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貝爾獎即將頒布之際,科研界搶先頒布了搞笑諾貝爾獎。
今年的9月12日,第 29 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舉行。
獲獎的研究包括——
醫學獎:披薩或能提供對疾病和死亡的保護作用,前提是在義大利製作和食用。
生物獎:蟑螂死了,磁性更強 ,是極佳的冰箱貼。
和平獎:撓痒痒可以快樂到帶來世界和平。
……
來自義大利、日本、美國等國家的近 10 個研究團隊拿走了價值10 萬億辛巴威幣的「巨額」獎金(約合 2 美分),以及一個咖啡杯+牙刷+手機+香菸+口香糖的組合體獎盃。
這不是一則洋蔥新聞。這些都是真的研究,是可以讓人「先開懷大笑,後深刻思考」的研究——其中一篇研究義大利披薩能防癌的論文,發在了影響因子 7.36 的學術期刊上。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嘉賓,也是由真正諾貝爾獎得主參與頒獎典禮並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握手。
如果你想知道人類好奇心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搞笑諾貝獎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以下,Enjoy:
本文授權轉載自DeepTech(ID:deeptechchina)
作者/ 黃珊、一鳴、亞山
Laugh and think,科學的另一面,就是有趣!——在9月12日的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一群科學家身體力行地證明了這件事,在諾貝爾獎頒出前夕,率先發布了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如今搞笑諾貝爾獎已經走到第 29 屆,這次的主題為「習慣」(Habit)。來自義大利、日本、美國等國家的近 10 個研究團隊拿走了價值10 萬億辛巴威幣的「巨額」獎金(約合 2 美分),以及一個咖啡杯+牙刷+手機+香菸+口香糖的組合體獎盃。
圖丨對比最下面的 2007 年的獎盃,不得不說搞笑諾貝爾獎的正經程度有所提升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提名依舊是任何人都可以提名或被提名,而獎盃依然是粗製濫造的手工製品。
不過與相對寒酸簡陋的頒獎典禮相比,頒獎嘉賓可謂陣容豪華。本次搞笑諾貝爾獎也和往年一樣,由真正諾貝爾獎得主參與頒獎典禮並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握手。今年的陣容請到了 199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Rich Roberts、200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Eric Maskin、199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Jerome Friedman 。
以下為本屆搞笑諾貝爾獎獲獎清單(排名不分先後):
醫學獎:義大利披薩健康妙用
醫學教育獎:訓狗方法同樣適用訓練外科醫生
生物學獎:蟑螂死了,磁性更強
化學獎:5歲的小朋友每天能分泌 500ml 口水
工程獎:一款自動嬰兒換尿布機
經濟學獎:羅馬尼亞貨幣更能傳播細菌
和平獎:撓痒痒到底有多快樂?
心理學獎:咬筆能不能讓人開心?
物理學獎:毛鼻袋熊方形糞便的形成機理
1
醫學獎
披薩或能提供對疾病和死亡的保護作用
前提是在義大利製作和食用
第一個頒出的醫學獎由義大利科學家 Silvano Gallus 拿下。他在一項研究中嚴謹地證明了吃披薩可以帶來健康益處,減少疾病和死亡的風險,不過大前提是,這個披薩是在義大利做的,而且在義大利被吃掉。
