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辮為什麼左右晃」獲2012年搞笑諾貝爾獎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近日,新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在美國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如期上演。本屆搞笑諾貝爾獎共頒發給了來自10個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們,並按照慣例邀請了包括200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在內的5位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給他們頒獎。

  搞笑諾貝爾獎誕生於1991年,至今已經是第22屆,作為對諾貝爾獎的搞笑模仿,主要獎勵那些「不同尋常」或者「細碎」的科研成果和「乍看起來讓人發笑但隨後發人深省」的研究工作。而且,每一屆的頒獎也都會邀請那些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作為頒獎嘉賓,因此它總會獲得足夠的關注。

  另外,該獎項選擇的獲獎研究也通常都非常好玩,比如這一屆中的「人在左傾時看艾菲爾鐵塔會更小、馬尾辮為什麼只能左右搖擺而不能上下晃動、端咖啡走路如何不灑出來」等獲獎研究,讓人們感到原來科學也可以很好玩、很生活,它並不總是嚴肅刻板正襟危坐,也並非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很多科學領域中最新的研究和發現,其實就體現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

  實際上,搞笑諾貝爾獎並非僅僅是為了搞笑,它的許多發現和成果,雖然看起來會很好玩,但往往也會引起人們的深思。

  對此,科普作家方舟子說:「做研究的人未必是為了搞笑而去做,它或許不如那些正兒八經的、大的科學課題重要,但它卻能給更多人以啟發。」

  瑣碎得有趣

  北京晨報:搞笑諾貝爾獎總是能引起很多人的興趣,據您所了解的這個獎是怎麼樣的呢?

  方舟子:在最開始,這個獎的搞笑成分確實很重,甚至經常會諷刺那些偽科學的研究,比如有一次得獎的一本叫做《眾神之車》的書,內容是關於各種外星人的發現和研究,其實就是在諷刺這本書。但是到後來,這個獎開始更多地頒給那些嚴肅的能夠成立的科學研究,只不過是這些研究的內容會讓人覺得有趣、好玩、甚至匪夷所思而已。所以得獎的人也不會因此惱怒,大多數人都會去領獎。中國有一年也曾經得過一次這個獎。

  北京晨報:這個獎是如何運作的?什麼樣的研究可以獲獎呢?

  方舟子:其實做研究的人未必是以搞笑為動機,現在得獎的很多研究原本都是很嚴肅的,只是研究的方向比較好玩而已。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各種研究雜誌上,從而被評獎人挖掘出來,它們原本可能很不起眼,影響的範圍也不大,普通人通常是在頒獎以後才知道這些研究。

  方舟子:搞笑背後的科學素養

  搞笑諾貝爾獎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和媒體所重視,其原因並非它的娛樂性,而是它將娛樂和科學研究結合在一起,讓人們知道,科學並非只是關在研究所裡的東西,也並非少數人的領域,它可能和每一個人都有關係,這也是它所引發的思考之一。

  相對於那些高深的理論,尖端的研究,以轉化為生產力,甚至是改變生產方式為目的的科學成果,搞笑諾貝爾則表現出科學的另外一個支流,讓人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很多人之所以把科學想像得高深、遙遠,甚至很多科學研究者本身都是如此,其實是缺少科學的傳統、素養和頭腦所致,所以才難以發現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科學道理。其實科學並不高遠,它就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

  科學不能沒有調料

  北京晨報:搞笑諾貝爾獎評選活動所獎勵的成果,很多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卻又很好玩。對此,您怎麼看這種現象的?

  方舟子:如果從影響力說,搞笑諾貝爾獎的評選更多是讓人笑一笑,覺得好玩,也會讓人們因此而深思。很多時候,它帶給人們的不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是享受科學研究的成果,而是給我們一種啟發。許多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其實都有它的科學原理,研究這些東西會非常瑣碎,比如有一個得獎的研究是「吐司掉地時,總是塗醬的一面朝地」,這本是一句諺語,但是有人通過研究發現,塗醬一面掉地的概率確實比較大。再比如另外一個得獎的研究「啄木鳥為什麼不得腦震蕩」,對於人類來說,這也是一個很有借鑑價值的研究。

  北京晨報:這是否意味著科學和普通人的生活其實非常近呢?

