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貼士|患病後面容會改變,「肢端肥大症」究竟是怎麼回事?

2020-12-03 科技情報美圖

科技輿情聚合監測平臺顯示:截至5月13日,本文被人民網等33家媒體轉載。

曾經有一位47歲的婦人,原來樣貌清秀,10年前手腳便開始變粗,原本以為是中年發福,沒想到臉部兩頰也變寬、嘴唇變厚,鼻子與舌頭也跟著變大,就連牙齒也快要掉光了。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竟然是腦部下垂體長了一顆2.6釐米腫瘤,並罹患有肢端肥大症。

何謂「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是由於腺垂體分泌過多生長激素所引起的體型及內臟器官異常肥大,並伴有相應生理功能異常的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

「肢端肥大症」有何表現

1、特殊外貌:由於生長激素對骨、軟組織、皮膚的促生長作用,本病患者可出現特殊面容。眼眶上嵴、顴骨、下頜骨增大而致眉弓外突,下頜突出,牙齒分開,咬合錯位,枕部外隆凸出。頭皮過度生長而下垂呈回狀深褶,眼瞼肥厚,鼻增大變寬,唇厚舌肥。因為扁桃體、軟顎、懸雍垂增厚及鼻軟組織增生,患者會出現聲音低沉、鼻阻、嗅覺減退,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胸腔胸骨突出,肋骨延長,前後徑變大呈桶狀胸,椎體增大,有明顯後彎以及輕側彎畸形。還會出現骨盆變寬,四肢長骨增粗,手足變大,手指及足趾增粗,平足,患者鞋帽手套尺寸不斷變大。因為汗腺肥大,患者常多汗。又由於毛囊擴大,女性可有多毛。

2、高血壓:發病率可高達約30%~63%。因為心臟肥大,心肌重量增加,心室肥厚,可發展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本病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較早,且發生率高。

3、糖代謝紊亂:因為生長激素拮抗胰島素導致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導致糖代謝紊亂。本病患者中大概有一半有繼發性糖尿病或糖耐量低減。

4、壓迫症狀:因垂體腫瘤壓迫蝶鞍附近的視交叉腫脹引起視力減退、視野縮小甚至引起顱內壓升高,還有睡眠障礙、尿崩症等。

5、肌肉骨骼:表現在血管及其他結構,可出現頭痛、視乳頭水腫。例如腫瘤壓迫下丘腦,能出現食慾亢進、肥胖。

「肢端肥大症」如何治療

第一,手術治療,80%的垂體生長激素腺瘤都需要手術切除來治療,手術的方式有開顱與微創兩種方式,對於微小的腺瘤可經鼻—蝶竇手術在顯微鏡或內鏡的觀察下,在一側或雙側的鼻孔做切口到達垂體進行微創手術,而開顱手術通常是針對侵襲性巨大垂體瘤。

第二,放射治療,也是臨床上治療肢端肥大症的一種主要方法,一般用於術後還有殘留的腫瘤,是一種常用的輔助方法,放射治療可防止腫瘤再繼續生長,抑制腫瘤細胞增生,進而減少激素的合成及大量分泌,有效的控制肢端肥大症的病情進一步進展。

第三,藥物治療,許多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可應用藥物來控制,譬如臨床上較常用的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溴隱亭與卡麥角林,這類藥物對症狀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同時也可選擇生長激素抑制劑來治療,如臨床上較常用的蘭瑞肽、奧曲肽等藥物。

