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大俠的筆下江湖
金庸先生的妙筆,曾寫就一段段俠骨柔腸,一幕幕揚鞭策馬;它是紅塵中一抹纏綿悱惻的深情,它是夢回裡一記迷離悽愴的慰藉。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眾多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先生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最喜歡令狐衝,同時也喜歡喬峰,非常不喜歡韋小寶,「見到這種人要避而遠之」。
《鹿鼎記》作為金庸封筆前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被公認是其集大成之作,故事架構雄渾恢弘,文學視野超脫於以往英雄人物的刻版印象,弱化人物標籤,突出韋小寶「反英雄」「反俠客」的價值屬性,人性轉化撲朔迷離,讓人啼笑皆非,達觀戲謔。
「長江一線,吳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別姓,雨翻雲變。寒濤東卷,萬事付空煙。」沒有人永遠年輕,我們終將老去,但金庸江湖,從未走遠!
金大俠已駕鶴仙饗,他筆下的角色依舊鮮活,被記住,被討論,種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武俠夢!世間再無金大俠,江湖依舊有傳說!
二、 娛樂是個圈,更是個名利場
《鹿鼎記》上映後即使負評如潮,評分持續走低,但無可否認的是,在這個11月,它儼然已成爆款,頻上熱搜,引起全民討論,嬉笑怒罵皆是文章。
娛樂是個圈,關注評價就是已入圈的表現。面對資本加持的娛圈現狀,話題度和流量才是目的,熙熙攘攘,利來利往,有人已賺得盆滿缽滿!
三、 張一山的演員之路道阻且長
張一山因《家有兒女》而成名,陪伴了一輩人的童年;因《餘罪》而轉型,成功回到大眾的視野。
天生吃演員這碗飯的人屈指可數,演技需要時間的淬鍊、更需要合適的角色。合適的角色能夠最大限度的幫助演員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演員本身的優勢,再有角色的光環加成,自然容易被看到被認可。
好角色常有,但適合一個演員的角色難覓!
追了20多集新版《鹿鼎記》,張一山版的韋小寶的確沒有帶來超乎預期的驚喜,但還是給了觀眾很多會心一笑,表達詼諧幽默,是一部充斥張一山風格的作品。
由於整部劇的基調本身定位偏向荒誕,所以劇中包括田雨、唐藝昕、張天陽等多位演員的表達也極盡誇張。只是張一山相較於其他合作夥伴知名度更高,所以他扛下了更多炮轟。
但作為七八歲就在娛樂圈摸爬滾打,高低起伏應該看淡不少,所以張一山自嘲回應「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好演員,我也有演的不好的時候」。
我一直覺得,那些曾經在你成長的瞬間,帶給過你歡樂或感動的人或物,應該做好這樣一個準備,要更加包容的看待未來可能發生的起伏。
人生百態,小寶式旁觀,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