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受到疫情的影響,現在不是一切從簡,而是簡的一點動靜都麼有咯。年也沒有了味道,不能串門,寺廟不讓燒頭香。「舉頭三尺有神明,難道錯了?」疫情對傳染文化有負面影響。
以前流於形式,今年沒有上墳祭拜先祖的人,以後會不會肆無忌憚?「祭祖與不祭祖都一樣。」佛說: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心中有希望,多遠的路都會在腳下延伸,只要心中有風景,便勝過人間無數。心中有佛,佛在心中,一切明了!只要你的心善的,不管做了多少惡,那都是善良的;如果心是惡的,不管做了多少善事,也都是惡,假裝的善比表面的惡更可怕。
疫情,的確會對傳統文化有影響,不過影響是表面,其實也在去偽存真。哪些對傳統文化沒有敬畏的人,他們的偽善很快就會表露出來。也許,他們不燒頭香、心中沒有善良也能穩穩的,以後可能會肆無忌憚,偽善就很快暴露。而對於不流於形式,表裡如一的人,會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拜年燒香,只是暫時的中斷而已。中斷了祭掃、拜年和燒頭香很多人都能理解,不過不能吃王八,有網友就有一些意見。
野生動物,為什麼越來越少,主要是人的貪婪,獵捕技術能夠趕盡殺絕。這才是野生動物減少的根源。「人與動物和諧共處,這就需要野生動物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有些地方野豬猖獗,糟蹋莊稼,森林部門不組織獵捕,會導致生態破壞及存在安全隱患。」
野生動物不能吃了,這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人說,王八不是好東西,討厭一個人會說他王八蛋,甚至要烹了它。飲食在中國文化中有一定的地位,王八不能吃?答案是否定的。最近國家剛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明確不能使用的是陸生動物和飛禽,水生動物、兩棲動物不在範圍內,烏龜、甲魚在我國食用的年代久,而且早就訓話,相對來說比較安全。野生動物通常指不能經過訓話、食用年份不長、瀕危且病菌多的動物。
基於保護生態和防範傳染病的目的,野生動物不讓吃了。家禽需根據動物防疫法管理,飼養鴿子、雞鴨的成本可能增加,以後吃肉會不會貴?現在豬肉都30,如果牛蛙、竹鼠不能吃,農戶該怎麼轉產?也有網友建議:吃野生動物的都是誰,是不是要搞清楚?還有就是野生動物的管理是不是也要以縣為單位管理,有一些縣畜牧養殖是主要收入,如果都一樣管理,那麼菜籃子就裝不下多少肉了。
還有,野生動物全部禁止,那麼一些飲食文化就沒有了。泥鰍野生野生動物,農村人有時會辦抓野生泥鰍和黃鱔的比賽。野生動物的管理是不是要根據屬地分類管理?這樣有利於保護各地的飲食文化。「人家能吃的食物,不一定你能吃,這就是文化。」城市裡的人,最好還是不要吃野生的,沒有那個福分,野生蔬菜城裡人都不適合吃。
還有,大家也不用擔心王八、知了能不能吃,這只是暫行的辦法,今後會細化的。要想吃野生動物的,估計要等等,因為有一些野生動物還是安全的。新冠肺炎現在雖然不能確定一定和野生動物有關,但是保護野生動物與它們和諧共處也是人類的共識。接地氣的做法,那麼推行就快,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你有哪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