  方舟子:其實主流的科學研究,普通人還是比較陌生的,這和科學研究專業化程度加深等有關,比如諾貝爾獎,所涉及的研究仍舊是比較高深的,或者是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等方面的成果,這樣主流發展方向各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不過另一面,科學不能只有主流而沒有支流,不能因為對大的問題的研究,就排斥那些和生活結合很緊密的、又好玩又瑣碎的研究,這是不對的。比如搞笑諾貝爾獎的評選,它就好像是調料,雖然可能不是主料,但無疑是不能缺少的。

  科學的動力是好奇

  北京晨報:這些搞笑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為什麼他們能夠發現這麼多其他人難以發覺的科學成果呢?

  方舟子: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往往不是為了改變生活、改變生產方式等,它最初反映的是人的好奇心,這非常重要,國外許多科研人員從事這個工作,正是因為覺得它很好玩,是出於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想弄明白背後真正的原理。這種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正是科學發展的動力。

  一個人如果覺得某件事情中間會有科學道理,他就會去想、去研究、去想方設法搞明白,儘管這個研究未必實用,未必會帶來經濟利益,甚至也未必重要,但它體現的是人最基本的求知慾望,滿足好奇的欲望。

  北京晨報:我們似乎很少有這方面的研究和成果,甚至會為這些新奇、搞笑的研究而震驚,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呢?

  方舟子:首先,我們的科研目前還處於模仿階段,人家做什麼我們也跟著做什麼,沒有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原創性。其二,我們的科研很多時候注重於功利的效果,只做那些有價值的研究,沒有價值的則不願關注,因此觀念也很難拓寬,更加難以發現隱藏在平常生活中的科學原理。

  科學不是少數人的專利

  北京晨報:我們很多人通常會覺得科學是高高在上的,是少數人的專利,和普通人毫無關係,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印象呢?

  方舟子:其實不僅是常人,包括我們的許多科研人員也有這樣的觀念。怎麼樣很細心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原理?一般人不會想這個,科研人員也不會,不少科研人員,其實是把科研當做一種賺錢謀生的職業,和生活毫無關係,這反映的,是科學傳統、科學素養的不足,很難以科學的頭腦去看待生活。因此,會覺得只有在研究所裡的那些正兒八經的研究,才是科學研究,對生活中的科學少有發現。

  北京晨報:為什麼會這樣呢?

  方舟子:一個是因為我們缺少科學的傳統。即便是引入科學觀念、科學知識已經很多年,但是傳統的思維方式仍舊在影響著人們。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教育也存在問題,即便是數理化這些科學知識的教育,也更多是為了應付考試、局限於課本之中。把書本和生活分得很開,很少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得他們很少會用科學的目光去觀察世界。

  北京晨報:難道我們的科研人員也缺乏科學的素養和頭腦嗎?

  方舟子:科研人員也有同樣的問題,一個是因為教育,另外一個也和目前我們整體的科研體制有關。

  在我們的科研領域中,並不鼓勵類似搞笑諾貝爾這樣的研究,更多的研究方向是實用的、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課題。而且,很多研究的項目都是科研機構官方所劃定的,因此也決定了科研經費的走向,甚至直接影響著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沒有經費的研究是不會去做的。

  實際上在國外,這種搞笑項目的研究也同樣難以獲得經費,但他們依然會去做,而且其實也並不花費多少經費。這其實反映的正是我們當前科研的功利化傾向。

  把科學家變成常人

  北京晨報:搞笑諾貝爾獎的評選反映了什麼?

  方舟子:它除了讓人們笑一笑,覺得好玩之餘還能帶來一點兒思考之外,同時也是科學觀念,科學素養的一種體現。

  北京晨報:那怎樣培養國人的科學素養呢?

