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閨蜜最近向我求助:眼看孩子快兩歲了,還是安撫奶嘴不離手。開始沒當回事兒,可是打疫苗時,另一位媽媽告訴她,自己家孩子也是快兩歲了孩子吃安撫奶嘴,結果長了一口七扭八歪的牙不說,到現在還是喜歡吃手。
這下 閨蜜著急了,開始給孩子戒安撫奶嘴。但是第一天就遭到了"頑強抵抗",寶寶小橙子到處找被媽媽藏起來的"奶嘴",找不到就大哭大鬧,連著兩頓飯都沒吃。睡午覺時, 閨蜜終於扛不住了,拿出安撫奶嘴,小橙子含著奶嘴很快睡著了。
關於"奶嘴依賴症"
《發展心理學》指出:根據母嬰互動,嬰兒形成了對母親的期待,並逐漸形成"依戀模型"。
像很多時尚辣媽一樣, 閨蜜也是安撫奶嘴的擁躉,而且達到了一種誰說不好馬上開懟的地步。這是因為閨蜜和小橙子,是典型的新手媽媽遇到了高需求寶寶。從月子裡的腸絞痛、再到前三個月的頻繁夜醒,只要娃一哭束手無策的閨蜜,只能拉開衣服餵奶。那段日子睡眠不足、rt皴裂, 閨蜜被折磨的幾乎產後抑鬱。直到她發現了安撫奶嘴這個"神器"。
從此無論我們在喝咖啡還是做指甲,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安靜看完一期綜藝,只要孩子一哭就給安撫奶嘴,世界瞬間就能清靜。閨蜜還曾感嘆道:沒想到帶娃如此輕鬆。就連困擾我們的孩子吃手問題, 閨密也通過安撫奶嘴完美的規避了。
但其實無論寶寶哭鬧或是吃手,都自有其背後的心理原因,有時候是因為需要媽媽關注,有時候是覺得焦慮。但如果媽媽像閨蜜那樣過度依賴安撫奶嘴,無意間就會忽略了寶寶深層次依戀的需求。
過度使用安撫奶嘴,危害多
法國心理分析學家、育兒專家哈爾默斯女士說,安撫奶嘴確有一定作用,它能減少孩子的哭鬧,使疲憊的媽媽得到暫時的休息。
她同時也指出,過度使用安撫奶嘴,確實會影響母嬰關係,從而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那麼什麼樣算是過度使用,這些方式又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過早引入安撫奶嘴導致"母乳混淆"
在後臺的私信諮詢裡,甚至有剛剛16天的嬰兒媽媽諮詢"寶寶不吃安撫奶嘴"怎麼辦。媽媽們需要了解,安撫奶嘴是萬不得已時代替性的安慰用品。在寶寶尚不足月,對媽媽的rt都沒有產生依賴的情況下,如果貿然給娃用安撫奶嘴,極有可能造成孩子"母乳混淆",甚至不願意再吃媽媽的奶,人為的給母乳餵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所以即便要給娃引入安撫奶嘴,也最好是在孩子已經熟悉母乳餵養方式的2個月之後。
2)長期使用安撫奶嘴導致口腔發育畸形
這裡的"長期"說的是使用頻次很高,像是閨蜜寶寶小橙子,除了吃奶吃東西外,幾乎每時每刻都含著安撫奶嘴。也有使用的時間長,比如 閨蜜遇到的那位媽媽,孩子2歲後還在用。在孩子3歲前乳牙全部萌出,牙齒尚未定型時,不停地吃安撫奶嘴,寶寶的咬合長期處於用力狀態,很容易造成牙齒畸形,其實這和吃手的效果是一樣的。之所以用奶嘴代替吃手,根本上是由於奶嘴比較好戒除。
3)、造成母嬰之間親密關係障礙
由於安撫奶嘴實在是太好用了,而且媒體中的明星寶寶都在用。像閨蜜一樣的"現代派"媽媽們就會產生一種幻覺:安撫奶嘴可以在任何情況下使用。但安撫奶嘴只是媽媽的工具,可不能代替媽媽。如果因為使用安撫奶嘴,而忽視寶寶的感受,就很容易造成媽媽和孩子交流的不足,影響孩子的安全依戀發展。
所以在寶寶需要安撫時,媽媽應該先安撫寶寶,關注需求,而不是完全將安慰娃的工作交給奶嘴。
如何戒掉安撫奶嘴
在寶寶頻繁夜醒、吃手過度的時候,媽媽會給娃使用安撫奶嘴,從此很多寶寶會將安撫奶嘴當做尋求安慰的第一選擇,無聊時吃奶嘴、覺得焦慮吃奶嘴。久而久之對安撫奶嘴形成依賴心理,就很難戒掉。當安撫奶嘴幫媽媽度過最初的艱難階段,寶寶6個月左右,孩子的活動範圍擴大,注意力可以外部世界吸引時,就可以當做一個戒掉安撫奶嘴的窗口期,幫娃跟安撫奶嘴說再見。
a. 逐漸減少使用頻次
給娃戒除奶嘴,最好採用循序漸進的模式。一方面逐漸減少使用奶嘴的場景,比如孩子習慣全天候使用奶嘴,就可以先減少白天的使用,只在需要自主入睡時給娃用奶嘴。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每次使用安撫奶嘴的時間,等孩子平靜下來,就轉移注意力,把安撫奶嘴收起來。
b. 分散孩子的注意
和斷奶類似,如果大一點的孩子主動要求使用安撫奶嘴時,可以帶孩子去戶外走走,或者先用玩玩具讀繪本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減少安撫奶嘴的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突然之間不讓孩子用奶嘴,在約定好不用的時間裡,可以用這種方法。
c. 關注寶寶的需求
對奶嘴的需求,從根本上是孩子安慰自己的方式。在學著告別奶嘴的日子裡,媽媽如果能提供高質量的陪伴,滿足孩子的心裡需求,其實更容易讓孩子離開安撫奶嘴。所以媽媽們可以在戒奶嘴的一段時間裡,多多關心寶寶的需求,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幫寶寶和奶嘴說再見。
d. 學習新的哄睡方式
媽媽群裡有媽媽這樣問:戒安撫奶嘴的時候,連寶寶的正常睡眠都保證不了,怎麼辦?如果將安撫奶嘴當做睡前習慣,媽媽們可以和娃一起學習新的自主入睡方法,比如開始建立睡前程序、用講故事、輕拍等方法幫助孩子逐漸入睡。如果孩子抗拒強烈,也可以試著引入其他風險較低的安撫物,如安撫巾等。
枕邊育兒寄語:
都說物極必反,安撫奶嘴使用的當能成為媽媽的好幫手,但如果過度依賴,就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成長就是學會告別和逐漸獨立的過程,從母乳到媽媽的懷抱,該再見時說再見,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你說對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寶寶晚上不睡覺,「小夜貓」越晚越鬧騰,建立睡眠程序是關鍵
為啥寶寶睡覺時咧嘴笑,背後原因很暖
寶寶不同睡姿暗藏性格:有的寶寶「舉高雙手」,有的睡覺像「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