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的100年裡, 男性平均身高增長 0.8釐米,女性平均身高增長9.5釐米。從這個趨勢看來,我們的後代確實應該比我們高。然而,近日 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了一份針對8842份調查問卷的《 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卻令人大吃一驚:
當前我國兒童實際身高:
47.2%的兒童身高處於平均水平
30.8%的兒童身高處於中下或生長遲緩水平
54.2%的兒童當前身高水平還沒有達到遺傳身高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身高:
9 .2%的父母希望男孩長到 75釐米以上
82.7%的父母希望女孩子能長到 65釐米以上
平均期望身高超過遺傳身高6釐米,按照目前的身高預測,79.7%的兒童未來身高將達不到期望身高。
孩子的遺傳身高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目前計算遺傳身高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計算公式 :
男孩=(父身高+母身高+ 3)/2±8cm
女孩=(父身高+母身高- 3)/2±8cm
計算公式為2:
男孩=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女孩=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以為孩子會比父母高,結果竟不如人意,這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家長最易陷入N大身高誤區:
誤區1 :吃得好就長得高
有些父母認為,以前的人吃不好,吃不飽,所以個頭矮小,現在的孩子吃喝應有盡有,營養跟上了,個子自然能竄高。然而,為了讓孩子長高,不少父母煞費苦心,每天大魚大肉,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三高食品伺候著。這樣的飲食結構造成的直接後果,卻是小孩營養不均衡,導致孩子發育提前,肥胖!孩子長得胖,運動能力差,會間接影響他的身高發育。
所以,吃得好不等於吃得營養,也不等於吃得科學。爸爸媽媽千萬要意識到這個錯誤。
誤區2:爸媽高孩子必然高
身邊不少家庭裡,爸媽個子高,孩子身高也不差。但並不能就此得出結論「爸媽高孩子必然高」。因為我們的身高,80%主要是由遺傳決定的,而遺傳給的也只是一個身高的範圍,上下有10釐米的偏差。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遺傳的上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較為理想;如果往遺傳身高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
我們的身高還有20%受後天環境的影響,後天環境包括飲食營養,運動,睡眠和情緒四個方面。根據對運動員的身高監控數據來看,後天環境對小孩的身高影響,可以達到5~10CM。
因此,爸媽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增長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停長、緩長,一定要高度重視。
誤區3:現在不長是晚長
有些爸媽認為,孩子現在不長是晚長,以後會長。還有爸媽認為,小時候長得矮點沒關係,長大一些個子衝得快。其實家長的這種等待心理是錯誤的,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不可逆轉的,想要讓孩子長得好,就必須有一個長期科學的管理計劃。別是對於一些發育遲緩的孩子來說,如果發現孩子個子不高,如果不及時到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萬一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停長,等到骨骺線閉合,孩子就再也長不高。
所以,家長要對孩子的發育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誤區4:現在長得高以後必然高
如果孩子長得過高過快,爸媽也不要掉以輕心。有些孩子個子猛竄有可能是發育提前,或早熟造成的假象。
誤區5:爸媽個子矮,孩子長不高
有些父母身高不理想,就認為遺傳身高註定了自己的孩子將來也是矮個子,即使孩子有長高的機會也不主動幫助孩子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