本文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相關焦點

  • 肢端肥大症的症狀 如何預防肢端肥大症
    有些人就特別羨慕哪些高個子的人群,如果不是因為遺傳因素而長得高的人,就要注意是否是因為疾病的原因,你知道什麼是肢端肥大症嗎,肢端肥大症的症狀有哪些呢,肢端肥大症如何預防呢,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晚期軟骨消失,關節腔變窄或消失,關節僵硬,運動受限,這些改變多發生在負重關節如脊柱、髖、膝、踝、肩關節等處。肢端肥大症如何預防1、平衡膳食多吃清淡食品和水果、蔬菜。2、適當的運動量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並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
  • 美國內分泌學會發布「肢端肥大症新指南」
    肢端肥大症多見於中年男性和女性,在兒童中起病時會因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形成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幕後元兇通常是非癌性垂體瘤。垂體瘤引起腦下垂體的生長激素過量分泌,生長激素又可刺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過量分泌。
  • 重視肢端肥大症,專家呼籲給予患者更多關愛
    肢端肥大症是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罕見病,為了加強公眾對肢端肥大症的認知與重視,減少肢端肥大症的危害,世界垂體組織聯盟(WAPO)倡導發起,將每年的11月1日定為全球「肢端肥大症認知日」。
  • 中國肢端肥大症患者綜合社會調查白皮書發布會暨「肢造非凡」患者...
    6月13日,由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主辦,中國罕見病聯盟指導,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和垂體瘤GH病友會聯合主辦,益普生支持的《中國肢端肥大症患者綜合社會調查白皮書發布會暨「肢造非凡」患者關愛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 容貌莫名變醜可能也是病 警惕肢端肥大症
    鞋號越來越大,警惕患上了肢端肥大症。(Getty Images供圖)   ●可能是顱內垂體生長激素型垂體腺瘤導致的肢端肥大症,主要表現為面部、手、腳和內臟器官的過度生長   ●不少患者因為沒有意識到這也是一種病,從而延誤了治療;及早發現,及時手術切除,可使生長激素恢復正常,面容可逐漸恢復   很多人都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身材的改變,手腳自然會增大,容貌自然也會改變。
  • Endocrinol:肢端肥大症治療共識
    2005年,肢端肥大症共識小組就肢端肥大症的治療達成了共識申明。肢端肥大症通常是由分泌生長激素(GH)的垂體腺瘤所致,GH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GF-Ⅰ)水平升高,導致身體結構改變和代謝紊亂。但是,手術切除腺瘤後,疾病可能仍一直處於活動期。 因此,肢端肥大症治療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該病治療過程複雜、費用昂貴,並且需要為每位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 睡夢中「憋死」 肢端肥大症讓內臟也變胖
    原標題:睡夢中「憋死」 肢端肥大症讓內臟也變胖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王宇鵬)有一個群體,他們手腳變大,顴骨變高,嘴唇變厚,臉部變長……這是肢端肥大症患者,該疾病已經被列作國際罕見病之一,其改變的不僅僅是患者的外表,還有他們內在臟器的功能。
  • FDA批准長效Signifor(帕瑞肽)治療肢端肥大症
    Signifor LAR是新一代長效緩釋劑型Signifor,每月肌肉注射(IM)一次,該藥能夠結合患者體內的生長激素抑制素受體,進而下調患者體內的生長激素和胰島素類似生長因子-1(IGF-1)的表達水平,從根本上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病情,為第一代SSA控制不佳的肢端肥大症患者提供了首個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
  • 年輕姑娘兒得了肢端肥大症生長激素過多導致變胖變醜
    最近,28歲的姑娘小麗去參加同學會,幾年沒見的老同學紛紛詢問她,為什麼長相有了不少改變?小麗自己也很煩惱,因為這兩年來,自己從一個面貌清秀的姑娘變成了滿臉痤瘡的胖女人。  「肢端肥大症的發病率不高,估計每100萬人群中有50—70例。但一旦患上,容易潛伏在人體內多年,直到致殘甚至因併發症而致死。」
  • 調查顯示肢端肥大症患者藥物可及性問題突出 專家呼籲提升對疾病認知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董咚表示,在此次調研的過程中,和醫生患者溝通後發現對於很多的肢大患者都存著買不到藥物的問題,所以推動藥物可及性是一項緊急而重要的工作,也希望通過此項調研可以讓社會,公眾和政府都更加了解和重視肢端肥大症及其患者,為相關的政策提供依據。
  • 《中國肢端肥大症患者綜合社會調查白皮書》發布並啟動患者關愛項目
    《中國肢端肥大症患者綜合社會調查白皮書》發布《中國肢端肥大症患者綜合社會調查白皮書》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肢端肥大症患者從人口學、醫學、流行病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多個維度進行摸底調查和了解,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疾病負擔與生存現狀,從而切實推動各項保障措施的發展,為未來的政策調整提供可借鑑的實證依據。
