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麥當勞宣布從6月8日進入「超級早餐月」,開賣最低5元的漢堡後,肯德基緊接著也推出「WOOW早餐季」,不光把優惠時長延至5周,早餐新會員還能0元享漢堡或粥。
兩大洋快餐巨頭為早餐「拼」得火熱,消費者們則樂呵呵地給這個月的早餐做起了「排期」:星期X薅哪家的羊毛更賺呢?
圖片來源:麥當勞、肯德基微信公眾號
肯德基、麥當勞的「超值」早餐之爭由來已久。2010年2月,麥當勞率先在中國推出低至6元的「天天超值」早餐組合。同年底,肯德基也推出6元「超值絕配早餐」。兩大品牌的低價早餐比拼由此開啟。此後幾乎每一年,兩家的「6元早餐」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宣布回歸。
從2002年肯德基入局早餐業務開始,星巴克、必勝客等越來越多洋品牌都盯上了中國人的「早餐」生意。包子鋪、餛飩店、煎餅攤……中國人的早餐從不缺選項,更有便利店早餐可供選擇。洋品牌爭搶早餐生意,「野心」究竟是什麼?
為了賣早餐給中國人,洋品牌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營業時間提前。
於2002年最早進軍早餐市場的肯德基,特地將營業時間從9點提早到7點。至2014年,全國大部分肯德基的早餐供應時間都改為6:00-9:30。而在麥當勞24小時營業的門店,早餐供應時間為5:00-10:30。
要做中國人的早餐生意,取悅「中國胃」也是必修功課。肯德基早餐從一開始就走中西合璧的路線,推出「海鮮蛋花粥」和「香菇雞肉粥」2款粥品。從粥開始,到安心油條、燒餅、豆漿、蛋卷、飯糰,再到今年4月推出的豆花,肯德基在中式早餐推新上持續熱情高漲。
而長期堅持早餐「漢堡配咖啡」的麥當勞,最終也向中國胃「屈服」了,於2012年11月開賣豆漿,此後又上線脆香油條和多款粥品。
不過,相較於「吃什麼」,這屆年輕人吃早餐更在乎「快不快」。《北京商報》的一項消費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早餐時間的要求極為苛刻,一半以上受訪者願意等待早餐做好的時間僅為2-5分鐘,一旦超過5分鐘將失去等待的耐心。中國營養學會2018年發布的《中國居民早餐飲食狀況調查報告》則顯示,35%的調查對象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時間緊」是最主要因素。在用餐時間方面,81%的調查對象早餐用餐時間在15分鐘之內,42%在10分鐘以內。
當「效率」逐漸成為吃早餐的頭號要求,煎餅果子、餛飩拌麵這類需要現點現做的傳統中式早餐顯然跟不上節奏。標準化程度高,能實現即買即取即走的連鎖快餐品牌優勢得以凸顯。
而隨著肯德基、星巴克們紛紛布局在線點到店取、提前預約、拼單滿減等數位化功能,「買早餐」這件事正在變得更快。
為了培養早餐消費者的忠誠度,肯德基APP於2019年1月上線「醒神卡」,每月花費16元開通就能享受6折購買兩件套早餐的優惠。針對團餐場景還推出了企業早餐預約專送服務。肯德基搶佔早餐場景的決心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肯德基APP
洋品牌加入早餐「搶人」戰,巴比饅頭們要輸了?中式早餐連鎖品牌如巴比饅頭、甘其食等,同樣也具備產品標準化、即買即取的高效性,且一直以來憑藉實惠的價格受到消費者歡迎。但在肯德基、麥當勞6元、5元甚至0元的早餐「價格戰」之下,巴比饅頭5塊錢get「豆漿+包子」組合的親民價位顯然失去了競爭優勢。
左:巴比饅頭菜單;右:甘其食菜單|圖源:大眾點評
而且,巴比饅頭的門店規模不及洋快餐,也就是說,買洋快餐可能更方便。一度有望成為「中國饅頭第一股」的巴比饅頭,截至2019年6月底在全國擁有2799家門店,以半年增加143家門店來計算,巴比饅頭門店數年增長率為10.8%。而截至2019年底,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數約為3300家,肯德基則有6534家,年增長率高達18.2%。 洋品牌們還在通過各種方式鋪開自己的「勢力範圍」。最近,肯德基、麥當勞們推上小推車、提著保溫箱就去寫字樓下、地鐵口擺攤賣起了早餐。面對不斷「搶人」的肯德基們,巴比饅頭們可能真該緊張了。
肯德基、麥當勞擺出移動早餐攤位|圖片來源:網絡
7成消費者只接受10元以內的早餐,星巴克50元一頓的早餐想賣給誰?英敏特(Mintel)發布的《早餐-中國,2016》顯示,70%的消費者購買早餐的花費一般在3-9元。但星巴克、Tim Hortons卻把早餐賣到了20-50元的價格段。它們和肯德基、麥當勞瞄準的可能是不同的人群。
Tim Hortons早晨套餐最低19元起;星巴克最便宜的早餐搭配折後也要36.2元|圖源:Tims、星巴克小程序
對於消費者而言,10元以內的早餐是工作日的剛需,但大家也希望在周末享用一頓更豐盛的早餐。英敏特報告顯示,49%的消費者——以家有小孩的30-39歲的消費者(55%)以及高收入群體(52%)為主——贊同「相比於工作日,我希望在周末時吃好一點的早餐(如營養均衡、品種豐富)」。與之呼應的,是早午餐(brunch)在一線城市的日益流行。brunch這種將早餐和午餐並作一頓的吃法起源於英國,從美劇《欲望都市》開始風靡全球。brunch注重營養均衡及色彩搭配,不光講究好吃,還講究好看。班尼迪克蛋、鬆餅、咖啡等都是經典菜式。在小紅書平臺,不乏北上廣深各種網紅brunch餐廳的探店筆記。brunch早已脫離一頓飯本身,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
消費者們也顯然願意為一頓頗有格調的早餐花更多錢。因敏特報告顯示,在咖啡廳等相對高端的場所,35%的消費者願意花費30元及以上購買早餐。
圖片來源:小紅書
而對於餐飲品牌們來說,早餐業務或將成為拉動銷售的有效手段。從2015年10月開始,麥當勞在全美推行全天候早餐計劃(all-day breakfast),顧客在任何時段都能在麥當勞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早餐系列。此舉讓麥當勞美國同店銷售在2015 財年第四季度增長了5.7%。
對於星巴克、Tim Hortons等以咖啡為主打業務的品牌來說,推出早餐業務的「醉翁之意」,其實在於用早餐服務帶動全店銷售。2012年,星巴克在中國推出西式甜點+咖啡或茶的早餐搭配。在星巴克的點餐小程序中,消費者選擇咖啡+烘焙食品的組合,即可享受食品7折的優惠。通過推出早餐套餐,星巴克希望消費者們一次買更多。
從奶奶蒸的包子、媽媽熬的粥,到如今麥當勞、星巴克的漢堡和咖啡……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習慣在外解決早餐。數據顯示,2016年66%的中國都市消費者在家食用早餐的頻率為每周2-3次,而這個比例在2013年為77%。中國外食早餐市場銷售額有望在2021年突破8400億元人民幣。當肯德基、麥當勞對你工作日「爭分奪秒」的第一頓虎視眈眈時,星巴克們則有意攻下你的愜意清晨。中國早餐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作者:章曉莎
編輯:董芷菲,鍾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