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誇張型韋小寶,為何張一山被批,周星馳卻成經典?

2021-01-08 廣角影視囧

有人問:「同樣飾演韋小寶,為什麼周星馳不會讓人感到浮誇,而張一山會被大眾批評?」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會覺得,即使張一山屬於當下實力派青年演員,但與巔峰時期的周星馳比起來還有一定差距,所以兩人並不能相提並論。

不過,既然是同一角色,一人成為經典,一人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拿出來比比也不妨事。

01 編劇水平

一部劇爛了,自然不能首先怪到演員身上,你得先找劇本的毛病。

新版《鹿鼎記》的開篇,是張一山的一段自吹自擂的說書。

整個一段自吹自擂的說書戲份,全程沒有觀眾的鏡頭,沒有環境的鏡頭,連背景聲都聽得出是後期配的。

如果這不是個熟知的IP,這一段說書在該劇來說就毫無用處,因為它起不到引導觀眾去了解人物的作用。

它只告訴你麗春院頭牌生的兒子叫韋小寶,僅此而已。

如果你覺得這就夠了,那就真的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周星馳版「韋小寶」了。

周星馳版《鹿鼎記》一開始,是對整個《鹿鼎記》大背景的寫實,以鰲拜手掌大權,天地會人人得而誅之為開始,這是電影篇幅限制必須要交代的。

有了鰲拜霸權,故事就順利過渡到康熙要微服來到麗春院秘密會見各大旗主,共商討伐鰲拜的大計。

所以鏡頭一轉,立馬來到了麗春院,十分順暢。

鏡頭麗春院外景開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樓上吆喝的「姑娘」,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也知道了麗春院生意很興隆。

隨後鏡頭從一樓的演員開始,伴隨著韋小寶的說書的聲音,直拉而上,慢慢讓頭戴虎帽的周星馳出現。

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曹雪芹在《紅樓夢》寫王熙鳳用了這個手法,讓人物伶牙俐齒、圓滑世故的特色在角色尚且露出全貌時就已讓觀眾猜到一二。

在電影中,隨著周星馳說書的聲音,鏡頭拉向高坐在上的時候,麗春院全貌映入眼帘,各個樓層聽眾無數,都在圍著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能講觀眾拉入劇情,這麼熱鬧,韋小寶說書一定很精彩吧?

回過頭再看新版《鹿鼎記》的劇情編排上,開始張一山的獨角戲,是不是就毫無意義了呢?

而在張一山自吹自擂之後,鏡頭又轉入街頭,引出了茅十八,徹底與前面的一段撕裂開來不說,鏡頭一轉茅十八竟已端然坐在麗春院大吃大喝了!

且不說麗春院是什麼地方,就說這種故事上不講邏輯的編排就很離譜。

再看周星馳版《鹿鼎記》韋小寶說書的內容,則是傳奇人物陳近南,而且以見過「半面」這樣既認真又無釐頭的臺詞來增加視聽效果,我們就自然而然覺得這個故事的確吸引人。

反觀張一山版《鹿鼎記》,韋小寶的一段說書,內容上就講了一個韋春花生兒子叫韋小寶的流水帳事情,既不新鮮也不搞笑。

這就是大師和水貨區別。

像這樣水平的劇本,縱使十個張一山,又如何演的出周星馳的那股生動?

02 演員差距

毫無疑問,張一山實力和周星馳是有一定差距的,兩人的表演也有雲泥之別。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大多數情況下,他本人的表演表情無過多變化,而總是用最稀鬆平常的神態做出意想不到的動作,用一本正經的語氣說出邏輯混亂的臺詞,同時會配上一個幅度很大也特別誇張的表情。

這樣一來,喜劇效果十足,笑的就是觀眾。

張一山卻完全不同,他的表演到底怎麼浮誇了?

