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世界》系列 · 陳丹燕|先要觀世界,方有世界觀

2020-12-06 鳳凰衛視

對話

陳丹燕

> 完整專訪 | 作家 · 陳丹燕 「下集」 <

沒時間看視頻

也可以看文字

以下為採訪摘要

今年十一長假,陳丹燕邀請我們做客她在上海郊外的植物園舉辦的下午茶會。2020年突發的疫情,打斷了陳丹燕持續30年的海外旅行,在不能出門旅行的日子裡,她說在這裡找到了新的寄託。

△作家 陳丹燕

疫情期間,陳丹燕在這座月季島,給不同的月季寫故事,「拿鐵咖啡」、 「銅管樂隊」、 「朱麗葉」,她說這些月季勾連起她的世界旅行記憶。

我這輩子能在玫瑰園裡做園丁,已是不能想像的幸運了。能與世界上這樣美好的物品相處,服侍它們,陪它們開放,陪它們冬眠,它們教會我忍耐,冬天看上去什麼都沒有,但春天花朵都會開的。

——陳丹燕《白雪公主的簡歷》

陳丹燕:好的人生是有時刻的。我們年輕的時候,都覺得天空是無限敞開的。然後慢慢就會覺得,它並沒有無限地敞開。如果我天天在家抱怨我的旅行被打斷了,也不會改變什麼。但當你看月季的時候,看到的都是比自然、比真實更美好的東西,像花本身就會讓你讚嘆它的美。所以,在植物園你可以找到很多安慰你的事物,讓你還原成一個,人類。

△陳丹燕著作

陳丹燕說自己在禁錮的時代長大,她常常為自己感到幸運,在《我的旅行哲學》一書中,她寫道:「如果我早生30年,我將不得不在禁錮和恐懼中度過自己一生最適合做長途旅行的時光。如果我晚生30年,也許沒有禁錮時代的對比,在旅途上對自由的感受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強烈。」

陳丹燕:我最近一直覺得心很破碎。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本來準備4月份在匈牙利見面的。後來他跟我講,我們回到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前的世界了。天上沒飛機,地上沒輪船,這個世界變了。田川:如果真的回到了沒辦法自由旅行的禁錮時代怎麼辦?陳丹燕:我覺得好煩哦。但我想大家還是會找到自己生活的路的,這是肯定的。就像我父母在我小的時候,就擔憂我長大了該怎麼辦呢?但其實我現在也還好。在我年輕,還沒有能力走出去的時候,那個年代非常鼓勵你對世界的嚮往,然後去愛那個世界的。我看到的那個友善的世界,還沒看到的人不一定能看到了,或者要過20年才能看到。那個時候,現在20歲的人已經變成40歲了。從我的經驗來說就覺得好可惜。

△1993年 陳丹燕在俄羅斯旅行

陳丹燕的父親曾在中波輪船公司工作,辦公地點在外灘大樓,1960年代,6歲的陳丹燕跟著父親上班,窗外是黃浦江和緩緩遠行的外國輪船,她認得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國旗,那是父親教給她的。

陳丹燕:上海的時代變化不是發生在1976年粉碎四人幫的時候,而是在1972年尼克森訪華以後。那時整個上海的氣氛就變了,大家知道上海總有一天會遇見世界,我們要做好準備。所以很多像我這個年齡的人,那個時候是有自己的英語老師的。當時我媽也給我找了一個英語老師,是《蝴蝶夢》的譯者。他很好,他說我們不要用課本上課,而且那時我們也沒有課本。所以我們就學唱歌,當你學會這支歌后,你永遠不會忘了歌裡邊的單詞。我當時跟他學了好多Beatles的歌,《 Let It Be》、《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每次到他家上課就是唱歌。後來我才知道,如果我沒有預先做好語言的準備,我去旅行也是白搭。因為你沒有辦法跟當地人交流,人要有交流才能成為朋友。田川:您會多少種語言?陳丹燕:我並沒有會很多種語言,像西班牙語、德語,塞爾維亞語、俄語,我只會說簡單話。重要的內容,我只能用英語溝通,其餘就是我到哪個國家就學一點。

