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獸、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這些不相干的故事,竟有同一個世界觀

2020-12-03 浩然文史

從《指環王》中的中土世界到暴雪公司創造的魔獸世界,幾乎在所有的奇幻世界當中,正邪大戰、光明與黑暗的鬥爭都是永恆的主題。雖然這些故事都是現代作家的創作,但是其核心世界觀卻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宗教思潮。

一、光明與黑暗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宇宙還沒有誕生,世界萬物都不存在,有的只是光明與黑暗這兩種力量。然而突然有一天,光明和黑暗發生了碰撞,這種衝突產生了巨大的能量,宇宙因而產生。但是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並沒有結束,作為這場戰鬥的副產品,在世界上產生了生命。於是光明與黑暗力量依託於世間的生命繼續展開了戰爭,戰鬥從宏大的宇宙轉移到了人間,世界的全部歷史也就是光明與黑暗的鬥爭史。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耳熟?仔細想想看,我們熟知的很多故事都以光明與黑暗的永恆鬥爭作為背景,而這個故事本身往往就是這場永恆大戰的戲劇當中的一個場景。在《指環王》系列當中,創造世界的眾神與黑暗的惡魔之間存在著永續的戰爭,而阿拉貢和弗羅多等人對抗黑暗魔君索隆的故事雖然是《指環王》三部曲的主線故事,卻不過是整個黑暗光明大戰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指環王

在《星球大戰》系列當中,宇宙當中存在著原力這種能量。原力有光明面和黑暗面,它們分別是以天行者盧克為代表的絕地武士和以西斯大帝為代表的西斯武士。整個星球大戰的故事不過是原力的兩個位面謀求平衡過程當中的一次蹺蹺板遊戲而已。

魔獸世界的故事則是建立在光明泰坦薩格拉斯墮落為黑暗泰坦的基礎之上的。在魔獸的宇宙當中同樣存在著有序的世界和扭曲時空之間的對立。導致薩格拉斯墮落的惡魔就來自於扭曲時空,它使得薩格拉斯最終成為黑暗勢力的領袖。獸人與人類的戰爭和天災軍團的降臨也不過是薩格拉斯為了毀滅有序的宇宙而發起的無數戰爭中的幾起而已。

薩格拉斯

風靡全球的《冰與火之歌》,其黑暗與光明鬥爭的背景似乎並不清楚,因為喬治·馬丁並沒有為冰與火的世界塑造一個神話世界觀,而是立足於中世紀的政治特點塑造冰火的歷史。但是死者與生者之間的對立似乎也是光明與黑暗的永恆鬥爭的一個翻版。以一種長時段的眼光來看維斯特洛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七大王國的歷史、坦格利安的徵服以及《冰與火之歌》涉及的主要歷史事件,在死者與生者的永恆戰爭當中,也只不過是一小段插曲而已。

《權力的遊戲》中的夜王

其實,這樣的奇幻作品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例如,《龍槍編年史》中存在著正義與邪惡的永恆較量,《地下城與勇士》當中則是天族與魔族的戰爭,《時光之輪》當中則存在著創造至上之力的真源與黑暗之君之間的較量。似乎所有這些奇幻作品在構建一種神話世界觀的時候都免不了要如此設定。人們在思考這種設定的時候所能夠想到的第一個類似的神話體系似乎是北歐神話。在北歐神話當中,阿瑟嘉德神族維持著人類世界,而霜巨人和炎巨人所在的世界永遠在威脅著人類世界。

北歐神話也是影視改編的熱門素材

不錯,很多奇幻作品當中的設定,諸如矮人、精靈、地精和巨龍等都和北歐神話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北歐神話當中的阿瑟嘉德神族也好,霜巨人和炎巨人也好,乃至後來背叛眾神的洛基所率領的眾惡魔也好,都很難說誰代表著絕對的正義或是絕對的邪惡,光明與黑暗,秩序與混亂這樣的詞彙用在北歐神話當中鬥爭的雙方都不成立,這些勢力不過是各為其主各自為戰罷了。很多奇幻作品不過是借用了北歐神話當中的種族和魔法,這種正邪截然對立的世界觀其實是另有出處的,那就是曾經在歐亞大陸上風行一時的諾斯替主義。