首先因為他的表情浮誇。幾乎無間歇的大幅度表情變換,絲毫起不到搞笑的效果,反而會人物就脫離了生活狀態,同時又無法與劇情的遞進配合,因為他表情變化很大,劇情起伏就跟它扯不上關係了。

再是聲音和肢體語言。周星馳電影版無論是石班瑜的配音還是周星馳的原聲,音調都是配合表情和動作的。而張一山的表演似乎是表情和聲音肢體語言三者時而配合時而各自為戰,比如一開始叫「娘」的那幾聲,完全沒必要壓著聲線,去表現韋小寶此刻的無助。

也並不是張一山一個人表演的不好,而是整個劇本就是亂的,幾乎沒有一個演員的表演算得上是有水準的,不是演技不好,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不到角色的突出的性格。

當然,演員的差距也並非僅僅停留在表演層面上。

當年的周星馳,已然是香港影壇炙手可熱的大腕,《鹿鼎記》當年也被稱為香港電影的周星馳年,1992年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中,排名前五名的電影均為周星馳主演的作品。

這一切是周星馳獨特的表演天賦帶來的,也帶給了他能夠在片場和導演平起平坐,甚至根據自我意願去修改劇本的權力。

張一山儘管童星出道,小有名氣,但他的星途並不寬敞。

首先他想做個好演員,所以流量當行的年代,他的好資源在很多流量明星及中老年實力派演員的擠壓下並不多,所以你看張一山即使在《餘罪》大火之後的很多作品,仍舊大多是小成本作品,更不要說之前了。

他沒有選擇權,更不用說在片場修改臺詞甚至劇本了,因此即使張一山對韋小寶有自己的理解,他也很難完全去根據自己的意願表達出來。

03 什麼是喜劇?

我相信大多數人大概也能明白,之所以要比較張一山和周星馳的韋小寶,而不說陳小春等人,也是因為這兩個版本的《鹿鼎記》均是主打喜劇特色,周星馳電影版是純喜劇,張一山新版也是一改此前版本竭力往純喜劇上靠的。

但什麼才是喜劇?

周星馳幾乎用自己所有當演員到導演的時間都在回答這個問題,卻從來沒有定義什麼是喜劇。

但可以肯定的是喜劇一定是有生活氣息的!

它是能讓你在歡笑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的!

因此脫離了生活的喜劇,那僅僅就是一個搞笑的段子罷了。

張一山版《鹿鼎記》,從劇本到表演都將生活拋之腦後,還自詡要打造更卡通版《鹿鼎記》,豈不是個笑話?

此時回到問題本身,不難發現,周星馳成經典,張一山被批評,其根源在於如今的新版《鹿鼎記》根本不能稱之為喜劇,又何來比較?

