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混戰」,陳菊人事案令臺灣政壇再起「波瀾」

2021-01-16 海峽軍情號

撰文丨梁延 沈若影

陳菊被提名擔任「監察院長」一事,讓「藍綠」雙方不斷發生衝突。14日,陳菊赴臺「立法機構」備詢,抵達臺「立法機構」內,「藍綠」雙方再次發生肢體衝突。其他「在野黨」與民眾也在現場極力反對,認為陳菊不具備任選資格。

17日,陳菊在臺「立法機構」的人事同意權投票中,通過了投票,確定了其將在臺「監察機構」任職。在如此多激烈的反對聲中陳菊還是如期出任「監察院長」,臺灣地區各界對此爭議不斷。藍綠「混戰」,陳菊人事案令臺灣政壇再起「波瀾」。

「綠油油」的提名

臺灣地區「監察機構」新的出任提名名單是蔡英文在今年6月提出的,其中有2人主動退出,剩下的27位提名人在17日的投票中紛紛通過,其中包括有案在身,爭議不斷的陳菊。

國民黨質疑被提名的27人中,多達有24名是有綠營背景的人。其中被提名「監察院長」的陳菊,其實有案在身,彈劾案就有3件。

一片「綠油油」的提名讓國民黨擔心一旦這些提名人通過投票,「監察院」可能會成為民進黨當局的一個附庸機構。國民黨在審查期間強勢抗議,以各種方式阻止投票。

混亂中投票

17日,臺「立法機構」開展臺「監察院」的人事同意權案。在臺「立法機構」的場外,由民團號召近千人,與警力對峙。臺「立法機構側」門被衝撞,宣傳戰車不斷傳來反對陳菊任職的口號,集結聲援的人不斷發表自己的抗議之聲。

在表決民進黨團提案停止審查時,國民黨團鎖定民進黨民意代表陳瑩並未到達現場,卻對投票進行了表決,國民黨團認為有作票嫌疑。17日,在「臺立法機構」,國民黨團強烈要求停止投票。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在混亂中堅持展開投票,這種行為讓藍營十分憤怒,藍綠雙方開始了激烈的衝突,現場十分混亂。 民進黨團憑藉人數優勢,促使提名名單上的 27人全數過關。

陳菊此次通過投票出任臺「監察院長」,可謂是引爆了臺灣地區的政壇風暴。民進黨當局在已經擁有人數優勢的情況下,在表決程序上還有作票嫌疑,如此顧全「大菊」,不知道將那些反對聲音放在何處。

民進黨當局此次提名的臺「監察機構」人事,政黨色彩非常濃。其中飽受爭議的陳菊雖然已經退黨,依舊是民進黨當局重要的黨派人士。陳菊能否在「監察院」的工作中保持中立,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