二、諾斯替主義:二元對立的世界觀

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之所以被稱之為一種主義而不是一種宗教,是因為它其實是一種思潮,並且最後衍生出了很多的分支。這種思潮的核心觀點其實還並不是光明與黑暗的對立,而是肉體與靈魂的對立。在諾斯替主義的體系當中,靈魂的得救是最重要的事,我們的靈魂所屬的世界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而肉體和物質世界不過是束縛我們囚籠。諾斯替主義者將這一信念認為是最重要的知識和智慧,因此他們也被稱之為「靈知派」。《新世紀福音戰士》當中的核心設定就是「人類補完計劃」。這個計劃的理論基礎就是人的肉體是束縛,是使得人和人之間產生隔閡的囚籠,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要依靠第三次衝擊來實現所有生命重歸於一,可以看出這一設定有著非常明顯的諾斯替主義的色彩。

既然靈魂的世界才是真實且有意義的,肉體不過是束縛靈魂的囚籠,那麼創造靈魂和肉體的一定不是同一個神。因此從諾斯替主義的「靈魂——肉體」的二元對立理論中,就能推出宇宙中存在著善和惡的對立,以及最終推論出善神與惡神之間的對立,即靈魂來自於善神而肉體來自於惡神。基督教早期的很多信徒都受到了諾斯替主義的影響,他們認為肉體是邪惡的和應該被摒棄的,這也就是中世紀基督教禁欲主義的來源。但是這種極端摒棄肉體的主張和基督教的原理根本就是矛盾的——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一切,肉體和物質也是上帝創造的,不能輕易否定。因此在基督教那裡,諾斯替主義最終成為一股暗流而非主流。

早期基督徒禁慾苦修的阿索斯山

諾斯替主義的眾多思潮當中成氣候的就是祆教和摩尼教。祆教就是由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發展而來的,又稱拜火教。拜火教認為,世界上有兩個神,光明之神阿胡兒馬自達和黑暗之神阿赫裡曼。善惡二神為了爭奪宇宙進行著永恆的戰鬥,這是典型的諾斯替思想。拜火教的歷史要早於諾斯替思潮,然而早期的拜火教極有可能是沒有這種二元對立的教義的,拜火教的這種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可能是受到諾斯替主義影響的結果。可以確定無疑的是受諾斯替主義影響而產生的宗教是摩尼教,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明教。明教認為人的靈魂來自於光明之神,肉體是光明之神打敗了惡魔之後用惡魔的血肉創造出來的,人要嚮往光明就要摒棄肉體的欲望。《倚天屠龍記》當中這樣描述明教的信條:

熊熊聖火,焚我殘軀。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摒棄肉體,信奉光明,這是典型的諾斯替主義。張無忌的信仰可以很好的解釋他聖人性格的來源。摩尼教(明教)是最後一個受諾斯替主義影響而產生的宗教,其最終滅亡之後,諾斯替主義在古代世界也就幾乎消失了。

張無忌的信仰可以解釋他為何能做到四女

三、永恆的戰爭

看到這裡讀者一定要問了,為何這麼多的奇幻作品,甚至遊戲和動漫都要使用諾斯替主義的世界觀?當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神話體系,但是諾斯替主義在設定上有著一個突出的特點:善神與惡神,光明與黑暗進行著永恆的戰鬥。

在基督教等一神論的宗教體系當中,上帝也好,真主也好,都是惟一至高的存在。在這樣的神話體系當中,邪惡永遠是註定要失敗的。中世紀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騎士史詩叫做《瘋狂的奧蘭多》,按照這部書的說法,受到上帝祝福的奧蘭多一個人就能打敗全部伊斯蘭教的軍隊。這樣的故事當然也可以有戲劇衝突,比如奧蘭多突然瘋狂了喪失了信念於是敵人就得勢了,但是只要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就立馬能夠靠一個人來扭轉全局。這樣的主人公往往是人見人愛,但這種故事讀起來很像龍傲天爽文,看多了就會感到乏味。