田川:我特別喜歡您說的在看世界的過程,其實是為了完善自己,去尋找一個更完整的自己。陳丹燕: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其實是沒有窮盡的。田川:那在30年的旅行過程當中,有哪幾個節點是讓您強烈的意識到,我發現了一個從沒看到過的自己,或是接受了自己的哪一部分?陳丹燕:在我身上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改變不是那麼戲劇化的。好像發生某件事情後,鏡頭一換,你就煥然一新變成一個新的人了。人是一點點變的,然後到了某一時刻突然發現不一樣了。田川: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自己旅行的人,唯一一次感到害怕,是在我去摩洛哥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有太多聲音告訴我去那兒要小心,所以我一天都特別緊張,很提防地去看整個摩洛哥。後來我覺得是我自己心態的問題,我太害怕這個世界了,我主觀地把世界隔絕在外了。所以當我轉換了這個心念後,之後的摩洛哥行程,我一下子接受到好多東西,看到了更多的色彩。比如當地人會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甚至我還交到了一些朋友。所以那趟旅程讓我真正體會到,人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世界,世界就會如何回饋我們。

陳丹燕:我其實覺得自己還挺「孫悟空」的,就好像還挺厲害的。比如我去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時候,正好是印度強姦事件出來的那段時間。有一天我和我的攝影師兩個人在老城裡頭,我說我們等天黑了再回住的地方,她就很慌。因為她家人知道她在印度,就跟她說天黑後千萬不能出去,而且不能一個人出去,會被侵犯的。我說不要緊的,我們之後可以找一輛突突車把我們帶回碼頭,到碼頭後就有人來照顧我們了,就沒事了,但她就是害怕。後來我說「來,咱倆看。」我們就坐在路邊看那些印度男人。我說這些人一個一個的都那麼瘦,我一個人就能打過他們,還用得著他來嚇唬我們,誰嚇唬誰還不知道呢。你再看咱們倆,沒有花容月貌,也沒有戴金戴銀。就是非常普通的人,人家是不會來搶我們的。我當時是真的不怕,真要打,我是可以跟你拼命的。很多時候是你自己怕這個世界,所以世界就來嚇唬你。

陳丹燕自稱是「背包客」。背包客不是為了去見朋友,探親或是工作,只是想要去看一個地方,一個人面對陌生的世界;背包客身上永遠是有傷痕的,因為一個人背著所有的東西。多年來,陳丹燕的背傷常常引發頭疼,醫生告訴她,最好不要再背東西了。她說:「這是真正的自由行,自由巨大,壓力也巨大。」

陳丹燕:有一年冬天我去歐洲,那邊是室外很冷室內很熱。所以就需要你裡邊穿得很少,然後外面穿一件特別好的大衣來保暖。但我準備的不充分,我的大衣不夠那麼好。可我也不想在室內被熱得很難受,我就讓自己抗凍。所以每次從外面回來,我發現自己的腿都是紫的。然後洗澡的時候就奇怪為什麼腿兩側這麼疼呢?還是對稱的疼。後來發現是因為皮膚被凍了以後變得很薄,腿就被牛仔褲兩側的縫線給磨破了。但我沒覺得這樣有多不好,還覺得挺光榮的。我覺得這是在慢慢推動你成為一個勇敢的人,成為一個能忍耐的人。

△陳丹燕在愛爾蘭

陳丹燕:之前去夏威夷的茂伊島,島上有好幾十個很大的彎道。當時我們的車上來了一個女人,全身都是腫的坐在輪椅上,輪椅下面放了一個氧氣袋。我們的嚮導說她出車禍了,然後她要跟我們一起出發。車真的開起來後發現她身體承受不了,所以到第一個休息站的時候,嚮導跟她說你得下車,你的頸椎吃不消的,所以她就留在那個休息站了。我一直記得她當時是坐著輪椅面向大海,然後我們的車就走了。我其實很羨慕她,我就想如果到最後,我能即便是這個樣子,還能旅行的話,你就知道你是真的愛旅行的,它是你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如果你很軟弱,你就放棄了。但我相信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16世紀的土耳其咖啡館從兩個敘利亞人手裡開始,那時並不叫咖啡館,而被人稱為讀書房,它提供兩樣東西:咖啡與書籍,人們去咖啡館,為了讀書和討論學問,所以那個時代的咖啡,被奧斯曼人稱為「思想家的牛奶」。