免責聲明丨本文由《海峽軍情》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丨中國臺灣網、福建日報等

相關焦點

  • 為陳菊任命藍綠陣營打成一團,「臺式民主」還是猴戲?
    【兩岸快評第872期】藍綠民意代表在立法機構打作一團。(圖片來源:網絡)臺灣立法機構16日爆發衝突,民進黨突襲清場,導致多位藍綠民意代表掛彩,國民黨籍賴士葆被椅子砸到頭部流血。民進黨霸佔主題臺後光速宣布提案。
  • 臺灣藍綠「立委」上午爆發混戰,臺媒稱「史上最血腥」
    藍綠上午在「立法院」爆發大混戰,臺媒稱「史上最血腥」島內上午又上演「全武行」。臺媒剛剛消息稱,今天(27日)上午,國民黨跟民進黨在臺「立法院議場」曝發「史上最血腥」衝突。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要上臺進行「施政報告」,國民黨「立委」不滿民進黨團護航,拿出豬內臟往臺上丟。臺媒稱,這是繼水球、麵粉、雞蛋之後,國民黨首次發動豬內臟攻擊。
  • 臺立法機構藍綠混戰登上外媒,網友驚呼:金母湯
    臺立法機構17日進行「監察院」人事案投票,但因藍營反對包括陳菊在內的被提名人名單,藍綠雙方在議場內一度爆發衝突。有網友發現,17日「立院」混戰的場面,被外媒《法新社》報導,網友除了直呼「金母湯」,還狂酸「綠委」丟臉丟到歐洲去。
  • 藍綠陣營在臺「立法院」爆發大混戰 臺媒稱「史上最血腥」
    臺灣「自由時報」報導截圖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等臺媒報導,在經歷國民黨團12次的杯葛(抵制)後,民進黨「立委」決定今天稱一定要排除障礙,讓蘇貞昌上臺報告,藍綠「立委」一早7點,就在推擠中進入議場。
  • 香港首宗神父狎童案再起波瀾 受害者要索賠千萬
    香港首宗神父狎童案再起波瀾
  • 喀拉蚩爆炸陳案在法再起波瀾
    新華網巴黎11月19日電(記者彭夢瑤)8年前導致11名法國公民死亡的巴基斯坦喀拉蚩爆炸案近日在法國再起波瀾。法國總統府19日晚發表聲明,否認總統薩科齊與可能引發喀拉蚩爆炸案的回扣案有關。總統府秘書長克勞德·蓋昂在聲明中說,8年來,當局一直在配合相關調查,那些所謂醜聞與薩科齊毫無關係,針對薩科齊的誹謗毫無事實根據。
  • 臺灣選舉之「六都」爭霸戰:藍綠死磕臺北臺中
    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將於11月29日正式舉行,在6個「直轄市」(「六都」)及其他16縣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裡長等。總應選名額共計11130名,創下臺灣地方自治史上選舉規模人數最高紀錄。
  • 聞政明:盤點臺灣藍綠兩大陣營的「官二代」們
    近日,臺灣藍綠兩大陣營的「官二代」們可以說是動作頻頻。據臺灣媒體報導,蔣介石曾孫、前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之子蔣萬安29日登記參選臺北市第三選區(中山、松山區)「立委」。身為蔣孝嚴之子,有人認為他是「官二代」,媒體甚至用「王子復仇記」來形容他的參選,蔣萬安卻表示,不擔心被貼上標籤。
  • 高雄補選拼爸,蔡英文遭遇人事危局,美國「爸爸」話夠狠丨臺灣一周
    陳其邁父親陳哲男(左),陳其邁(右)陳其邁父親陳哲男曾任陳水扁辦公室副秘書長等重要職務,過去被揭露涉及「高雄捷運泰勞弊案」、「司法黃牛案」等,且因「司法黃牛案」,遭臺「最高法院」依《貪汙治罪條例》判處有期徒期
  • 「黑歷史」被挖出來了,蔡英文、陳菊還有什麼好說的?
    在此次罵戰中,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和她的「好姐妹」陳菊的「黑歷史」也被舊事重提。現在一力主張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的蔡英文在2009年曾經拿著麥克風大聲呼籲「反毒牛」;陳菊在一次「美臺」留學教育交流時,也不分場合向當時的AIT處長司徒文大談反「萊牛」。
  • 藍綠借熱門電影互相攻擊