然而在一個諾斯替主義的神話體系當中就不一樣了,由於世界上存在著善神和惡神,那麼即便代表正義的一方能夠暫時獲得勝利,但邪惡的力量仍會源源不斷的湧現出來。並且在諾斯替主義的世界觀當中,整個物質世界都是由黑暗的力量構成的,那麼黑暗和邪惡的一方往往擁有著比光明和正義的一方更為強大的物質力量,而正義的一方想要獲得勝利只能依靠正直的品質和純潔的靈魂來對抗邪惡。這也就意味著正義的一方在最開始幾乎都是處於劣勢的,甚至常常是失敗的。

聖盔谷之戰

同時,在這樣一種設定下,最終戰鬥的結局並不是註定的。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理論當中惡魔是不可能勝利的,但是在魔獸世界、冰與火的世界以及其他的奇幻世界當中,薩格拉斯、黑暗魔君索隆或是荒野之地的夜王,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消滅光明和秩序的世界,讓黑暗永遠籠罩大地。

更為重要的是,在諾斯替主義的世界當中,黑暗並不是光明的陪襯,黑暗和邪惡是宇宙秩序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這也就意味著,黑暗與光明的戰爭永遠也不會結束,而人間不過是見證這兩股力量永無止境的戰爭的永恆戰場。即便薩格拉斯被消滅了,魔獸世界當中的扭曲時空還是會存在,還是會不斷地產生與秩序世界對抗的惡魔。而在《星球大戰》當中,其設定乾脆就是原力的黑暗面和光明面之間存在著一種平衡,那麼當代表光明的絕地武士們日益發展壯大的時候就必定會有代表原力黑暗面的西斯武士來反抗他們,從而使得宇宙的秩序達到和諧。

《星球大戰》中的西斯大帝

戰爭永遠不會結束,每一個故事都是永無止境的正邪大戰當中的一個插曲,而故事也因此可以永遠的講下去。

四、光明與黑暗的共生體

任何精彩的故事都少不了人的參與,而在古代的神話體系當中,諾斯替主義所定義的人是最複雜的。我們知道依據諾斯替主義的主張,靈魂和精神的世界才是值得追求的,而肉體和物質的世界是骯髒和邪惡的。但是一個人恰恰是由靈魂和肉體所共同組成的,這也就成為人的獨特之處——從靈魂上人擁有與神一樣的性質,但是人的肉體卻是由黑暗物質造成的,所以光明與黑暗的永恆鬥爭的一個最重要的戰場就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我們時刻都要和自己的惡念進行鬥爭,而鬥爭的結果卻並不總是勝利的。因此,相比較於任何一種古代的宗教和神話,諾斯替主義對人的看法和我們今天的人對人的看法最為接近——今天的人們絕不會推崇任何一種簡單的「性善論」和「性惡論」,而是會承認人性的複雜,我們在追求善的同時也不會去刻意否定和掩飾惡的存在。

甚至,在這些有著諾斯替主義色彩的奇幻故事當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每一個人在善與惡的鬥爭當中的苦苦掙扎。如果沒有弗羅多在魔戒的誘惑之下幾乎被腐蝕的故事,那麼《指環王》不過就是一個邪惡必敗的老套故事而已;《星球大戰》當中人氣最高的一直都是黑武士達斯·維達,他雖然黑化成了邪惡的西斯武士並且幾乎導致了絕地武士集團的覆滅,但是在他身上正邪之間的交鋒一直沒有停息,最終他放棄了西斯武士的身份並且殺死了西斯大帝,從而完成了對自己靈魂的救贖。