——陳丹燕《咖啡苦不苦》

田川:在《咖啡苦不苦》這本書裡,您說您不敢進咖啡館,因為覺得進咖啡館是有門檻的。您還記得是怎樣找到勇氣,讓您第一次推開門進到咖啡館,然後點了第一杯咖啡喝的嗎?陳丹燕:我忘了,可能是因為太冷想找個暖一點的地方吧。但在咖啡館你不可以就坐在那裡,所以就說我們是來喝咖啡的。我很喜歡咖啡館的環境,周圍人說的話對你來講就是音樂,因為你一個字都聽不懂。但如果你需要依賴周圍的人,他們說的話你又不懂,你就會形成壓力變得很緊張。但慢慢你就覺得,咖啡館就是為你這樣可能覺得冷了,或者要寫一張明信片的人服務的。那時旅行我住的酒店都是青年人旅館,講好上午10:00離開,下午4:00前不能回來,因為這段時間是用來清掃的。那你不去咖啡館去哪裡?咖啡館對旅行者來說就是家。當你想要找一個地方休息,或需要一張安靜的桌子寫作的時候,咖啡館都是很好的選擇。

△ 陳丹燕在咖啡館

陳丹燕說自己對地球上某一地的認識,是靠漫漫旅行點滴完成的,就像修一個學分,閱讀、寫作、談話、上短修班,然後寫一個結業論文。她在世界各地的咖啡館遷徙,把咖啡館當作旅行者的「家」,感悟咖啡裡盛著的人生,寫下《咖啡苦不苦》;《我的旅行方式》中,她拿「放大鏡」看世界,對細節的注目讓她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和他者的世界。

田川:您說從歐洲回來後再看上海,看到了第一次全球化給上海帶來的影響。您覺得這個影響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優勢嗎?陳丹燕:我那個時候不覺得,就覺得這是上海跟中國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其實上海一直有它很強烈的劣勢,這個地方它不單純,很多時候是勢利的,一直到現在也是。但沒有辦法,因為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比方他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並不是看到你美麗的心靈,因為他看不見。他看到你穿的衣服,從而判斷你大概是什麼階層的人,然後他就會用對待這個階層的方式來對待你。如果在一個文化單一的地方,大家都知根知底地知道你是從誰家出來的,那他是用人情的方式來對待你。但上海是用你怎麼打扮自己來定位的。田川:大家會覺得對上海好像有一種很難親近的感覺。陳丹燕:這是我不喜歡的地方。我寫過很多上海,大家認為我簡直就是愛上海。但我覺得從根性上來講,我是一個移民家庭的小孩。我覺得不好就是不好,我不會100%的把它壞的地方也當成好的地方。

△陳丹燕著作《陳丹燕的上海》

陳丹燕:上海作為比較靠東亞的通商口岸城市,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更多是商人。他們帶來的文化不是真正的文化,不是精英傳統。當一個外國商人在第一次全球化的時候,真的有膽子跑來亞洲,不是去印度和斯裡蘭卡,而是來這個已經快到頭的地方深入腹地,基本都是來闖世界的。他能夠來闖世界,是因為他在自己國家的那個階層不穩固,他有野心,希望躍上一個階層。所以當他在殖民城市突然變成社會高階層的時候,他在這裡會有很多惡的放縱。這些東西留在通商口岸城市的文化裡,就讓這裡變得特別容易勢力,容易欺負弱者。但這就是一個商業城市樣子的,你去世界上任何一個商業城市都是這樣的。田川:旅行的經歷對您生活在複雜的上海,有什麼影響和變化呢?陳丹燕:我覺得是比較包容。因為很多騎車的人不遵守新交通規則,有一次我就幫警察維護交通秩序。中國人一看到警察在檢查,都說「不好意思,我應該下來推著車走的。」後來有一個外國年輕女人,騎著自行車就過來了。警察讓她停下來,她說她不懂中文。我說好,那我跟你講英文你能懂吧?如果不懂你怎麼在上海工作的呢?如果你懂的話,我跟你講我們新的交通規則,是沒有人可以在這裡騎車,你為什麼要騎呢?她說上班來不及了,然後騎著車就要跑。我說你在你的國家敢這樣做嗎?你不敢。那你為什麼在上海就敢?在你的國家警察是警察,在我們國家警察就不是警察嗎?這些東西在上海的文化裡也是存在的,所以這裡的文化是非常混雜的。

