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噴嚏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俗話說,打噴嚏就是有人想你。歌手王心凌的《愛你》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如果你突然打了個噴嚏,那一定就是我在想你。
那麼這個說法的起源是什麼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說法在宋朝就有了,蘇東坡蘇大鬍子在《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一詩中就有一句「白髮蒼顏誰肯記,曉來頻嚏為何人」。
宋朝人也很好奇,打噴嚏就是有人想你的說法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宋人王楙在《野客叢書》中宣稱,他找到了這種說法最早的源頭,這個源頭就是先秦時期的《詩經》。
《詩經邶風·終風》中有這樣一句詩「寤言不寐,願言則嚏。寤言不寐,願言則懷。」直譯過來就是:睡覺醒來無法入睡,我想你那麼多,你一定在不停打噴嚏吧。睡覺醒來無法入睡,將對方的思念之情深藏於心。
這首詩用女子的口吻,寫她因丈夫的肆意調戲而悲悽,但丈夫離開後,她又轉恨為念,憂其不來;夜深難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樣也想念她。感情一轉再轉,把那種既恨又戀,既知無望又難以割捨的矛盾心理傳神地傳達了出來。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對這句詩這樣注釋:「我其憂憚而不能寐,女(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
歷史夠悠久的。
細分一下,打噴嚏除了思念一說,還有其他兩種說法。
一種是打噴嚏就是有人在背後說你,對你閒言碎語。
明代李詡就曾寫過:「今人噴嚏必唾曰:好人說我常安樂,惡人說我牙齒落。」宋代馬永卿在《懶真子》一書中說:「俗說以人嚏噴為人說。」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裡說,今人噴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有人說我」,婦人尤甚。這裡就說到了又一個風俗,打了噴嚏之後,要吐口水。
另一種是打噴嚏表示身體健康方面有些問題。,所以旁邊的人就要送上一句祝福的話。
宋代王易在《燕北錄》中說:戎主太后打噴嚏,近侍臣僚齊聲高呼「萬歲!」遼國太后一個噴嚏,動靜實在不小。
就連佛教也不能免俗,佛教裡的《四分律》記載說:世尊打噴嚏,諸比丘一起念誦「長壽!」
中國的歷史實在是悠久,連打個噴嚏的說法也能追根溯源。
哎呀,不說了,大嘴狂打噴嚏,這是有多少人在想我啊?
哦,今天治鼻炎的藥忘記噴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