黑武士達斯·維達

在展現人的靈魂的自我衝突和撕裂的程度上最為空前絕後的一部作品恐怕非《新世紀福音戰士》莫屬。這部作品當中的每一個主角——碇真嗣、凌波麗和明日香等人,其靈魂都在極度的痛苦和扭曲當中。這樣的狀態正揭示出了「人類補完計劃」的核心——每個單獨的人的靈魂都是孤獨和痛苦的,因此需要共同回歸到生命的起點以實現生命的完滿,也就是所謂的「補完」。

新世紀福音戰士

人們都知道《新世紀福音戰士》吸收了很多宗教的因素,但是卻很難說出個所以然,這是因為其核心並不是基督教的靈魂觀,而是諾斯替主義的靈魂觀。在基督教的靈魂觀當中,靈魂的罪惡是不能被容忍的,上帝就代表著光明,罪惡意味著對魔鬼的妥協;然而在諾斯替主義的靈魂觀當中,雖然要求信徒摒棄肉體和物質,但是由於肉體和物質是人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人在事實上是不可能遠離罪惡的,於是在諾斯替主義那裡反而對人的罪惡有著更大的寬容。這種寬容讓我們能夠理解碇真嗣有時候難以克服的內心衝突——他常常因為無法壓抑內心的慾念而痛苦,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熟悉而又真實的人物。

文史君說

很難說喬治·馬丁、託爾金和暴雪公司在創作他們的作品之前是否參考過諾斯替主義,然而很多影響可能是在潛移默化之下產生的。系統的諾斯替宗教在中世紀就已經消亡,而諾斯替主義的思潮卻顯然有著更強大的生命力。不過更有可能的是,當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奇幻世界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具懸念的戲劇衝突,複雜多變的人物,以及一場從宇宙蔓延到人世間的正邪大戰,而這些正是諾斯替主義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馬小鶴:《光明的使者——摩尼與摩尼教》,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張新樟:《「諾斯」與拯救》,三聯書店2005年版。