田川:您說要看了世界,才可以有世界觀?這個世界和旅行幫您塑造了什麼樣的世界觀?陳丹燕:旅行告訴你最多的,就是世界是很不一樣的。這個地方和那地方是不一樣,他們的人也是不一樣的。上海有好人有壞人,北京也有好人有壞人。你可以選擇跟好人來往,選擇避開壞人。但我覺得旅行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明白跟你不一樣的人,並不代表他是壞人。你可以想想為什麼他會跟你不一樣,或者跟他談談他是怎麼想的。他常常會告訴你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世界,而且是沒有惡意的。另外,化解誤解很重要的原因,是你要接納不同。我們是可以有世界觀的,可以對其他文化好奇的,可以共情的。雖然我們和你們不一樣,但我們可以同情。

編導:李晗

文案編輯:612

編輯:曉亦

相關焦點

  • 《我與世界》系列 · 陳丹燕|「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
    在她成長的年代,中國沒有私人旅行籤證,出國旅行用陳丹燕的話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7歲讀凡爾納的《地心遊記》、《海底兩萬裡》,後來又讀到歐洲文學,陳丹燕知道在自己目力之外,有一個遼闊的世界,「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是陳丹燕很小就有的理想。田川: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想去旅行的想法的?
  • 人物|陳丹燕:這個暗黑系「白雪公主」故事,是寫給中年人的
    但是為什麼在這個人生節點上,要拿一個世界級的,家喻戶曉的童話來操刀,來重新創作一部長篇呢?這是個問題。陳丹燕透露說,她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寫的童話,內容是西方的舊童話研究和新童話的寫作。如果你跟陳丹燕交往得比較久了,你會發現,她的心裡一直藏著一個白雪公主,而這個傳說中的,童話中的白雪公主,跟著她一起長大,看世界,歷人間滄桑,如今,已經是一個人到中年的「白雪公主」了。
  • 《來自新世界》,強大的世界觀,新世界的反思!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來自新世界》,強大的世界觀,新世界的反思!最近小編由於漫荒,又去二刷了曾經讓小編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的動漫——《來自新世界》。然後小編又成功地被震撼了第二次。自新世界這部動漫是由貴志祐介寫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這是一部反烏邦託的作品。前期的畫風有點崩掉,但是沒關係,這不影響這部神作強大的世界觀給小編帶來的深深震撼。故事背景是在一千年以後的日本,那是一個反烏邦拖式的「新世界」,故事是由幾個新世界的孩子探索真相而去冒險而展開的。
  • 閱讀的力量|陳丹燕:閱讀海上國潮,感受摩登上海
    3月3日晚,作家陳丹燕帶著幾張用上海經典品牌作為設計元素的大海報,做客「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悅讀時刻」。描繪上海城市的文化變遷是陳丹燕作品的主題之一,在「陳丹燕和她的上海」系列六本新版作品中,她將目光投在上海老字號品牌的故事裡,在國潮復興的當下,閱讀這些國潮品牌,就是回望與之相應的城市生活,就是展望復興中的未來。
  • 跟隨陳丹燕的步伐,看這個世界的往事怎樣住進一間間房間裡
    今天的夜讀,跟隨作家陳丹燕的步伐,從這些被人類收藏起來的最值得紀念的東西前走過,看這個世界的往事怎樣住進一間間房間裡。那是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四家藝術博物館之一,有滿坑滿谷的歐洲藝術品,從中世紀畫在木頭神龕裡的聖母像,達·文西,拉斐爾到魯本斯的山林與河流,還有許多印象派的畫,凡·高和高更,還有畢卡索側著臉的人像。當然也有俄國自己優秀的畫作,只是不知為什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只把康定斯基的作品放在走廊裡展出。展廳裡也有滿坑滿谷埃及精美的金飾,帶著多年咒語的綠色玉做的甲蟲,法老的戒指,皇后裝胭脂的寶盒。