  方舟子:科學素養要從小培養,在教育之初就要開始。有人說每一個小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因為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望。從某種角度來說,真正的科學家,總是保持著這種童真和好奇,因此他們才能在科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深入。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並不是在培養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恰恰相反是在磨滅和打壓,如果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再也沒有了,對所有的未知都習以為常了,那怎麼可能去主動尋找答案呢?

  此外,當前的科研領域也應該有所改變,雖然主流仍舊是研究那些重要的、有用的課題,但是對於主流之外的支流,也不應該排斥和輕視。其實所謂搞笑諾貝爾獎,是一個功到自然成的事情,並不是說有人專門去研究這些東西,而是當人們具備了良好的科學素養、習慣於用科學的頭腦去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的時候,這些東西自然而然地就會被發現。

  晨報記者 周懷宗

  2012年搞笑諾貝爾獎榜單

  心理學獎:身體靠左側傾看艾菲爾鐵塔更小

  和平獎:把老舊彈藥變成鑽石

  物理學獎:馬尾辮為什麼左右晃?

  流體力學獎:端咖啡走路如何不灑?

  解剖學獎:黑猩猩看屁股識同伴

  醫學獎:防止做腸鏡時被「爆腸」

  聲學獎:一把令你瞬間沉默的槍

  神經科學獎:死三文魚身上找到腦信號

  化學獎:瑞典居民毛髮會變綠?

