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白蘭 張媛媛)早上,忙碌的工作結束。肚子將軍咕嚕,午餐不可辜負。鸚鵡花園社區中餐進行時。
突然,郭鳳書記連呼兩聲「完了,完了」。
辦公室聲音不約而同碰撞一起:「啥事完了?」大家紛紛靠近。
「疫情期間,莫聚集!」
只見她麻利地放下飯盒急衝衝走到門口,找到一個盒子,連忙報喜:「幸虧還在!」
原來,這是早上她給居民發免費藥時,一位居民託她辦一件事,順手在盒子上記下的電話號碼。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時刻牽掛居民,服務至上,這就是郭鳳書記的工作常態。同事們懸著的心這才放下。
四月,清風微醺,心頭常暖。疫情防控已呈現向好態勢,鸚鵡花園社區不斷收到居民錦旗。這不,居民肖先生送來的錦旗上書寫著「堅韌抗疫社區人,相託送暖居民心」。問到郭書記錦旗背後的故事,她輕描淡寫地說:「解決居民的事,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沒什麼特別。」社區居民多,問她幫這這位居民做了什麼,她一時半會還真不知從哪件小事說起。打通肖先生電話,她的老婆滿含深情地跟我們講了三件事。
她們現在一家六口人,過年接來了95歲的老母親,兒子一家三口回家團聚恰遇封小區,這一大家的生活安排可成了問題。大年初一,她老伴肖先生扭了腰,疼得冷汗直冒,家裡有車也去不了醫院,60多歲的人了,要扛過去?難!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撥通郭書記電話,社區第一時間派車將肖先生送到醫院。
正是過年儲備吃完,開始愁一日三餐了,肖師傅家也只有干著急。可社區策劃在前,以多種方式有序解決居民的「菜籃子」問題。先是聯繫附近商家在小區空地羅馬廣場上出售一些蔬菜和水果。偌大的廣場有人維持秩序,有人消毒,有人負責分菜、稱重和髮菜。小區大,人員多,為了減少人員聚集和解決供應品種單一的問題,社區後來聯繫好幾個大型商家組織了各種團購,同時還多次發放愛心蔬菜、儲備肉和愛心魚等。在最艱難的封控時期,小區能讓3020戶居民做到足不出戶,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們默默付出了多少?
封小區持續一段時間後,居民理髮也成了難題。一天肖先生的母親正愁在哪裡理髮時,聽街坊說社區已安排志願者到羅馬廣場給居民義務理髮。老母親可高興了,吵著讓肖先生將她推在輪椅上去理髮。志願者看到這麼大年齡的老人來了,熱情招呼,優先安排,老人理髮後心裡樂開了花,人也精神許多。其實,老媽媽身體並不好,一直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根本不能斷藥。這麼大的疫情,家人對老人的身體狀況是有些提心弔膽的。可肖先生只要一到社區登記藥品,第二天就會接到電話領藥。有困難時社區兜底,全家人對社區無盡感激。
肖先生還說到,二月上旬,一床難求,可郭書記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居民宅家時間長,生活有困難,情緒有起伏,有點牢騷是常見的事。可郭書記領導社區工作人員、下沉幹部、志願者一直不辭辛勞,甚至忍辱負重地把一切安排好,他們經受了這場抗疫大考。
送錦旗的另一居民,家中有新冠病人去世。他說,「郭書記最讓我感動的是,我跟她非親非故,以前從未打過交道。可在家中出現變故後,我任何時候跟她電話,她都第一時間接電話,沒接到的電話也一定會打過來。安排家人後事時我沒想到的,她總能想到前面,想得周全。我有困難的地方,她都盡力相助。對待我們,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真是做到了體貼入微。」
……
溫暖、幹練、堅韌、樂觀,這就是大家對郭鳳書記的印象。「有這樣的社區書記坐鎮,我們安心,放心。他們為居民所做的一切,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我們的書記愛我們,我們的書記我們愛。」還有什麼比這更暖心的話語呢?
用心謀事,用心做事,真誠服務老百姓,讓自己天空常藍,群眾心頭常暖,這就是黨員書記郭鳳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