  • 聲音紀錄片|跟隨作家陳丹燕,聽她講和平飯店的秘事
    「和平飯店的樓上有種沉甸甸的寧靜。但是,那悄無聲息的寧靜中,總讓人覺得,帶著一股令人不可忘形的威懾。這與多年來這裡一直保持著對公眾的封閉,並保持著與外部世界極為不同的秘境般的神秘有關。那是一個初冬的凍雨之夜,我渾身又溼又冷地從鏡頭裡看著這個寂靜而又溫暖乾爽的地方,看著仍舊盛開的滿枝花朵,心中有強烈的異地感。」執筆的作家拿起相機,用錯綜複雜的細節再現獨特的文化遺產。2020年8月13日,陳丹燕帶領讀者走進和平飯店,在途中為《成為和平飯店》裡拍攝的地標實景做導覽。陳丹燕在和平飯店導覽。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和平飯店大堂。
  • 什麼叫世界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關於世界觀的問題,高中哲學教材裡面有完整闡述,總體來說比較抽象,但對學生來說比較重要,能否在高中階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高中階段正是理性思維發展的高峰期,藉助哲學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水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人生道路的選擇也將起到很大的導向作用。
  • 沙盒遊戲我的世界和迷你世界誰先出版的?它們兩個誰好玩?
    沙盒遊戲我的世界和迷你世界誰先出版的?它們兩個誰好玩?,不過也是一件好事,遺忘可以,但是要記住我的世界和迷你世界誰好玩,這是毫無爭議的,怕有人忘了,我們再來說說。
  • 觀察者網觀魔獸,三千世界中的小世界
    那今日我們就隨著視頻來說說廣受大眾喜愛的魔獸世界所經歷的漫長歲月。年,一款擁有龐大世界觀的遊戲橫空出世,是為魔獸爭霸一,那時候國內的玩家首次接觸到精靈、矮人、獸人等等令人震驚的設計,隨即便深深的迷戀上了這款RTS遊戲,這種西方魔幻設定的遊戲隨即得到玩家的熱烈追捧,而後經過魔獸爭霸二和三對世界觀的補充,這個名為艾澤拉斯大陸的世界觀就初具雛形了。
  • 國產動畫《羅小黑戰記》釋出世界觀海報
    時光網訊  9月12日,國產二維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即將登陸全國各大院線,今日片方釋出世界觀海報及多張劇照。  這部由大陸獨立動畫製作人MTJJ及其工作室製作而成的原創二維動畫電影源起於同名番劇,目前,系列番劇已經在影評網站斬獲9.6的高分,B站評分也高達9.8,位列國產動畫第一。  《羅小黑戰記》在國產動漫圈素來有著「長壽」的美名,番劇寧缺毋濫的緩慢更新速度也多次被粉絲笑稱為「年更動漫」、「與導演比命長系列」。
  • 這幾隻寶可夢來自宇宙,神奇寶貝世界也要啟動多元宇宙世界觀嗎?
    神奇寶貝最開始的時候,告訴我們世界上有很多小精靈。估計很多人只是看看而已,並沒有多想但殊不知這應該是官方所做的一個伏筆。是為了以後劇情的發展和設計出更多神奇寶貝而挖的大坑。今天我們就來先看一下,哪些是一寶貝是來自宇宙。這幾隻寶可夢來自宇宙,神奇寶貝世界也要啟動多元宇宙世界觀嗎?
  • 陳丹燕《白雪公主的簡歷》:讀者用生活閱歷才能打開的故事集
    上海書展期間,有眾多中外新書首發,我們將遴選部分好書,陸續為大家帶來推介。「這個世界,對某些人來說正是藍天白雲,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黑洞和驚嘆號一樣的刺眼。這就是命運。每個人不一樣,所以不要比較,只要平靜地接受,然後找到陰影和爆炸般的光線裡存在的力量和美。」
  • 世界第一未解謎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奮豆有了正確答案
