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穩脫貧 特色產業促發展

2021-01-08 安青網
變廢為寶穩脫貧 特色產業促發展

2019-12-18 10:59:33   來源:蕪湖新聞網    

【摘要】

百姓嘗到了甜頭,幹勁也更足了。如此一來,勤勞致富的正能量便在工山鎮傳播開來。

近年來,南陵縣工山鎮加快產業扶貧步伐,著手引進秸稈肥料化項目、青梅產業種植……隨著一個個產業扶貧項目的落地投產,一個個特色種養扶貧基地的創建,走出了一條個性化的脫貧致富路線。

秸稈肥料變廢為寶

秸稈禁燒和動物糞便的處理是工山鎮的難點問題。如何讓這些廢棄物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循環利用?2017年,工山鎮整合專項扶貧資金,建成喬村秸稈肥料化利用試點項目,使周邊7個行政村的近萬畝農田秸稈和12家養雞廠雞糞得到有效處理,為解決農業有機廢棄物做出有益嘗試。

該項目充分利用秸稈等廢棄物,通過加工生產微生物有機肥,變廢為寶,既保住了藍天白雲,也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扶貧產業優先考慮建檔立卡貧困戶用工,吳寶根便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今年已是他在肥料廠工作的第二個年頭了。「之前是在村委會的推薦下來這工作的,現在每月能拿到3100元的工資。」

喬村通過發包經營權,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3萬元,23戶貧困戶獲得分紅收入近3萬元。據秸稈化肥項目負責人高榮介紹,桂鎮村建設秸稈肥料二廠目前已建成投產,預計年產有機肥7000噸,年產值達560萬元,將帶動更多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鑑於工山鎮豐富的山場資源及適宜的土壤、氣候環境,定點幫扶單位幾經調研走訪,聽取多方意見,量身定製青梅特色扶貧方案。2017年,喬村與溜溜果園集團建立合作關係,通過村集體示範、黨員大戶帶頭,經營主體與農戶積極參與,全村種植青梅面積達700多畝。2018年,政府投資90萬元建成80畝標準果園,達產後,可年產青梅鮮果90噸以上,年產值50萬元以上。今明兩年,政府還將分別投資100萬元,建成2個100畝的標準果園。「貧困戶可通過資金入股、基地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來參與到我們的產業扶貧項目中。」喬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敏說,村委會還免費向貧困戶提供梅苗和技術指導,以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政府幫扶到位,群眾便有了信心。兩年前回鄉創業的百果園農長許漢虎告訴記者,每逢節假日前來採摘火龍果的遊客絡繹不絕。「你們看到的已經是最後一批火龍果了,到這周末人來採摘,大棚就空啦。」走進工山鎮桃園村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基地,果樹、魚蝦、雞禽、水稻種類豐富,這裡集種植、養殖、銷售於一體,已初見規模。2019年該基地通過資金入股方式帶動貧困戶6戶,可為每個貧困戶預計分紅500元。

百姓嘗到了甜頭,幹勁也更足了。如此一來,勤勞致富的正能量便在工山鎮傳播開來。截至目前,工山鎮已有274戶貧困戶通過了自種自養產業達省標準的驗收,獲得獎補資金65.65萬元。而諸如此類的村級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工山鎮已創建18個。

