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豐原鎮:集體產業發展快 貧困群眾全脫貧

2021-01-13 華山網

(記者:盛戈)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豐原鎮聚焦重難點領域精準施策,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長短相宜」的原則,打造了集現代養殖、優質果蔬、健康茶飲、有機農肥等四大特色類別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全鎮走出了一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脫貧致富新路。近年來,豐原鎮累計達標退出貧困村10個,脫貧2396戶8722人,截止2020年底,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面脫貧。

臨渭區豐原鎮所在的區域被稱為「長壽塬」,近年來豐原鎮依託優越的地理條件,大力發展獼猴產業,全鎮獼猴桃桃種植面積已達到1.6萬畝。阿杆村是豐原鎮栽植獼猴桃較早的村子之一,這幾年,阿杆村的獼猴桃品質不斷提升,收購價格也在持續走高。

豐原鎮阿杆村黨支部書記 田紅兵:獼猴桃價錢確實賣得好,咱們村的獼猴桃,比同樣的村獼猴桃要於高三至四毛錢一斤收購。

這一切可喜的變化都是因為村裡幾年前建成了有機肥廠,有機肥的使用,讓村民嘗到了品質提升的甜頭。

豐原鎮阿杆村村民 郭華:這幾年用了這有機肥以後,這毛色好了,價格高了,品質也好了,我覺得這樹勢也比以前茂盛了。

豐原鎮阿杆村黨支部書記 田紅兵:咱把這秸稈利用了,利用了又在當地建,成本比較小,村民買外地產品有機肥,同重量的有機肥,人家是1500元一噸,咱是1000元一噸,所以說成本降低,相對應的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近年來,豐原鎮堅持集體產業強村的思路,通過「園區+農戶」「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等長短相宜的模式,先後建成獼猴桃、蘋果園區、養雞場、千頭生豬養殖場等各類園區16個,所產生的畜禽糞便和秸稈枝條可以被有機肥廠有效利用,開闢了一條以「農業廢棄物——生物有機肥——綠色農作物」為循環模式的生態發展道路,也在不經意間串連起了各村的集體經濟。

豐原鎮黨委書記 劉曉亮:因為我們集體產業前期規模都很小,所以我們形成循環式的閉環,最起碼我們在產品的銷售上不存在任何問題,產業園區相互支撐,來實現我們產銷的一條龍。當然,將來集體產業發展壯大以後,我們會不斷的在銷售渠道上再拓寬,實現產值翻番。

同時,豐原鎮還聚焦產業發展,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長短相宜」的原則,打造了集現代養殖、優質果蔬、健康茶飲、有機農肥等四大特色類別為一體的產業格局。2020年全鎮共實施包括扶貧超市建設、果蔬大棚、香椿加工廠、有機肥廠、冷庫等10個項目,針對集體產業發展初期,技術、管理、資金及銷售網絡方面的短板弱項,豐原鎮也在積極探索創新適合豐原實際的經營思路。

豐原鎮黨委書記 劉曉亮:所以結合這個情況呢,我們在不斷地探索集體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嘗試拿現有的資源和社會第三方進行合作,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

豐原鎮閆呂村先後流轉118畝土地用於集體經濟發展,引入專業合作社管理經營,如今草莓大棚和蘋果種植累計帶動群眾就業200餘人,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合作社發展、村民脫貧致富「三方共贏」。

豐原鎮閆呂村黨支部副書記 東壽寶:通過合作,人家有先進的技術,還有資金支持,才能把產業園的產業搞得更好,能更長遠的發展,通過產業的發展給村上帶來經濟效益,也能給廣大村民產生一定的經濟收益。

近年來,豐原鎮緊盯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任務要求,緊扣脫貧攻堅衝刺清零標準,聚力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方面等問題。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義務教育有保障指標達標率100%。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100%,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報銷政策全面落實,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醫療設備、藥品配製全面達標。全鎮安全住房、安全飲水達標率100%。鄉村道路、產業路、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豐原鎮北雷村村民 劉軍:現在村民出入很方便,出行再沒有原來那些泥,綠化在咱村上做的也比較好,都裝的有路燈,都是太陽能路燈,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目前,豐原鎮已實現達標退出貧困村10個,脫貧2396戶8722人,其中兜底保障178戶332人。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面脫貧。

豐原鎮黨委書記 劉曉亮:今年呢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我們鎮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圍繞這麼幾點,鄉村振興首先是人才振興,就是在隊伍的建設上下大力氣,在外的成功人士、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這些優秀分子,讓他們回鄉創業。產業振興也是我們鄉村振興的基礎,下一步,在中省政策的支持下,創新集體經濟的經營模式,大膽的去嘗試,整合現有的資源,盤活集體資產,結合鎮現有的產業布局,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我們全鎮上下一定會團結一心,奮發作為,為把我們豐原鎮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編輯:範靜

