跟隨本期《海南周刊》一起去探尋瓊島「蕨」跡。桫欏的幼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