    導語:本次的文章主要想講述的故事內容是在冬瓜小學裡,古老師提出了世界上第一未解謎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而奮豆卻提出了比這個更無解的超級謎題,古老師最後被奮豆打敗了。古老師讓同學們用「能不能別」來造句,星太奇和小桂子都完成得很好,只有奮豆又被古老師狠狠收拾了一頓,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魔獸、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這些不相干的故事,竟有同一個世界觀
    在《指環王》系列當中,創造世界的眾神與黑暗的惡魔之間存在著永續的戰爭,而阿拉貢和弗羅多等人對抗黑暗魔君索隆的故事雖然是《指環王》三部曲的主線故事,卻不過是整個黑暗光明大戰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似乎所有這些奇幻作品在構建一種神話世界觀的時候都免不了要如此設定。人們在思考這種設定的時候所能夠想到的第一個類似的神話體系似乎是北歐神話。在北歐神話當中,阿瑟嘉德神族維持著人類世界,而霜巨人和炎巨人所在的世界永遠在威脅著人類世界。
  • 愛爾蘭藝術家發明奇特頭盔 體驗動物視覺觀世界(組圖)
    原標題:愛爾蘭藝術家發明奇特頭盔 體驗動物視覺觀世界(組圖) 愛爾蘭藝術家發明一系列奇特頭盔,可模仿動物眼睛觀世界。(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8日報導,愛爾蘭藝術家安妮·克萊利(Anne Cleary)和丹尼斯·康諾利(Denis Connolly)花費多年時間研究發明了一系列形狀奇特的鋁製頭盔,戴上這些頭盔,人們可以體驗以錘頭鯊、變色蜥蜴、馬、長頸鹿等動物的視覺觀看世界的感受。
  •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接下來的內容會顛覆你的世界觀!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接下來的內容會顛覆你的世界觀!11-23 19:46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 我的世界:先有男還是先有女?村民實力演繹:我也有點懵啊!
    哈嘍大家好,我是地瓜,歡迎來到本期《瓜皮時刻:我的世界篇》。在上一期的內容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那個隱身的蜘蛛,這個眼睛絕對跟成精了一樣!那麼本期內容裡面,咱們要用MC來反映兩個「千古難題」!好了,廢話不多說了,咱們還是老規矩,邊看圖邊聊天!
  • 講解一部龐大世界觀動畫<問題兒童都來自異世界?>不出第二季原因
    在寫文章前,我反思自己在寫文章時,一直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每個異世界題材,都應該有著自己的世界觀,這些世界觀有的甚至可以看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作者的世界觀是怎麼樣的,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平時看番時,不經意間,會覺得劇情不是我喜歡的部分,就直接跳過這部分內容,或許是功利心太強,就覺得這部分與我想知道的內容不相關,看與不看,都沒關係。
  • 李政宰期待《新世界2》 樸正勳先執導《大虎》
    李政宰期待《新世界2》 樸正勳先執導《大虎》 時間:2014.11.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橙小櫻 分享到:
  • 《蠻荒記》曝海報 上古傳奇打造東方「魔獸世界」
    概念海報曝光 東方「艾澤拉斯大陸」誕生  自盤古開天地至堯帝一統華夏的大荒時代全景更是沒有在任何影視作品中有過呈現,據《蠻荒記》項目製片人夏天塵介紹,電影《蠻荒記》將是一個類似魔獸世界「艾澤拉斯大陸」的東方上古世界觀,「如果一定要做直觀的類比,艾澤拉斯大陸講巨魔、精靈、土靈、矮人、侏儒,我們講天下諸帝、五大聖女、大荒十神、大荒十大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