3、約納斯:《諾斯替宗教》,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

4、金庸:《倚天屠龍記》,三聯書店199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冰與火之歌》第七季破紀錄回歸,那些中國版《冰與火之歌》還好嗎?
    龐大格局的世界觀,變幻莫測的人物命運,充滿奇幻想像力的故事情節,以及充滿質感的製作水平,都是《冰與火之歌》備受追捧的原因。《冰與火之歌》也成為了高質量魔幻劇的代名詞,在國內許多玄幻劇中也言必稱「中國版《冰與火之歌》」,用以標榜自己劇集的質量。只不過就在本尊再掀狂潮之時,這些模仿者已不知身在何處。
  • 冰與火之歌: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
    《冰與火之歌》是一場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即使你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它的大名!1996年,《冰與火之歌》第一卷《權力的遊戲》剛一問世,便以別具一格的結構,浩瀚遼闊的視野,錯落有致的情節和生動活潑的語言,迅速徵服了歐美文壇,在奇幻界引發巨大反響。在非官方的不記名奇幻作品投票中,《冰與火之歌》更是與《魔戒》平起平坐!
  • 專訪《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之父喬治·馬丁
    這個架構在虛構世界中的奇幻史詩通過對角色的立體刻畫及難以預料的故事發展在全球包括中國都徵服了無數觀眾。經過漫長的預約和申請,在本周早些時候新浪娛樂終於獲得專訪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作者、同時也是劇集的編劇兼製片人喬治·RR·馬丁(George R.R Martin)的機會。
  • 《冰與火之歌》考據派:英式魔幻作品中的巨龍原型是什麼?
    我的判定依據非常簡單粗暴:她有龍,別人沒有。真龍天女話說回來,在西方的魔幻故事體系裡——更確切地說,在英式魔幻故事體系裡,總會有巨龍出現。這些強大的生物,往往會徹底改變一些人,甚至整個王國的命運。譬如在《霍比特人》的故事裡,從天而降的巨龍史矛革,便徹底摧毀了矮人王國。無數矮人失去了家園和財富,被迫過上了背井離鄉的日子。
  •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 主要角色簡介
    時光網專稿 你從沒有見過有任何劇集可以像《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惡意和善意交織,就像人生一樣不可預測。喬治·R·R·馬丁的絢美宏大的奇幻故事,被成功地影像化,這是一小步,也是一大步。   在播出前,已經有很多人參與了各種試映會,拿到了各種視頻文件,讚譽像潮水般匯聚,形成了浩大的聲勢。有人寫了各種理由,推薦大家去看這部10集系列劇,因為你將會被它精彩的故事、寬廣的世界觀、細膩的人物塑造以及對歷史的各種影射所折服。
  • 《冰與火之歌》外傳出爐
    在美國幻想小說大師喬治·R·R·馬丁的史詩奇幻經典著作《冰與火之歌》系列小說在中國熱賣的第三個年頭,重慶出版社繼馬丁系列小說《戰士》《獵人行》後推出了《冰與火之歌》外傳《七王國的騎士》,是獻給期盼已久的冰火迷的又一饕餮盛宴。
  • 《冰與火之歌》我們時代的偉大發明
    二  眾所周知,「冰與火之歌」是一套特別宏偉的史詩奇幻小說,迄今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僅前四卷裡出現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則接近2000人!故事的主舞臺維斯特洛約為南美洲大小,加上位於其東方龐大的厄斯索斯大陸,故事發生的區域至少有半個地球那麼大(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發生的區域並非「冰與火之歌」的整個世界,而只是其中一部分)。
  • 冰與火之歌高清地圖
    維斯特洛大陸(英語:Westeros),也被稱為日落國度(the Sunset Kingdoms),是喬治·R·R·馬丁的奇幻系列《冰與火之歌》中四塊大陸中的一塊,它的設定大致基於中世紀的歐洲。
  • 《冰與火之歌》作者:電視劇的改編比我想像的要好
    他出生於1948年,他23歲時便開始從事職業寫作,其間多次獲得雨果、星雲·ocus和史鐸克獎。如1978年的雨果獎是Dying of the Light,1984年的世界奇幻獎決選提名作品是The Armageddon Rag。  訪 談  世界各地的讀者都在翹首等待一部史詩般的奇幻作品《冰與火之歌》的完結。
  • 《冰與火之歌》發生地-維斯特洛大陸
    可到底狗尾續不了貂,HBO完全不顧及原著鋪墊許久的宏觀故事架構和角色們在即將到來的冰與火之戰中將要起到的作用,就算再黃再暴力,我也實在沒法買單。受此刺激,我決定寫一系列關於《冰與火之歌》的剖析,既給只看劇不看書的人掃盲,也說說我對這部神作未來走向的看法。
  • 《冰與火之歌》被森林之子改造成夜王的是誰?布蘭身份成迷
    《冰與火之歌》被森林之子改造成夜王的是誰?布蘭身份成迷。大家好,歡迎來到鬍子影視,在這裡有深度的影視分析,跟著鬍子,帶你體驗不一樣的影視體驗。在《冰與火之歌》這部電視劇中有著非常多的家族和不同能力的人,比如說在《冰與火之歌》第七季中的布蘭化身為綠先知,並且揭開了前幾季中人們所疑惑的一些事情,但是在《冰與火之歌》中還有著非常多的疑點,比如說夜王到底是誰?他為什麼突然南下了等一系列問題,關於夜王我想很多小夥伴們都知道他是森林之子製造的。
  • 《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到底是何方神聖?
