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詩中描繪有樹林野外的時候,往往都會寫到黃鸝鳥。黃鸝鳥比普通的鳥啼鳴聲更加的清脆悅耳,黃鸝鳥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歡的動物之一了。詩人在春天、夏天、秋天的詩中都會將黃鸝鳥寫進去。黃鸝鳥雖然不屬於我國的四大鳴鳥之一,但是雄性的黃鸝鳥卻是鳴叫聲讓人聽了非常的悅耳。
唐代的詩人杜甫寫了一首後人一直流傳的詩,也是寫到了黃鸝鳥。當時是因為叛亂被平定,杜甫回到了成都的草堂,當時的他心情甚好,所以便將當時生機勃勃的景象寫了出來。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有兩隻黃鸝鳥正在翠綠的柳樹之間啼鳴,叫個不停,一行白露直直的往蔚藍的天空上飛去。
作者獨自一個人坐在窗戶的前面,可以看到西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積雪,而此時的門口還停靠著從東吳那邊傳來的可以行駛萬裡的船舶。
唐代的詩人韋應物在他去滁州擔任刺史的時候,期間作者非常的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所以當時便寫了一首詩,來描繪他認為這裡的美景的模樣。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作者最喜歡的便是在這生長的悠悠碧綠的野草了,還有遠處的樹叢裡面是不是會傳出來的婉轉啼唱的黃鸝鳥的叫聲,很容易讓人一時間忘記了身在此處,不想回去。小河裡面的春潮,現在還夾帶著昨夜傍晚下的暮雨,一起流淌的湍急。荒茫的野渡口,此時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隻小船還在悠悠閒閒的漂浮在水面之上,等待著有人來乘坐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