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特色產業夯實鄉村振興之基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雙勝 清水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玉芳
近年來,清水縣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效的治本之策,深入推進清水農業產業發展,形成了「草莓、畜牧、中草藥、食用菌、服裝加工」等多個特色產業,讓群眾實現增收,走出了一條符合清水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子。
近日,清水氣溫驟降,但是踏進紅堡鎮的溫室大棚裡,卻是一派生機盎然。四溢的香甜果味撲鼻而來,入目是一棚綠葉、白花、紅果映襯的別樣風景,一顆顆鮮豔的草莓醒目地掩映在綠葉間,讓人垂涎欲滴。
村民劉永成一邊選摘草莓一邊告訴記者:「咱這個大棚草莓採用無公害管理方法,對人體有毒有害的農藥激素堅決不用,自從草莓結果以來,沒有用過任何農藥和激素,口感和糖度非常的高。自今年1月第一批草莓上市後,每天都能摘上幾十甚至上百斤,尤其是春節前後,平均每公斤能賣到80元。」
據了解,紅堡鎮草莓種植基地採取「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進行帶貧,目前,帶動貧困戶22戶,8人實現了穩定就業。此外,合作社還將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無公害農業,帶動周邊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清水縣著眼於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佔地面積約38.05畝的清水縣扶貧獺兔養殖產業基地的建成,帶動6個未脫貧村的58戶229名未脫貧人口,每人每年增收500元。
「十九屆五中全會繪就『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著眼鄉村振興,我們培育壯大脫貧增收產業,獺兔養殖項目從2020年計劃分二期建成,投資1000萬元左右,目前獺兔養殖有1000多隻,一年收入達到400多萬元,健全飼料加工到獺兔養殖再到後期的深加工,健全產業鏈條。以此為基點,帶動全縣發展獺兔養殖產業,健全清水縣的產業體系。」獺兔養殖負責人張偉信心滿滿。
近年來,清水縣藉助天津市河北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東風,由縣農發公司整合貧困農戶六大產業入股資金、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建設了集菌種研發、生產、加工、銷售、技能培訓等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扶貧示範園。
寒冬時節,走進食用菌種植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連綿起伏的溫室大棚,整齊劃一的菌棒安靜的依靠在鐵線上,一朵朵新鮮、嬌嫩的香菇從菌棒裡冒出頭來,密密麻麻擠在一起,溫暖的大棚裡芳香四溢。
據了解,該食用菌種植基地共建成60座溫室和12座簡易大棚,配套物聯網、水電暖等設施,實現了一年四季出菇、穩定供應,並且帶動3個貧困村建立香菇種植基地,吸納8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就業,300餘人參與產業建設,實現產值1200萬元,有力帶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裁剪、拼接、縫合……在清水縣美特佳服裝總車間內,整齊擺放著20餘臺縫紉機,不少村民正在工位上忙碌著。在縫紉機的「嗒嗒」聲中,一件件嶄新的外套相繼成型。「這個服裝加工車間建起來以後,方便得多了,我第一時間就來報到了,去年有娃以後照顧娃、照顧老人都方便得多,工資主要是計件,也非常的好。」陳麗滿臉笑容地說道。
據負責人介紹,清水縣美特佳服裝有限責任公司是縣農發公司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扶貧車間」建設的有關決策部署,促進就業扶貧而打造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平臺。吸納就業2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0人,月均實現產值15萬元以上,人均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有效促進了貧困家庭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和穩定增收脫貧。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清水縣把產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新建扶貧車間6個,新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656個。落實到戶產業資金2844.37萬元,扶持14186戶貧困戶發展花椒、蘋果等特色產業,扶持4354戶貧困戶發展「五小產業」。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