  • 餘杭一男子30多歲時竟「二次發育」 原是患了肢端肥大症
    陳蘭英聽到張大伯的描述後,懷疑張大伯患有肢端肥大症,便馬上給他做了生長激素、核磁共振等一系列的檢查。最後的檢查結果證實了陳蘭英的猜想——張大伯有一個腦垂體瘤,他的面貌和四肢突然改變,正是由於腦垂體瘤引發的肢端肥大症所致。
  • 肢端肥大症常伴發這些疾病,都有哪些特點?|臨床實戰
    生長激素與青少年生長發育相關,而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導致青少年形成巨人症,青春期之後因為骨骺已經閉合則形成肢端肥大症,典型的症狀為肢體粗大等,除此之外,肢端肥大症的合併症和併發症也需要了解一下。 內分泌代謝併發症 生長激素可誘導胰島素抵抗和脂肪分解異常,因此肢端肥大症與葡萄糖代謝受損有關(IGM),此外脂質譜也會有所改變,最常見的血脂改變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脂蛋白-a升高,緻密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升高。
  • 多學科專家呼籲「關注肢端肥大症,推動患者早診早治」
    與會專家就肢端肥大症的臨床症狀、診斷、治療、疾病長期管理、保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肢端肥大症的主要病因是體內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GH),95%以上的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體腺瘤所致。長期過度分泌的GH可導致全身軟組織、骨和軟骨過度增生,引起面容改變、手足肥大、皮膚粗厚、內臟增大、骨關節病變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
  •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的治療
    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的治療目標一是解決佔位性病變引起的體徵和症狀, 一、手術治療 由於巨人症以及肢端肥大症的病因主要是垂體性的腫瘤,包括GH細胞增生或腺瘤、GH/PRL(催乳素)細胞混合腺瘤、促泌乳生長激素細胞腺瘤、嗜酸細胞腺瘤等。因此手術治療一般為首選。手術一般分為經蝶竇垂體瘤切除術及經顱垂體腺瘤切除術。
  • 手腳變大,相貌變醜,可能是肢端肥大症作祟
    肢端肥大症是一種隱匿的慢性進展性內分泌疾病,患者就診時病程可能已達數年甚至10年以上。肢端肥大症的主要病因是體內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生長激素的垂體腺瘤所導致的。
  • 罕見病肢端肥大症新藥藥物在中國獲批
    記者 | 謝欣編輯 | 任悠悠1益普生(Ipsen)12月24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其用於治療肢端肥大症的藥物醋酸蘭瑞肽緩釋注射液(預充式)(商品名索馬杜林)在中國上市。醋酸蘭瑞肽緩釋注射液本次被批准用於在手術和/或放射治療後血液中生長激素(GH)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水平仍然異常時,或不能進行外科手術和/或放射治療的肢端肥大症的治療。肢端肥大症是一種隱匿的慢性進展性內分泌疾病,患者就診時病程可能已達數年甚至10年以上。肢端肥大症的主要病因是體內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GH的垂體腺瘤所致。
  • 生完第二胎她「躥高」3釐米 原來是肢端肥大症作祟
    腦垂體長瘤導致肢端肥大症  上周一,小美來到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當時她是因為鬍子的問題過來的。」接診的內分泌科主任鄭海飛說,發現小美下巴有稀疏鬍鬚,額頭皺褶較深,鼻子也比一般人肥厚,再仔細詢問病史,結合症狀體徵,「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
  • 老年肢端肥大症不容忽視,都有哪些臨床症狀? | 研究速遞
    慢性生長激素過量導致全身多系統的影響,比如對代謝方面的影響,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的不良影響,甚至會增加腫瘤風險,如果這類疾病沒有很好地被診斷和治療,會增加死亡風險。 最近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壽命可能延長,糾其原因可能是針對肢端肥大症目前已經有較好的治療手段,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般人群的垂體偶發瘤數量也有所增加,因此成像頻率更高。
  • 「肢端肥大症」治療新藥獲批!| 今日快訊
    近日,來自相關企業的消息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奧曲肽膠囊(生長抑素類似物),用於對奧曲肽或蘭瑞肽注射治療有效並耐受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長期維持治療。奧曲肽膠囊是FDA批准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口服生長抑素類似物(SSA),同時也是FDA批准的第一個利用Chiasma的瞬時滲透性增強劑(TPE)技術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