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雷霆戰將》這種明知有雷的劇,我都看了三集,寫了觀感,那就乾脆也看看最近被罵得最兇的《新鹿鼎記》吧。其實整部劇有多爛多雷我並不在乎,我只是關心我看著從小長大的「小劉星」張一山怎麼樣了。網友說他把韋小寶演成了猴兒,是真的嗎?
一看之下,天吶天吶!還真是從表情到動作,都像一隻上竄下跳的猴子。原來那些表情包,並不是網友截圖技術高超,而是比比皆是,隨手都能截到一個。
男演員一定要吸取教訓,像張一山這種骨感瘦臉型,千萬不要接清朝的戲。這種臉型失去了髮型的保護,半禿不禿的,要多難看有多難看。記得王志文演過一個反應清代文學家吳敬梓(《儒林外史》的作者)生平的電視劇,那時候王志文剛演過《過把癮》不久,他文質彬彬又瀟灑的樣子,我非常欣賞。可他那清朝造型,刀削一樣的窄臉,支楞著一對大招風耳,簡直醜得讓我痛不欲生。張一山演韋小寶,與平常形象的反差雖然沒那麼大,卻也醜得可以了。但張一山醜點沒關係啊,他又不曾是青春偶象,而且韋小寶本來也不帥。
對於鹿鼎記服化道粗製濫造、情節改得亂七八糟的問題,我還沒好好看,就不評了,單說張一山的表演。張一山被網友批演技尷尬、浮誇、用力過猛後,導演主動承擔說不是張一山的問題,是自己的責任,張一山本人則回應「我也有演得不好的時候。」
在我看來,確實不是張一山演技的問題,而是主創們試圖打造鬧劇風格的《鹿鼎記》,但沒有被大多數觀眾所接受。但我個人對這種風格還挺喜歡的。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最特殊的一部作品,它是武俠的,卻又將武俠荒誕化,有點像賽萬提斯以《唐吉訶德》終結騎士文學。所以《鹿鼎記》本身就具有誇張,搞笑的因子,鬧劇化,卡通化未嘗不可。
我想大家不能接受,是因為之前已經有了好幾版《鹿鼎記》珠玉在前,大家先入為主了。因為以前的版本都不是我心中的《鹿鼎記》,所以,我不在乎再接受一個版本,張一山的韋小寶乍一看很雷,再看看,自成一格,還挺可愛的,我個人覺得,至少比黃曉明的韋小寶更讓我能接受。
最受網友推崇的陳小春版韋小寶,我也不滿意,一來覺得他年紀太大。二來,覺得他演出了韋小寶的痞,但沒有演出那股子機靈氣和少年氣。那一版的少年康熙倒是我心目中的最佳。
其實我心目中最佳的韋小寶人選,是演《李衛當官》時期的徐崢,從他演李衛的表現來看,韋小寶的聰明、機智、痞氣、無賴以及少年氣息,他都具備。而且,他能說江南味的臺詞,符合韋小寶揚州人的設定,比港味的陳小春,京味的張一山都靠譜些。唉,時過境遷,不可能的事情,說也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