初審:姜博

終審:李增平

相關焦點

  • 臨渭區豐原鎮閔家村:九九重陽千人宴 鄰裡共話敬老情
    臨渭區教育局黨工委書記、局長邢唯遠講話臨渭區教育局黨工委書記、局長邢唯遠:臨渭區教育局因為教育與閔家村結緣,因為扶貧與閔家村結親。邢唯遠代表臨渭區教育系統向老人們表達了深深的祝福,對豐原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會對區教育局包聯幫扶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隨後,局長邢唯遠為榮獲2020年渭南市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幹部仇旭輝頒發了證書和獎盃。
  • 臨渭區教育局聯合豐原鎮閔家村隆重舉行2020年重陽節慶祝活動
    10月24日,臨渭區教育局、豐原鎮閔家村兩委在閔家村村部隆重舉行「愛滿重陽節 情暖老人心」2020年重陽節暨老人節慶祝活動。區教育局黨工委書記、局長邢唯遠,豐原鎮黨委書記劉曉亮、副書記張麗,區教育局副局長李學斌、工會主席李旗,閔家村村委會幹部、群眾共同陪伴閔家村182名70歲以上老人歡度重陽節。慶祝活動在熱鬧的鑼鼓聲中拉開序幕,邢唯遠局長代表臨渭區教育系統向老人們表達了深深的祝福,對豐原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會對區教育局包聯幫扶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 脫貧故事之產業帶路、多措並舉、奮勇向前的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
    豐原村是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下轄的行政村,位於臨渭區城區東南塬區10公裡左右,豐原村與北雷村、伍星村、勝利村、灌芝村、西關村、閆呂村、阿杆村、流村村、閔家村、西堯村、三聯村、三孝村、明星村、吳田村相鄰。
  • 臨渭區豐原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現場會在閔家村召開
    原標題: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夯實「鄉村振興」之基,堅決打贏環境衛生整治攻堅戰豐原鎮組織召開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現場會渭南青年網(編輯 閔盼龍 通訊員 吝燕妮)4月29日,臨渭區豐原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現場會在閔家村召開。
  • 臨渭區教育局春節前走訪慰問扶貧包聯村貧困戶和困難黨員
    1月17日,在春節來臨之際,臨渭區教育局機關幹部和部分黨員,前往扶貧包聯的豐原鎮阿杆村和閔家村,為這裡的貧困戶和困難黨員,送上寒冬裡的溫暖和祝福。當天,臨渭區教育局機關幹部和部分黨員,為豐原鎮阿杆村和閔家村的134名貧困戶和20名困難黨員,送去米麵油等慰問品,同時,與他們促膝交談,噓寒問暖,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勉勵他們要自強不息,勇於面對困難,爭取早日過上幸福和諧的日子!隨後,臨渭區教育局副局長李學斌還慰問了教育局駐阿杆村和閔家村的扶貧駐村工作隊,肯定了他們一年以來的工作成績,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在扶貧工作上做出更好的成績。
  • 陝西乾縣:養牛產業讓貧困群眾牽住增收致富的「牛鼻子」
    7月20日早上5時許,乾縣梁村鎮梁東村貧困群眾王蘋利像往常一樣,開始操作設備擠牛奶。「2018年開始,我就在村上這個奶牛場上班,每月工資2200元,擠奶時間每天是固定的,其餘時間我可以照顧家庭或者去地裡幹些農活,在家門口上班挺好,也不耽誤照顧家裡。」王蘋利高興地說。
  • 豐原鎮閔家村:不斷深化主題教育 獻禮建國71周年
    10月1日,國慶、中秋佳節,臨渭區豐原鎮閔家村兩委會召集全體黨員幹部參與「喜迎雙節 廉政同行」主題教育活動,旨在堅決杜絕中秋、國慶期間各類違紀違規問題的發生,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氣氛。將主題教育活動貫穿到脫貧攻堅、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等方面,爭取以優異的成績獻禮建國71周年。
  • 豐原鎮閔家村連續多年表彰大學生 崇學上進氛圍濃厚
    9月7日,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閔家村2020年大學生表彰獎勵大會在村委會會議室隆重舉行,閔家村兩委會成員、臨渭區教育局駐閔家村工作隊、學生家長共同參加了表彰大會。閔家村今年共有6位學子以優異成績考入高等院校。村黨群服務中心鑼鼓喧天,為表彰大會渲染了濃濃的氛圍。
  • 金融活水滴灌潤隴原 貧困群眾致富添「羽翼」——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在貧困縣的蝶變之路上,在貧困群眾「拔窮根」的過程中,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業發展銀行甘肅省分行秉承家國情懷,自覺擔當作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總行及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職能作用,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聚焦深度貧困和薄弱環節
  • 太白河鎮東青村林麝養殖產業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路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群眾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早日擺脫貧困面貌,2016年太白河鎮提出了「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引導貧困群眾抱團發展的理念」。經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廣泛宣傳動員,並多次赴鳳縣、留壩等地考察學習,最終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牽頭,能人大戶帶動,吸納貧困戶自願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於2017年3月成立秦西南林麝養殖專業合作社。
  • 多產業齊發展,助力脫貧攻堅重點貧困村「蝶變」市級文明村