這則看似義大利美食硬廣的研究背後,研究者發現,義大利的披薩對許多已知受飲食影響的慢性疾病有保護作用,例如消化道癌症和梗塞。義大利風味的披薩其實也和風靡一時、頗受營養學家推崇的「地中海飲食」有著類似的營養結構。
獲獎者是穿著印有披薩的T上臺的,他的論文名叫《Does pizza protect against cancer?》,這篇研究義大利披薩能防癌的論文,發在了影響因子 7.36 的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上。
2
醫學教育獎
訓狗方法同樣適用訓練外科醫生
本年的醫學教育獎關注了外科醫生群體的生存現狀。獲獎的研究團隊表示,訓練外科醫生和訓練狗狗一樣簡單,用於訓練動物的常用技術可以用來培養更好的外科醫生。
隨後的頒獎中還穿插了一段體現如何採用簡單動物行為訓練方法「響片訓練」,來訓練外科醫生進行矯形手術。其機制就像「外科醫生」這款風靡美國的兒童玩具一樣,「醫生」一旦弄錯手術步驟和部位,則會出現「負向刺激」,並以此修正「醫生」的行為。
在現場,獲獎人並未多做介紹,說了「Life should be long and Speech Should be short」這一真理就下臺了。
3
生物獎
蟑螂死了,磁性更強
來自新加坡、中國、澳大利亞、美國、保加利亞的科學家團隊,憑藉他們關於蟑螂磁性的研究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生物獎。
圖丨阿蟑冰箱貼
他們發現,磁化的蟑螂隨著它們生物活性的缺失會產生不一樣的性質。團隊準備的演示視頻顯示,死蟑螂能吸附在冰箱門上,而活的磁化蟑螂則會到處亂跑不能吸附在冰箱門上。
三位科學家上臺領獎還為觀眾準備了禮物,他們向觀眾拋撒了事先準備的死蟑螂。此項發現或能成為《輻射》遊戲的又一遊戲機制。
*論文:
4
化學獎
5歲的小朋友每天能分泌 500ml 口水
來自日本的科學家發現五歲的小朋友每天能分泌 500ml 的口水,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此次實驗的還有該科學家的 3 名兒子。
25 年前,實驗開始時,孩子們正好是 5 歲。科學家現場展示了如何十分嚴謹地進行口水分泌量的測量——前後對比的方式。團隊採用實物刺激分泌的方法,事先測量出食物和杯子的質量,然後讓實驗參與者吃食物,然後吐出食物放入紙杯中,最後測量出質量的增量,並以此計算口水的分泌量。
他們發現,一個普通 5 歲兒童一天分泌的唾液約為 500 毫升,和一瓶礦泉水差不多。為了直觀演示,獲獎者現場掏出了一瓶礦泉水,但現場似乎沒人想喝。
而整個實驗展示過程極致地突現了日本人的黑色幽默,氣氛略微有點尷尬,並及時被頒獎典禮現場的「bored 小天使」叫停。
5
工程獎
一款自動嬰兒換尿布機
工程獎被來自一位伊朗的科學家摘走,他發明了嬰兒換尿布機。
給嬰兒換尿布絕對不是一項令人愉快的工作,而伊朗工程師 Iman Farahbakhsh 想要解決這個難題。他發明了一臺機器,把嬰兒放進去,固定在座位上,機器就能完成去除尿布和清潔屁股的工作。
非常可惜的是,他本人因某種原因沒能到場領獎,而且現場也沒能收到他準備的演示視頻(可能壓根就沒有視頻)。
6
經濟學獎
羅馬尼亞貨幣更能傳播細菌
Habip Gedik、Timothy A. Voss、Andreas Voss 三位科學家,憑藉其關於金錢和細菌的研究拿走了經濟學獎。
其中,一些鈔票允許多種抗藥性病原體的生長和傳播。與其他幾種國際貨幣(包括歐元,美國和加元以及印度盧比)相比,三種類型的耐藥細菌在羅馬尼亞貨幣中的使用時間最長。
研究發現,羅馬尼亞列伊(Leu)是最髒的紙幣,美元也不太乾淨,歐元相對比較乾淨。研究作者們建議改進紙幣的材質,以減少細菌的傳播。
研究人員表示,羅馬尼亞的紙幣包括一種聚合物纖維,可以阻止假冒並提高耐久性,從而可以促進耐藥病原體的生長和傳播。
論文共同作者、Timothy A.Voss 和 Andreas Voss 父子穿著一身閃耀著金錢光芒的西裝出席了頒獎典禮。
*論文:https://t.co/ZRpqcOV7CD?amp=1
7
和平獎
撓痒痒到底有多快樂?
撓痒痒究竟能多開心?大概是快樂到可以帶來世界和平(誤)!
