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搞笑諾貝爾獎揭曉:袋熊便便為啥是方的?撓痒痒有多爽?

2020-11-22 騰訊網

搞笑諾貝爾獎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與其他學術獎不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讚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

相信有很多人已經在期待10月的諾貝爾獎揭曉時刻了,這是幾乎所有科研人每年必看的新聞。可是,你知道嗎?在這之前還有一個更霸氣的諾獎,而且出手更加大方,一次就頒發給10個人哦——搞笑諾貝爾獎。在過去的幾年裡,好奇的科學家們又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發現,比如為什麼樹袋熊的便便是方塊的,以及活著的和死掉的蟑螂在被磁化之後的表現有何差異,甚至還測定了男人左右陰囊的溫度差異。這些了不起的發現,都在2019年的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得到了表彰。

搞笑諾貝爾是什麼?

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s)顧名思義,就是對諾貝爾獎的搞笑版本。其名稱中的Ig來自於單詞Ignoble(不名譽的)。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頒獎儀式定在每年諾貝爾獎頒獎前一至兩周舉行,地點為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Sanders Theater)。其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Research that makes people LAUGH and then THINK)的研究。

那麼搞笑諾貝爾的搞笑之處在哪呢?

首先,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是搞笑的,它們要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其獎項既包括生物、醫學、物理、和平、經濟、文學等固定獎項,也包括公共衛生、考古、營養學等隨機獎項。

與其他學術獎不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讚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

另外,與正經的諾獎獲獎者受邀參加頒獎典禮的隆重程度相比,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必須自費到場領獎,而獎品是由廉價材料製成的手工藝品,四個星期內就會「土崩瓦解」。感受一下這「無上榮譽」的獎盃吧,它們是這樣的:

頒獎典禮上,紙飛機可是主角,是的你沒聽錯,扔紙飛機可是搞笑諾獎頒獎晚會的保留節目,最受讚譽的獲獎者也會收穫最多的飛機。

說了這麼多,別以為搞笑諾貝爾獎是無聊人為譁眾取寵而搞出來的噱頭哦,其幕後搞手其實是哈佛大學教授,部分頒獎者甚至是以前的正牌諾貝爾獎得主,本屆也不例外,現場有4位前諾獎獲獎者將出席作為頒獎嘉賓,他們會在獲獎證書上簽名,並與獲獎者握手。

都有哪些奇葩獲獎?

2018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過山車的妙用」,這可是被用於了無數的段子中,Marc Mitchell和David Wartinger用腎盂囊腫的腎結石模型對結石的排出進行量化研究,他們確證了坐過山車對排出腎結石大有用處。看到這裡,迪士尼的門票好像也沒那麼貴了……

而2017年的搞笑物理學獎則頒發給了法國研究者Marc-Antoine Fardin,他關注於一隻貓能否同時處於固體和液體狀態。這位來自法國裡昂大學的研究者通過流變學中的「底波拉數」來證明了「貓既可以是固體,又可以是液體」的理論。

歷年來,搞笑諾貝爾還對:當人踩到香蕉皮時,鞋底與香蕉皮間的摩擦力;遇到核洩漏這樣的危機時,如何快速、有效地將文胸變成口罩;過山車治療哮喘;憋尿改變思考方式;防臭屁內褲;晚睡的人更加自我欣賞;狗便便時能感受到磁場;醃豬肉可以用來治療鼻血……等等話題進行了「非常正經」的探討。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要帶來什麼「發人深省」的思考?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今天凌晨(美國東部時間5:40PM)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如期舉行,其標題一如既往:「第29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頒獎典禮」。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主題是:習慣HABITS。圍繞這一主題,本次到現場參加頒獎典禮的觀眾,可以允許展示他們的各種習慣(以及怪癖!),並和周圍人交流討論(當然是在不傷害到他人的情況下)。在頒獎典禮前的音樂演奏和互動展示環節也以習慣為主題(慣性的奴隸Creatures of Habit),互動展示環節在15分鐘內「炫耀」了15個習慣。

頒獎的大咖可是真正的諾貝爾獎獲獎者,他們是:

Eric Maskin (經濟學獎, 2007)

Rich Roberts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93)

Marty Chalfie (化學獎, 2008)

Jerry Friedman (物理學獎, 1990)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今年的獲獎者有哪些吧!

醫學獎:有證據顯示,披薩可能可以降低疾病、死亡風險,前提是:如果是這個披薩是在義大利做的並且吃掉的!

醫學教育獎:用一種簡單的動物訓練方法——響片訓練——來訓練手術者進行骨科手術。

生物學獎獲獎研究:發現死的磁化蟑螂與活的磁化蟑螂有不同的表現。

解剖學獎:測量了法國郵遞員穿衣和裸露狀態的陰囊溫度不對稱性。

化學獎:估計了一個正常的五歲孩子一天分泌的總唾液量。

工程獎:發明了用於人類嬰兒的尿布更換機。

經濟學獎:測試了哪兒的紙鈔最擅長傳播危險細菌。

和平獎:嘗試測量撓痒痒的愉悅程度。

心理學獎:發現嘴裡咬著筆會讓一個人微笑並讓人變得更開心;然後又發現,並不是這樣。

物理學獎:袋熊是怎麼拉出方形便便,它們為什麼要拉方的?