  文學獎:一份美國政府報告

相關焦點

  • 馬尾辮為什麼左右晃?搞笑諾貝爾獎讓科學變親切
    10月8日,2012年諾貝爾獎開始揭曉,引起眾人關注,其實,在9月下旬,第22屆搞笑諾貝爾獎就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搶先一步登場,不僅頒發了10個不同領域的搞笑諾貝爾獎項,還邀請了5名正牌諾貝爾獎得主頒獎,大出風頭。
  • 為什麼哺乳動物排尿時間都是21秒?他靠這個獲搞笑諾貝爾獎
    上:胡立德在辦公室(圖片來自 New York Times ,攝影:Melissa Golden)下:在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然而他先後兩次獲得了在哈佛大學頒發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者都是貨真價實的諾貝爾獎得主。
  • 2017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了!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又有多位科學家憑藉出人意料的研究成果獲得了不同獎項。  今年是第27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是「第一屆」。
  • 日本人用這些不正經的腦洞,連續13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神奇的日本人…… 日本科學家又雙叒獲得「搞笑諾貝爾獎」了…… 上周,一年一度的科學界相聲大會「搞笑諾貝爾獎」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不同於正經的諾貝爾獎,它更專注於一些看起來荒誕不經的研究,而今年的獲獎者有:
  • 2019搞笑諾貝爾獎揭曉:袋熊便便為啥是方的?撓痒痒有多爽?
    搞笑諾貝爾獎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與其他學術獎不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讚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 相信有很多人已經在期待10月的諾貝爾獎揭曉時刻了,這是幾乎所有科研人每年必看的新聞。可是,你知道嗎?
  • 搞笑諾貝爾獎是個啥?看新晉10個搞笑獲獎研究
    美國當地時間9月13號晚,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了第28次「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12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dou)學(bi)愛好者與專業科研人員濟濟一堂,共同見證了新晉10項搞笑諾貝爾獎的誕生。
  • 2017搞笑諾貝爾獎 腦洞不忍直視
    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6點,第27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沒錯,官方就是這麼說的。你大概可以理解為:你總是在過「第N個18歲生日」)在哈佛大學舉行。  搞笑,是因為獲獎的研究內容稀奇古怪很不正經。雖然每個獲獎研究都想讓人大喊「什麼鬼」,但它們統統都是嚴肅認真的成果呢。
  • 臥推為什麼總是左右晃?
    原因就是害怕槓鈴拿不穩,左右亂晃。 確實,臥推是健身運動中相對危險的一個動作,不過,危險的點卻不是左右晃。而是很多人都採用的四指空握臥推→美國大選中的一場健身血案!但實際上,如果做好一個要點,臥推就會相當的穩固。1/沉肩,而且夾背。很多臥推教程、私教都會強調的「沉肩」。
  •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檢查眉毛就能識別自戀者?昆蟲學家害怕蜘蛛?
    2020年9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北京時間9月18日,第30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發布,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議程全程在線進行,那麼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又有哪些讓你意想不到的獎項呢?讓我們一睹為快!
  • 「雞屁股插棍走路像恐龍」獲搞笑諾獎(圖)
    第25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於北京時間昨日6點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舉行。「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每年九月舉行的「煞有其事」的頒獎典禮,由一位8歲小女孩來嚴格執行演講不得超過60秒的規定,其獎項專門授予那些「乍一看好笑,後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工作,其評委中有很多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 把會飛的小強做成冰箱貼……搞笑諾貝爾獎:我們真的是正經研究!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授權轉載轉載請先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搞笑諾貝爾獎的logo北京時間9月13日6時,第29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如期舉行。今年的主題是「習慣」(Habits)。
  • 看完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袋熊便便是方的了
    美國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裡,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發了。 搞笑諾貝爾獎主要是針對那些看起來無釐頭,但是卻能引人深思的研究,或者說就是為了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 【2012年諾貝爾獎】桑島道夫:諾貝爾文學獎評價標準正在發生變化
    莫言獲獎後,桑島道夫應邀為日本三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的《每日新聞》撰寫文章,認為莫言獲獎,是「一貫偏重歐美的諾貝爾獎的評價標準正在發生變化」。2012年10月15日,南方周末記者書面採訪了桑島道夫,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種獨具特色的莫言式敘述文體,使至今被書寫成儒家正統文化的中國文化得到了出色的展示,豐富以及升華了其內涵。」
  • 搞笑諾貝爾獎頒出,吃披薩少生病、死蟑蟑有磁性等奇葩研究來了
    在諾貝爾獎即將頒布之際,科研界搶先頒布了搞笑諾貝爾獎。 今年的9月12日,第 29 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舉行。
  • 97歲大爺獲2019年諾貝爾獎!網友:是時候給自己改個姓了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新鮮出爐啦! 據BBC最新報導,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 從冷凍便便制刀具到自戀者眉毛長啥樣,來回顧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公布了——雖說頒獎典禮只能在網上遠程舉行,但今年吸引的目光一點兒也不比往年少。不過,這個團隊靠此拿到了搞笑諾貝爾獎裡的材料科學獎,某種程度上也是不虧。除了冷凍便便刀具之外,還有一些科學研究也憑藉一己之力在這個不尋常的頒獎儀式上捧回了獎盃。
  • 2018年諾貝爾獎的那些事
    2018年諾貝爾獎的那些事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
  • 100萬億獎金的搞笑諾貝爾獎,今年得主:五個中國人
    「搞笑諾貝爾獎」這是每年關注度最高的科學界頒獎之一,雖然名字裡帶了搞笑,但是這個諾貝爾獎的總獎金金額,達到了驚人的100萬億。——辛巴威幣當然,也簡單給大家換算一下……100萬億,分給10個獲獎者,每人10億:10萬億辛巴威幣的鈔票,大約相當於4美元。
  • 5個關於貓的奇妙諾貝爾獎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諾貝爾獎,但是你聽說過搞笑諾貝爾獎嗎?搞笑諾貝爾獎創立於1991年,它是模仿諾貝爾獎的頒獎形式,在每年9月會在哈佛大學的劇場舉行發布會和頒獎典禮。獎勵哪些乍一看就很好笑,但是之後能引發人們的思考的科學研究。我了解了一下,發現還有不少研究貓的。
  • 5個關於貓的奇妙諾貝爾獎!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諾貝爾獎,但是你聽說過搞笑諾貝爾獎嗎?搞笑諾貝爾獎創立於1991年,它是模仿諾貝爾獎的頒獎形式,在每年9月會在哈佛大學的劇場舉行發布會和頒獎典禮。獎勵那些乍一看就很好笑,但是之後能引發人們的思考的科學研究。我了解了一下,發現還有不少研究貓的。5個關於貓的搞笑諾貝爾獎,你知道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