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4歲男孩高2.21米上熱搜了,事情是怎麼回事?
10月18日,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來到樂山,對四川樂山一名初中生(小宇)身高2.21米挑戰「最高的青少年(男性)」金氏世界紀錄稱號進行認證。
在當天8時、14時、20時三個時間點,分別三次測量了小宇的身高(站高)、躺高以及手長、手跨、腳長、腳寬、臂展及半臂跨等數據。根據現場測量數據顯示,小宇在上述三個時點的站高分別為221.0釐米、221.1釐米和221.0釐米。
對於小宇遠超常人的身高,家人也曾多次帶他去成都檢查過。最初醫生也懷疑過是巨人症,但是小宇的生長激素、腦垂體等各項檢查結果又都是正常的。
相對於14歲就已經是「大高個」的小宇,有些孩子的身高生長卻並不是很理想。那麼,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身高呢?
這些因素會影響身高
根據研究,個體之間的高度差異60%—80%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20%—40%可以歸因於外界的影響。
據小宇的外婆吳梅介紹,她的身高175釐米,但小宇的外公和小宇的媽媽身高超過一米九,小宇的爸爸身高超過一米八,爺爺奶奶身高也都超過一米七。小宇的身高可能與遺傳有關。
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外界因素對身高的影響也有很多,包括睡眠、營養、運動、宮內發育等。
以睡眠來說,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長的重要激素,生長激素主要是在睡覺時分泌。因此,正在發育的少兒,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非常有助於身體的增長。
同時,科學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要均衡搭配孩子的飲食,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能夠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另外,決定下肢骨長高的骨骺,位於膝關節和踝關節,凡是對這些關節和脊柱有適宜刺激的運動,都有利於身高的生長。研究顯示,同樣情況下,運動的孩子比不運動的孩子高4cm。
從運動醫學角度來看,彈跳、跳躍類運動是對兒童長高最有利的運動。例如跳繩、踢毽、跳皮筋、體操和各種球類活動等。
經常參加這類體育鍛鍊,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變粗、骨質密度增厚、抗壓抗折能力加強,促進增高。慢跑,遊泳,拉伸等運動同樣也能助力孩子長高。
此外,還要預防性早熟。性早熟會導致孩子身高偏矮。
性早熟患兒在早期,由於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此時生長速度比同齡同性別兒童明顯加快,身高明顯增加,而且骨齡比實際年齡提前,但是由於性激素的刺激,使骨骺提前閉合,患兒本應具有的正常生長時間,大大縮短,導致成年後身材矮小。
抓住孩子長高的黃金期
人體長高有自己的規律,研究證實,絕大多數中國漢族兒童,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長最快的年齡在11—13歲之間,男童為13—15歲之間。
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引人注目的報告指出,人體的生長速度在一年中並不相同,長得最快的是在5月份,平均達到7.3毫米;其次是6—10月份,平均有6.3毫米。
從醫學上來說,想要孩子長得高,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前,三個年齡段很重要!
第一次,4周歲時。4周歲是排除孩子有無影響長高的先天性疾病,以便儘早治療。判定兒童矮小有一條黃金分界線,那就是4歲。
4歲左右,人體內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已基本形成,飲食、睡眠習慣逐漸形成,這些條件對今後的生長發育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二次男孩八九歲時,女孩七八歲時,也就是趕在性發育前,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生理年齡與生活年齡是否相符,有無性早熟跡象。
第三次,十二三歲時,主要目的是為了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也可以進行最終身高的預測。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家長千萬不要等到孩子發育後期如15—18歲時再治療,此時骨骺接近閉合,生長潛力很小。
孩子身高增長過快過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遺傳:如果父母兩人都很高或偏矮,孩子也可能比同齡人高/矮。
2、營養:嬰幼兒期生長遲緩大多數跟營養有關,餵養不當會造成孩子生長遲緩,而營養過剩則會導致肥胖,甚至性早熟。
3、激素:部分生長過慢可能是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的,比如說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暫時性的生長過快也可能是性早熟。
不管是什麼原因,都需要醫生來進行診斷,家長千萬別瞎做判斷,也別盲目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
溫馨提示
3 歲以下的寶寶身高增長大概是 7 cm / 年
3 歲到青春期身高增長 4—5 cm / 年
青春期大概 5.5—6 cm / 年
如果一年沒有達到以上這些數值
可能就是生長遲緩
建議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來源:掌上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