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是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腳。 圖片來自網絡
容貌、身材突然改變要及時就醫
浙江在線6月28日訊 人到中年,幾個月前還合適的鞋子,最近居然穿不下了;照著鏡子,感覺自己的五官有點不一樣了。這不是科幻電影裡的情節,而是15年前真實發生在張大伯身上的事兒,當時他以為自己是「二次發育」了,還暗暗得意,最近到醫院檢查糖尿病,結果發現自己患了肢端肥大症。
正值壯年竟「二次發育」
50多歲的張大伯,4個月來明明食量大增但體重卻減輕了10多斤,而且最近3個月經常感到口乾,還總是上廁所。一看糖尿病症狀的「三多一少」,都對上了,張大伯趕緊來到餘杭區第五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就診。
「張大伯的空腹血糖高達20 mmol/l,超出正常指標好幾倍。」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陳蘭英告訴記者,在接診過程中,她發現張大伯似乎長得和常人不大一樣,不僅身高特別高,四肢也較普通人要大,尤其是面部的五官,也比一般人要大。
在仔細詢問下,張大伯透露,自己15年前就突然出現了面容改變。「一開始感覺到自己嘴唇變厚了,以為是口腔問題,但去了幾家醫院檢查,都查不出原因,因為身體也沒什麼不適感,便沒有再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了。」張大伯笑著說,「後來眉毛也變粗、鼻子也變肥厚,連手腳都明顯感覺變大了,我還以為是『二次發育』了呢。」
陳蘭英聽到張大伯的描述後,懷疑張大伯患有肢端肥大症,便馬上給他做了生長激素、核磁共振等一系列的檢查。最後的檢查結果證實了陳蘭英的猜想——張大伯有一個腦垂體瘤,他的面貌和四肢突然改變,正是由於腦垂體瘤引發的肢端肥大症所致。
內臟等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雖然做了一系列檢查,但張大伯還是聽得雲裡霧裡,不清楚自己明明來看糖尿病的,怎麼忽然又變成有肢端肥大症了。
陳蘭英向他解釋道:「肢端肥大症是在青春期後,或骨骺線閉合後,腺垂體分泌生長激素過多而導致的一種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大多數患者像你這樣,是由於垂體生長激素腺瘤引起的。患者會出現五官明顯增大、眉毛增多、額骨變寬大等面容改變,同時手腳也會明顯增大。」
除了外貌的改變,陳蘭英提到,患有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內臟器官也會比一般人大,比如心肌會更肥厚,甚至連聲帶也會變得更肥厚。陳蘭英說:「由於聲帶的變化,很多患者家屬紛紛反映,患者在病後,聲音變得更加深沉,睡覺的時候,開始打起了呼嚕或者呼嚕聲比之前更加重了。」
肢端肥大症帶來的外貌和身體內部的改變,不僅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增加患者心臟負荷,導致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並且,由於視神經受腺瘤壓迫,會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容易引起視神經萎縮,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同時,該病症影響著內分泌和代謝,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發生。陳蘭英提到,張大伯這次血糖的升高也和肢端肥大症有關。
容貌身材突然改變要重視
看到肢端肥大症的症狀,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另一個病——巨人症。「事實上,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的發病原理是一樣的,只是發病的時期不同。」陳蘭英解釋道,以骨骺線是否閉合為基準,骨骺線閉合前垂體生長激素腺瘤引起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稱之為巨人症;閉合之後,則稱之為肢端肥大症。
陳蘭英介紹道:「巨人症,病如其名,主要症狀表現在身高的異常。臨床上,一般男孩長到2米以上,女孩長到1.8米以上,我們就會考慮是否患有巨人症。」 她說,少數患者在青春期起病至成年後會繼續發展,形成肢端肥大性巨人症,因此要儘早發現病症並及時進行治療。
雖然垂體生長激素腺瘤聽上去很可怕,但陳蘭英說,只要發現早,予以手術切除治療,術後2-3年內做好定期複查,患者基本都能痊癒。當然,如果腺瘤較小,對視神經等的影響不大,同時生長激素對骨骼、肌肉等發育生長影響不大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也可以採取保守藥物治療。
最後,陳蘭英特別提醒,成年人如果面容突然改變,身材出現長高長大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千萬不能暗自慶幸「二次發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