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打造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
黎明關水族鄉百香果種植基地,2019年全鄉建成百香果基地1100畝,今年新增種植1551畝,全鄉累計建成百香果基地2651畝,完成縣下達任務數的139.3%,種植面積位居全縣第一。
黎明關水族鄉將板寨壩區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壩區,通過種植以百香果為主、套種其它經濟作物的方式,著力打造板寨壩區千畝百香果示範基地。引進山水貴客、荔波金投公司主導壩區百香果發展,成立板寨百香果基地建設服務工作專班,壓緊壓實企業主導、政府服務的管理模式,為百香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的板寨壩區,百香果種植滿山成片,承載著脫貧希望的「黃金果」正吮露成長。「公司十合作社十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直接帶動當地243戶930人(其中貧困戶137戶540人)參與就業、增收致富。與此同時,積極探索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將壩區產業發展和當地紅色旅遊結合起來,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
吉爾斯水家桑羊德門養殖項目是黎明關水族鄉於2019年12月引進貴州省吉爾斯循環農業有限公司實施的項目。目前,基地已投入300萬餘元,完成建設面積5000平米,標準化養羊圈舍2500平方米,辦公、住宿、食堂、飼料加工、倉庫等改造面積450㎡,配套建設消毒、檢測、糞汙、無害化處理等設備設施。桑園種植基地面積200畝,牧草種植基地100畝。已引進種羊、商品羊600頭,基地預計實現年出欄1000餘頭,年產值70萬餘元。
吉爾斯水家桑羊德門養殖基地的建成,將快速帶動黎明關水族鄉產業發展,實現「桑蠶 」產業鏈延伸。有效帶動群眾務工增收。聘請當地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在基地務工,從事桑羊飼養、圈舍打掃等,以滿足日常飼養工作的需要,同時,在農忙季節,需要招聘群眾從事種植桑苗和牧草、施肥、採摘桑葉等。實現群眾短期和長期就近務工100餘人,有效帶動群眾務工增收。實現產業疊加,促進群眾穩定增收。基地的建成將實現生態農業材料循環利用,桑葉可以養蠶,也可以養羊,桑枝、玉米秸稈、黃豆秸稈也可加工青飼料用於餵羊,秸稈和殺菌後的羊糞可作為培育雙孢菇原料。基地同步新增發展200畝桑園和100畝牧草,「就地消化」以滿足山羊日常飼喂。同時,將有效解決永康片區600畝鮮食玉米秸稈收購加工,每年預計收購桑葉、桑枝、玉米秸稈、黃豆秸稈等青飼料500餘噸,實現產業疊加發展,促進群眾穩定增收,有效鞏固脫貧成果。(文/圖 李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