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孩子對於許多家長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需要聚精會神,生怕孩子出事。
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不會說話,孩子想表達什麼意思全要靠猜。而且家長除了帶孩子之外,還有一堆家務,有時候沒辦法一直陪著孩子玩。
針對這些情況,寶媽們總結了帶娃「三大神器」,分別是紙尿褲、說話機器人、安撫奶嘴。
家長若是沒有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立刻哭鬧起來,仿佛魔音貫耳,此時安撫奶嘴就是一個好東西。很多寶媽選擇給孩子用安撫奶嘴,結果有的孩子長出了齙牙。
使用安撫奶嘴3大誤區
1)過早使用安撫奶嘴
安撫奶嘴,顧名思義,只是起到暫時安撫情緒的作用。這個奶嘴,不能太早給孩子使用,兩個月以前的寶寶,還沒有養成母乳餵養的習慣,有的孩子可能剛剛學會正確銜乳。
這時候如果早早用上了安撫奶嘴,會讓孩子產生混淆,影響正常的哺乳。
2)超長使用
英國曾經有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長時間使用安撫奶嘴超過三年,那麼更有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要知道,如果孩子的嘴裡經常有東西,那麼孩子就懶得張嘴說話了。
小時候使用奶嘴是為了止住哭鬧。長大了還在用就會阻止發聲。
因此專家建議孩子在兩歲之後就不應該再使用奶嘴了,而且每次使用奶嘴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平穩情緒之後就可以撤掉了。
3)代替媽媽
孩子的哭鬧,歸根究底是為了尋求媽媽的安撫,獲得心理滿足。可是媽媽一聽見孩子哭,就趕緊塞個奶嘴,沒有安慰的抱抱,也沒有情感的交流。
這樣是極不利於孩子與媽媽之間建立親密關係的,對以後的親子關係發展也有阻礙。
安撫奶嘴使用不當,小心孩子長齙牙
隨著寶寶的成長,孩子想要吮吸的欲望就會減弱。如果家長長時間讓孩子使用安撫奶嘴,就幹擾了整個減弱進程,反而會讓孩子更加依賴,導致難以戒掉奶嘴。
在孩子吮吸奶嘴的時候,空氣會隨著動作進入口腔和體內,多餘的空氣進去了,而孩子的胃容量有限,就容易發生溢乳的情況。
如果孩子此時是空腹,吮吸的動作會讓腸胃也條件反射地一起蠕動,孩子容易肚子疼。
除此之外,奶嘴的長時間使用,還會影響口腔的發育,容易導致咬合不正。不僅嘴唇外貌不太美觀,更容易讓孩子長出齙牙。
如何幫寶寶戒掉安撫奶嘴?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到了6個月以後,家長就可以慢慢減少給孩子使用安撫奶嘴的頻率了。
此時的孩子已經可以四處活動了,活動範圍變大,又正是好奇心十分旺盛的時候,家長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新鮮事物上,讓孩子暫時忘掉安撫奶嘴。
白天可以趁著天氣好的時候,多帶著孩子出門玩耍,外面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孩子多半會因為看不過來而忘記奶嘴。
等到孩子白天玩累了,晚上自然很容易就睡著了,也不再需要安撫奶嘴來哄娃入睡。如果逼不得已要使用奶嘴哄睡的話,家長一定要記得及時取掉。
2)需要媽媽的陪伴
安撫奶嘴的存在,是為了在媽媽無法及時安慰孩子的時候起到暫時替代的作用。因此想要戒掉安撫奶嘴,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媽媽本人的陪伴。
如果媽媽能有更多的時間陪寶寶玩耍,讓孩子心理更加滿足,那麼安撫奶嘴也就到了該「下崗」的時候了。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