相關焦點

  • 歷代韋小寶大盤點,張一山被嘲像猴子,「他」的版本最經典
    《鹿鼎記》作為金庸被改編成影視劇最多的武俠作品,韋小寶這個形象在諸多改編作品中自然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這麼多的韋小寶中,究竟哪一個版本的韋小寶最出彩呢。我們先來看看都有哪些版本的韋小寶。
  • 4版《鹿鼎記》對比,周星馳、陳小春經典,張一山想超越結果翻車
    這部影片的韋小寶也被網友們認為是最接近原著的,周星馳曾經去問過金庸老先生的意見,得到的回覆是「不做第二人想」,這是給予了星爺多大的肯定啊,據說二人也因此成為了忘年交。這部影片當時出演的全部都是大牌明星,除了周星馳和老搭檔吳孟達之外,還有林青霞、李嘉欣、邱淑貞等,可謂是大牌雲集,顏值爆表啊,有這些美女做老婆,這誰不想做韋小寶啊,簡直幸福死了,雖然進行了大量的魔改,但這部影片仍然視為經典,確實看著很精彩的。
  • 張一山版韋小寶,什麼玩意兒?!
    大眾印象裡的韋小寶,聰明不乏機警,狡猾還甩不掉痞氣,大部分時間賤得人牙痒痒,偶爾又蠻可愛。但張一山版韋小寶,要麼是表情誇張,猴到驚悚。瞪眼演技重出江湖,有人看了他直呼鞏漢林二世。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版各有千秋,都有人愛。其中,配角塑造得最好的當屬陳小春版。這版劇情改編得好,選角也合適,玄桂cp至今還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意難平。新版播出後,還帶動了不少觀眾懷念起了陳小春版。
  • 張一山版《鹿鼎記》口碑慘澹卻讓周星馳張衛健版的又火了
    張一山,韋小寶,這兩個名字看著感覺挺配,都是機靈鬼,都是俏兒郎,但事實卻是有些打臉了,這個看似不錯的組合一開播便無情砍下2.7的豆瓣評分,最可怕的是這個分數居然還能跌,中間甚至還跌至2.5分,這在近五年的國產劇中實屬獨一檔。
  • 《鹿鼎記》餘溫未散,兩部電影版要來了,韋小寶比張一山辣眼多了
    《鹿鼎記》是改編自金庸先生小說的一部影視劇,該劇和大多數金庸武俠劇一樣,歷經多次翻拍,20年前的那些經典版《鹿鼎記》,至今仍然被奉為經典。周星馳、陳小春這些巨星都演繹過《鹿鼎記》韋小寶這一角色,各有各的風格,不分伯仲。由於《鹿鼎記》是金庸筆下篇幅最長的一部武俠小說,所以該片每次翻拍都會獲得足夠高的關注度,這次張一山新版《鹿鼎記》開播,觀眾們同樣對這部劇抱有很高的期待。
  • 張一山齜牙咧嘴把韋小寶演成猴,劇情魔改到童年濾鏡都救不回來?
    差在張一山的演技,張一山是怎麼演的呢?從第一集開始,張一山的表演就流露出肉眼可見的尷尬。韋小寶在案桌前說書,一上來就是擠眉弄眼的誇張表情。隨著槽糕的BGM配樂,他則更是手舞足蹈,肢體動作逐漸「變態」。張一山除了瞪眼,表情也很誇張。無論是單人還是多人場合,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他都表情豐富,一臉抓馬。偷看別人,表情做作。東張西望,油膩一笑。吃東西嗆到,猩猩上身。
  • 周星馳也受到牽連?電影版鹿鼎記被打低分,張一山後勁太大了
    各大論壇基本上都是在罵《鹿鼎記》的,或者是調侃這部劇的,因為張一山這個版本的《鹿鼎記》槽點實在是太多了,其中最為明顯的槽點就是飾演男主角韋小寶的張一山。但是等到上映之後,各種各樣的槽點都來了,不管是製作上的,還是演員表演上的,都有,熱搜都不知道上了多少個了,結果全是負面的。比較典型的就是鰲拜的住所被稱作為「鰲府」,這是一個典型的常識性問題,不過這都不算什麼。最大的槽點其實是男主角張一山,因為張一山所飾演的韋小寶,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甚至不少觀眾覺得張一山飾演的韋小寶像猴子。
  • 只有我覺得張一山版的韋小寶還挺可愛的嗎
    連《雷霆戰將》這種明知有雷的劇,我都看了三集,寫了觀感,那就乾脆也看看最近被罵得最兇的《新鹿鼎記》吧。其實整部劇有多爛多雷我並不在乎,我只是關心我看著從小長大的「小劉星」張一山怎麼樣了。網友說他把韋小寶演成了猴兒,是真的嗎?
  • 張一山版韋小寶超級搞笑,成行走的表情包,收視關注度高
    飾演過韋小寶的演員很多,比如陳小春、梁朝偉、黃曉明、張衛健等,但最搞笑的版本應該非張一山莫屬,張一山可能並不像歷史中的韋小寶,但他應該是最搞笑的韋小寶版本,陰差陽錯進了宮,陰差陽錯的認識了皇上,所有這一切非常的富有戲劇性,張一山瘦小,看起來就像個小太監,而且極其的鬼馬,找張一山飾演韋小寶
  • 金庸的《鹿鼎記》,真的被張一山演繹成了「毀經典」嗎?
    最近一段時間新版《鹿鼎記》上了熱搜,張一山又火了。新版《鹿鼎記》是由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出品,馬進執導,申捷編劇,張一山、唐藝昕領閒主演,楊祺如、關芯、王祉萱、鍾麗麗、郭泱、朱珠等主演的古裝武俠劇。該劇於2020年11月15日在CCTV-8經典劇場播出,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同步播出。
