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治療新路徑」的提出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胡伏蓮教授曾表示,對於多種抗生素過敏,有肝腎疾病、小孩、哺乳期患者等,我們應拓展研究適用於這些特殊人群的「非抗生素療法」。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幽門螺桿菌治療進一步發展和開拓的必由之路。
因此,胡伏蓮教授在2018年10月全國第13屆Hp臨床論壇上提到:幽門螺桿菌治療瓶頸時期需要開拓「幽門螺桿菌治療新路徑」。
這是面對現在抗生素治療失敗嚴酷現實必經的前行之路,雖然坎坷,並要面對諸多失敗和質疑,但面對坎坷,我們終向前!
胡伏蓮教授認為「幽門螺桿菌治療新路徑」應當至少具備以下特徵:
第一、毒副作用小:具有足夠的安全性;
第二、針對性強:既只針對性的清除幽門螺桿菌,能夠有效的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毒性,活躍性;
第三、適用人群廣泛:要能夠有比較廣泛的適用人群,至少要包括難治性的幽門螺桿菌患者(在1~2年內按「共識」中的標準四聯療法治療失敗至少3次以上(包括3次),以及兒童、哺乳期患者、肝腎功能障礙者等;
第四、可持續、可反覆使用性:對重複感染者,或者病症嚴重者可以長時間服用,或者反覆使用。
益生菌和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的對比
面對很對反覆治療失敗的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患者,以及兒童、哺乳期患者、肝腎功能障礙者這些無法開展四聯抗生素組合治療的人群,也需要一個非抗生素的途徑來應對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出現的病症,也是必須要面對的,不能放任不管,或僅僅是患者只為了緩解已有病症,而不去對病菌進行根除,這是對感染者胃健康比較大的隱患。
目前比較熱的、可以符合「新路徑」或成為非抗生素途徑的,主要有益生菌和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這兩個途徑都曾在北大醫院消化科知名教授、北京兒研所專家在應對幽門螺桿菌耐藥性和治療失敗,以及無法使用抗生素四聯人群中的應對策略中有過實際應用和介紹。
1、益生菌
益生菌是人體腸道中必須存在的一種細菌,因為腸道當中存在大量的細菌,這些益生菌存在腸道裡邊既可以保證消化,也能夠對人腸黏膜有一個保護作用。
益生菌能夠緩解由於飲食不當或者有長期服用抗生素以後導致的菌群紊亂,服用益生菌也可以改善這種腸道菌群的失衡狀態,從而改善腹脹、腹瀉。抗生素通常屬於廣譜抗菌藥,也就是無差別的滅殺所有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類,因此抗生素雖然有著良好的抗炎作用,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菌群失調,這個時候補充益生菌能迅速恢復體內菌群平衡,建立體內安全屏障,保護身體健康。
益生菌主要對腸道功能紊亂的人有幫助,雖然「以菌抑菌」思路在探討,但真正針對性的實現對胃黏膜根植細菌幽門螺桿菌的確切殺滅清除作用的研究和實踐論證,還有待深入開展,而起到調節腸道恢復的作用是重點。
益生菌主要用於以下兩種情況:
(1)長期服用抗生素,體能有益菌數量不足,需要補充益生菌以重新建立體內菌群平衡。
(2)腹瀉造成益生菌丟失,致病菌此時易引發疾病,為此補充益生菌重新建立腸道菌群平衡。
有醫學研究表明,長期使用人工合成益生菌產品,會促使腸道功能逐步喪失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並對外來補充的益生菌產生依賴,醫學上稱之為「益生菌依賴症」。終生要依靠口服益生菌來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2、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Hp-IgY)
該抗體研究開發來自雞卵黃,幾乎是零毒副作用,且適合人群廣,特別是一些四聯治療失敗的患者、以及感染後出現病症的兒童、哺乳期患者、肝腎功能障礙者。
卵黃抗體IgY的成分為免疫球蛋白IgY,是通過免疫注射產蛋雞後,由其生產的蛋黃中提取相應的抗體,進而用於相應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卵黃抗體目前被認為是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正在被廣泛應用。
Hp-IgY是將幽門螺桿菌全菌作為抗原,通過對產蛋雞科學的養殖、篩選,免疫注射產蛋母雞抗原Hp,強化母雞對幽門螺桿菌的免疫反應,從而提高卵黃抗體的活性,並讓母雞產生大量的Hp抗體並轉移到卵黃中。再從其生產的蛋黃中提取相應的特異性Hp抗體,進而用於幽門螺桿菌的預防和清除治療,針對性較強,只針對胃黏膜上的幽門螺桿菌有效,不傷及人體胃腸道裡的有益菌,也可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