除了搞笑,你還要知道點什麼?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搞笑諾貝爾獎其實促進了公眾對於科學研究進行深入了解的興趣。在頒獎典禮上,著名的7/24環節,就是在24秒內對一個科學主題進行學術闡釋,再用7個簡單易懂的詞進行總結。

歷史表明,那些看似滑稽的研究有時也會帶來重大的突破。例如200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瘧疾蚊子(甘比亞按蚊)被臭名昭著的林堡奶酪的氣味和人腳氣味所吸引的程度相同,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作為該研究結果的後續發展,用這種奶酪誘捕的陷阱被放置在非洲一些地區的戰略位置,以對抗瘧疾的流行。

科研者的幽默,經常是外人無法理解的。這大概也符合幽默的一個特徵——不可解釋性。懂了就是懂了,不懂的,等解釋完,幽默也就跑了。正因如此,幽默才如此珍貴。世上有些能讓人哈哈大笑後又不禁深思的研究,搞笑諾貝爾獎就是為這類研究而設的。這一方面是獎勵異乎尋常的收穫與奇想,另一面則是吸引圈外的人們從日常生活裡脫離出來,關注一下科學工作。

編輯| 一成;校對 | Lily

版面 | 李瑩

相關焦點

  • 看完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袋熊便便是方的了
    美國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裡,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發了。 搞笑諾貝爾獎主要是針對那些看起來無釐頭,但是卻能引人深思的研究,或者說就是為了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 搞笑諾貝爾獎頒出,吃披薩少生病、死蟑蟑有磁性等奇葩研究來了
    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嘉賓,也是由真正諾貝爾獎得主參與頒獎典禮並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握手。 如果你想知道人類好奇心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搞笑諾貝獎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工程獎:一款自動嬰兒換尿布機 經濟學獎:羅馬尼亞貨幣更能傳播細菌 和平獎:撓痒痒到底有多快樂?
  • 把會飛的小強做成冰箱貼……搞笑諾貝爾獎:我們真的是正經研究!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授權轉載轉載請先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搞笑諾貝爾獎的logo北京時間9月13日6時,第29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如期舉行。今年的主題是「習慣」(Habits)。
  • 搞笑諾獎出爐!研究"為何樹袋熊便便是方塊形"獲獎
    > 北京時間9月13日6點,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
  • 為啥有的人特別怕被撓痒痒,但撓自己卻沒感覺?
    作者 | 過客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你有痒痒肉嗎?大概小時候與朋友互相撓著痒痒打鬧的時光,也是我們最開心記憶之一了。但是也有人沒有痒痒肉,怎麼撓都沒反應。那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對撓痒痒更加敏感嗎?
  • 袋熊拉方形便便的世界難題,被一群「不務正業」的科學家解開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轉移問題,把為什麼袋熊會拉方形便便的問題換成了為什麼袋熊會有與眾不同的消化道的問題,並沒有提供實質的解釋。按照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可以猜測以前袋熊跟其他動物一樣,也是拉圓形的便便,用來標記領地,結果突然有一隻基因突變的袋熊會拉方形的便便,它無疑會在標記領地方面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它的基因便有更大的機率傳遞給後代,日積月累,到現在所有的袋熊都拉方形的便便。
  • 從冷凍便便制刀具到自戀者眉毛長啥樣,來回顧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公布了——雖說頒獎典禮只能在網上遠程舉行,但今年吸引的目光一點兒也不比往年少。從冷凍便便制刀具,到給鱷魚充氣,再到研究自戀者眉毛長啥樣,不管有沒有疫情存在,這場由哈佛大學的諷刺幽默雜誌《不可能研究年鑑》主辦的頒獎儀式仍舊如期進行,讓全球觀眾們有機會一睹科學研究稀奇古怪的一面。
  • 2017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了!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又有多位科學家憑藉出人意料的研究成果獲得了不同獎項。  今年是第27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是「第一屆」。
  • 除了便便是方形的,袋熊還有哪些能耐?
    澳大利亞的大地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有袋動物,無論是袋鼠,樹袋熊還是今天的主角袋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腹部有一個用來裝寶寶的育兒袋。不過袋熊的育兒袋是開口向後的,也就是袋熊寶寶把腦袋伸出來的時候,永遠看到的是媽媽屁股的方向。