(蕪湖日報記者 鄧健 謝芸)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商南:發展產業脫貧 建設生態種豬繁育基地
    商南:發展產業脫貧 建設生態種豬繁育基地時間:2016-07-26 09:24:02來源:陝西日報作者:編輯:實習生 趙文庚 「三元溝養豬場建起了兩層樓,豬都上樓了。走,看看去!」7月17日,商南縣青山鎮青山社區貧困戶姚秀禮帶著疑問和好奇心,向全鎮最大的養豬場興衝衝走去。
  • 宣漢縣板橋河村:發展後續產業 提升脫貧質量
    在脫貧攻堅中,發展後續保障產業是穩脫貧、穩增收的重要渠道。2018年,宣漢縣峰城鎮板橋河村實現整村脫貧後,村裡積極發動致富帶頭人,因地制宜發展車釐子特色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脫貧質量,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 馬泗鄉果達屯:養牛「肥」日子 產業促脫貧
    馬泗鄉果達屯:養牛「肥」日子 產業促脫貧 2020-09-16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發展特色產業夯實脫貧攻堅的長效基石
    近年來,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強支撐」的總體思路,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和產業扶持基金8866萬元,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有力夯實了該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長效基石。
  • 「種植錐慄,我們更有信心了」 天心區以技術培訓促洛塔鄉產業發展
    「種植錐慄,我們更有信心了」 天心區以技術培訓促洛塔鄉產業發展 2020-09-18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築基固本穩就業 凝力提能促發展
    原標題:築基固本穩就業 凝力提能促發展   減免社保費6.99億元、落實穩崗補貼5869萬元、開發
  • 新蒲新區喇叭鎮:調整產業結構鞏固脫貧成效
    隨著扶貧工作的縱深推進,新蒲新區喇叭鎮緊緊圍繞「果蔬之鄉·綠色家園」發展思路,以壩區、山地特色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畜牧水產養殖、蔬菜、精品水果等產業,持續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位於喇叭鎮的合力村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惡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合力村抓產業、促發展。2019年,該村187戶、597人全部脫貧,成功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
  • 雲南屏邊:特色資源變致富產業
    這裡不能不提到以荔枝、獼猴桃、枇杷為主的「十百千」特色農業產業工程。  這一工程就是立足屏邊山區氣候特點,在海拔900米以下熱區發展屏邊荔枝10萬畝、在海拔900米至1400米區域種植枇杷10萬畝、在海拔1400米以上適宜區域發展獼猴桃10萬畝,建成100個示範基地,發展種植大戶1000戶以上。
  • 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精準脫貧
    洪江區積極引導企業主動投身精準扶貧工作中,帶領廣大貧困農戶發展雪峰烏骨雞養殖,讓雪峰烏骨雞變成了真正的扶貧「金鳳凰」。  一、特色產業助發展   項目總投資674.61萬元,其中委託幫扶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1500元/人)258.45萬元,全區15個行政村集體產業入股資金331.16萬元,根據貧困戶個人意願,17戶貧困戶將扶貧小額信貸資金5萬元入股企業共計85萬元,新建3個標準化產業幫扶基地
  • 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助國家貧困縣瀘西脫貧
    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助國家貧困縣瀘西脫貧 縣長段穎稱,為了儘快走出貧困之路,近年來該縣利用獨特的土壤、氣候等自然資源,著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產業。提出了「通過優化第一產業,為第二產業提供原料,為第三產業提供景觀」的發展思路。2013年,全縣高原特色水果發展到13.7萬畝,種植烤菸17.8萬畝、銀杏6000畝、燈盞花1.5萬畝、萬壽菊4萬畝。
  • 實事求是謀產業 未雨綢繆促發展
    2018年6月,時任名山區扶貧開發局扶貧開發中心主任的陳錦霞主動請纓,到車嶺鎮悔溝村擔任第一書記,將辦公室搬到了田間地頭,接力幫助該村脫貧攻堅。  到任以來,陳錦霞立足悔溝村實際,引領當地村民發展起見效快的訂單式農業,並引導在該村發展產業的經營業主,率先發展旅遊產業,為該村農旅融合發展打下基礎。
  • 寶雞大力發展蜂產業 「小蜜蜂大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槐花•蜜蜂」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推介活動在寶雞市正式啟動。「槐花•蜜蜂」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推介活動在寶雞市正式啟動。西部網寶雞訊(記者魯鵬飛)5月20日上午,由中國蜂產品協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5.20世界蜜蜂日」中國主會場主題活動暨「槐花•蜜蜂」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推介活動在寶雞市正式啟動。
  • 臨渭區豐原鎮:集體產業發展快 貧困群眾全脫貧
    (記者:盛戈)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豐原鎮聚焦重難點領域精準施策,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長短相宜」的原則,打造了集現代養殖、優質果蔬、健康茶飲、有機農肥等四大特色類別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全鎮走出了一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脫貧致富新路。
  • 發展犛牛奶產業 藍逸73餘萬大紅包促康定市俄達門巴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發展犛牛奶產業 藍逸73餘萬大紅包促康定市俄達門巴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1年1月13日,臘月初一,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俄達門巴村,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銜接鄉村...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報導之五織密產業「安全網」 農戶吃上「定心丸」疏勒河灌區萬頃良田阡陌縱橫。(資料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亞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甘肅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省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繁重。
  • 扶貧路上「授人以漁」——我國推進漁業產業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把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與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有效銜接,把推進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定點扶貧地區、深度貧困地區、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環京津貧困地區、新疆和西藏等地區為重點,加強協調配合和上下聯動,形成整體合力,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漁業力量。
  • 特色花卉別樣「紅」—大理州特色花卉產業發展紀實
    中國園林網12月9日消息:近幾年來,特色花卉種植在白州大地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特色花卉產業在白州發展的廣闊前景。產業大發展我州地處「三江併流」下遊,獨有的立體地貌和主體氣候特徵,成為中國特色花卉分布廣、種類多,品種全的重要地區。特色濃鬱的蘭花、茶花、杜鵑花資源更是全國之最。
  • 四川涼山喜德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脫貧
    主持人:涼山州喜德縣是四川省還未脫貧摘帽的7個貧困縣之一。當地發揮陽光足、氣溫高等優勢,依託多種幫扶協作機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帶動農戶脫貧增收。總臺央廣記者劉濤。記者:這幾天,喜德縣魯基鄉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裡,第一批種下的甜菜心已經陸續開始成熟。
  • 央視財經專訪陝西省副省長:逐步實現「千億級大產業大聚集 區域性小產業廣覆蓋」發展格局
    對於農民來說,對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的發展,影響特別大。同時,不單是產業的發展,老百姓收入增長了,去旅遊的人多了,老百姓和他們交談多了,改變農民的思想狀態,非常有意義。所以,我們把它作為一個重點產業在打造。許多村有各式各樣的旅遊產品,作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產業在推進它。特別是下一輪鄉村振興過程中,它將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業發展方向。
  • 荔波黎明關水族鄉:特色產業促增收
    今年以來,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打造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黎明關水族鄉將板寨壩區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壩區,通過種植以百香果為主、套種其它經濟作物的方式,著力打造板寨壩區千畝百香果示範基地。引進山水貴客、荔波金投公司主導壩區百香果發展,成立板寨百香果基地建設服務工作專班,壓緊壓實企業主導、政府服務的管理模式,為百香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的板寨壩區,百香果種植滿山成片,承載著脫貧希望的「黃金果」正吮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