因此,本屆和平獎被頒予來自英國、美國和新加坡的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測量撓痒痒產生的愉悅感」所做出的貢獻。
獲獎科學家都沒能到場領獎,而是用視頻發表了獲獎感言。現場主持人還貼心地為幾位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發了痒痒撓,但是顯然他們並不知道它能幹什麼。
這項研究嚴肅的地方在於,人們總是嘲笑瘙癢,但慢性瘙癢是毀滅性的。患有慢性瘙癢的人會刮傷直至出血,因為疼痛看似可以解決瘙癢。通過了解身體的哪個部位最容易瘙癢,以及最易受到緩解的部位,科學家們希望找到新的治療方法。研究發現,對於同樣的刺激,踝關節和背部要比前臂更癢,撓癢時也更愉悅。
8
心理學獎
咬筆到底能不能讓人開心?
心理學獎被授予德國的科學家。他們認為,一個人用嘴咬住筆會使他有笑容,這能讓他開心一些,然而後來科學家發現,這種做法並不能讓人開心。
1988 年,德國學者 Fritz Strack 和同事們通過實驗檢驗了面部反饋假說(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即面部表情能否誘導人們產生相應的情緒。他們發現,嘴裡叼著一支鉛筆能使人不得不做出微笑的表情,進而感到更加快樂。
這項研究在大眾文化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然而隨著心理學可重複危機的爆發,2013 年,Strack 自願加入註冊重複報告項目(Registered Replication Report project),親自檢驗並推翻了自己當年的研究。
9
物理學獎
袋熊排出立方體形糞便的機制和原因
圖丨顯然,這個團隊也能拿下「最佳領獎著裝獎」,尤其是大小兩塊方形便便
本屆的壓軸大戲物理學獎頒給了來自美國、中國臺灣、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瑞典的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研究毛鼻袋熊糞便形成的機理做出的傑出貢獻。
毛鼻袋熊的糞便一般都是立方體形狀的,這樣背後的機理是什麼呢?
他們發現立方體糞便形成時應該與直腸的形狀有關;而糞便形成之後排出體外時不會形成裂縫的機理與火山巖的形成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溫度驟降而形成堅硬的結構。研究者一個接著一個地解釋他們的研究,並表示之後會繼續跟進此項研究。
其中來自喬治亞理工的 Patricia Yang 是第二次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她曾在 2015 年憑藉對哺乳動物的排尿時間研究獲獎。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結論是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可以在 21 秒之內(誤差不超過 13 秒)完成排尿,結果實在是十分嚴謹。
事實上,不僅整場頒獎典禮延續了此前「快樂科學」的氛圍,在頒獎的間歇還設置了飛論文紙飛機的環節,預示著來年的頂刊大豐收。
每個獎項中,領獎的隊伍有一分鐘的時間來發表演講。中途會有一個 9 歲的「bored 小天使」上臺打斷說,「請停止。我很無聊」。
回顧歷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我們不難發現,不同於授予偉大、卓越研究的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的理念是授予那些讓人「先開懷大笑,後深刻思考」的研究。這些研究往往都微不足道,看似「荒謬、搞笑」,而搞笑諾貝爾獎也因此得名。
搞笑諾貝爾獎由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 ,AIR) 主辦。1991 年,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行,而後搬至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
今年還特地設置了一個環節,以致敬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量子光學之父、搞笑諾貝爾獎「掃地神僧」羅伊·格勞伯,他以謙遜和幽默而聞名,多年來一直參加諾貝爾諾獎頒獎典禮並幫忙打掃現場。他在去年 12 月去世,享年 93 歲。
在現場,大會把他的掃把繼承給了一位年輕人。
圖丨上圖中演講者背後的銀色男子為羅伊·格勞伯
如果你想知道人類好奇心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搞笑諾貝獎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對於獲獎者們來說,像搞笑諾獎的主持人所說的那句經典結束語:「如果你沒有得獎,特別是,你得了獎——那祝你明年好運」。
*部分內容參考自科研圈(ID:keyanquan),文章配圖來源:搞笑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