    《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是大年初一,小盜龍給大家拜年啦,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圖註:《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頭像,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是狗年,大年初一發的科普文即便不寫狗,也要寫與狗相關的旺旺吧。
  • 《冰與火之歌》中的軍事天才,史塔克家族佔兩個,奈德上榜
    大家好,我是鬍子,這篇文章我們來說說一部非常火熱的美劇,這部電視劇就是《權利的遊戲》又名《冰與火之歌》。雖然說在這部電視劇最先出來的時候並不是多麼的火熱,但是現在《冰與火之歌》這部電視劇大家還是非常的喜歡,尤其是即將要播放的第八季,大家也是等待了非常長的時間,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在目前這部電視劇中出現的一個角色吧。
  • 解讀冰與火之歌06:盤點一下冰與火之歌裡的神奇生物:森林之子
    冰與火之歌作為一個低魔世界觀的小說,主要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和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選擇。但是作為一個奇幻類作品,作者喬治馬丁還是在其中加上了不少有趣古怪的生物。今天就讓我們懷著獵奇的心態來聊聊冰與火世界中的奇怪生物之一森林之子(Children of the Forest)。森林之子並不是人類,他們甚至出現在人類之前,在遠沒有人類到來的時候,森林之子就和巨人等生物生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了。
  • 《冰與火之歌》第六卷要在疫情期間問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是著名的拖稿王,26日,72歲的馬丁通過社交網絡向讀者道了平安,並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一定要在疫情期間把《冰與火之歌》第六卷寫完」。72歲的馬丁透露,他正在偏遠鄉村隔離,這也幫助了他的寫作,他筆下的故事「正在穩定進行」。但他並沒有明確表示讀者會在何時看到這本書。「我昨天寫完了一章,三天前又寫了一章,上興趣又寫了一章。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本書將在明天完成或下周出版。這是一個很大的故事,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冰與火之歌》第六部是全系列的倒數第二部。
  • 沒有這5本書就沒有《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死忠粉必讀!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自2011年開播,終於在今年迎來最終部曲第八季。對許多劇迷而言,它不只是一部史詩級電視劇,更是8年的青春;和「史塔克家族」的孩子們和「龍後」一起成長,每一個角色的刻畫是那麼的細膩、每一段故事都充滿了情緒,有憎恨、有悲慟,卻也有愛與希望。
  • 《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10:鐵群島與反骨席恩
    《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05:淪陷君臨《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06:奈德謝幕,勞勃是龍家遠親?《冰與火之歌》系列解讀09:藍禮之死與魅影殺手回到這一期,我們聊到了在三叉戟河與蘭尼斯特家兩軍對壘的北境狼家剛回到軍營的凱特琳和兒子羅伯獲知了一個不幸的消息:就在他們率軍南徵的時候,竟有個堪比海盜的家族繞道偷襲,僅用二十人拿下了處於空城的臨冬城。能夠預知這一點的,一定是個非常了解狼家的人。
  • 冰與火之歌,為什麼是經典,此物告訴你
    《冰與火之歌》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虛構的中世紀世界裡所發生的一系列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在內容及風格上,《冰與火之歌》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人性真實的寫照。寫作手法上馬丁運用了POV(Point-of-View,即"視點人物寫作手法"),以輪流交換人物第三人稱視點的敘事方式進行描寫,從而推動故事的進展。
  • 《冰與火之歌》中的3對兄弟,詹姆和小惡魔關係最好,而它們……
    《冰與火之歌》中的3對兄弟,詹姆和小惡魔關係最好,而它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鬍子影視,這裡不一樣的影視體驗。今天我們來說說在《冰與火之歌》中的幾個兄弟。在這部電視劇中,因為每個人都想著去爭奪權力,所以在某些方面上很有可能的作為兄弟的也會互相殘殺,但是在《冰與火之歌》中也同樣有著感情深厚的一對兄弟,比如詹姆和小惡魔這兩個人。
  • 「冰與火之歌」第六卷今年確認無法出版
    《冰與火之歌》小說的原作者喬治·R·R·馬丁宣布,《冰與火之歌》第六卷《凜冬的寒風》今年肯定無法出版。而粉絲已經等待這本書7年。它是《冰與火之歌》系列七本中的第六本。故事發生在系列第四本《群鴉的盛宴》(2005)和第五本《魔龍的狂舞》(2011)之後。