    本報赴臺北特派記者  吳  薇電影《海角七號》可以說是今年臺灣影壇的一個奇蹟,不僅島內民眾爭相觀看,政壇也掀起「海角熱」,藍綠兩大陣營都從片中嗅出政治味,互相攻擊。《海角七號》通過一封封埋藏60多年的情書,配上一些紀錄片似的畫面,敘述了日據時期臺灣青年和日本姑娘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描述了小人物因為音樂而結緣的笑與淚。
  • 陳菊會否再次成為民進黨票房毒藥,國民黨如何布局高雄丨臺灣一周
    蔡英文的空話,廢了黃健庭繼傳出黃健庭任「監察院」副院長爭議之後,臺灣6月22日下午舉行的監察機構第6屆「監察委員」提名記者會上,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陳建仁宣布,提名陳菊出任監察機構負責人等,共27位「監察委員」人選。會上,蔡英文新任的秘書長蘇嘉全對於之前國民黨人黃健庭、陳伸賢的主動退出表示惋惜,並將所空缺下來的兩個位子保留以示對於二人的尊重。
  • 臺灣東森弊案扯出「官場現形記」筆記本曝內幕
    中國臺灣網6月29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檢調單位偵辦東森集團弊案,提訊在押的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時,意外發現王令麟的一本私人筆記本,記載了大量島內政壇人物與商家勾結交易內幕,堪稱是現代版「官場現形記」。
  • 2020臺灣這一年|臺灣政局呈現「綠大藍小白萎縮」態勢
    2020年,臺灣政治格局整體呈現「綠大藍小白萎縮」的態勢。一、民進黨「一黨獨大」態勢進一步鞏固2020年,民進黨不僅維繫了島內的執政權,掌控了臺灣立法機構的多數,而且通過人事任命將權力的觸角進一步伸向島內的監察、考試及輿論管理機構。同時,通過進一步追殺韓國瑜,使地方執政版圖也進一步做大。第一,民進黨再次奪得「二合一」選舉大勝。
  • 「蝴蝶效應」:「陳同佳案」攪動臺灣政壇
    10月18日獲釋前夕,陳曾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信提出願意到臺灣地區自首,引爆臺灣地區的政治風暴。臺當局在應對陳同佳赴臺事件上態度前後反覆,以「政治操作凌駕司法公正」引發新一輪反彈聲浪。「陳同佳案」的發展始末該案發生在2018年2月,陳同佳涉嫌在臺灣地區殺害香港籍女友潘曉穎並棄屍後潛逃回香港。
  • 臺報:臺灣藍綠陣營都貪 社會如何求其清平
    臺報:臺灣藍綠陣營都貪 社會如何求其清平 >  中新網4月7日電 臺灣《新生報》5日刊載社論指出,臺灣藍綠陣營均深陷高官貪腐的醜聞之中,可見,現在的政治人物不再懷抱理想,而是不擇手段的追求權位名利。
  • 高雄議員批陳菊用人之道 稱市府或成卸任高官收容所
    高雄議員批陳菊用人之道 稱市府或成卸任高官收容所 2008年05月07日 06:4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泰國大選再起波瀾?泰王做出震驚舉動,民眾痛哭,巴育釋然了!
    泰國大選再起波瀾?泰王做出震驚舉動民眾痛哭,巴育釋然了!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英拉是泰國的前總理,雖然因為「大米瀆職案」被彈劾下臺,但是不論是泰國民眾,還是無數的網友心中都希望英拉「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畢竟英拉是真的一心想替民眾辦實事。
  • 陳菊:高雄提供3地點
    ­  據臺灣媒體報導,蔡英文南部辦公室設在哪裡?高雄市長陳菊今天指出,提供了3個地點供參考。­  國民黨市議員陳粹鑾在總質詢時關心蔡英文南部辦公室的設立地點,盼蔡英文方面趕快定案,最好選在高市府鳳山行政中心內,以加持鳳山區的政經地位。
  • 中評智庫:韓國瑜現象對臺灣政壇意味著什麼?
    高雄本來資源豐富、產業結構完整並有海空港優勢,曾為臺灣第二大都會、世界第三大貨櫃港;50年前,憑藉臺灣第一個加工區成為經濟火車頭;20年前,承接「十大建設」,靠中油、中鋼與中船吸引「南漂」,平均所得全臺第2。但是近30年來,高雄的港口經濟逐漸沒落,重工業先行導致產業結構積重難改。經過民進黨長期執政,到今年陳菊北上時,高雄已淪為人財兩缺的「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