  • 製造方形便便?鋼鐵屁股?把屁屁當做武器的袋熊原來這麼可愛
    又矮又胖的它們看起來像是一個毛絨玩具,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袋熊是有袋類哺乳動物。體型肥胖,全身被灰褐色的毛髮所覆蓋,藏在身子下的四條腿更是又短又圓。它體型粗壯得像熊,不過體長只有70-110cm,比熊小的多。
  • 為什麼被撓痒痒時,我們笑出了「豬叫」?
    K&G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很多傑出的思想家就已經開始探索有關撓痒痒的一些問題。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認為,撓痒痒在一定程度上是令人愉悅的,但是更大程度上是痛苦的。
  • 日本人用這些不正經的腦洞,連續13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神奇的日本人…… 日本科學家又雙叒獲得「搞笑諾貝爾獎」了…… 上周,一年一度的科學界相聲大會「搞笑諾貝爾獎」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不同於正經的諾貝爾獎,它更專注於一些看起來荒誕不經的研究,而今年的獲獎者有:
  • 在生活中,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撓痒痒,但為什麼我們又怕撓痒痒呢?
    生活特別閱讀: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撓痒痒,但為什麼我們又怕癢呢?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為什麼會喜歡撓痒痒而又怕癢?
  • 知否|撓癢一時爽,為什麼撓癢時感覺越撓越癢?
    想必每個人都有癢的經歷,輕癢令人不暢快,重癢則使人坐立難安。癢起來則是越撓越癢,越癢越撓,撓癢帶來的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實在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如果不是紐西蘭紀錄片《被撓》記錄,那麼簡直無法想像出來,世界上存在這麼一種人,叫做撓癢愛好者。他們有的是被撓者,有的是施撓者,他們經常約見互相撓痒痒,付費給對方,而一般撓癢的服務還都很貴。撓癢的愛好足以說明撓癢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想要研究撓癢,首先要知道癢是怎麼回事。
  • 所以為什麼有人會對撓痒痒有性趣?| VICE
    原標題:所以為什麼有人會對撓痒痒有性趣? 撓痒痒你肯定不會陌生,只要對某些地區的皮膚作出刺激,痒痒就來了。「癢區」 包括了周身各個地區的皮膚,比如胳肢窩、鎖骨、腳、腹部、肋部、膝蓋和手肘內部,大腿內側,等等等等。在性癖的語境裡,「撓癢」 可以發生在前戲環節,也可以貫穿始終 —— 甚至不必脫衣服或進行實際的性愛行為。有人靠撓痒痒就能高潮。
  • 他靠這個獲搞笑諾貝爾獎
    上:胡立德在辦公室(圖片來自 New York Times ,攝影:Melissa Golden)下:在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然而他先後兩次獲得了在哈佛大學頒發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者都是貨真價實的諾貝爾獎得主。
  • 澳大利亞特產動物,不是袋鼠和考拉,有方形便便的袋熊了解一下!
    要是說起澳大利亞的動物,袋鼠和樹袋熊絕對是人們張口就能答出來的動物,但是這兩種動物的名字各取一個字,組成了袋熊,也是澳大利亞的特產呢!如果你想發現這種可愛的小動物,那麼只要看看地上有沒有方形的便便就可以了,因為圓滾滾的袋熊排出來的便便竟然是方形的,它們特備喜歡通過便便來標記自己的地盤。
  • 【搞笑】老鼠也怕「撓痒痒」 研究結果驚人
    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對老鼠腦活動進行了監測,發現當老鼠被撓痒痒時,其腦內的觸覺相關領域出現了活潑反應,而假裝撓癢也會引起相同反應。但是,當老鼠處於焦慮情緒,比如它被放在一個非常高的平臺上並用強光照射時,老鼠的笑聲和相關相關區域的腦活動會受到抑制。由此可以看出,不僅是單純的撓癢或刺激,老鼠的心情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 撓痒痒發笑,原來和快樂無關?
    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的很多動物,都有類似的感覺存在,比如貓、狗。而「使勁撓」則是專屬於哺乳動物的一種現象,目前只發現人類以及一些靈長類,比如大猩猩、老鼠能感受到。它忽然抑制不住地笑個不停,甚至會笑到窒息。特別是撓脖子、腋下、腰部、肋骨附近等「痒痒肉」部位,那種感覺會特別強烈。
  • 貓咪身上沒蟲也會撓痒痒嗎
    貓咪身上沒有蟲也會撓痒痒的,因為貓咪撓癢的原因有很多種,身上有蟲只是其中一種。如果貓主人發現自家貓咪撓癢撓得很頻繁,可以找出它頻繁撓癢的原因,並且幫助貓咪去解決。下面就來給貓主人好好地說一說。1、貓咪身上長癬了當貓咪頻繁去撓身體的時候,不一定是因為身上有蟲子,有可能是因為身上長癬了。如果貓主人看到貓咪總是撓同一個地方,那麼貓主人可以把這個地方的毛髮給撥開來查看。如果貓主人看到癬斑,可以幫助貓咪把這部分毛髮給剃了,然後塗抹一些專門的護理液,並且戴上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