  • 下一個韋小寶,不好找
    由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15日開播後吸引大量關注,被批得「體無完膚」。觀眾在劇中的人物演技、情節推進、臺詞做派以及服化道布景上都找到不少「槽點」。目前該劇豆瓣評分已經跌至2.6分,低於5.6分的黃曉明版《鹿鼎記》(2008年),創下金庸作品改編影視劇的新低。
  • 新版《鹿鼎記》被罵的背後,1000萬人卻在懷念陳小春、周星馳……
    來瞅瞅這瞪眼演技,好笑的同時感覺還有點嚇人▼▼還有用力過猛的「猴式吃驚」▼▼還有各種擠眉弄眼的誇張表情,把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韋小寶演繹成裝傻賣萌的小太監▼▼回看原著,金庸先生一生寫了十四本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鹿鼎記》作為其中最後一本,從任何意義上來說都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 新版《鹿鼎記》2.6分,張一山表情浮誇,陳小春黃曉明成贏家
    所以《鹿鼎記》也被翻拍了很多個版本,不少演員都創造了許多經典的韋小寶形象。 事實也確實是如此,在開播後網上大多數的吐槽都出自張一山的表現,從第一集開始,誇張的表現就沒離開過韋小寶的身
  • 張一山的「韋小寶」仍是此間少年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眾多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先生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最喜歡令狐衝,同時也喜歡喬峰,非常不喜歡韋小寶,「見到這種人要避而遠之」。《鹿鼎記》作為金庸封筆前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被公認是其集大成之作,故事架構雄渾恢弘,文學視野超脫於以往英雄人物的刻版印象,弱化人物標籤,突出韋小寶「反英雄」「反俠客」的價值屬性,人性轉化撲朔迷離,讓人啼笑皆非,達觀戲謔。「長江一線,吳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別姓,雨翻雲變。寒濤東卷,萬事付空煙。」
  • 看這段臺詞,怕是連周星馳都寫不出
    如果是開播之初會得到一致的答案演技不行劇情還跳躍,但如今隨著結局的到來大有口碑逆襲翻盤的可能,有多少口是心非的觀眾已經是喜歡上了這部卡通漫畫風格的《鹿鼎記》,尤其是張一山那上躥下跳的誇張動作在很多觀眾看來這就是無釐頭喜劇的風格,甚至是得到了粉絲的追捧能夠堪比周星馳版的《鹿鼎記》。
  • 張一山回應《鹿鼎記》中猴版韋小寶,稱正常,我是屬猴的,骨子裡帶著的
    張一山回應《鹿鼎記》中猴版韋小寶,稱正常,我是屬猴的,骨子裡帶著的。 在今年《鹿鼎記》中張一山飾演的韋小寶在第一集開篇就有一種「猴感」,
  • 就演技爭議,張一山回應:骨子裡帶有猴感,韋小寶的呈現不曾後悔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已經迎來了大結局,網上的熱度也非常高。一部經典作品的翻拍終究是逃不過相互比較的,前後的區別也紛紛被大家所討論。張一山的演技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從一開播就不曾間斷,面對網絡上各界的聲音,此前張一山本人也並未有正面的回應。
  • 張一山版「猴《鹿鼎記》」,被全網群嘲,是不是真的那麼一文不值
    首先我來分析張一山版的劇情。劇情連貫性不強、疑點過多,導致整部劇垮掉;跳躍很多,總感覺太跳戲,但這不是演員的問題,應該是導演和編劇還有剪輯的問題!前面兩集的進度真的是像坐了火箭一樣,跳得我好亂!兩集過後劇情還可以看,也還有一點《鹿鼎記》的味道。接著我來分析一下張一山在這部劇的演技,很多人說演得像猴,確實像。但是我認為猴版韋小寶也是有看點的。
  • 「讓你演的是韋小寶,不是猴」
    張一山把「韋小寶」演成了宋小寶  國內觀眾對《鹿鼎記》已經很熟悉,螢屏銀幕上都不缺「韋小寶」,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黃曉明等給我們帶來了多個版本的《鹿鼎記》,在此之前,《鹿鼎記》評分最低的是于敏執導,黃曉明主演的《鹿鼎記》,豆瓣評分為5.6.
  • 張一山版韋小寶顯老,眼袋重皺紋多,表情浮誇做作傻氣直冒
    另外,張一山的演技也有些浮誇了,韋小寶的油滑、貧嘴、「見風使舵」,在張一山的表演裡,反倒成油膩膩的「假裝」。 張衛健版的韋小寶就顯得更機靈些,張衛健的劇多少都帶有一些喜劇搞笑的成分,並且張衛健飾演韋小寶時,導演是王晶,而王晶也是擅長無釐頭的,兩人的合作讓張衛健的韋小寶更具喜感和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