    2016年以前,該村無灌溉設施,村內硬化路不足1公裡;林果品種老化,效益不高,附加值低;青壯年外出務工比例達到63%;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不夠;經濟發展方式單一,村集體收入不足2.8萬元。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磨峪村牽住產業扶貧項目發展這個「牛鼻子」,藉助各級扶貧資金,大力發展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提供了長期有效的保障。
  • 孟村讓貧困群眾掙薪金分股金收租金
    孟村讓貧困群眾掙薪金分股金收租金本報訊(記者周洋)特色產業是脫貧的依託,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孟村回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戰中,突出本地清真特色,打造重點扶貧產業肉雞產業,並實踐探索出一條「招商引資建好產業鏈、創新機制補強產業鏈、政府推動壯大產業鏈、集成發展拉伸產業鏈、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整體吸納融入產業鏈」的產業扶貧模式,有效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融入肉雞產業發展中
  • 思南縣鸚鵡溪鎮:脫貧致富產業興 群眾戰貧有決心
    眼下,鸚鵡溪鎮脫貧攻堅進入最後的「衝刺期」,剩下的400餘名貧困人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為了全面小康的偉大勝利,鸚鵡溪鎮聚焦「關鍵對象」,推動產業布局更加優化、資金籌措快速便捷、利益聯結落地落實、就近就業增加收入,以衝鋒的姿態啃下脫貧攻堅最後的「硬骨頭」。  產業布局 解決「種」的問題  產業選擇,直接決定著產業發展的成敗與否。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貧困群眾聽見幸福的聲音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啃掉最後「硬骨頭」的關鍵之年,更是兌現脫貧承諾的務實之年。受疫情防控影響,脫貧攻堅的速度有所放緩,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脫貧攻堅也需要按下「加速度」,以實實在在的脫貧成效,讓貧困群眾聽見幸福的聲音。  讓貧困群眾聽見惠民政策「好聲音」。扶貧扶貧,先要「扶上馬」。
  • 決戰脫貧攻堅 | 浠水依託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近年來,浠水縣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抓手,緊緊依託縣域資源和產業基礎,堅持「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促進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製作:陳天朗 宋紅穎近年來,浠水縣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抓手,緊緊依託縣域資源和產業基礎,堅持「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在抓好獼猴桃、油茶、葛根、名優特水產等長線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大力推進瓜蔞、食用菌、中藥材、蓮藕等4個周期短、見效快的短線產業,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建立帶貧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
  • 打造「鴜鷺模式」 鋪就產業脫貧鄉村振興路
    戶1097人全部脫貧,兩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在昌圖縣鴜鷺樹鎮擔任黨委副書記、鎮長期間,張新希與班子成員密切配合,將苗木產業帶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在2019年收穫了一張亮眼的扶貧成績單,探索出的產業扶貧典型經驗做法受到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的表揚通報。
  • 山水美如畫、群眾笑哈哈,商城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咋幹的?
    針對貧困勞動力沒有一技之長,缺乏務工渠道,外出務工困難的實際,商城縣因戶因人施策,立足本地資源稟賦,著力培育扶貧產業,實現產業項目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家庭全覆蓋;同時開展針對性培訓,累計培訓貧困勞動力7893人次,農村致富帶頭人2034人;開發本地公益性崗位安排7835名貧困群眾,對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給予交通補貼,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有效推動全縣外出務工人數比上年度增長2萬餘人。
  • 變廢為寶穩脫貧 特色產業促發展
    變廢為寶穩脫貧 特色產業促發展 2019-12-18 10:59:33   來源:蕪湖新聞網
  • 黎平縣勇寨村:多措並舉 為貧困群眾「保駕護航」
    勇寨村位於黎平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15公裡,全村共有6個自然寨,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92戶,7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戶272人,貧困發生率35.45%,屬於深度貧困村。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勇寨村以「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切實」為工作主線,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紮實有效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各項工作。
  • 新會鎮貓山村:「甜蜜」產業讓群眾嘗甜頭
    隨著柑橘產業的逐步發展,貓山村的群眾漸漸地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日子也越過越甜蜜。柑橘產業的發展,讓周才餘一年內有了土地流轉金、園區務工費和年底產業分紅三份收入,在產業帶動下,周才餘於2019年順利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