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外國的快餐品牌,我們首先想到的一般是肯德基和麥當勞。肯德基和麥當勞當年進入中國市場時,以席捲之勢,迅速風靡。很多80後或90後的童年裡,肯德基和麥當勞是脫不開的回憶。曾經有人看到肯德基和麥當勞這麼受歡迎,就想要是有一天中國的饅頭或包子也能成為這樣一個品牌就好了。後來他真的做到了,他靠賣饅頭賺了20億元,創造了一個堪比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品牌。他就是巴比饅頭的創始人劉會平。
劉會平出生於安徽懷寧江鎮,江鎮是中國的包子之鄉。19歲時,他到廣西南寧開了一家店鋪,賣的就是家鄉的包子。之後又去到上海,開始了創業之路。在上海的前三年,劉會平跟著一個親戚學開店,但並不順利,有賺有賠,不過攢下了一些錢,積累了一些經驗。
2001年,他在上海南京路開了一家叫做劉師父大包的包子店。這一次開店看上去像是一次冒險,南京路是上海的繁華地段,租金昂貴,劉會平不足10平米的店面每月租金就要5000元。有人跟他說,在租金這麼貴的地方賣包子,肯定得喝西北風。但劉會平卻覺得,那是一個人員聚集之地,來來往往、匆匆忙忙的的人群就是最好的顧客。然而,三個月後,憑著口耳相傳,劉師父大包包子店排起了長龍。這次成功的經歷給了劉會平啟發,他終於懂得,要想贏得顧客,不僅包子要口味符合,還得講究服務態度和衛生標準。
2003年,劉會平攢下了100萬元,拿出一半當作創業資本,創辦了一個包子工廠,也就是後來的巴比饅頭公司。最初,劉會平的包子工廠採用的還是直營的方式,他在上海南京路開了一家包子店。「巴比」是一個頗具洋味的名字,劉會平是有意為之。因為他看到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的成功,決心要向它們學習,讓巴比饅頭走向世界。事實證明,劉會平的這一次決策是正確的,這個洋氣的名字和中國傳統饅頭相結合,產生了奇妙的反應,很多人因此記住了這個特殊的品牌。
巴比饅頭創辦之初,劉會平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直營方式。自家工廠生產包子,自己店鋪進行銷售。當有了一定基礎後,劉會平開始考慮巴比饅頭的加盟問題。那時候,行業加盟是一個熱議話題,劉會平對此很謹慎。確認能夠把控後,劉會平才放手加盟。此後,巴比饅頭以上海為據點,慢慢走向全國。
此後,劉會平開始考慮巴比饅頭的技術問題。傳統面點大多需要依賴手工,投入大,效率慢。要想把巴比饅頭的品牌名聲打響,就必須擴大店面數量,實現標準化生產,這就需要技術。2004年,巴比饅頭的第一家中央工廠統一加工餡料建立,又在相繼幾年後研發冷凍產品配送技術和冷凍麵團技術,成功解決了巴比饅頭的生產和配送問題。如今,巴比饅頭加盟店在全國遍地開花,盈利達20億元。
巴比饅頭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成功,但劉會平並不滿足。他並沒有給巴比饅頭起名時定下的目標,他說,巴比饅頭要像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品牌。如今,劉會平已經讓巴比饅頭朝國際化的方向邁進。
中國並不缺少好產品,卻缺少好品牌。在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大的中國產品開始走向世界,走進外國消費者的生活裡。即使是饅頭這樣傳統的傳統食品,劉會平卻創造了一個敢與肯德基與麥當勞較量的品牌。在未來,必將還有更多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成為中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